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入藏八年研究成果豐(feng) 碩 第七輯報告明年將出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或有新解
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三月二十日戊寅
耶穌2016年4月26日
保護、整理中的竹簡。
李學勤先生帶領團隊研究竹簡。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六輯整理報告日前發布,報告收錄的文獻揭示了春秋時期鄭國在開國早期時的麵貌。更為(wei) 重要的是,這批文獻填補了春秋最初50年的史料空白。“清華簡”再次立功。
這批共2500餘(yu) 枚竹簡自2008年被入藏清華園後,在李學勤先生帶領的團隊努力研究下,已經六次公布驚動曆史考古學界的資料,堪稱國寶。記者最近探訪“清華簡”的大本營——出土文獻研究與(yu) 保護中心,聽專(zhuan) 家講述“清華簡”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明年,“清華簡”的第七輯整理報告將發布,一批春秋吳越爭(zheng) 霸的史料將大白於(yu) 天下,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嚐膽”複仇的故事或許會(hui) 有新的解讀,我們(men) 拭目以待。
獲得
75歲李學勤一眼看出這批竹簡價(jia) 值高
“清華簡”是在2008年7月,由校友趙偉(wei) 國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的。
2008年,這位收藏家決(jue) 定售賣這批竹簡,這在當時引起了整個(ge) 曆史考古學界的廣泛關(guan) 注。記者了解到,當時內(nei) 地、香港、澳門甚至東(dong) 亞(ya) 多所高校、研究院所都有專(zhuan) 家學者前往香港,一睹其真麵目。作為(wei) 我國著名曆史學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也去過香港,當時他已經是75歲高齡。“李先生看到這批竹簡時,認為(wei) 這批竹簡很有價(jia) 值。”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yu) 保護中心研究員李均明說。
竹簡上所書(shu) 的是春秋時期楚國的文字。李學勤說:“我們(men) 大膽猜測一下,如果這批竹簡出自湖北,它的製成年代是在白起伐楚(公元前278年)之前。”經過目前最權威的碳14年代測定,這批竹簡的年代為(wei) 公元前305±30年,屬於(yu) 戰國中晚期,同時文字內(nei) 容方麵的鑒定是由清華大學組織全國知名的古文字研究專(zhuan) 家、古文獻研究專(zhuan) 家、考古學專(zhuan) 家共同分析討論,達成共識,認定是戰國時期的竹簡,這與(yu) 李先生的判斷高度吻合。
保護
毛筆剔泥純水浸泡“清華簡”恢複容顏
這批2500餘(yu) 枚“清華簡”如今正安靜地躺在清華校內(nei) 一處庫房。一枚枚竹簡浸泡在蒸餾水中,有字一麵朝下背向光線,以最大限度抵擋光輻射對曆史文物的“侵蝕”。
李均明說,8年前那個(ge) 夏天這批竹簡剛到清華時可比現在狼狽得多,甚至還有一段驚心動魄的經曆。當時有的竹簡被成捆裝在一個(ge) 長約0.5米,直徑約0.1米的塑料筒裏;有的竹簡下墊著新的竹片,被裹在濕潤的毛巾裏。“我一聞,濕毛巾都是臭的。”專(zhuan) 家迅速請來了本校化學係的分析監測人員,對浸泡竹簡的液體(ti) 進行分析。結果竟然發現了活體(ti) 杆菌和球菌,“這些東(dong) 西很可怕,其他地方曾經出現過上午竹簡上發現白點,下午就蛀出了一個(ge) 洞的現象,這就是細菌所為(wei) ,破壞力驚人。”
工作人員立即啟動殺菌。他們(men) 使用了一種已經被證明有效且對竹簡無害的殺菌劑,終於(yu) 製止了細菌危害竹簡。
當時正值暑假,竹簡的清理保護原定等開學後進行,但麵對新情況,一切都提前了。中心研究員趙桂芳說,所有專(zhuan) 家都調動起來加班加點。我們(men) 用純淨的蒸餾水浸泡竹簡,然後用毛筆的筆尖小心地剔除竹簡上的汙物和黴點,“筆尖都是躲開竹簡筆畫剔除汙垢。”去汙去黴後再用純淨水多次浸漂。這批竹簡入藏時,表麵已經氧化成暗褐色,所以給竹簡照相之前,保護人員要先對它進行還原脫色,最大限度恢複了竹簡的真實麵貌,采集到清晰準確的資料,然後再把脫色劑漂洗幹淨。
這個(ge) 暑假結束後,所有竹簡都完成了逐一編號、拍照、登記造冊(ce) 。工作人員還細心地用玻璃條和白線固定竹簡和號牌。這些長10厘米到47.9厘米不等,寬0.4厘米到1厘米,厚度僅(jin) 1毫米左右的飽水竹簡一枚一枚地放入存有蒸餾水的容器內(nei) ,然後覆上薄膜、上加封蓋。“每一步都得非常小心、細致。我們(men) 要對曆史負責。”趙桂芳說。
研究
首次確認“錙”就是1/4
李學勤後來說:“這批竹簡將極大地改變中國古史研究的麵貌,價(jia) 值難以估計。”2008年9月,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yu) 保護中心成立。“清華簡”從(cong) 保護進入了保護、研究並重的新階段。中心會(hui) 集了李學勤、趙平安、李均明、李守奎、沈建華、劉國忠、趙桂芳等多位有影響的專(zhuan) 家。
每周一上午,李學勤都會(hui) 親(qin) 自來到中心和研究人員討論最新的進展,即使今年他已經83歲高齡,這一慣例仍然未曾打破。“抽絲(si) 剝繭,解開曆史的謎團,大家很興(xing) 奮,也很有動力。”
在大家的努力下,“清華簡”從(cong) 2010年至今已經推出了6輯整理報告。許多史事大白於(yu) 天下。比如在第一輯和第三輯,收入了《尚書(shu) 》及類似的典籍,這是自漢代後兩(liang) 千多年《尚書(shu) 》首次重現;發現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詩篇,記載了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國得勝後,在文王宗廟與(yu) 重臣飲酒賦詩的場景。“第四輯的《算表》是目前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十進製實用計算器。李學勤先生首先認出表中的‘錙’字表示現代數學中1/4的含義(yi) 。”李均明對記者說。
在最新的第六輯中,鄭國早期的曆史麵貌得到展示,尤其是記錄了鄭武公曾有三年不在他父親(qin) 建立的國家,而是居於(yu) 衛國。“如果有文學家把鄭國的曆史改編成小說或影視劇,可能比《羋月傳(chuan) 》還精彩。”北京師範大學晁福林教授半開玩笑地說。
李學勤透露,“清華簡”第七輯已經開始整理工作,將收入一篇名為(wei) 《越公其事》的文獻,文獻將揭示春秋時期吳越兩(liang) 國的曆史,尤其是越王勾踐複仇的故事,“可能會(hui) 對大家熟悉的一些曆史故事有新的說法。”
未來
“清華簡”將搬新家整理還需10年
李學勤說,“清華簡”6輯整理報告收入的文獻是公元前三百年前的古本,大部分屬於(yu) 中華文明早期的元典。這些文獻再現了2000多年前文化典籍較為(wei) 原始的麵貌,不僅(jin) 引發當下古史、古文獻、古文字等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熱潮,更為(wei) 重要的是,這些新發現的先秦古籍,將極大豐(feng) 富以往的先秦文獻,與(yu) 之一起,作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部分,為(wei) 後世所一直學習(xi) 與(yu) 研究,對於(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2500餘(yu) 枚竹簡的整理、研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記者了解到,目前還有三分之二的內(nei) 容有待整理,根據最新的評估,預計研究報告總共將有16輯到17輯,預計還需10年才能整理完畢。
而在當下,保護也是當務之急。趙桂芳說,竹簡類有機質地文物的日常保養(yang) 和預防性保護非常重要,她每周都會(hui) 檢查“清華簡”的保存狀況。自然光含有紅外線和紫外線,對文物藏品損害極大,因此庫房都采用防紫外線的人工光源,窗戶還使用了兩(liang) 層窗簾。庫房的溫濕度對竹簡影響較大,現在庫房裏還有三台空調控製庫房的溫濕度。目前中心的新大樓正在修建中,投入使用後,“清華簡”將得到更加完善的保護。
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正在加入“清華簡”的研究與(yu) 保護。中心開展了從(cong) 本科生、碩士生到博士生的完整高等教育階段培養(yang) 。李學勤先生以83歲高齡親(qin) 自帶博士生開展研究。前不久公布的清華大學2016年自主招生簡章中,就有出土文獻的專(zhuan) 業(ye) 方向。“我們(men) 期待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我們(men) 的隊伍,長江後浪推前浪。”李均明說。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