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蔣慶:重尊儒教,複興中華

欄目:儒教重建
發布時間:2010-03-19 08:00:00
標簽:
 
 
 
人民網評論部策劃  編輯:孤鬆
 
  2005年12月23日
  
  事件:近兩年,因倡導“讀經運動”而一炮走紅的儒學學者蔣慶,常在諸多場合發表奇論。12月17日,“第一屆中國儒教學術研討會”在廣東從化舉行,蔣慶所做《關於重建中國儒教的構想》的發言引人關注。他提出“儒教要重回國家文化權力中心”、“建議建立新的科舉製度與經典教育製度”、“要為儒教的有形無形遺產申請專利,並成立中國儒教協會為儒教維權”等主張,引來不絕於耳的批評之聲。“狂”了許久的蔣慶早料到“大音希聲”,卻沒想到還有如此多“板磚”!有人說,蔣慶“重建中國儒教”的真麵目:往上是為了權力,往下是為了利益。所謂複興,也就不再是儒教的再生,而是權力與利益的再分配。
 
  “狂儒”主要觀點:《關於重建中國儒教的構想》
 
  ■文化是一種權力,這個在古今中外都是有爭奪的。哪一個文化成為“王官學”,占據文化權力的中心,不是由於哪一個皇帝的喜好,也不是因為哪一個儒家人物,而是曆史選擇的結果。
 
  ■10年前我也不認為儒教是宗教。但後來我慢慢發現,儒家文化,用儒學不能涵蓋,用儒家也不能涵蓋,因為它是一種文明,要概括的話,隻有儒教這個詞。人類的所有文明形態都是以宗教來體現的,從這點來說,中華文明的形態肯定就是儒教。
 
  ■1911年以後,我們自覺、顯性的儒教在國家和社會中沒有了。儒教退出了中國文化權力的中心,急劇邊緣化。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文化上不能沒有權力的中心。因為它空缺以後,填補的不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如果不回到文化權力的中心,不進入國民教育體係,再過幾年,文化積澱就沒了。我們應該有危機感。
 
  ■當今,基督教憑借著西方強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實力向中國人傳教,如果任其發展,不久中國就會變成一個基督教的國家,基督教文明就會取代中華文明入主中國,那時再談複興儒教重建中華文明已經來不及。現在非洲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成為基督徒,非洲原生態的許多文明已經被基督教文明取代,非洲要回到自己的傳統文明已經不可能,故中國不能步非洲的後塵。因此,隻有複興儒教,才能抗拒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擴張,才能保住中國的文明自性,才能使中國永遠是體現中華文明的“儒教中國”。
 
  ■如果離開儒教的重建來談儒家與儒學的重建,將是放棄複興中華文明的努力,把中華文明降到思想學派的位置與西方文明對話,這是中國文化的自我貶黜。在這種情況下,我主張儒教應該重新回到文化權力中心的位置,它是信奉儒教的人的一個訴求。
 
  ■儒教已經崩潰了,現在要重建應該怎麽辦?傳統的方法是走儒教形成的“上行路線”。上行路線”就是要恢複儒教古代“王官學”的地位,重建新的科舉製度與經典教育製度,將《四書》、《五經》教育作為基礎課與語、數、外並列。但是現在西方文化在各個方麵形成了霸權,光靠“上行路線”已經不行了。那就要走第二條路,“下行路線”,就是成立擁有政治、經濟、文化、組織特權的“中國儒教協會”。
 
  ■“中國儒教協會”成立後,將為儒教古籍等有形財產,以及包括孔子像等在內的無形財產申請專利保護。此後,凡以各種方式出版的營利性的儒教古籍,使用具有儒教內容與人物形象的商標、廣告、公司企業名稱、經貿商旅活動,以及以儒教內容為題材的營利性的文藝作品與影視作品,均需向“中國儒教協會”交稅(政府代收)。
 
  ■在今天的中國,重建儒教是每一個熱愛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中國人的責任。 
 
  “板磚”不同聲音:警惕“重建中國儒教”的妄言
 
  ●網絡寫手羽戈:蔣慶“重建中國儒教”的真麵目,往上是為了權力,往下是為了利益。所謂複興,也就不再是儒教的再生,而是權力與利益的再分配。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而我要說:偽聖不死,鬧劇不止。
 
  ●評論家沈宏非:“任何和儒家沾上邊的都要被征使用稅?他是不是餓昏了?照此說來,我們是不是還要給倉頡的後人交‘漢字使用稅’? 蔣慶口中批著別的知識分子‘知性愚昧’,可他自己身上卻體現了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劣根性———兩麵性。他對別人是儒教的三綱五常,可對自己呢?卻是墨家的實用主義,要不他哪來的建陽明精舍的資金?"
 
  ●學者高全喜:“蔣慶的構想沒有什麽可行性。”
 
  ●清華大學曆史係方朝暉:“蔣慶先生的發言不符合當今世界的潮流,也違背了儒家的基本精神,因為儒家一直是無教而有包容性。”
 
  ●學者丁東:“儒教是不是國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一個宗教不能通過政府權力對民眾進行征稅。”
 
  ●學者秋風:“蔣慶的想法很荒唐,儒家思想和典籍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如果認為把孔子像印在香煙上損害了儒教的神聖性,可以通過媒體批評等和平方式阻止,而不是通過征稅來限製。”
 
  ●網絡寫手慕容雪村:我隻是好奇,這位老先生以對襟長袍標榜自己保留國故,那他理不理發、刮不刮胡子呢?儒家理學不是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麽!沒錯,儒家經典中有不少真知灼見,但是蔣慶其實也隻看到皮毛,卻沒有發現藏著中華民族文化DNA密碼的東西。像‘三綱五常’、‘舍生取義’這些對今天的少年兒童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他提倡;像《孝經》裏提倡的‘孝’等這些現代已經遭遇事實毀滅的文化精髓,怎麽沒見他提倡呢?
 
  ●人大教授何光滬:“如果在中小學上儒學課,那些不相信儒教的學生怎麽辦?”
 
  人物簡介
 
  ●【蔣慶:1953年生,字勿恤,號盤山叟,江蘇徐州人。1982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係,先後任教於西南政法大學、深圳行政學院。2001年申請提前退休,在貴陽龍場建陽明精舍。主要著作有《公羊學引論》、《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以善致善:蔣慶與盛洪對話》、《生命信仰與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等,翻譯有《基督的人生觀》、《自由與傳統》、《當代政治神學文選》、《政治的罪惡》、《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等,主編《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文鬆輝)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