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騎】讀“訟”卦隨感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6-05-23 12:08:02
標簽:
孫鐵騎

作者簡介:孫鐵騎,男,西曆 一九七三年生,遼寧鐵嶺人。2006年於(yu) 東(dong) 北師範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11年於(yu) 東(dong) 北師範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2012——2014年於(yu) 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從(cong) 事博士後研究。現任教於(yu) 白城師範學院政法學院。版專(zhuan) 著:《內(nei) 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學與(yu) 宋明理學比較研究》。在《哲學動態》《江漢論壇》《甘肅社會(hui) 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yu) 篇。

 

 

讀“訟”卦隨感

作者:孫鐵騎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十七日乙巳

           耶穌2016年5月23日


 

爭(zheng) 訟為(wei) 人類文明解決(jue) 爭(zheng) 端之主要手段,法治亦被視為(wei) 現代文明之主要標誌。而中國哲學曆來重德治而輕法治,故對於(yu) 爭(zheng) 訟之意義(yi) 亦無太高之評價(jia) 。“訟”卦,即示人以爭(zheng) 訟之道也。

 

何以會(hui) 有爭(zheng) 訟?因矛盾對立之雙方皆不退讓,各爭(zheng) 剛強,用心激憤,無法自製,必求以第三方裁決(jue) 之。故《彖》言“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爭(zheng) 訟以何為(wei) 據?必以公道,必以誠信,方能得出合理之判定。而爭(zheng) 訟之事,無論如何講理,如何論公道,皆非善事,故於(yu) 爭(zheng) 訟之中當知懼惕,隻有剛正守中,適可而行,才能獲吉。故卦辭言“有孚,窒惕,中吉”,《彖》釋以“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

 

一旦爭(zheng) 訟之事已起,無論雙方誰輸誰贏,皆非最完美之結果。人生之一切問題,終不能期待於(yu) 以爭(zheng) 訟之道求解。人生之狀態,終待於(yu) 平和,人事之完美,終待於(yu) 和諧。如以爭(zheng) 訟為(wei) 能事,縱使訟而能勝,亦終不能成就完美之人生,更不能成就偉(wei) 大之事業(ye) ,且可能會(hui) 有凶咎之後患。故卦辭言“終凶”,《彖》釋以“終凶,訟不成也”。

 

爭(zheng) 訟之事既起,宜當求證於(yu) 中正有德之人,其會(hui) 以公道之心論是非,而無所偏私,方能真正解決(jue) 問題。故卦辭言“利見大人”,《彖》釋以“利見大人,尚中正也”。

 

就人事而言,往往沒有絕對之是非,如莊子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以爭(zheng) 訟為(wei) 手段,並不可能辨明絕對的是非,亦不可能成就偉(wei) 大之事功,隻能在有限範圍內(nei) 解決(jue) 問題,故非人群可長可久之大道也。故卦辭言“不利涉大川”,《彖》釋以“不利涉大川,入於(yu) 淵也”。

 

爭(zheng) 訟之事,不可長久,愈快結束,結果愈好。故初爻言“不永所事”,釋以“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

 

爭(zheng) 訟之事難免口舌之爭(zheng) ,是非之辯,故要明理守正,知所對錯,知所取舍,才能早日結束爭(zheng) 訟,而有終吉。故初爻又言“小有言,終吉”,釋以“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爭(zheng) 訟之事在其具體(ti) 時空境遇之中,自有其當下之對錯、是非、高下之判斷標準,隻是處於(yu) 爭(zheng) 訟之境,爭(zheng) 訟之雙方皆會(hui) 以己之私而蔽道理之公,故會(hui) 爭(zheng) 訟不已。如求決(jue) 於(yu) 公斷,則對錯、是非、高下立見。故爭(zheng) 訟雙方之失敗者,因悖於(yu) 正理,必有外物與(yu) 人情之損失,甚而有眾(zhong) 叛親(qin) 離之憂患。故二爻言“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釋以“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但以道心觀人事,則爭(zheng) 訟之成敗,皆為(wei) 外時空形而下之事,成不足以為(wei) 大得誌,敗亦不足以傷(shang) 自家之性命,如知修身育德,則足以補過救失。故二爻又言“無眚”。

 

爭(zheng) 訟之事一起,雙方皆必求證於(yu) 理據,為(wei) 求勝而使盡各種手段。但隻有不失性命之本,知所取舍,持正守恒之人才終會(hui) 獲吉。故三爻言“食舊德,貞厲,終吉”,釋以“食舊德,從(cong) 上吉也”。

 

但爭(zheng) 訟之事,雖有是非之分,但無論勝負,皆非人倫(lun) 大道,不能作為(wei) 立身之本,更不可能以之成就家國天下之大事業(ye) 。故三爻又言“或從(cong) 王事,無成”。

 

故爭(zheng) 訟之成敗得失,總是生命之末事,不可以強求也。如爭(zheng) 訟失敗,就要懂得反身而求,歸根複命,求生命之本真,則自不會(hui) 有大失。貞正於(yu) 性命之本,則終會(hui) 大吉。否則,為(wei) 一時之氣而爭(zheng) 訟不已,則可能更受其害。故四爻言“不克訟,複即命,渝安貞,吉”,釋以“複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爭(zheng) 訟之起,在於(yu) 公道不明。故隻有中正有為(wei) 之大人君子在位,才能夠以公正之心以斷訟,將公道大行於(yu) 天下,則會(hui) 使公道漸入人心而化成天下,從(cong) 而使人心自有公道,則爭(zheng) 訟可息矣。故孔子言“聽訟吾尤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訟”方為(wei) 天下大治之理想社會(hui) ,法治與(yu) 爭(zheng) 訟並不是文明之理想社會(hui) 。故五爻言“訟,元吉”,釋以“訟元吉,以中正也”。

 

而在爭(zheng) 訟之雙方,不僅(jin) 失敗者身受其害,即使是勝利者,其所得亦不足貴也,其爭(zheng) 訟所得者,亦可能很快失之也。因與(yu) 人爭(zheng) 奪而得之一切,必然不合於(yu) 自然之道也。故上爻言“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釋以“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訟”卦上乾下坎,天與(yu) 水相違之象。天高在上,水流就下,二者本具相違之性。君子觀之而思如何透視事與(yu) 物之本性,以見其趨勢,而防患於(yu) 未然。故《象》言“天與(yu) 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