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載嘉定禮樂(le) 在茲(zi)
三千年儒門木鐸新聲
2016首屆上海儒學大會(hui) 在滬召開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初一日己醜(chou)
耶穌2016年5月7日
與(yu) 會(hui) 代表參謁嘉定孔廟
與(yu) 會(hui) 代表研討“儒學與(yu) 當代中國”
伟德线上平台訊 由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與(yu) 嘉定區文明聯合主辦的“2016首屆上海儒學大會(hui) ”5月7日,在嘉定韓天衡美術館召開。市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市精神文明辦、嘉定區委、區文明辦相關(guan) 負責人出席了會(hui) 議。
儒學在當代的複興(xing) ,是中國知識分子麵對時代難題所做出的最具主體(ti) 意識的反應,這次主題為(wei) “儒學與(yu) 當代中國”的學術會(hui) 議匯集了上海高校與(yu) 社會(hui) 的儒學研究、教育與(yu) 傳(chuan) 播者,試圖從(cong) 中國麵臨(lin) 的問題切入,來思考儒學如何為(wei) 當代中國社會(hui) 提供更多的思想資源。
謝遐齡先生
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顧問、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複旦大學教授謝遐齡認為(wei) :當代中國應該繼承曆史傳(chuan) 統,不繼承傳(chuan) 統,就是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中華民族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弘揚以儒學為(wei) 主要的傳(chuan) 統,堅持王道與(yu) 仁政。王道是天道、人道、地道的貫通,因此在回歸先王之道實現途徑方麵,謝教授指出儒家知識分子應該具備兩(liang) 個(ge) 使命,一是恢複或激揚中華民族對天道的信仰;二是大學乃大人之學,也就是幫助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都“明明德”,這是中華民族能夠偉(wei) 大複興(xing) 最主要的前提。
柯小剛先生
同濟大學教授柯小剛以自己十多年的社會(hui) 儒學教育經驗,作了題為(wei) “當代社會(hui) 的儒學教育”的報告中。柯小剛在報告中指出:社會(hui) 是動態的變化,儒學的社會(hui) 教育應該是動態的發展,它應該是開放的、能變化氣質的、朝向未來的、可以古今中外對話互動的,而目前一些地方風靡“讀經運動”所提倡的“複讀機”式的傳(chuan) 統文化教學模式,是僵化的、灌輸式的、缺乏批判性與(yu) 理性思維的。柯小剛認為(wei) :對於(yu) 從(cong) 事儒學教育的儒者來說,教育首先意味著教師的自我教育和不斷提升,意味著和受教育者的互動和對話;同時意味著與(yu) 當代社會(hui) 一種批判性和建設性的互動和對話,意味著與(yu) 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經典的古今的對話,這都是具有良性張力。這應當是當代社會(hui) 的儒學教育的落腳點。
陳喬(qiao) 見先生
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副教授陳喬(qiao) 見的學術報告,從(cong) 政治哲學、製度倫(lun) 理的角度切入“儒學與(yu) 當代中國”,認為(wei) 儒家的“仁政”思想在現時有它的固有局限性,儒學在當代社會(hui) ,在堅持仁政理念的目標(保民、養(yang) 民、富民、教民)的同時,必須走出對仁政的迷戀從(cong) 仁政走向義(yi) 政。陳喬(qiao) 見認為(wei) ,一個(ge) 社會(hui) 的良性發展,懲惡比揚善更為(wei) 重要,更為(wei) 有效。如果說仁政走的是由心性到政治的路徑(所謂"由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那麽(me) ,"義(yi) 政"則是由製度法律來塑造國民的心性。
嶽麓書(shu) 院鄧洪波教授以其多年中國書(shu) 院研究的翔實資料,還原了嘉定當湖書(shu) 院的儒學發展脈絡,以陸隴其與(yu) 當湖書(shu) 院為(wei) 例,提出了書(shu) 院對於(yu) 當代社會(hui) 地方文化重構的重要意義(yi) 。
朱傑人先生
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會(hui) 長、華東(dong) 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朱傑人代表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理事會(hui) 做了工作報告,在回顧了儒學研究會(hui) 成立一年來的工作後,朱傑人會(hui) 長提出:2016年,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將貫徹"致力於(yu) 儒學在當代中國的複興(xing) "這一宗旨,繼續圍繞學術的儒學、市民的儒學、行動的儒學三大行動綱領,通過組織機構建設、辦學術刊物、市民講座、合作辦學等各種方式推動上海儒學各項工作的開展。朱傑人在報告中指出:當代中國,正處在社會(hui) 、思想、製度等的深刻轉型之中、正處在整個(ge) 世界大勢轉型的擠壓之中,轉型帶來了機會(hui) ,也帶來了各種問題,種種問題的積累和疊加,使我們(men) 麵臨(lin) 嚴(yan) 峻的挑戰。而儒學為(wei) 我們(men) 應對挑戰提供了豐(feng) 富的思想資源,是我們(men) 需要儒學。最後,朱傑人倡議全體(ti) 與(yu) 會(hui) 代表不能忘記儒者的使命與(yu) 追求,以舍我其誰的氣概投身於(yu) 中華文明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事業(ye) 中。
黃玉峰書(shu) 十米卷軸《告至聖先師孔子文》
在大會(hui) 開始之前,參加2016上海儒學大會(hui) 的全體(ti) 代表參謁了孔廟,並以簡潔而又不失莊敬的儀(yi) 式舉(ju) 行了簡短的釋奠禮,並宣讀了《告至聖先師孔子文》。
上海市儒學研究會(hui) 成立於(yu) 2015年5月,是上海市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主管的一級學術團體(ti) ,注冊(ce) 地為(wei) 嘉定孔廟,現有個(ge) 人會(hui) 員一百多名,目前設有孟子學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朱子學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中小學國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儒商研究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等四個(ge) 二級機構。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