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複興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2016年之夏尼山會講舉辦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6-07-06 17:14:51
標簽:

 

 

原標題:知名學者會(hui) 講孔子誕生地,追問儒學複興(xing) 之路

來源:鳳凰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六月初三日己醜(chou)

           耶穌2016年7月6日


 

 

 

“借問路在何方----儒學複興(xing) 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2016年之夏尼山會(hui) 講現場(圖/李誌明)

 

由山東(dong) 大學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尼山聖源書(shu) 院聯合主辦的“借問路在何方——儒學複興(xing) 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向”2016年之夏尼山會(hui) 講活動近日在尼山聖源書(shu) 院舉(ju) 辦,來自山東(dong) 大學、四川大學、深圳大學、韓國首爾大學、山東(dong) 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吉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常州大學、西藏民族大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等十多個(ge) 單位四十九位教授、專(zhuan) 家、博士生、碩士生齊聚孔子誕生地尼山腳下,共同為(wei) 當代儒學複興(xing) 的現狀把脈,追問儒學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會(hui) 講主要策劃人、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聖源書(shu) 院執行院長顏炳罡致辭。(圖/李誌明)

 

會(hui) 講是傳(chuan) 統書(shu) 院的重要講學方式,尼山聖源書(shu) 院作為(wei) 海內(nei) 外知名學者共同發起創建的同仁書(shu) 院,定期舉(ju) 辦名校名師會(hui) 講。知名儒家學者景海峰、舒大剛、苗潤田、黃玉順、郭沂、顏炳罡、王興(xing) 國、趙法生、趙衛東(dong) 、劉偉(wei) 、宋立林等參加了本次會(hui) 講。韓國首爾大學終身教授郭沂主持本次會(hui) 講的開幕式,會(hui) 講主要策劃人、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尼山聖源書(shu) 院執行院長顏炳罡發表致辭。

 

 

 

韓國首爾大學終身教授郭沂主持會(hui) 講開幕式。(圖/李誌明)

 

 

 

全體(ti) 與(yu) 會(hui) 人員向孔子聖像行禮(圖/李誌明)

 

本次會(hui) 講學者們(men) 圍繞著“儒學複興(xing) 之我見”、“大陸儒學與(yu) 海外儒學”、當前儒學的熱點問題”、“儒學未來之展望”四個(ge) 問題展開。與(yu) 會(hui) 學者、專(zhuan) 家對儒學複興(xing) 現狀及未來發展見仁見智,各抒己見。

 

部分與(yu) 會(hui) 學者對當前儒學複興(xing) 的勢頭表示樂(le) 觀,認為(wei) 就官、學、民、企各方表現出對儒學、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情而言,儒學複興(xing) 在當代中國前景看好,充滿希望;另外一部分學者對當代儒學複興(xing) 表現出來的各種現象則喜憂參半。大多數學者認為(wei) 中國儒學還處在複興(xing) 的路上,並沒有實現真正的複興(xing) 。還有學者為(wei) 儒學複興(xing) 製定了三個(ge) 指標:

 

1、儒家文化再次成為(wei) 中國的主流文化;2、儒學成為(wei) 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價(jia) 值追求;3、儒學成為(wei) 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判斷儒學離複興(xing) 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改革開放以後,由大陸出走的一批儒家學者如張君勱、錢穆、唐君毅、徐複觀、牟宗三等人的著作傳(chuan) 回中國大陸,杜維明、劉述先、成中英、蔡仁厚、李明輝、林安梧、王財貴等港台及海外學者進入大陸,而中國大陸儒家學者紛紛走出大陸,走向海外,大陸儒學與(yu) 海外儒學真正走向互動。事實上,在改革開放之初,海外儒學對大陸儒學的複興(xing) 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學者認為(wei) ,儒學就是儒學,不分大陸儒學與(yu) 海外儒學;更有學者認為(wei) 港台新儒家與(yu) 大陸新儒家是個(ge) 偽(wei) 命題,張、錢、唐、徐、牟無一不是大陸人,其思想在早在大陸就已經成熟。而有的學者則認為(wei) ,儒學在不同地區發展呈現出不同形態,具有區域性特征,海外儒學與(yu) 大陸儒學乃至大陸新儒家與(yu) 港台新儒家是成立的。

 

盡管具體(ti) 觀點不一,但與(yu) 會(hui) 學者們(men) 大都認為(wei) ,改革開放之前,儒學發展主要在海外,改革開放以後,儒學發展的重點逐步轉向大陸,當前大陸已經成為(wei) 儒學複興(xing) 的中心。

 

學者們(men) 還就當前儒學研究與(yu) 複興(xing) 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問題聚焦在近期被網絡媒體(ti) 炒得發燒的儒學學科設置上。由於(yu) 四川大學舒大剛、山東(dong) 大學顏炳罡兩(liang) 位教授是倡議設立儒學學科的重要參與(yu) 者,參會(hui) 學者以及青年學生對這一問題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提出了不少具有針對性問題讓二位教授頻頻作答。

 

與(yu) 會(hui) 學者一致認為(wei) ,設立儒學一級學科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但如何設立、何時設立大家意見並不一致。有學者在回答了社會(hui) 人士對設立儒學一級學科質疑和在場青年朋友的關(guan) 切之後,就設立儒學學科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如何設立作了係統說明。指出儒學經過兩(liang) 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邊界清晰,研究對象明確,層次、結構分明的學科係統。在孔子那裏,就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之分,對儒學一級學科的設立及二級學科乃至三級學科建設都有借鑒意義(yi) 。還有學者認為(wei) ,當務之急是設國學一級學科,等條件成熟後再設儒學一級學科。

 

學者們(men) 一致認為(wei) ,儒學作為(wei) 中國文化的主體(ti) 、骨幹,在國學複興(xing) 過程中具有風向標意義(yi) ,儒學一級學科的設立可以帶動中國文化的全麵複興(xing) 。

 

就儒學未來發展的路徑,與(yu) 會(hui) 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有的學者對儒學複興(xing) 過程中所出現的過度政治化的傾(qing) 向表示堅決(jue) 地反對,認為(wei) “立儒教為(wei) 國教”的過度政治性操弄不僅(jin) 與(yu) 政教分離的現代精神相對立,而且是其對儒學複興(xing) 大業(ye) 本身不僅(jin) 無益,而且有害。也有學者認為(wei) ,儒學複興(xing) 的過程應當包容不同的聲音,各種主張都應當相互尊重,和而不同。還有學者主張,儒學未來發展應當將儒學、儒家、儒教分開,儒學作為(wei) 客觀文化現象與(yu) 文明形態應當包容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價(jia) 值觀、不同的信仰進行學術研究和知識性討論,儒家是儒門中的人物,是儒家價(jia) 值觀的信仰者和儒家精神的身體(ti) 力行者,應當執德要弘,信道要篤。而儒教有兩(liang) 層意義(yi) ,一種教是指教化之教,“修道之謂教”的教,另一種是說儒學有宗教性,有向著宗教化發展的可能性。

 

有學者指出:儒家人物應以謙卑地態度,虛心向佛教、道教、基督教學習(xi) ,未來儒學應當走“神道設教”之路。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wei) ,立儒教為(wei) 國教的道路走不通,但向“建製化民間宗教”發展則是儒學的未來之路。還有學者認為(wei) 對未來儒學發展不要刻意回避意識形態,在過去的幾千年曆史進程中,儒學一直發揮著國家意識形態的作用,未來儒學恢複到“剛性國家意識形態”幾乎不可能,但作為(wei) “柔性的、軟的意識形態存在”可能是儒學未來發展的目標。

 

有學者進一步指出:任何一國都有範圍其國誌民心的最基本理念體(ti) 係、價(jia) 值係統與(yu) 精神追求,美國是政教分離的國家,但任何一屆美國總統就職都有濃濃的基督教色彩,都要手按基督教經典宣誓,顯然基督教就是美國的自然國教,儒學複興(xing) 的目標如同基督教之在美國那樣,在文化多元的中國社會(hui) 裏是“中國的自然國教”、“習(xi) 慣國教”。

 

 

 

全體(ti) 與(yu) 會(hui) 人員共唱《大同歌》(圖/李誌明)

 

注:本文由尼山聖源書(shu) 院供稿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