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啟幕 學界共籲“重建斯文”
作者:柳理
來源:鳳凰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十三日辛醜(chou)
耶穌2016年5月19日
杜維明、劉夢溪、陳來等學者與(yu) 主辦方代表共同啟動第二屆國學大典
5月19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內(nei) 座無虛席,在300餘(yu) 名學者專(zhuan) 家、文化名流、商界精英、媒體(ti) 代表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見證下,著名學者杜維明、劉夢溪、陳來,聯合主辦方代表湖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蔣昌忠、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院長肖永明、鳳凰網總裁李亞(ya) 、鳳凰網副總裁兼總編輯鄒明,以及八大學術支持機構的代表共同按下啟動鍵,由千年學府嶽麓書(shu) 院、鳳凰網、鳳凰衛視聯合主辦的“致敬國學: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正式拉開大幕。
於(yu) 文華演唱《詩經·采葛》,楊青古琴伴奏
啟動儀(yi) 式暨“重建斯文:國學普及的使命與(yu) 挑戰”高峰論壇,由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許戈輝擔綱主持。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先生出任國學大典的總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中國訓詁學研究會(hui)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hui)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hui) 、中華孔子研究會(hui)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等八家機構作為(wei) 學術支持單位。活動將從(cong) 5月一直持續到10月下旬,圍繞“致敬國學”的主題,海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學術機構、媒體(ti) 及廣大網友共同參與(yu) ,將評選出“全球華人國學獎”(含國學終身成就獎、國學成果獎和國學傳(chuan) 播獎);同時,還將以“親(qin) 近國學”為(wei) 主題,聯合社會(hui) 各方力量舉(ju) 辦國學大講堂、國學沙龍、祭孔大典、國樂(le) 節、國學公益活動等,激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的終極盛會(hui) ,即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的頒獎典禮,將於(yu) 10月下旬在被譽為(wei) “中國最古老大學”、有著1040年辦學曆史且至今唯一“還活著”的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舉(ju) 行,現場揭曉“國學終身成就獎”、“國學成果獎”、“國學傳(chuan) 播獎”等重要獎項。
杜維明劉夢溪陳來作主旨演講“重建斯文”成論壇第一熱詞
啟動儀(yi) 式後的“重建斯文:國學普及的使命與(yu) 挑戰”高峰論壇,以一曲高雅的古風吟唱開場,著名古琴家楊青與(yu) 女高音歌唱家於(yu) 文華聯袂演繹的《詩經·采葛》,讓現場觀眾(zhong) 感受了詩與(yu) 樂(le) 交相輝映的風雅。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世界哲學研究院副主席、美國人文與(yu) 科學院院士杜維明,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會(hui) 長陳來分別發表主旨演講,暢談了“國學”在當代中國的現實價(jia) 值、國學研究與(yu) 傳(chuan) 播的時代意義(yi) ,以及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重建斯文優(you) 雅中國的迫切性。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發表主旨演講
杜維明:弘揚國學使“斯文”重現,不可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杜維明先生援引《論語》“子罕”第八章、陳寅恪所撰王國維先生墓誌銘中的“獨立自由之意誌”一句,表達向國學致敬的心意。他指出,國學是我國固有的學問,是闡釋中國人之所以為(wei) 中國人的學問,是研究中華文化何以有古有今、而且延續了五千年還生生不息的學問,是探討中國傳(chuan) 統如何返本開新,從(cong) 哪裏來向何處去的學問。孔子的斯文,應該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作為(wei) 一個(ge) 集大成者,固然有“斯文在茲(zi) ”的信心和承諾,但“在茲(zi) 的斯文”也正展現出他親(qin) 自締造的“以君子成人之美”為(wei) 共同事業(ye) 的道德社群。孔子承繼“斯文”是通過文明的途徑,運用人文的感染力,做民間進行教化來推動的,也是在思想自由的前提下個(ge) 人主動自覺的選擇。而獨立的精神體(ti) 現在“古之學者為(wei) 己”這一堅實的信念,就像孔子最欣賞的顏回,儒者不能忽視自作主宰的獨立精神和發自內(nei) 心的自由思想。杜維明先生最後說,“國學是生命力旺盛的傳(chuan) 統,是有曆史性(而不隻是曆史)價(jia) 值的文化積累,是正在返本開新的動態過程之中重建自我認同的學問,它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錯綜複雜的知識體(ti) 係,也是超越現代學術分科的智慧和價(jia) 值源泉。它是中華民族提供給人類共享的‘學做人’的共法。它是具有普遍價(jia) 值的地方知識。弘揚國學,使得‘斯文’能再度重現,‘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先生發表主旨演講
劉夢溪:國學與(yu) 民眾(zhong) 相關(guan) 才有生命力
撐著雙拐而來的劉夢溪先生,堅持要站著講,感動了在場所有觀眾(zhong) 。他表示深切認同論壇主題,“我很佩服主辦方,有一個(ge) 概念叫做親(qin) 近國學,非常好。國學本來是最高的、最了不起的智慧,也是非常平易的,所以親(qin) 近國學這個(ge) 概念我很祝福你們(men) ,我感到一種溫暖的認同。”他認為(wei) ,所謂國學普及,就是國學教育,問題是具有怎樣內(nei) 涵和意義(yi) 的國學才能與(yu) 教育結合起來,而這一問題也關(guan) 係到國學研究的一個(ge) 症結,即到底什麽(me) 是國學。他梳理了一百年來國學最主要的三個(ge) 定義(yi) ,指出國學應該是一門關(guan) 乎智慧與(yu) 義(yi) 理的學問。國學所代表、傳(chuan) 承的基本價(jia) 值倫(lun) 理和它高貴的理性精神是屬於(yu) 全體(ti) 中國人的。當然,“國學的研究也要避免走死胡同,不要一熱起來全身都熱,以為(wei) 天下的學問都在國學。國學之外的天地也是非常廣大,世界的眼光、國際的視野是萬(wan) 萬(wan) 不可缺少的。我們(men) 不是生活在宋朝,也不是生活在清朝的時期,我們(men) 是生活在現代屬於(yu) 世界一部分的中國,任何輕視外國學術文化資源的想法都不可取。講國學最好能懂外文,上一個(ge) 世紀許多大師都是既通古今又貫中西的學者,如果承載這個(ge) 傳(chuan) 統,今後的年輕人才有可能成為(wei) 不讓先賢的第一流學術人才。”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發表主旨演講
陳來:國學熱體(ti) 現了中華民族文化自覺的開始研究與(yu) 普及傳(chuan) 播同等重要
陳來先生演講開始即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命根源之所在,越有文化的自覺,民族精神就越能充滿而完整地得到發揚。20年來的國學熱表明,與(yu) 中國在世界崛起相伴隨,中國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識和態度,已經或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經曆從(cong) 自在轉變到自覺的過程,這正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關(guan) 鍵時期,國學熱所體(ti) 現的正是中華民族的文學自覺的開始。他認為(wei) ,當前的國學熱是中華文化複興(xing) 的初級階段的文化標誌,同時也反應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在建設精神家園方麵對本土的傳(chuan) 統資源熱切渴求。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hui) 道德秩序和個(ge) 人安身立命的問題日益突出其來,社會(hui) 道德秩序的建立離不開傳(chuan) 統道德文化,這已經是後文革時代轉型時期執政黨(dang) 和人民的共識。與(yu) 其他外來的文化宗教相比,在穩定社會(hui) 人心方麵,傳(chuan) 統文化提供的生活規範、德行價(jia) 值以及文化歸屬感起著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在分析當前“國學熱”時陳來表示,國學熱本身並不等於(yu) 國學研究熱。目前的國學熱主要是指分布在大眾(zhong) 教育和國學知識傳(chuan) 播方麵,並不能自然帶來國學研究品質的提升和發展。但這樣一種傳(chuan) 統文化熱的氛圍,改善了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態度,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傳(chuan) 統文化的普及化,不能隻從(cong) 普及的角度來評價(jia) ,還要深刻認識其中華文化傳(chuan) 承意義(yi) 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yi) ,這個(ge) 意義(yi) 上國學研究和國學教育同等重要,國學研究與(yu) 國學普及同等重要,國學研究與(yu) 國學傳(chuan) 播同等重要。
湖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蔣昌忠致辭
湖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蔣昌忠在啟動儀(yi) 式致辭時說,5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要體(ti) 現繼承性、民族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年是嶽麓書(shu) 院創建1040周年暨湖南大學定名90周年,師生們(men) 始終以弘揚“傳(chuan) 道濟民”的人文傳(chuan) 統為(wei) 己任,承擔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曆史重任,堅守中國文化的根與(yu) 魂。與(yu) 鳳凰網、鳳凰衛視聯合主辦國學大典,目的就是倡議大家共同努力,推動國學的研究與(yu) 傳(chuan) 播。而要組織和開展好這樣大型的係列活動,需要依靠社會(hui) 各界和全球華人的鼎力支持,共襄盛舉(ju) 。
鳳凰網總裁兼一點資訊CEO李亞(ya)
鳳凰網總裁兼一點資訊CEO李亞(ya) 在致辭中回顧了創辦國學大典的初衷及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的舉(ju) 辦過程。他指出,越是浮躁的時代,就越需要有厚重的、良善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化,讓人們(men) 從(cong) 喧囂中冷靜下來,汲取智慧,調養(yang) 心靈,守護良知,傳(chuan) 遞溫暖。今天我們(men) 致敬國學,就是要向所有傳(chuan) 薪播火的先生致敬,向所有守護文明之光的同道致敬;親(qin) 近國學,就是要讓更多的人親(qin) 近中華文化,重建一個(ge) 斯文優(you) 雅的中國。重建斯文,應該從(cong) 致敬國學開始,從(cong) 親(qin) 近國學開始。傳(chuan) 承國學智慧,涵養(yang) 中華氣象,現在正當其時,他懇請與(yu) 會(hui) 嘉賓與(yu) 廣大網友為(wei) 年輕一代守住這盞文明古燈。
國學沙龍上半場:斯文安在——國學在當代中國的價(jia) 值與(yu) 使命
國學沙龍下半場:重建斯文——互聯網時代國學傳(chuan) 播的策略
杜維明、劉夢溪、陳來作主旨發言後,是圍繞國學普及的使命、挑戰及策略的主題沙龍。湖南大學經學研究所所長、嶽麓書(shu) 院特聘教授薑廣輝、中國唐代文學學會(hui) 會(hui) 長陳尚君、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馬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葛承雍、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梁濤等五位嘉賓針對國學的現實處境、研究狀況以及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聯度,叩問時代斯文,探討國學的時代價(jia) 值與(yu) 使命,呼籲應通過學界努力,守護中華文化的根與(yu) 魂。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王大千,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鳳凰衛視高級策劃、主持人王魯湘,中共中央黨(dang) 校哲學部教授、“領導幹部學國學”活動發起人王傑,中國訓詁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複旦大學教授汪少華,鳳凰網總裁兼一點資訊CEO李亞(ya) ,分別從(cong) 各自領域探討互聯網時代的語境變化、表達特點以及國學在大眾(zhong) 傳(chuan) 播過程中所麵臨(lin) 的問題與(yu) 挑戰,並就如何重建斯文、讓古老的傳(chuan) 統文化在信息碎片化時代重新融入年輕人生活,分享了國學傳(chuan) 播的相關(guan) 策略與(yu) 建議。
【相關(guan) 背景】“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基本介紹
國學興(xing) 廢,關(guan) 乎國運興(xing) 衰;文化振興(xing) ,方有民族自信。當下,“國學熱”已呈現出中國官方與(yu) 民間同頻共振、合力共推的大趨勢,彰顯出中華民族在新時期的文化自覺與(yu) 自信。順應這種大潮,2014年7月至9月,由千年學府嶽麓書(shu) 院、鳳凰網、鳳凰衛視聯合發起並主辦了大型文化推廣活動“致敬國學—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以最隆重的盛典、最尊貴的儀(yi) 軌,向國學致敬,向深耕於(yu) 國學研究與(yu) 傳(chuan) 播的學者致敬。
首屆國學大典充分發揮了學界與(yu) 媒體(ti) 的互補優(you) 勢,得到海內(nei) 外廣大學者、各界精英及廣大網友的積極響應,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hui) 、中國史學會(hui) 、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hui) 、中國訓詁學研究會(hui) 出任學術支持單位,200多名海內(nei) 外知名學者擔任“全球華人國學獎”的推選委員,全球數億(yi) 鳳凰網友參與(yu) 網絡投票。2014年9月29日,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的頒獎盛典在千年學府嶽麓書(shu) 院隆重舉(ju) 行,饒宗頤、李學勤兩(liang) 位大儒榮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餘(yu) 英時、陳鼓應、陳來、郭齊勇等30位學者榮獲“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葉嘉瑩、王財貴、孔子學院、尼山論壇等個(ge) 人或機構榮獲“全球華人國學傳(chuan) 播獎”。頒獎盛典通過海內(nei) 外20多家主流媒體(ti) 報道,產(chan) 生了巨大的反響,被譽為(wei) “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典,一樁激蕩華人共鳴的大事件,一段充滿情懷直擊靈魂的人文佳話”。
責任編輯:梁金瑞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