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傑人作者簡介:朱傑人,男,西元一九五四年生,江蘇鎮江人。華東(dong) 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曾任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董事長,社會(hui) 兼職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hui) 會(hui) 長,朱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世界朱氏聯合會(hui) 秘書(shu) 長。著有《曆代詩經研究要籍解題》《走向21世紀的朱子學》《論八卷本〈詩集傳(chuan) 〉非朱子原帙兼論〈詩集傳(chuan) 〉之版本》《朱子〈詩傳(chuan) 綱領〉研究》《經學與(yu) 中國的學術思維方式》《道統與(yu) 朱子的新儒學》等,主編有《朱子全書(shu) 》《朱子全書(shu) 外編》《朱子著述宋刻集成》《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等。 |
儒者的追求 舍我其誰
——在首屆上海儒學大會(hui) 上的講話
作者:朱傑人(華東(dong) 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曾任華東(dong) 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董事長。現任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華朱子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
來源:上海儒學 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初二日庚寅
耶穌2016年5月8日
各位來賓、各位領導、各位同道、各位會(hui) 員:
子曰:“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2016年年會(hui) 暨“儒學與(yu) 當代中國”上海儒學大會(hui) 今天順利召開了,我代表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理事會(hui) 向出席今天大會(hui) 的各位領導,向遠道而來的各位嘉賓,向關(guan) 心上海市儒學研究和傳(chuan) 播推廣的朋友同道、向出席今天大會(hui) 的各位會(hui) 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一年前的五月,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正式成立,這是順應時代和民心的盛舉(ju) ,也是上海的儒學研究者們(men) 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傳(chuan) 承和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一係列重要指示的響應和踐履。先賢有言:“武創業(ye) ,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子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革命向建設的轉型,中國社會(hui) 從(cong) 惟生產(chan) 力論向科學、和諧的轉化,中華民族從(cong) 世界邊緣向天下中心的轉移,需要經濟、需要科學技術、需要軍(jun) 事實力,但是更需要文明、文化、文德,而這一切離不開向中華民族固有傳(chuan) 統的回望與(yu) 傳(chuan) 承。其中,儒學則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哲學、倫(lun) 理、製度、價(jia) 值觀、方法論等的資源與(yu) 寶庫。延續了一、二十年之久而且還在持續發燒的來自民間的國學熱、傳(chuan) 統文化熱,也印證了儒學的回歸與(yu) 複興(xing) 的不可阻擋的潮流。從(cong) 大的曆史發展觀看,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的成立,隻能說是曆史長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我們(men) 感到自豪的是,我們(men) 成為(wei) 了浩浩湯湯的曆史長河中的一份子,為(wei) 推動它的發展貢獻了力量,而沒有成為(wei) 一個(ge) 頑冥不化的阻擋者和摩擦製造者。
本次大會(hui) 的主題是“儒學與(yu) 當代中國”。什麽(me) 是“當代中國”?這恐怕是每一個(ge) 儒學研究者必須弄清楚的一個(ge) 大問題。隻有認清楚這個(ge) 大問題,我們(men) 才能明白一個(ge) 儒者的擔當和責任。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ju) ,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又曰:“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麤而翹之,又不急為(wei) 也;不臨(lin) 深而為(wei) 高,不加少而為(wei) 多;世治不輕,世亂(luan) 不沮;同弗與(yu) ,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就是說,儒者是一群有獨立見解的,對國家、社會(hui) 有擔當和抱負的知識分子,他們(men) 是一群合作者和建設者,而不是一個(ge) 對抗者或麻煩製造者。當今中國,需要我們(men) 的合作和建設,需要我們(men) 貢獻智慧和力量。當代中國正處在有史以來從(cong) 未有過的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我們(men) 儒者應該是這一進程的建設者和推動者,我們(men) 不是破壞者。我以為(wei) ,這是每一個(ge) 儒家學者必須認清的曆史責任和自覺擔當。所以,當我們(men) 一批誌同道合以儒道自任的學侶(lv) 們(men) 聚在一起,籌備上海儒學研究會(hui) 的時候就申明:凡申請入會(hui) 者,必須“尊崇孔子及其儒家經典,必須認同儒家的核心價(jia) 值,並致力於(yu) 儒學在當代中國的複興(xing) ”。
2016年4月6日下午,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召開2016年第一次理事會(hui) 。在這次理事會(hui) 上,大家討論了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的自我定位與(yu) 基本方略。特向大會(hui) 報告如下:
一、堅持“學術的儒學”
學術和學術研究是上海儒學會(hui) 的靈魂與(yu) 生命,一部儒學史,就是一部儒學的
研究和闡釋史,所謂“解經”,所謂“述而不作”,其實就是對儒家經典進行研究和闡發,就是儒家經典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更新和獲取新的生命力的曆史。當代中國,日新月異,它的麵貌和形態已經發生了與(yu) 過往時代完全不同的體(ti) 征和內(nei) 涵。古老的儒學如何適應時代的需要,如何守正而出新,是當今儒者必須麵對的重大課題。而要應對這一挑戰,除加強理論研究外別無他途。事實上,本會(hui) 的一大批會(hui) 員已經做出了和正在做出他們(men) 的研究成果,他們(men) 心無旁騖,潛心學術,為(wei) 我們(men) 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的期望是,上海儒學會(hui) 要在儒學研究上走在全國的前麵,領風氣、站前沿,讓上海儒學成為(wei) 中國儒學研究的主力和引領者。我們(men) 創辦《儒學研究》雜誌,正是為(wei) 了達到這一目的而作的努力的一部分。另外,我們(men) 很高興(xing) 的得知,複旦大學儒學研究院即將成立,這是上海這個(ge) 大學相對比較集中的現代大都市的高校中,成立的第一個(ge) 以傳(chuan) 統學術命名的學術機構,它來得晚了一些,但畢竟來了,我們(men) 舉(ju) 雙手歡迎它,並積極準備與(yu) 它合作,共襄儒學複興(xing) 之盛舉(ju) 。
二、倡導“市民的儒學”
儒學的根在民間,儒學的生命力在民眾(zhong) 的認同和參與(yu) 。中國的儒學曆經磨難,近一個(ge) 世紀以來幾乎遭遇了滅頂之災,但是它依然如草之萌,如影之隨而不絕於(yu) 縷,其中一個(ge) 重要的原因就在於(yu) 它的根本和基礎在民間。所以,儒學不能把自己高擱於(yu) 廟堂之上和理論之中,不能把自己局限於(yu) 典冊(ce) 與(yu) 文字之間,不能把自己固步於(yu) 書(shu) 齋與(yu) 講堂之內(nei) 。它應該走入民間。上海是一個(ge) 大都市,它的“民間”的一個(ge) 特質就是市民,這是上海有別於(yu) 其它地區(省、市)的一個(ge) 顯著特點。作為(wei) 上海的儒學團體(ti) ,我們(men) 自然要適應上海的特點,所以,我們(men) 提出“市民的儒學”。所謂“市民的儒學”,就是儒學要走進上海市民的生活,要使儒學融入上海市民的日用起居、學習(xi) 工作之中,使儒學的精神氣質和生活方式、行為(wei) 規範為(wei) 市民所認同,而成為(wei) 一種自覺。所以,我們(men) 要開展儒學大講堂、要舉(ju) 辦各種培訓班、要搞豐(feng) 富多彩的表演、競賽、讀書(shu) 會(hui) 等活動,以推動儒學的落地生根。
三、踐行“行動的儒學”
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朱子曰:“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實。”再曰:“學之道,非知之艱,而行之艱也。”又曰:“士患不學,學患不行。”儒學不是高頭講章,不是空頭支票,儒學是治國安邦的學問,是身心修養(yang) 的學問,是處世為(wei) 人的學問,它的力量就在於(yu) 踐履和實行。先儒曰:“古之學者為(wei) 己,今之學者為(wei) 人。”所以歸根結底它是一種為(wei) 己之學。所謂“行動的儒學”它有兩(liang) 個(ge) 層麵,一個(ge) 層麵是說,儒學的精神和原理是要實行的,它應該成為(wei) 構建和諧社會(hui) 、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思想源泉和實踐典範;另一個(ge) 層麵是說,儒家學者應該自覺踐履儒學為(wei) 己之學的精神內(nei) 核,做一個(ge) 行動的儒者,實踐的儒者,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儒者,而不是一個(ge) 空頭理論家,一個(ge) 隻會(hui) 教訓別人的假道學先生。總之,我們(men) 要行動起來,切問而近思,從(cong) 自身做起,從(cong) 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儒學真正的活起來,讓我們(men) 自己走向齊賢成聖之路,賦予儒學以活的生命。
學術的儒學、市民的儒學、行動的儒學,這就是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的行動綱領和奮鬥目標,讓我們(men) 共同努力吧。
下麵請允許我報告一下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2015年的工作和2016年的工作計劃。2015年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初創伊始,工作主要圍繞著完善組織架構,構建學術活動基本框架展開。
一、完善組織架構:
1、完善了理事會(hui) 、秘書(shu) 處的人員配備與(yu) 組織。
2、組建了以吳震教授為(wei) 主任的朱子學專(zhuan) 業(ye) 委員。
3、組建了以方旭東(dong) 教授為(wei) 主任的孟子學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
4、組建了以黃玉峰校長為(wei) 主任的中小學儒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
5、組建了以丁興(xing) 才董事長為(wei) 主任的儒商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
這幾個(ge) 委員會(hui) 成立以後都已開展了各種學術與(yu) 社會(hui) 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hui) 效益。2015年,本會(hui) 被評為(wei) 市級先進社會(hui) 團體(ti) 。
二、與(yu) 上海財經大學合作組建了“中華儒商研究中心”。中心於(yu) 2016年元月8日掛牌成立。中心將開展儒商的曆史與(yu) 理論研究、招收研究生、申報國家級研究課題、編寫(xie) 儒商教材、開展關(guan) 於(yu) 儒商的通識教育等。中心的成立受到國內(nei) 學術界和輿論界的高度關(guan) 注。
三、與(yu) 無錫東(dong) 林書(shu) 院合作舉(ju) 辦了一次高級別的學術會(hui) 講。
四、與(yu) 複旦大學哲學係合作舉(ju) 辦東(dong) 亞(ya) 朱子學的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
五、分別在同濟大學、上海師大、上海財經大學等院校舉(ju) 辦一係列學術報告。
六、籌辦《儒學研究》雜誌,建立了編委會(hui) 、確定了辦刊宗旨與(yu) 編輯條例。
七、受福建南溪書(shu) 院之邀,在南溪書(shu) 院建立學術研究與(yu) 講學基地。
2016年,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將貫徹“致力於(yu) 儒學在當代中國的複興(xing) ”這一宗旨,繼續圍繞“學術的儒學”、“市民的儒學”、“行動的儒學”的行動綱領,推動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各項工作的開展:
一、學術研究與(yu) 學術活動:
1、擬設立國學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以多元包容的胸襟團結各方國學研究、教育、傳(chuan) 播力量,推動國學教育研究與(yu) 傳(chuan) 播走入純正、學理、係統的軌道;
2、與(yu) 上海財經大學合作,創建並完善儒商專(zhuan) 業(ye) 研究方向,使儒家經世濟用之學在當代語境中,有係統的理論建構;同時,今年將舉(ju) 辦首屆國際儒商論壇;
3、努力辦好《儒學研究》學術刊物,以高標準的核心期刊質量要求,初步奠定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的學術品格;
4、舉(ju) 辦首屆國際儒商論壇;
5、2016年下半年,儒學研究會(hui) 儒商分會(hui) 與(yu) 中華儒商研究中心將發布科研課題招標指南,並資助中標課題的研究經費,目的是探索中國當代經濟高速發展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結構性關(guan) 係;探索儒家思想與(yu) 儒商理論與(yu) 實踐如何與(yu) 經濟、商業(ye) 、管理等的融入與(yu) 整合;探討財富積累如何與(yu) 社會(hui) 發展相協調的一係列哲學、倫(lun) 理、價(jia) 值觀和方法論等問題,並試圖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背景出發,構建起中國式的儒商話語體(ti) 係,向世界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資源。
6、繼續與(yu) 東(dong) 林書(shu) 院、南溪書(shu) 院合作,舉(ju) 辦一到兩(liang) 次學術會(hui) 講;
7、要求各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開展適合自身特點的學術研究與(yu) 活動。
8、推動與(yu) 配合嘉定學者對陸隴其及當湖書(shu) 院的研究,並適時啟動複建當湖書(shu) 院的工作。
二、儒學的傳(chuan) 播與(yu) 普及
1、2016年,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將在上海市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的指導下,推出“市民儒學講座”巡講,建設講師隊伍,逐步走向全市十七個(ge) 區縣與(yu) 各個(ge) 社區,使儒學讓更多人所了解,充分發揮儒家對於(yu) 社會(hui) 的教化作用。這是一個(ge) 長期的規劃,從(cong) 今年起將使之製度化;
2、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旗下的公益品牌:秋霞圃、國學新知等機構開展常態的讀書(shu) 會(hui) 、講習(xi) 班等活動,得到市民的極大好評。2016年,研究會(hui) 與(yu) 旗下機構將走出上海,與(yu) 各地書(shu) 院、研究機構合作,將上海儒學的聲音輻射開去;
3、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分支機構,中小學國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2016年將團結上海市中小學校,建立國學教育聯盟,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不斷融入國學,使他們(men) 從(cong) 小能了解並認識儒家的基本價(jia) 值觀,塑造君子人格,養(yang) 成博雅氣質;
4、今年,我們(men) 也將與(yu) 嘉定方麵合作,舉(ju) 辦2016上海孔子文化節活動,使其成為(wei) 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盛事。
三、繼續做好儒學會(hui) 的組織與(yu) 建設工作
1、穩步推行會(hui) 員的發展工作,吸收更多有誌於(yu) 儒學的各界人士尤其是年輕人加入儒學會(hui) 。
2、繼續推動和幫助各高校學生儒學團體(ti) 的組建。
3、鼓勵和推動學會(hui) 的會(hui) 員們(men) 履行先儒倡導的“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精神,懷抱家國情懷,走出書(shu) 齋,走向民間,深入社會(hui) ,投身於(yu) 儒學複興(xing) 的事業(ye) 中去,為(wei)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做出我們(men) 的貢獻。
親(qin) 愛的會(hui) 員朋友們(men) ,最近,有人在評論徐梵澄先生的《孔學古微》時,講了一句很值得深思的話:“不是儒學需要我們(men) ‘複興(xing) ’,而是我們(men) 需要儒學‘拯救’。”當代中國,正處在社會(hui) 、思想、製度等的深刻轉型之中、正處在整個(ge) 世界大勢轉型的擠壓之中,轉型帶來了機會(hui) ,也帶來了各種問題,種種問題的積累和疊加,使我們(men) 麵臨(lin) 嚴(yan) 峻的挑戰。而儒學為(wei) 我們(men) 應對挑戰提供了豐(feng) 富的思想資源。所以,是我們(men) 需要儒學,而不是相反。
子畏於(yu) 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zi) 乎?天之將喪(sang) 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yu) 於(yu) 斯文也;天之未喪(sang) 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孟子曰:“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與(yu) 也?”
朱子曰:“學以為(wei) 己,仕以為(wei) 人,廉直不撓,有誌必伸。”“君子隨時救世,無必待學至聖人然後有為(wei) 之理。”
孔子當年“知其不可為(wei) 而為(wei) 之”,可是今天我們(men) 卻正處於(yu) “天之未喪(sang) 斯文也”的時代,儒家的道統、學統、治統,正待全麵複興(xing) ,“非予覺之,而誰與(yu) 也”?難道“必待學至聖人”然後才可有為(wei) 嗎?所以我們(men) 不能忘記自己的使命與(yu) 追求,以舍我其誰的氣概投身於(yu) 中華文明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事業(ye) 中去。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