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船山論治論學,旨多相通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16-03-31 20:25:36
標簽:
錢穆

作者簡介:錢穆,男,西曆一八九五年生,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yu) 忘、孤雲(yun) 。曾任小學教員、中學教員,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一九四九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ya) 書(shu) 院,任院長。一九六六年,移居台灣台北市,在“中國文化書(shu) 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wei)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一九九〇年在台北逝世。著有《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yi)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曆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yi) 》等。

 

 

船山論治論學,旨多相通

作者:錢穆

來源:錢穆著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二月二十一日庚戌

           耶穌2016年3月29日


 

船山著書(shu) ,惟《讀通鑒論》最流行。其書(shu) 泛論史事,而時標獨見,雜論政治、社會(hui) 、人生種種問題,而運以一貫之精思,非泛作也。今據其中論及政治原理者,摘錄一二,以見船山對於(yu) 政治理想之一斑。


蓋船山論政,其議論主要者,厥有兩(liang) 點。一則曰法製之不能泥古也。其言曰:[法貴因時]三代之法,不可挾以為(wei) 名。治後世之天下,非一端而止。(《讀通鑒論》卷二十九 )一代之治,各因其時,建一代之規模,以相扶而成治……未有慕古人一事之當,獨舉(ju) 一事,雜古於(yu) 今之中,足以成章者……法無有不得,亦無有不失。先王不恃其法,而恃其知人安民之精意……浮慕前人之一得,夾糅之於(yu) 時政之中,而自矜複古,何其窒也!(卷二十一) 以治眾(zhong) 大之法治寡小,則疏而不理;以治寡小之法治眾(zhong) 大,則瀆而不行……一切之法,不可齊天下。雖聖人複起,不能易吾說。(卷六十)此謂法貴得其意。即所謂知人安民之精意,而因地變動以製其宜。「一切之法,不可齊天下」。


船山本此而論封建與(yu) 郡縣之不同,推及於(yu) 井田、取士、兵農(nong) 分合諸端。極指昔人慕古之病,而平心考核各時代法製之利弊得失。其立論精密,多合於(yu) 人情時勢。其識蓋超出同時梨洲、亭林、習(xi) 齋之上矣。更進則論為(wei) 治之不可恃於(yu) 法。其言曰:[法貴因情]立說者之患,莫大乎忿疾一時之流俗,激而為(wei) 不必然之慮,以鄙夷天地之生人,而自任以矯異。於(yu) 是刻核寡恩成乎心,而刑名之術,利用以損天地之和。荀卿性惡之說,一傳(chuan) 而為(wei) 李斯,職此故也。且夫樂(le) 道古而為(wei) 過情之美稱者,以其上之仁而羨其下之順;以賢者匡正之德,而被不肖者以淳厚之名。使能揆之以理,察之以情,取僅(jin) 見之傳(chuan) 聞而設身易地,以求其實,則堯、舜以前,夏、商之季,其民之淳澆、貞淫、剛柔、愚明之固然,亦無不有如躬閱者矣……泥古過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其說行而刑名威力之術進矣。君子奚取焉?(卷二十)[泥古非今之害]又曰:[宋學與(yu) 申韓]言治者之大病,莫甚於(yu) 以申、韓之慘核,竄入於(yu) 聖王居敬之道,而不知其病天下也。……夫儉(jian) 勤與(yu) 敬,治道之美者也。恃二者以恣行其誌,而無以持其一往之意氣,則胥為(wei) 天下賊。儉(jian) 之過也則吝。吝則動於(yu) 利,以不知厭足而必貪。勤之亟也必煩。煩則責於(yu) 人;以速如己誌而必暴……以己之所能為(wei) ,而貴人為(wei) 之,且以己之所不欲為(wei) ,強忍為(wei) 之,而以責人;於(yu) 是抑將以己之所固不能為(wei) ,而徒責人以必為(wei) 。如是者,其心恣肆,而持一敬之名,以鞭笞天下之不敬,則疾入於(yu) 申、韓,而為(wei) 天下賊也甚矣!(《宋論》卷三)為(wei) 君子儒者,亟於(yu) 言治,而師申、商之說,束縛斯民而困苦之。乃自詫曰:「此先王經理天下大公至正之道也。」漢、唐皆有之,而宋為(wei) 甚。(《宋論》卷二)有宋諸大儒,疾敗類之貪殘,念民生之困瘁,率尚威嚴(yan) ,糾虔吏治。其持論既然,而臨(lin) 官馭吏,亦以扶貧弱、鋤豪猾為(wei) 己任。甚則醉飽之愆,簾幃之失,書(shu) 箑之饋,無所不用其舉(ju) 劾,用快與(yu) 論之心……聽惰民無已之怨讟,信士大夫不平之指擿,辱薦紳以難全之名節,責中材以下以不可忍之清貧。矜纖芥之聰明,立難攖之威武……當世之有全人者,其能幾也?……後世之為(wei) 君子者,十九而為(wei) 申、韓,鑒於(yu) 此,而其失不可掩矣。(卷二十二)船山因此而主為(wei) 政最要之綱領曰「簡」。其言曰:[船山之尚簡論]八口之家不簡,則婦子喧爭(zheng) 。十姓之閭不簡,則胥役旁午。……簡者,寬仁之本也。(卷二十二)捐其疑忌之私,忍其忿怒之發,戢其奢吝之情,皆求之心,求之身。人之或利或病,或善或不善,聽其自取而不與(yu) 爭(zheng) 治。德蘊於(yu) 己,不期盛而積於(yu) 無形,不謂之盛德也不能。求之己者其道恒簡,求之人者其道恒煩。煩者政之所由紊,刑之所由密。而後世儒者恒挾此以為(wei) 治術,不亦傷(shang) 乎!(《宋論》卷一)又曰:慈也,儉(jian) 也,簡也,三者於(yu) 道貴矣。而刻意以為(wei) 之者,其美不終。……簡以行慈,則慈不為(wei) 沽恩之惠。簡以行儉(jian) ,則儉(jian) 不為(wei) 貪吝之謀。無所師,故小疵不損其大醇。無所仿,故達情而不求詳於(yu) 文具……不忍於(yu) 人之死則慈,不忍於(yu) 物之殄則儉(jian) ,不忍於(yu) 吏民之勞則簡。斯其慈儉(jian) 以簡也,皆惟心之所不容已。雖粗而不精,略而不詳,要與(yu) 操術而詭於(yu) 道、務名而遠於(yu) 誠者,所由來遠矣。(《宋論》卷一)


船山論治論學,旨多相通。惟論學極斥老莊之自然,而論治則頗有取於(yu) 老莊《在宥》之意,此尤船山深博處。其取精用宏,以成一家之言者,至為(wei) 不苟。其論宋儒流弊,頗與(yu) 東(dong) 原意見相似。而與(yu) 其所謂「止爭(zheng) 一線」者不類。此皆船山之所由成其為(wei) 博大而閎深也。船山有《噩夢》、《黃書(shu) 》,專(zhuan) 言經製,略似梨洲《待訪錄》,而黃書(shu) 於(yu) 種姓夷夏之防尤謹謹。其論治極不滿於(yu) 秦、宋,稱之曰「孤秦陋宋」,而蔽其罪於(yu) 私天下。其言曰:[船山之孤秦陋宋論]無為(wei) 與(yu) 者,傷(shang) 之致也。交自疑者,殊俗之所乘也。……生民以來未有之禍,秦開之而宋成之。……秦私天下而力克舉(ju) ,宋私天下而力自詘。禍速者絕其冑,禍長者喪(sang) 其維。非獨自喪(sang) 也,抑喪(sang) 天地分建之極。嗚呼,豈不哀哉!(《黃書(shu) ·古儀(yi) 第二》)又曰:中國財足自億(yi) 也,兵足自強也,智足自名也。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休養(yang) 厲精,士佻粟積,取威萬(wan) 方,濯秦患,刷宋恥,此以保延千祀,博衣弁帶,仁育義(yi) 植之士甿,足以固其族而無憂矣。(《黃書(shu) ·宰製第三》)

 

此意梨洲《原法》亦暢論之。亭林《郡縣論》亦激於(yu) 此而起。然諸賢之論,在其及身,盡為(wei) 虛發。而迄茲(zi) 三百年,猶使讀者慨乎想見其情,不啻為(wei) 吾覿麵當境之大聲而疾呼矣。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