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思想對話:“儒學義(yi) 理與(yu) 中國協商政治傳(chuan) 統”成功舉(ju) 行
來源:“弘道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五月初八日乙醜(chou)
耶穌2016年6月12日
2016年6月5日上午九點,弘道書(shu) 院思想對話:“儒學義(yi) 理與(yu) 中國協商政治傳(chuan) 統”成功舉(ju) 行。對話由清華大學蘇鵬輝博士主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何包鋼教授,清華大學談火生教授,弘道書(shu) 院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姚中秋教授,以及弘道書(shu) 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任鋒教授參與(yu) 了對話,並就儒學義(yi) 理與(yu) 中國協商政治傳(chuan) 統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何包鋼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何包鋼教授首先發言,並從(cong) 儒學全球化,儒學研究方法,儒學的民主改良方案,以及通過協商民主來解釋和發揚傳(chuan) 統王道政治等幾個(ge) 方麵展開討論。何包鋼教授指出,當今愈來愈多的學者開始以英文來寫(xie) 作與(yu) 討論儒學思想,儒學的發展已進入全球化階段。儒學可對民主製度所存在的缺點提供改良方案,包括以考試製度改良民主製度中的選舉(ju) 製度和以中國古代諫議製度改良政黨(dang) 製度。就協商民主與(yu) 儒家傳(chuan) 統關(guan) 係而言,我們(men) 需要轉換視角,以協商民主來對中國文化進行傳(chuan) 承和發揚,闡釋儒家的王道政治理想。
任鋒副教授
弘道書(shu) 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任鋒教授探討了公議政治與(yu) 協商政治的關(guan) 係。認為(wei) 公論政治是協商政治的前身或淵源。自宋以來,公論政治明顯地出現在中國的政治世界當中。天下人對於(yu) 公是公非的共識,在公共領域中進行協商辯論的公議和社會(hui) 的公共輿論是公論政治的三個(ge) 層次。此外,公論不局限於(yu) 政治領域,公論廣泛地體(ti) 現在基層社會(hui) 和家庭的層麵中。自宋明以來,先賢從(cong) 思想,製度以及政治實踐上,對公論政治進行了大量的思考,觀察和論述。這些思考和論述可以為(wei) 我們(men) 研究協商政治帶來很多啟示。最後任鋒教授討論了公論與(yu) 黨(dang) 論黨(dang) 爭(zheng) 的轉化,以及公論與(yu) 公共權威的關(guan) 係。
談火生教授
清華大學談火生教授運用協商係統的概念,探討了中國政治傳(chuan) 統中關(guan) 於(yu) 協商政治的實踐與(yu) 製度安排。中國傳(chuan) 統構建了一個(ge) 有機整體(ti) 的協商係統,包括廷議製度,經筵製度和言官製度等正式的製度安排;公共領域中的學校製度,書(shu) 院製度,會(hui) 館,士大夫的雅集;以及祠堂等屬於(yu) 庶民的公共輿論空間。這個(ge) 協商係統通過士大夫群體(ti) 的銜接成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公共領域的協商討論,經由士大夫,通過經筵,廷議和言官製度被帶入到政治決(jue) 策過程中。而采風製度和致仕回鄉(xiang) 製度則將庶民之間的大眾(zhong) 輿論與(yu) 國家正式的政治過程進行銜接。此外,“道尊於(yu) 勢”的觀念保證了公論有效的運行。
姚中秋教授
弘道書(shu) 院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姚中秋教授討論了中國協商政治傳(chuan) 統的儒學義(yi) 理基礎。姚中秋教授首先指出,我們(men) 對於(yu) 當下中國政治,社會(hui) 治理,製度構建以及政治理論的思考,需要關(guan) 注中國政治內(nei) 在的,在觀念與(yu) 製度上的連續性。思考傳(chuan) 統的治道在當下可以生成怎樣的製度。協商政治在中國有悠久的傳(chuan) 統和豐(feng) 富的實踐,姚中秋教授從(cong) “天下為(wei) 公”出發,探討中國協商政治傳(chuan) 統背後的儒家義(yi) 理基礎。儒家的政治觀念與(yu) “敬天”有密切的關(guan) 係。“天下”一詞蘊含著天之下人與(yu) 人平等的觀念。姚中秋教授談到,在中國人對政治基本的理解中,政治的根本問題是人的自我成長與(yu) 相互成就,“合群共生”是政治的核心,“協商共治”是政治運轉的基本機製。基於(yu) 儒家義(yi) 理和曆史經驗,我們(men) 可以對“政治”一詞的含義(yi) 做一個(ge) 重新的理解。最後,姚中秋教授將政黨(dang) 政治與(yu) 中國傳(chuan) 統的士人政治進行了對比,指出士人的養(yang) 成與(yu) 遴選是中國協商政治傳(chuan) 統的基礎。
對話現場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