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泉根作者簡介:王泉根,字文源,號潛耕堂主。浙江上虞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評審專(zhuan) 家,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zhuan) 家,終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zhuan) 家。著有《現代中國兒(er) 童文學主潮》、《中國姓氏的文化解析》、《中國人姓名的奧秘》等十餘(yu) 種著作。 |
[摘 要]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遭遇的“國學學位問題”之瓶頸,不僅(jin) 是一所大學所麵臨(lin) 的“學科級別”問題,而且是國學在當今中國之命運的一個(ge) 風向標。國學學位之解決(jue) ,需要麵對許多具體(ti) 問題的論證。
[關(guan) 鍵詞] 國學;學科級別;學科建設;學術批評
一
中國之“國學”,在經曆上個(ge) 世紀的擠壓、掙紮、陣痛、磨礪之後,進入新世紀,終於(yu) 出現了轉機,而且是一種“國學熱”的轉機。“國學熱”的重要尺度之一是國內(nei) 的一批高校,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先後成立國學院或國學專(zhuan) 業(ye) ,作為(wei) 獨立的學科招生授業(ye) 。這其中,又以創辦於(yu) 2005年5月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最具影響。人大國學院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投入有方。國學院師資由在職教師、特聘教授、兼聘教授、學術顧問、專(zhuan) 家委員等五部分組成,學校從(cong) 海內(nei) 外聘請、調入一批著名專(zhuan) 家學者,又從(cong) 人大文學院、史學院、哲學院選調部分骨幹教師組建國學院的基本學術團隊,現有在職教師18人,其中教授12人;聘請傅璿琮、龐樸、王炳華、韓兆琦四位學者為(wei) 特聘教授,聘請著名紅學家馮(feng) 其庸先生擔任國學院院長,季羨林、饒宗頤、何茲(zi) 全、任繼愈、葉嘉瑩擔任國學院學術顧問,湯一介、王元化、李文海、項楚、方立天等40餘(yu) 名著名學者組成國學院的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國學院下設:國學基礎教研室、經學與(yu) 子學教研室、國史教研室、國文教研室、西域語言與(yu) 曆史研究所、簡帛研究中心、古文字研究所。
人大國學院在招生授業(ye) 方麵實行六年學製,本碩連讀,畢業(ye) 授予碩士學位。碩士畢業(ye) 後,有誌於(yu) 國學繼續深造者,可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據介紹,國學院三個(ge) 年級現有本碩連讀學生95人。學生所學課程分為(wei) 學科基礎課、專(zhuan) 業(ye) 必修課和專(zhuan) 業(ye) 選修課三大類,總學會(hui) 6年共180分。課程以元典研讀為(wei) 主,如“《論語》研讀”、“《左傳(chuan) 》研讀”,以及“國學概論”、“海外漢學研究”等。人大國學院網站如此介紹自己的辦學宗旨與(yu) 願景:“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成立,是應運而生的產(chan) 物,它順應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潮流,因此從(cong) 籌建之日起,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就受到了社會(hui) 各界的廣泛關(guan) 注和大力支持。國學院將肩負起自己的曆史責任,以接續文脈、培養(yang) 人才、傳(chuan) 承文明、弘揚國學、立足當今、走向未來為(wei) 辦學思路。以傳(chuan) 承中華文明、宏揚國學精髓、培養(yang) 國學人才和建設和諧社會(hui) 等為(wei) 自己義(yi) 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努力在傳(chuan) 承本國固有的悠久學術與(yu) 教育傳(chuan) 統、構建培養(yang) 創新人才體(ti) 係等方麵,發揮積極的作用。為(wei) 推動中華文化的振興(xing) 與(yu) 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本文之所以要如此不厭其煩地介紹人大國學院,是因為(wei) 這是自1949年以來,中國高校創設的第一所嚴(yan) 格意義(yi) 上的國學專(zhuan) 門教育研究單位。人大國學院的辦學宗旨、培養(yang) 目標、師資構成、開設課程以及學位授予等,既是一種高校文科教學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探索與(yu) 創新,更是“國學”在當代中國命運的一種考察、考辯與(yu) 考驗。這所國學院的順逆曲直、當下處境與(yu) 未來願景如可,在某種意義(yi) 可以看成是“國學”在今日中國的風向標。
但是,就在人大國學院創辦二年半之後,2005年9月入學的首批國學本科生升入大四之時,一個(ge) “尷尬”的問題終於(yu) 浮出了水麵:今天已升入大四的這批學生絕大多數可獲得推薦免試直讀國學碩士研究生的資格,待兩(liang) 年以後畢業(ye) ,他們(men) 該授予何種碩士學位?倘若能授予“國學碩士學位”,這不但是對這批學生的學曆、學位資格的承認,更是對“國學”在國家教育管理體(ti) 製與(yu) 學位管理體(ti) 製中的承認,這無疑表明著“國學”在今日中國地位的確認與(yu) 定位;但如果學生畢業(ye) 時仍然無法名正言順地授予國學碩士學位,這對於(yu) 人大來說,意味著獨立在文、史、哲之外設立的國學院與(yu) 國學專(zhuan) 業(ye) 實際上沒有得到學術界的承認,而其更深層次的涵義(yi) ,則說明“國學”在今日中國的地位與(yu) 價(jia) 值還是一個(ge) 未知數。因之,人大國學院的“國學學位問題”,不僅(jin) 僅(jin) 隻是中國人民大學一所大學的事,實際上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同鏡子一般,凸顯出了“國學”在經曆了上個(ge) 世紀的種種磨礪曲折之後,在今日中國的命運又將如何的一個(ge) 大問題。據報導,目前人大及有關(guan) 國學專(zhuan) 家正在多方奔走,呼籲盡快解決(jue) “國學學位問題”。他們(men) 建議:“將國學作為(wei) 一級學科,下設:經學、子學、國史、國文、國藝、小學、中國少數民族與(yu) 邊疆地區文化研究7個(ge) 二級學科。他們(men) 希望國家有關(guan) 部門盡快組織力量,就國學設立學位進行調研論證。”(《光明日報》2007年10月24日記者來信)
二
人大與(yu) 國學專(zhuan) 家希望盡快解決(jue) 國學學位問題的“國家有關(guan) 部門”,就是指設在北京西單大木倉(cang) 胡同37號教育部下屬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辦公室,也即教育部直屬的24個(ge) 司局級機構之一的學位管理與(yu) 研究生教育司(一個(ge) 單位、兩(liang) 塊牌子);而能否解決(jue) 國學學位問題的關(guan) 鍵之關(guan) 鍵,是“國學”能否成為(wei) 一級學科,列入國務院學位辦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yang) 研究生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以下簡稱《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那麽(me) ,《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又是怎麽(me) 回事?現行學科、專(zhuan) 業(ye) 是如何分類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的重要性與(yu) “國學學位”的關(guan) 係究竟如何?
局外人有所不知,《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學科評議組審核授予學科、專(zhuan) 業(ye) 範圍劃分的依據,是全國各地培養(yang) 研究生的高校、科研單位等,進行研究生招生和培養(yang) 工作的依據。教育部現行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是1997年頒布實施的,按此目錄,中國所有學科分為(wei) 12個(ge) 學科門類,即: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nong) 學、醫學、軍(jun) 事學、管理學;12個(ge) 學科門類下麵分為(wei) 89個(ge) 一級學科,如文學門類下有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chuan) 播學、藝術學4個(ge) 一級學科,法學門類下麵分為(wei) 法學、政治學、社會(hui) 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yi) 理論5個(ge) 一級學科,也有的一個(ge) 學科門類隻有一個(ge) 一級學科,如哲學、曆史學;89個(ge) 一級學科下麵再分為(wei) 386個(ge) 二級學科,如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設8個(ge) 二級學科,即: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yu) 世界文學;曆史學一級學科,下設8個(ge) 二級學科,即: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曆史地理學、曆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字學)、專(zhuan) 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
學科級別的核心是二級學科,二級學科的有與(yu) 無,直接決(jue) 定著該學科的生死存亡。筆者作為(wei) 高校教師,對此體(ti) 驗實在是太深刻了。這具體(ti) 表現在:
第一,是各地高校向教育部申報博士點、碩士點的唯一“法定”依據。隻有上了《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中的二級學科,才可以申報博士點、碩士點,否則連申報的資質都沒有。這就如同餐館裏的菜單,菜單上沒有列出這道菜,你自然沒有辦法點。因而在高校內(nei) 部,大家又形象地把《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稱為(wei) “菜單”。
第二,是申報社科基金項目的依據。如中國語言文學僅(jin) 有8個(ge) 二級學科,致使很多學科專(zhuan) 業(ye) 無法申報研究項目。在“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課題指南”中,幾乎找不到大學語文、民間文學、兒(er) 童文學,這就在無形之中剝奪了這些學科的生存權與(yu) 發展權。
第三,是各高校申報國家重點學科、重點研究基地等的唯一“法定”依據。教育部實施的國家重點學科,每五年重新評定、申報一次,因而凡是遇到重新評定、申報的年份,各地高校(主要是重點大學)都為(wei) 為(wei) 此而忙碌。重新評定、申報的國家重點學科就是根據《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中製定的那個(ge) 二級學科,目錄上有,就可申報;沒有,就不能申報。一旦申報成功,該學科不但可以得到巨額科研經費,而且在教學科研人員編製、科研辦公用房等方麵都會(hui) 得到諸多好處。由此足見這個(ge) 學科級別關(guan) 係之重大了。
第四,是各高校開設本科生課程的依據。凡是成為(wei) 二級學科的都是本科生的必修課程,否則最多也隻是選修課。
第五,是設置教研室的依據。例如,中國民間文學以前是二級學科,因而不少高校的中文係都曾設有民間文學教研室。但自新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頒布以後,由於(yu) 排斥了民間文學二級學科的地位,於(yu) 是民間文學教研室就已成為(wei) 昨日黃花曆史記憶。
第六,是各高校人事部門製定教師崗位(教授、副教授)、定編定崗的依據,以及設置院、係、所的依據。因而二級學科的有與(yu) 無,又直接關(guan) 係到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定、聘任與(yu) 上崗、下崗,關(guan) 係到每位教師的切身利益。由此足見二級學科的有與(yu) 無實在是太重要了!
三
如上所述,正由於(yu) 《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的設置直接關(guan) 係到學術研究與(yu) 學科建設的方方麵麵,關(guan) 係到一個(ge) 學科的順逆曲直、研究生招生培養(yang) 、學位授予乃至相關(guan) 學科從(cong) 業(ye) 人員的職稱評聘、上崗下崗等切身利益,實際上已經成為(wei) 左右、指揮、整合、影響、決(jue) 定著今日中國的學術與(yu) 學科的命運。明乎此,我們(men) 就能明白為(wei) 什麽(me)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要四處奔走呼籲解決(jue) “國學學位問題”的焦慮與(yu) 緊迫感了。否則,如果二年以後,“國學學位問題”還未能解決(jue) ,也就是還不能列入國務院學位辦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那麽(me) ,首屆6年本碩連讀的國學專(zhuan) 業(ye) 碩士研究生就無法授予“國學碩士學位”,而隻能按相關(guan) 的研究方向授予文、史、哲方麵的學位。這不但意味著人大國學院試圖建設一個(ge) 獨立的“國學學科”的努力沒有得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與(yu) 學位體(ti) 製的承認,而且實際上通過《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這雙“看不見的手”,預示著“國學學科”的尷尬處境還難以突破在今日中國的發展瓶頸。反之,如果“國學學位”能得到順利解決(jue) ,也即人大國學院如上所述提出的建立“國學”一級學科,下設經學、子學等7個(ge) 二級學科的方案能得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學科評議組的審核批準,列入《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之中,那麽(me) ,不但人大國學院與(yu) 有關(guan) 高校國學專(zhuan) 業(ye) 的“國學學位”問題能得到圓滿解決(jue) ,而且完全可以預估,“國學”學科將會(hui) 在全國高校遍地開花,很快得到發展。到那時才會(hui) 形成真正的“國學熱”,一切有關(guan) 要不要國學、國學該不該發展的爭(zheng) 論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實話實事,現事現辦。那麽(me) ,人大國學院麵對當下學科級別的尷尬,又應如何應因對策呢?我以為(wei) ,應從(cong) 以下幾方麵加以努力與(yu) 突破。
首先是“國學”學科與(yu) 其他學科的交叉、重複問題。國學一級學科下設的7個(ge) 二級學科基本上都與(yu) 文、史、哲相關(guan) 的二級學科交叉、重複。如:經學與(yu) 哲學中的中國哲學、與(yu) 曆史學中的曆史文獻學;子學與(yu) 哲學中的中國哲學;國史與(yu) 曆史學中的中國古代史;國藝與(yu) 藝術學中的音樂(le) 學、美術學;小學與(yu) 中國語言文學中的漢語言文字學、與(yu) 曆史學中的曆史文獻學;中國少數民族與(yu) 邊疆地區文化研究與(yu) 民族學中的中國少數民族史,與(yu) 曆史學中的曆史地理學。由於(yu) 國學一級學科下設的7個(ge) 二級學科,幾乎全與(yu) 文、史、哲等相對應的二級學科交叉、重疊,這就勢必會(hui) 影響到設立“國學”一級學科的學科獨立性問題。因而如何論證“國學”一級學科及下設7個(ge) 二級學科的學科獨立性、科學性、自足性、合法性,將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學科評議組審核國學能否成為(wei) 一級學科的“關(guan) 鍵詞”之一。一級學科解決(jue) 了,“國學學位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在這方麵,可以參考借鑒的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申報成功的經驗。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原先屬於(yu) 政治學一級學科下設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與(yu) 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2005年12月23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與(yu) 教育部聯合下發《關(guan) 於(yu) 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意見》精神,為(wei) 了加強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馬克思主義(yi) 發展史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進黨(dang) 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高等學校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養(yang)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經專(zhuan) 家論證,決(jue) 定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yang) 研究生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中增設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現將有關(guan) 事項通知如下:一、新增設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一級學科,暫設置於(yu) ‘法學’門類內(nei) ,下設五個(ge) 二級學科,即: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yi) 發展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yi)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二、政治學一級學科下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與(yu) 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調整到馬克思主義(yi) 一級學科下,分別歸入‘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三、調整增設後的相關(guan) 學科及代碼見附件。四、自頒布之日起,學位授權審核、研究生培養(yang) 及其他相關(guan) 工作按照調整後目錄進行。”
據教育部官方網站提供的信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教育部自1997年頒布實施新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至今十餘(yu) 年間,這是唯一的一次調整增設新的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由此足見申報新的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嚴(yan) 肅性與(yu) 難度。因而人大國學院要申報成功國學一級學科及所屬7個(ge) 二級學科,還要付出很大努力。
其次,增設新的學科,必然是由於(yu) 社會(hui) 發展變革的需要而對此學科具有很強的社會(hui) 需求、學術需求與(yu) 培養(yang) 人才的需求,具有增設新的學科的必要性、緊迫性與(yu) 現實意義(yi) 。因而人大國學院申報國學學科,自然還必須對國學在當今中國存在與(yu) 發展的合理性、重要性、緊迫性以及現實意義(yi) 等作出充分的論證,而這勢必涉及到當下學術界、思想界對“國學”的不同看法與(yu) 爭(zheng) 鳴。例如,光是對“國學”概念之解釋,就有種種不同意見。因而人大國學院能否申報成功國學一級學科及所屬7個(ge) 二級學科,能否解決(jue) “國學學位問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載於(yu) 《學術界》2007年6期
【作者授權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上一篇】國學建設的中道(秋風)
【下一篇】清華新國學院的時代精神特征(秋風)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