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近複作者簡介:姚近複,男,國學愛好者。 |
端午節真的不能說快樂(le) 麽(me) ?
作者:姚近複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五月初五日壬戌
耶穌2016年6月9日
大概從(cong) 去年開始,民間突然被“端午節不能說快樂(le) ,要說安康”的說法刷屏,乍一看好像也有理有據,所以從(cong) 那一刻開始端午節安康的說法便流行了起來。
在去年七夕節的時候我寫(xie) 了一篇關(guan) 於(yu) 節日的感情基調的一篇文章,淺顯的點了一下端午節,本來打算是讓大家重新來思考下自己節日的民俗,不過從(cong) 效果來看並沒有達到預期,所以趁著今天正好過節,重新整理一篇關(guan) 於(yu) 關(guan) 於(yu) 端午的專(zhuan) 題。
在進入正文之前我要強調一下,關(guan) 於(yu) 節日的網文太多太多,不免有一些摻雜了一些個(ge) 人的情感和解讀,會(hui) 牽引人的思維,為(wei) 了防止這個(ge) 情況,我決(jue) 定大麵積刷一下原始的材料,盡量少用自己的觀點去論述,這不免會(hui) 有人讓我覺得我隻是文章的整理人而非撰寫(xie) 人,這個(ge) 無所謂,隻要大家能仔細思考下這個(ge) 問題,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為(wei) 了把問題論證清楚,我們(men) 要一點一點來了解下端午節。
端午節的起源
這個(ge) 問題不用過多的贅述,因為(wei) 每到節日的時候各種科普文鋪天蓋地,我隻簡單的說一下。
端午又叫重午、重五、五月五、五月節、端陽、蒲節等等各種名字,可見這一天在我國民間的重要程度,由此也可側(ce) 麵得知端午節在傳(chuan) 統節日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個(ge) 。關(guan) 於(yu) 端午的起源也有很多,最流行的莫過於(yu) 屈原投汨羅江,此外還有效仿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或曹娥的說法,一般都是引用民間的傳(chuan) 說。而學界一般力圖避免從(cong) 這些民間傳(chuan) 聞入手,而力圖從(cong) 端午的發生時間和民俗習(xi) 慣來分析,所以從(cong) 這方麵推演出了“祭龍說”“季節適應說”“辟邪說”等,關(guan) 於(yu) 學界的說法是要注意的,因為(wei) 這個(ge) 可能更符合客觀事實。
端午節的習(xi) 俗
前文說過,端午節在傳(chuan) 統節日裏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這點在今天南方地區還有所保留,比如在江西吉安,節日莫盛於(yu) 端午;北方也有一些,如吉林磐石,人們(men) 都休息一日,殺豬宰羊,設有酒宴。當然如今可能都淡化很多了.(PS:說句題外話,筆者暫居江西,本來打算好好休息睡個(ge) 懶覺,結果很早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可見對於(yu) 節日的重視程度。)
華夏是個(ge) 吃貨的國度,我們(men) 先從(cong) 端午節的食物來看端午節。
端午節的食物各地多有不同,從(cong) 1936年的《浙江新誌》來看就有粽、切雞、綠豆糕、五黃、五燒等等,不僅(jin) 品種豐(feng) 富,而且花樣極多。
而同樣在包郵區,江蘇也不遑多讓。我們(men) 來看看南通的一個(ge) 民歌:端午時節忙碌人,剝粽蘸糖當早茶,莧菜落油和片粉,麵筋搗蒜拌黃瓜,一方白肉連皮啖,兩(liang) 尾黃魚帶鰾叉,燒酒醉來何物鮮,平橋腳下買(mai) 枇杷。這是何種景象,想想都很滿足。除了南通外,揚州也有吃十二紅的說法,想了解可以具體(ti) 上網查查,我怕全貼出來我就餓了。
說完了包郵區,說說非包郵區。在廣西的貴縣,把端午稱作苦瓜節,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麽(me) 說?因為(wei) 在這一天人們(men) 會(hui) 把肉膾、糯米等放入苦瓜中為(wei) 佳肴。除此之外,安徽蕪湖以鵝為(wei) 饌,遼寧鐵嶺等地吃粽子和涼糕,江西吉安吃粽子、饅頭和麵蒜等等各種民俗。
這個(ge) 話題到此為(wei) 止,我寫(xie) 不下去了。
下麵說說粽子。最早粽子並不是端午的節令食物,大約在魏晉時期,粽子才確立為(wei) 端午節的食物。最初粽子被叫做角黍和粽,製作也比較簡單,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白瑩如玉”,形狀也出現了錐形和菱形。宋代加入一些果品,元明時期把包裹料從(cong) 菰葉變為(wei) 了箬葉,後來又出現了蘆葦葉,而包的內(nei) 容也多種多樣,當然具體(ti) 甜鹹誰是正宗這個(ge) 我不表態,你們(men) 先爭(zheng) 著,我要去吃了!
粽子屬於(yu) 南北方共有的食物,而吃粽子在民間的重要性也非常大,很多人都知道吃,但不知道為(wei) 什麽(me) 吃(白吃)。在北方如河北新河,民俗有五月五吃粽子。吃了粽子不使性子的說法;在南方如江蘇蘇州,則有端午弗吃粽,棉衣不可鬆和端午弗吃粽,死後沒人送的俗諺。可見吃粽子的重要性。
端午節的娛樂(le) 活動
端午節作為(wei) 一個(ge) 很重大的節日,自然避免不了會(hui) 有很多的娛樂(le) 活動。
一提起娛樂(le) 活動,大家肯定先想著就是賽龍舟。民間有歌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從(cong) 這個(ge) 歌謠中可以看到這一活動的氣氛,在浙江永嘉一帶人們(men) 用賽龍舟祈求賽願。
我這麽(me) 幹巴巴的說,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這個(ge) 場景,那麽(me) 我下麵放一下具體(ti) 的記載。在1933年福建的《連江縣誌》裏有這麽(me) 一段記錄:五日內(nei) 龍舟競渡,原沿荊楚遺俗,連則特多流弊。城內(nei) 及附城有二十二社,各造舟樹幟,分派聯盟,鳴鉦鼓,角勝中流。健兒(er) 擊楫如臨(lin) 敵然,不時爭(zheng) 鬥,好事者為(wei) 評甲乙。膺首選者,諸同盟輒以彩幣慶賀。受賀者擇日請同盟社神巡行各境,鑾儀(yi) 鹵簿,並妝飾子女於(yu) 台閣上,沿途歌唱,且演劇於(yu) 行台,請諸同盟父老宴飲,其費不貲。
1927年《簡陽縣誌》記載:瀕水處或紮龍船,水手十數人左右行,摐金伐鼓,船頭一人手執小旗指揮進退。劃至急流,即刻縱甲鴨中流,水手泅入或沉或浮,期必得鴨而後止。先得者即燃爆竹,花紅誌賀歡呼之聲震兩(liang) 岸,觀者莫不代為(wei) 忻喜。
我們(men) 看上麵兩(liang) 段記載,無不是說人們(men) 節日的喜悅之情。
除賽龍舟之外,這一天人們(men) 也有出門宴飲的習(xi) 慣。在江蘇常州一帶,這個(ge) 活動能持續五個(ge) 月,有的乘船而遊,有的在夾岸設酒宴,熱鬧非凡。除江蘇外,北京、山東(dong) 濟南、河南商水、四川合川、廣東(dong) 陽江無一不是這個(ge) 節慶的代表,人們(men) 歡天喜地,聚飲為(wei) 樂(le) ,一醉方休,盡歡而散,誰還能說這個(ge) 節慶不快樂(le) 呢?不過看到這些我也很心痛,我們(men) 今天的民俗喪(sang) 失之嚴(yan) 重可見一斑。
除了這兩(liang) 個(ge) 之外,我們(men) 看看文物的考察結果。根據中新社的新聞報道“敦煌研究院20日通過官方微信首次披露了一批涉及古代敦煌端午節民俗壁畫及古文獻,包括團粽相迎、獻物致禮、賜扇、送扇、配掛咒符和香包絲(si) 帶、登鳴沙山等民俗,不僅(jin) 活動豐(feng) 富,且有文人雅趣伴隨其中,十分優(you) 雅浪漫。中新社記者梳理發現,此次麵世的壁畫中既有第196窟晚唐時期《雙鳳團扇》圖,第427窟《涼國夫人潯陽翟氏供養(yang) 像及侍從(cong) 三身》圖,第468窟中唐時期《執團扇女供養(yang) 人》圖,還有一些如《端午相迎書(shu) 》、《賀端午獻物狀》、《端午造扇書(shu) 》和《端午日賀扇》等涉及端午節內(nei) 容的古代遺書(shu) 。”
我想從(cong) 這上麵也印證了端午節可沒有網文形容的那麽(me) 淒慘。
詩詞中的端午
《尚書(shu) ·堯典》雲(yun) :“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所以研究詩詞也能讓我們(men) 側(ce) 麵了解下端午的感情基調。
端午日賜衣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nei) 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浣溪沙·端午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lan)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yun) 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乙卯重五詩
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liang) 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chu) 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李隆基
詩序:……歎節氣之循環,美君臣之相樂(le) ,凡百在會(hui) ,鹹可賦詩。五言紀其日端,七韻成其火數,豈獨漢武之殿,盛朝士之連章。魏文之台,壯辭人之並作雲(yun) 爾。
除詩詞外,在其他地方也有記載,如《端午相迎書(shu) 》:“喜逢嘉節,端午良辰,獻續同歡,傳(chuan) 自荊楚。但慚羈泊,何可申懷,空備團粽,幸請光臨(lin) 。”
綜合以上我寫(xie) 的所有材料,大家還會(hui) 覺得端午的氣氛應該很凝重麽(me) ,應該不說節日快樂(le) 麽(me) ?其實篇幅有限,筆者並沒有收錄完全所有喜慶的習(xi) 俗,這一天華夏大地上的喜慶氣氛遠比這些多的多。
端午節“安康”
那麽(me) 有人問了,既然如此歡樂(le) ,為(wei) 什麽(me) 端午節安康的說法會(hui) 迅速走紅?筆者認為(wei) 有兩(liang) 個(ge) 原因、第一個(ge) ,因為(wei) 目前節慶的民俗活動過於(yu) 淡化還有祝福節慶的用於(yu) 過於(yu) 貧乏和模式化,大家突然看到了一個(ge) 相對來說文雅的祝福方法都會(hui) 去接受,提升自己的氣質,這個(ge) 可以理解,多一點的祝福語總是好的。另一方麵,實事求是的說,端午其實確確實實包含了要安康的成分在裏麵,我簡單的舉(ju) 幾個(ge) 例子。
《禮記月令》記載:“﹝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zheng) ,死生分。”“﹝仲夏之月﹞君子齊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致和,節耆欲,定心氣”。在這裏請注意,禮記裏隻說了仲夏之月,但沒說端午節,但因為(wei) 禮記對民間影響過大,而端午在仲夏之月裏,所以這個(ge) 基調無形中影響到了人們(men) 。
除去經典不說,我們(men) 看看民俗,端午節南北方有差異,在發展過程中即使有不斷滲透,也會(hui) 保留地域特色,但有一個(ge) 主題是共同的,那就是驅邪避毒。
民間一般認為(wei) ,端午所在的五月是毒月。1934年的《奉天通誌》載《蓋平縣誌》有以下說明:蓋五月屬午,五日為(wei) 端午,二午相屬為(wei) 火旺之相,過旺則為(wei) 毒。遼寧新民一帶認為(wei) 該日為(wei) 瘟神下界。
有學者認為(wei) ,這段時間恰趕上春末夏初,乍暖還寒,百蟲蠢蠢欲動,疾病流行,可能某種瘟疫在這段時間給一些地區留下了恐怖的記憶和傳(chuan) 說,所以造成了這些風氣。但無論怎麽(me) 說,端午的辟邪驅毒也以約定成俗的形式在全國推廣開來。一般驅邪避毒有幾項:
1、用雄黃酒、朱砂酒等。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白蛇傳(chuan) 》裏麵的描述。
2、用植物辟邪。如《遼縣通誌》裏記載:以蒲艾高插簷間。山西民間亦有諺語:門口不插艾,死了變個(ge) 大鱉蓋。
3、用神像、符圖等驅邪。《後漢書(shu) 禮儀(yi) 誌》記載:五月五日,朱索一色印為(wei) 門戶之師,以止惡氣。後來民間一般掛天師像和鍾馗捉鬼圖來辟邪。
4、用手工製作靈物辟邪。如長命縷(又叫續命縷,即現在俗稱的五色繩,俗信係於(yu) 腕部可以避免蛇傷(shang) 和拔除不詳)、布製靈物(如香囊即荷包,內(nei) 放朱砂、雄黃等;天津地區小孩子穿五毒衣、無毒鞋等,據說可以消災驅邪)、剪紙和折紙(不同地區風俗不同,有的地區剪“五毒”,或把剪成的五毒貼於(yu) 門口,表驅毒蟲;東(dong) 北地區多剪為(wei) 葫蘆,上刻五毒,初一貼,初五扔,有扔災的含義(yi) )、麻帚(遼寧鐵嶺一帶用麻做掃帚將其懸於(yu) 胸際或簪於(yu) 珥上,表掃病)。
5、采百草、捉蛤蟆、備午時水。采百草,合藥為(wei) 避瘟丹,這個(ge) 作用就很明顯了;捉蛤蟆更多的目的在於(yu) 取蟾酥墨,據說經處理後可以消無名腫痛。另有民俗認為(wei) 蛤蟆是神蟲,這天怕被人捉拿,所以都躲起來了,所以民間有蛤蟆躲端午的說法;備午時水是說在午時一刻人們(men) 會(hui) 將水防禦瓶中,以備日後解毒之用,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樣呢?有個(ge) 傳(chuan) 說,是說月宮嫦娥夜間講杵的藥放在了井裏和河中,用此水洗臉煮飯可以治百病。
說句題外話,看到這可能有的朋友要問了,無論是歡樂(le) 過節還是驅邪避毒,你說的這些我作為(wei) 一個(ge) 當地人都不知道,你是不是忽悠我們(men) ?關(guan) 於(yu) 這個(ge) 問題我很不願意麵對,首先對文字有質疑的可以去查,但假如文字是真的那說明了什麽(me) 呢?現在是否可以切身的感覺到原來會(hui) 在我們(men) 身邊出現的東(dong) 西現在僅(jin) 能在文字中才能看到的心情了?
我上麵贅述了這麽(me) 多,大家仔細看一看,其實基本圍繞的就是一開始說的主題,驅邪避毒。說這個(ge) 的意思是端午節是個(ge) 重大節慶,它本身所包含的成分和節日民俗流程是非常多的,而驅邪避毒僅(jin) 是這個(ge) 節慶中的一項,僅(jin) 此而已,不要過多的解讀,這就好像華夏的元旦(即今日誤叫的春節)節慶,其中有一項要放爆竹,根據傳(chuan) 說是因為(wei) 驅趕年獸(shou) ,那我們(men) 難道也要為(wei) 年獸(shou) 的出沒擔憂?要為(wei) 年獸(shou) 吃掉的人緬懷麽(me) ?筆者看自不必要。
筆者在去年的文章裏有個(ge) 觀點,“任何一個(ge) 風俗和節日的形成絕非因一時一地一人形成,而要結合當地文化和傳(chuan) 說,所以節日氣氛並不一定相同,且據我知,多數的節日是慶祝生活的喜悅,可能節日傳(chuan) 說會(hui) 有坎坷,但最終的目的一定是要讓人積極生活,快樂(le) 麵對。”此時此刻,我依然保持這個(ge) 觀點。從(cong) 我的角度來說,希望大家能看到積極的一麵,多祝福人快樂(le) 吉祥,仔細想想其實“安康”的用法如“身體(ti) 安康”這樣的詞匯,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受限的,很少有情況能用到這個(ge) 詞匯,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想想,一般在什麽(me) 情況我們(men) 才去祝福人身體(ti) 安康?筆者能想到的唯一一個(ge) 不太受限的用法一般是“合家歡樂(le) ,幸福安康”,但這裏麵我們(men) 能看到快樂(le) 幸福還是排在前麵的。雖然如此,亦不能保重所有人都是這個(ge) 態度,所以安康也好,快樂(le) 也罷,把自己的心情和美好祝願表達出來就好,不要去討伐別人如何不正宗。最後筆者想說,與(yu) 稱呼相比,我們(men) 是否更大的精力應該放在應對西方快餐文明下如何保留更多的傳(chuan) 統民俗的問題上顯得更重要一點呢?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