《大魚海棠》的文化內(nei) 涵,你看懂了多少?
作者:呂欣
來源:小鋤頭 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六月初七日癸巳
耶穌2016年7月10日
我對《大魚海棠》第一次相遇還是2014年初,那年的我剛剛走入中國哲學的漫漫學旅,那是一個(ge) 微寒夜晚,我在廣州去往西安訪古的火車臥鋪上刷微博。被一款微博背景圖所吸引:
由於(yu) 我曾親(qin) 自到訪過福建漳州,被南靖的土樓群富有天圓地方精神的氣質所震撼,也鳥瞰過“四菜一湯”的景點。所以這唯美的圖讓當時的我想起了那神遊的記憶。而那時的我不曉得,這圖便是《大魚海棠》的畫麵。
通常,我決(jue) 心去影院看一部電影不會(hui) 先看劇照或影評,所以直至如今坐在影院重逢眼前之景,才明白過來我和《大魚海棠》也有最初的相遇。本文不想冒然說些好壞評價(jia) ,隻想憑借記憶,談談幾處含有中國古代經典引用的內(nei) 容,解釋一下它們(men) 在影片中想要傳(chuan) 遞的內(nei) 涵。
先簡單說下魚和海棠。解釋之前,看兩(liang) 幅畫:
《魚樂(le) 圖》。為(wei) 襄陽畫家楊明光的代表作,創作於(yu) 2012年3月初春。
《海棠蛺蝶圖》。宋代名畫。此作不知原載何冊(ce) ,亦無作者姓氏。察其海棠花葉及蛺蝶的畫法,當是北宋末畫院中人所作。蛺蝶生動而情趣昂然,雖為(wei) 院體(ti) 畫,卻不流俗。
這兩(liang) 幅畫被列為(wei) “參考文獻”標於(yu) 電影結尾中,以中國藝術作品直接對應到電影名。所以以為(wei) 是和風的小夥(huo) 伴可能錯了。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作者選魚和海棠這兩(liang) 個(ge) 藝術形象?藝術背後有什麽(me) 精神意蘊?
魚。中國古代的“群經之首”——《易》,其中有“貫魚”一詞。魚可謂是中國文化史上表達人類生息繁衍的不可缺少的主題元素。以魚為(wei) 圖騰的生殖崇拜在中國早期文明中也站了重要地位。而魚生活在水中,大海的遼闊便有了更豐(feng) 富的承載。這在後文也會(hui) 更進一步解釋。
海棠。“棠”在《詩經·國風·召南》篇就曾出現:“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苃。”全詩是說“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shang) ”(朱熹《詩集傳(chuan) 》語)。甘棠所賦含的美德、思念和感情,都藏在後人對甘棠樹的愛裏。這種古老的寓意,不能不讓我們(men) 想起椿的爺爺。而海棠花的豔紅,紅得斷腸。中國人喜歡用海棠表達斷腸般的思念。所以,總是一身紅衣的椿,就像是海棠花,是海棠樹生命的延續,也是真情思念的化身。
接下來講一些更好玩的用典,文化界的朋友看完請多批評指正,沒看懂《大魚海棠》並如同無頭蒼蠅般對電影惡語相加的朋友,看完請口下留德。
《詩經》與(yu) 成年禮
開篇部分,成年禮儀(yi) 式上被宣讀的話語引來開天的氣魄。其中一句“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為(wei) 很多人記住。而這句詩出自《詩經·小雅·小明》一詩,原段原文為(wei) :
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這段詩是說做人要認真負責地對待自己的職位,熱愛正直的人事,神都會(hui) 幫助你得到大福氣。而影片中征引,正是為(wei) 了告訴成人禮中的“其他人”,去人間的七天就是要學會(hui) 善良正氣勇敢地長大,這樣才會(hui) 有神助一般的福氣。
這裏額外補一句,其實韓國首爾的景福宮的命名淵源,也正是源自此處引用,源自我們(men) 中國曆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水與(yu) 海天之門
接下來說說水的意象。我曾多次想過如何把中國哲學中的一些自然意象,用藝術手法表現出更多精神情懷。《大魚海棠》全片對水的把握可以說盡力為(wei) 之,為(wei) 什麽(me) 是海?場景選擇為(wei) 什麽(me) 不是大漠孤煙?
海天之門,類似於(yu) 絕地通天的韻味。水與(yu) 天相接,似是陰陽相通之道。在影片開頭部分,給成年禮上的椿送湯喝的那位,頭上畫著一個(ge) 《周易》八卦中的《坎》卦。八卦中,“坎”代表“水”,象征坎險。而《坎》卦象征重重艱險:像水奔流一樣,胸懷堅定的信念,執著專(zhuan) 一,內(nei) 心才能不畏艱險而獲得亨通,這種奔流不止、堅強剛毅的行為(wei) 必然被人們(men) 所崇尚。這剛好呼應了成年禮的主題,也預示著椿去往人間將要遇到危險。大水之險,又有哪些更值得深挖的文化內(nei) 涵?
在《荀子》中,曾有以孔子為(wei) 代表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對水的地位解釋的典例:
孔子觀於(yu) 東(dong) 流之水,子貢問於(yu) 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徧與(yu) 諸生而無為(wei) 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yi) ;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jue) 行之,其應佚若聲向,其赴百仞之穀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wan) 折也必東(dong) ,似誌。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荀子·宥坐》)
這段古老文字,可謂對影片如此重視水,做了更進一步的解釋。原來在孔子眼中,水的麵向眾(zhong) 生而無為(wei) 無欲,就像是君子的美德;水流就下遵循著萬(wan) 物之規,又像是義(yi) ;水堅毅勇決(jue) 的樣子不屈不撓,就像深奧的“道”;水奔向百仞之穀而無所畏懼,又像是君子的勇;水的均衡不偏,又像君子的正氣;滲透的功力,又像是察識的細心;水的出入、過濾與(yu) 純淨,又像是人性本向善;水雖然千回百轉總是向東(dong) 流,又像人們(men) 的誌氣。所以孔子說,君子看到大海大江大海,必不會(hui) 急著匆忙趕路,而會(hui) 觀水而思。所以即便水是險象,觀水慎思,也會(hui) 明白很多道理。海天之門是水柱,便是影片要表達的“道”。所有逝去的人都會(hui) 變成海底的大魚,也是因為(wei) 人身上寄托的那麽(me) 多美德與(yu) 希望,與(yu) 水的意象緊緊勾連。
鯤的靈魂被鼠婆稱之為(wei) “如此純潔”,和水的精神更為(wei) 契合,所以必定長成大魚,所以鯤在人世間是一位如孔子而言的典型君子代表。
說說怪物們(men)
子不語,怪力亂(luan) 神。大家看到那麽(me) 多怪物或不明覺厲,或覺雜亂(luan) ,或以為(wei) 抄襲島國。然而各種角色的形象選取,是相當值得關(guan) 注的地方。這些形象也不是亂(luan) 取,而有一定追溯。
《山海經》、《搜神記》、《列仙傳(chuan) 》、《太平廣記》等等與(yu) 中國古代神話誌怪故事相關(guan) 的書(shu) 目,都被列在了在片尾的“參考文獻”征引列表中。
一隻眼
一隻眼的形象,在片中為(wei) 人最過目不忘的是三手撐船者和靈婆兩(liang) 個(ge) 形象代表。而一隻眼的形象,在《山海經》中有多處說明。此處舉(ju) 兩(liang) 例:
“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wei) 物人麵而一目。一曰貳負神在其東(dong) ,為(wei) 物人而蛇身。” (《山海經》第十二卷《海內(nei) 北經》)
這一段是說鬼國形象。鬼國在貳負神屍體(ti) 的北麵,那裏的人臉上都隻長著一隻眼睛,這隻眼睛長在臉的正中位置,加上巨鼻寬口,使得人人都看起來相貌恐怖。難怪靈婆的形象是一隻眼。可是對比於(yu) 鼠婆,為(wei) 什麽(me) 要靈婆是一隻眼?
《山海經》中另一種一隻眼形象的代表叫讙:
“西水行百裏,至於(yu) 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shou) 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奪百聲,是可以禦凶,服之已癉。”(《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次三經)
是說翼望山中有一種野獸(shou) ,體(ti) 形似狸貓,但隻長了一隻眼,後麵還有三條尾巴,其名稱是讙。他能發出百種動物的鳴叫聲,飼養(yang) 它可以避除凶邪之氣,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黃疸病。而《大魚海棠》中,鼠婆說,靈婆那裏收集的是好人的靈魂。一隻眼的形象也有避除凶邪之氣的層麵,所以屬於(yu) 好人靈魂的主管形象,也是解釋的通的。
這裏補充說明一下抬轎子的四隻貓。為(wei) 什麽(me) 靈婆說,在那陪他玩兒(er) 的就隻有貓了?在我看來,這也是與(yu) 鼠婆方麵的形象對應。
這張圖是老鼠娶親(qin) 的代表。老鼠娶親(qin) 的傳(chuan) 說有很多版本。此處舉(ju) 例一種:《十二生肖的來曆》稱,玉皇派貓通知牛虎等禽獸(shou) 上天排行次第。老鼠偷聽到貓的傳(chuan) 話後,捷足先登,糊塗的玉皇封之為(wei) 十二生肖之首。貓反被擠出生肖之列,從(cong) 此與(yu) 鼠結下深仇。老鼠欲同貓化解怨恨,便請黃鼠狼做媒,將自己最漂亮的女兒(er) 許配給貓,貓滿口應允。於(yu) 是老鼠擇定吉期,又偷了一隻小孩的虎頭鞋充花轎,把女兒(er) 送至貓窩。結果老鼠嫁女,嫁到貓公的肚子裏。圖中抬轎子的四隻黑老鼠酷似抬著靈婆的四隻黑貓,圖中右側(ce) 的大貓則是襲擊老鼠的對象。所以,《大魚海棠》中黑貓的形象,對應著鼠婆管理的不善之魂,也意味著善惡之間的關(guan) 係。
龍駒
《太平廣記》第四百八十卷中有《龍芻》一節:
東(dong) 海島龍駒,川穆天子養(yang) 八駿處。島中有草名龍芻,馬食之日行千裏。古語“一株龍芻,化為(wei) 龍駒。”
東(dong) 海島的龍駒川,是穆天子養(yang) 八駿的地方。島中有一種草名叫“龍芻”,馬吃了它,可以日行千裏。古話說:“一棵龍芻,化成龍駒。”沒錯,此處古文說的正是椿在通往靈婆的途中,翻天越海的神獸(shou) 龍駒。
帝江
再舉(ju) 例一處——帝江的形象。
帝江代表混沌。《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次三經雲(yun) :“又西三百五十裏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yu) 湯穀。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麵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ge) 黃布袋兒(er) ,紅如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莊子》、《神異經》記載的怪獸(shou) 也叫此名。
這些小東(dong) 西的形象就是源於(yu) 帝江啦。然而它們(men) 位於(yu) 通往貔貅那裏的必經之路上,正是解開謎題前,夜半混沌時出沒的,很符合帝江的原始意涵。
貔貅
天橋雲(yun) 海天邊的貔貅,朝天怒吼令人驚心動魄。來看看貔貅文化的淵源:
“烏(wu) 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犀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wei) 天鹿,兩(liang) 角者稱為(wei) 辟邪。”(《漢書(shu) ·西域傳(chuan) 》)
辟邪便是貔貅。
貔貅是我國古代五大瑞獸(shou) 之一(此外是龍、鳳、龜、麒麟)。貔貅曾為(wei) 古代兩(liang) 種氏族的圖騰。傳(chuan) 說幫助炎黃二帝作戰有功,被賜封為(wei) “天祿獸(shou) ”,即天賜福祿之意。它專(zhuan) 為(wei) 帝王守護財寶,也是皇室象征,稱為(wei) “帝寶”。又因貔貅專(zhuan) 食猛獸(shou) 邪靈,故又稱“辟邪”。中國古代風水學者認為(wei) 貔貅是轉禍為(wei) 祥的吉瑞之獸(shou) 。而影片中,正是貔貅帶來的路,使椿找到機會(hui) 走上了另一種命運。
“句芒”、“祝融”、“赤鬆子”......這些神怪們(men) ,名字都相當有內(nei) 涵。句芒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也是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祝融,則真真實實是古代傳(chuan) 說中的火神。在《風俗通義(yi) 》中,他和伏羲以及神農(nong) 並稱為(wei) “三皇”。 赤鬆子又名赤誦子,號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太虛真人,古代漢族神話傳(chuan) 說中的上古仙人。相傳(chuan) 為(wei) 神農(nong) 時雨師。能入火自焚,隨風雨而上下。赤鬆子教神農(nong) 氏袪病延年。
篇幅原因,怪物們(men) 暫且說到這裏,大家覺得好玩的我沒提到的,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莊子·逍遙遊》的核心靈感
這一部分幾乎是作者的核心靈感介紹。那就是《莊子·逍遙遊》篇。
其實《逍遙遊》到底要講什麽(me) ?又能體(ti) 現什麽(me) 傳(chuan) 統精神呢?
北冥有魚,其名為(wei) 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wei) 鳥,其名為(wei) 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yun)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yu) 南冥。
這段我想不用解釋大家都明白,是介紹鯤,也很符合影片中“鯤”的大魚形象。而南海就是天的池,最後鯤回到人間的地方,也正是南冥。
關(guan) 於(yu) “椿”名字的《莊子·逍遙遊》出處: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wei) 春,五百歲為(wei)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wei) 春,八千歲為(wei) 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zhong) 人匹之。不亦悲平!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wei) 鯤。有鳥焉,其名為(wei) 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yun) 。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wan) 裏,絕雲(yun) 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鵝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麵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辨也。
楚國南部生長一種叫冥靈的樹,把一千年當作一年。上古有一種叫大椿的樹把一萬(wan) 六千年當作一年。而《大魚海棠》中的椿本欲回歸到爺爺化作的海棠樹根裏,正是表達了《逍遙遊》中“大椿”寓意。
商湯曾問他的大夫棘:“北極地帶的北部有個(ge) 深而呈黑色的海,就是天的池。有魚生長在那裏,魚身的寬度達到幾千裏,它的長度沒有人能知道,它的名字叫做鯤。還有鳥生長在那裏,它的名字叫做鵬。背就象一座泰山,翅膀象掛在天空的雲(yun) 彩。趁著象羊角般彎曲的巨大旋風飛上九萬(wan) 裏的高空,穿過雲(yun) 層,背馱著青天,然後計劃著向南飛,將要飛往南海。小雀子笑話它說:‘那大鵬將要飛到哪裏去呢?我向上跳躍,不超過幾丈就落下來,飛翔在飛蓬和青蒿之間,這也是飛翔的最高限度。可是它將要飛到哪裏去呢?’”
莊子用一句話概括了答案,這就是小和大的分別。正如人各有誌,物各有屬。井底之蛙與(yu) 北冥之魚畢竟視野不同。椿用117歲的時光,訴說著人生不妨大膽去嚐試,大膽追夢,大膽去愛的道理。就像飛過九萬(wan) 裏高空的鯤,它從(cong) 哪裏來,要去哪裏,在沒有鴻鵠之誌的人眼中,就像“人從(cong) 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的問題一樣無聊,他們(men) 隻顧著吃飯睡覺買(mai) 東(dong) 西打發時光,這又怎能是“逍遙”的意義(yi) 呢?
生息“規律”與(yu) 死生有道
椿的爺爺,頗有老子的氣象。舉(ju) 手投足,詮釋著大道。他總是告訴椿,死生有道,萬(wan) 物各有它的規律。這也是古老經典《周易》告訴我們(men) 的道理。所謂陰陽合德,便是使生息符合萬(wan) 物的規律,這才是天地人的真正相融,才是人們(men) 對待自然應有的態度。
椿找靈婆時,靈婆也曾告訴椿,“你這是逆天之行,是要受到嚴(yan) 酷的懲罰的。”逆天而行,讓死人複活,也是對萬(wan) 物生息自然規律的公然宣戰。所以椿的行為(wei) 盡管善良,卻也會(hui) 造成海水倒灌的大災難。
這也是一種生命境界的提點。因為(wei) 我們(men) 不是椿,我們(men) 隻是沒有法力的普普通通的人。這些本賦神力的“其他人”都不能避免死,更何況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人。大江東(dong) 去,死生有道。世界上本未曾有“我們(men) ”,而世界也終將會(hui) 失去“我們(men) ”。這是自然的生息法則,而正如椿所言:上天賦予我們(men) 短暫的生命,是叫我們(men) 大膽去創造奇跡。
總結的話
既然《莊子·逍遙遊》是《大魚海棠》的靈感來源,那麽(me) 我謹用《莊子·逍遙遊》篇結尾來結束本文的寫(xie) 作:
彼於(yu) 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逍遙遊》的結尾,最直觀簡單的解讀,莫過於(yu) 告訴世人,對於(yu) 尋求幸福,不可拚命索得。如果人的生命能夠順應天地萬(wan) 物之性,而駕馭六氣的變化,讓靈魂自由遨遊於(yu) 無窮無盡的境域,那麽(me) 死生之道便會(hui) 在人們(men) 心中豁然開朗。所以,真實自然的人沒有自我的執念,神人不求功名利祿,而聖人無需一個(ge) 多麽(me) 家喻戶曉的聲名。
《大魚海棠》的用心,我看到了。
我喜歡當今中國人能不忘本,記著自己的根。
我想看到,也想讓全世界看到更多富有中國人悠久文化精神的優(you) 秀作品。
作者係中山大學哲學係研究生。
本文文獻參考來源:中國基本古籍庫,百度;圖片來源:百度、豆瓣。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