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國學複興是民間自發,鳳凰網應該發揮引導作用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6-05-25 12:52:59
標簽:
陳明

作者簡介:陳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湘潭大學碧泉書(shu) 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創辦《原道》輯刊任主編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維》《文化儒學》《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對談錄》《儒教與(yu) 公民社會(hui) 》《儒家文明論稿》《易庸學通義(yi) 》《江山遼闊立多時》,主編有“原道文叢(cong) ”若幹種。

 

 

原標題:國學複興(xing) 是民間自發,鳳凰網會(hui) 有很大引導作用

作者:陳明

來源:鳳凰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十九日丁未

           耶穌2016年5月25日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陳明在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啟動儀(yi) 式現場接受鳳凰網采訪

 

由鳳凰網、鳳凰衛視聯合嶽麓書(shu) 院主辦的“致敬國學:2016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於(yu) 2016年5月19日在北京故宮舉(ju) 行啟動儀(yi) 式。活動現場,鳳凰網獨家對話現場嘉賓、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陳明。陳明認為(wei) 斯文重建是我們(men) 這個(ge) 國家、這個(ge) 民族從(cong) 近代以來對自己文化形成的一種新的自覺,國學應放在世界文明中來研究。

 

以下是對話實錄:

 

鳳凰網:本次活動主旨是“重建斯文:國學普及的使命與(yu) 挑戰”,您認為(wei) 何為(wei) 斯文?如何重建?怎麽(me) 看待當下國學發展前景?

 

陳明:斯文我們(men) 口語中間也有,但是它實際上是一個(ge) 很正規、很神聖的詞,斯文就是文化傳(chuan) 統,今天我們(men) 說斯文重建的問題,其實是我們(men) 這個(ge) 國家、這個(ge) 民族從(cong) 近代以來對自己的文化形成一種新的自覺,在近代救亡運動裏麵,火燒眉毛呼應下最先就是要擺脫那種落後挨打的窘境,所以主要是在軍(jun) 事、政治的層麵上做努力,現在經過了百年努力,取得了一個(ge) 階段性的成果,這個(ge) 時候提出斯文問題也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應該的。

 

但是我覺得我們(men) 在思考這個(ge) 問題的時候,應該有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文化狀態,一個(ge) 就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傳(chuan) 承和重建,另外一個(ge) 在全球化時代,有一個(ge) 全球化和全人類的視野來做這個(ge) 事。

 

所以我們(men) 講國學時候也不要把它當成整個(ge) 人類文明之外的東(dong) 西,要把它放在整個(ge) 人類豐(feng) 富的精神文化光波中間的一個(ge) 波段裏,這樣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鳳凰網:從(cong) 全球化視野角度來看文化自覺。您覺得現在國學傳(chuan) 播比較大的問題是什麽(me) ?

 

陳明:國學複興(xing) 是一個(ge) 民間自發產(chan) 生的過程,它有一個(ge) 民間自發的特點,比較散,甚至有點亂(luan) 。所以現在由鳳凰網這樣的主流媒體(ti) 和一些學院派在一起,我覺得是會(hui) 有很大引導作用,有一個(ge) 整體(ti) 規劃。

 

除了一些場麵上的事情之外,傳(chuan) 播也要有一種內(nei) 在的真正邏輯精神的力量,這倆(lia) 是都需要的,缺一不可,少一方麵效果都會(hui) 適得其反,與(yu) 我們(men) 的初衷也會(hui) 相悖。

 

鳳凰網:克服狹隘很重要也很難。

 

陳明:是,這方麵需要方方麵麵的努力,像鳳凰網這樣的主流媒體(ti) ,還有我們(men) 這裏很多學院派的學者,這是學者和媒體(ti) 的責任,實際上首先也是中國的責任,弘揚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政府的一個(ge) 責任。這方麵政府各個(ge) 部門在觀念上麵,在政策方麵都要有一種自覺,要擺脫過去行政化官僚的惰性,應該把它上升到一種重要的“每個(ge) 人”的責任來說。

 

鳳凰網:所以我們(men) 能看到國學傳(chuan) 播是需要政府、學界、媒體(ti) 方方麵麵來努力的事情。您對我們(men) 這次國學盛典活動有哪些寄語或者是建議、希望?

 

陳明:我看得很多了,有的時候還比我高一輩的學者的建議和獻詞,但我覺得那些回答太大而化之了。要真正聽學者聽思想家真正的聲音,而不隻是把他們(men) 作為(wei) 一個(ge) 符號來用一用、走個(ge) 過場,這個(ge) 是要注意的,這是我覺得咱們(men) 鳳凰媒體(ti) ,無論是網站還是電視都要注意這個(ge) 問題。

 

鳳凰網:媒體(ti) 在傳(chuan) 播國學過程中確實需要注意走過場的問題。

 

陳明:對,隻求熱鬧,隻求官大隻求名氣大,這個(ge) 是說實話是不好的。當然這可以理解,熱鬧的也不能沒有,傳(chuan) 播也有傳(chuan) 播的邏輯,但是在一個(ge) 場麵、一個(ge) 儀(yi) 式性的活動之後,媒體(ti) 應該有後邊的持久的跟學界的互動,這是我的建議。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