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翼】弘毅知行會曆史小記

欄目:高校社團
發布時間:2016-07-04 12:25:41
標簽:

 

弘毅知行會(hui) 曆史小記

作者:章翼(湖南科技大學2012屆哲學係本科生)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六月初一日丁亥

           耶穌2016年7月4日


 

在2009年,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學院06級學生鄧聶在長沙高校接觸到一個(ge) 誦讀經典的活動,他認為(wei) 科大應該,也可以有一個(ge) 類似的活動。這便是弘毅知行會(hui) 的起因事件。

 

他聯係到人文學院中文係07級學生王靖雲(yun) (男生),兩(liang) 人開始尋找老師來支持誦讀經典活動的進行,但屢遭碰壁,最後找到了哲學係的教授:張晚林,這個(ge) 活動才足以啟程。晚林老師碩士是文學,博士轉為(wei) 了哲學。他深受儒家文化吸引,接受了儒家的基本觀點和立場,他的學術及社會(hui) 活動都與(yu) 儒家有關(guan) 。而這也是他答應兩(liang) 位學生的要求,並一直堅持至今,認為(wei) 自己對此負有責任的原因。

 

第一次活動的召開是在09年4月中旬,地點是10教302,讀的是《弟子規》,人數大約問15人。關(guan) 於(yu) 活動的名稱,鄧聶的想法是“蓮城夜話”,但這和傳(chuan) 統經典沒有關(guan) 係。晚林老師定之為(wei) 弘毅讀書(shu) 會(hui) ,後又取知行合一,成為(wei) 了弘毅知行會(hui) 。

 

萬(wan) 事開頭難,可以想象到,一個(ge) 剛發起的活動,一個(ge) 格調雖高卻很難得到回應的活動,一個(ge) 有助於(yu) 科大人文建設但沒有官方支持的“非法活動”,在初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ge) 狀況。誦讀需要讀本,最開始的文本是鄧聶和王靖雲(yun) 自己出資打印的,而這並非關(guan) 鍵性的問題。讀本最開始是《弟子規》,《三字經》,在後來才變成了以四書(shu) 為(wei) 專(zhuan) 門的讀本(09年9月份),而其後還有同學認為(wei) 還可以加入道佛兩(liang) 家的典籍,但晚林老師認為(wei) ,佛道對於(yu) 沒有根基的人而言,可能並無好處,而儒學乃強基固本之學。

 

活動的地點更為(wei) 波折,舉(ju) 辦過活動的地點有一教教學樓的教師休息室、團委會(hui) 議室、北校圖書(shu) 館大廳、10教4樓,連南校圖書(shu) 館前的草坪都去過,現在落戶到10教613。唯一沒有太多改變的是活動的流程,一直就具有主講人這種活動設置,可能開始並沒有明確的概念,但每次活動都有人承擔這個(ge) 任務.但有段時間弘毅的頻率是兩(liang) 周一次,後又改回一周一次。至去年,每次活動由主持人頌開篇辭,以示敬意,辭曰:

 

知人明世,修身弘道!歡迎大家來到弘毅知行會(hui) ,讓我們(men) 一起聆聽聖賢的教誨,立乎其大,達乎至善!

 

前期的發展唯一比較良好的是老師這一塊。在晚林老師的鼓動下,2009下半年,西方哲學的張東(dong) 輝老師進入弘毅,2010上半年,中國哲學的溫航亮老師進入弘毅,按晚林老師的話講,溫老師是以禮學的視角進來的。而截止到2016年,陸續有焦自軍(jun) 老師,賀昭平老師,顏中軍(jun) 老師等參與(yu) 過弘毅,後因各種原因,很少參加討論活動。而東(dong) 輝老師於(yu) 2014年離開科大,在上海教學,故也不能參加活動,現在隻有晚林老師和溫老師到場。而學生這一塊,在前期的波動很大。人多的時候可能多達40餘(yu) 人,但也有一兩(liang) 個(ge) 學生的情況發生。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12年,在2012—2013年間,活動的各方麵趨於(yu) 穩定。這對於(yu) 弘毅來說很重要,這說明科大的弘毅人經曆了3年的風雨飄搖後,找到了可以一直保留的東(dong) 西。而活動程序和安排的逐漸成熟以及時間地點的固定,也是促成這一變化的原因。

 

同時,在2012年3月9號這一次的活動中,在溫老師的主持下,弘毅選出了3位負責人(除彭毅外,其餘(yu) 兩(liang) 位因為(wei) 後來很少來弘毅而被遺忘)。這個(ge) 事件的重要性不在於(yu) 對後來的影響是否重大,而是在於(yu) 其本身是一個(ge) 很重要的標誌,標誌著在諸多弘毅人的心中,弘毅完成了從(cong) 一個(ge) 活動到一個(ge) 組織的轉變。我們(men) 可以回溯過去,從(cong) 鄧聶、王靖雲(yun) ,到劉雪宇,他們(men) 都在扮演著負責人的角色,維持著弘毅的召開,但是他們(men) 的身份以及具體(ti) 事務是模糊的,這種模糊性正是弘毅前期的一個(ge) 明顯特征。

 

在彭毅過後,是李明接任了下一年度的主持人。他做了一些工作,促使弘毅更加的規範。他的接替除了表明負責人/主持人的製度更為(wei) 貫徹,還說明弘毅的具體(ti) 事務並不多,負責人一個(ge) 就夠了。而在李明的身上還具有另一種色彩,在後麵會(hui) 提到。

 

在很多場合,晚林老師幾乎等同於(yu) 弘毅知行會(hui) 。這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他本人年複一年的堅持,而且也因為(wei) ,以他為(wei) 代表,包括溫老師,東(dong) 輝老師等人,標誌著哲學係與(yu) 弘毅之間一種深入骨髓的緊密關(guan) 係。

 

這種緊密關(guan) 係在弘毅的發展過程中還體(ti) 現在學生上。受老師影響,每一次都會(hui) 有哲學係的學生參與(yu) 活動。每一屆的哲學係人數大約為(wei) 25—30人,每一屆參與(yu) 弘毅的哲學係學生都比較少,但在每次活動中,參與(yu) 弘毅的四個(ge) 級的哲學係學生加起來,對於(yu) 弘毅來說就極為(wei) 可觀了,而這也是弘毅活動人數能穩定的原因。在負責人的安排上,李明雖然是土木專(zhuan) 業(ye) ,但他對哲學極富興(xing) 趣,其哲學素養(yang) 在本科哲學生中都算高的。在他之後,章翼、趙麗(li) 鑫(杜玉敏負責弘毅賬戶)都是哲學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在2012年裏,弘毅正式掛靠在隱山哲學社下,從(cong) 此,弘毅不再是一個(ge) “非法組織”,而隱山哲學社得到了一個(ge) 重點項目,以此來承擔自身在中國哲學這一塊的責任。

 

這諸多現象,從(cong) 思想上看是因為(wei) 哲學與(yu) 儒學的相通之處,從(cong) 現實層麵,是晚林老師在弘毅持續影響下的結果。而哲學係的學生相較於(yu) 其他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對儒學及其相關(guan) 概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更強一點。

 

哲學係和弘毅知行會(hui) 的這種血緣關(guan) 係指涉到這麽(me) 一個(ge) 矛盾:哲學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多了,對弘毅的發展不利,其他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多了,會(hui) 導致討論的漫無邊際,失去學習(xi) 的作用,這個(ge) 矛盾是無法解決(jue) 的。類似的矛盾也出現在老師和學生之間。不論是否是哲學專(zhuan) 業(ye) ,還是人文類專(zhuan) 業(ye) ,學生對於(yu) 經典文本的陌生導致的是對文本的粗糙解讀,從(cong) 而降低了弘毅討論的質量,溫老師說過他們(men) 來弘毅也是有收獲的。但我認為(wei) 這種收獲是出於(yu) 學生給出疑難,老師們(men) 在自己講解的過程中的自我進步,並非是學生們(men) 有好的啟發。這個(ge) 問題放大來看,所有的大學國學社團都麵臨(lin) 著這種窘境,而且大學本身無法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隻能期望社會(hui) 在大學之前的教育體(ti) 係中加大對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比重,讓進入大學的學生對儒學有著基本的了解,才能使像弘毅這樣的大學社團得到下一步的發展。

 

至2016年7月1日,弘毅經典會(hui) 講已進行了236次,“四書(shu) ”一字一句地解讀了近2次,前後陸續參加的學生近500人。7年前一次不經意的舉(ju) 動,生成了今天鍥而不舍的堅持,回想起來,不禁令人唏噓。如今我畢業(ye) 了,流行歌曲《傳(chuan) 奇》有一句是:“隻因為(wei) 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我此刻的心情蓋如是也。

 

願弘毅之精神在湖南科技大學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