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開創“國學研究論壇”探討“何為國學,國學何為”
欄目:國學、國學院、國學學位
發布時間:2008-07-06 08:00:00
光明日報北京2008年7月5日電(記者李瑞英、柳霞)為深入研究國學,中國社科院開創“國學研究論壇”,並於昨天在京舉行首次論壇會。此場論壇的主題為:“何為國學,國學何為”。講演會由四位著名專家主講,他們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袁行霈教授,題目為《國學當代形態與當代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兼國學院院長紀寶成教授,題目是《國學何為》;中國社科院曆史研究所盧鍾鋒研究員,題目為《回顧國學,反思國學》;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方克立教授,題目是《創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國學》。
論壇會上,專家們在精彩的演講中各抒己見,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袁行霈指出,研究國學不是複古倒退,也不是抱殘守缺,而是具有革新意義的、麵向未來和世界的學術創造活動。紀寶成認為,國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重振國學,對於喚起文化自覺,恢複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有重要意義,應成為國家的重大文化戰略。盧鍾鋒提出,“國學”一詞歧義太多,難於統一,且容易引起誤解和產生紛爭,建議“國學”一詞慎用為好,可以改用“中華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方克立不讚成將國學與文學、史學、哲學等並列為一級學科。他強調,國學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個學科體係,一個不同於現代學科體係的傳統學科體係。國學中除了有小學、經學、文學、史學、哲學等傳統人文學科內容外,還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法學、軍事學、民俗學等社會科學,天文、地理、曆法、算學、醫學等自然科學,農學、水利、工藝、建築等實用技術科學內容,甚至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京劇等傳統藝術和武術、雜技等也包括在內。如果將國學與文、史、哲並列為一級學科,就從邏輯上忽略了種屬關係,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國學的地位。
首次“國學研究論壇”,由中國社科院學部主席團主辦,來自學術理論界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原載於2008-07-06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