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路江作者簡介:傅路江,字道源,河北行唐人,當代私塾教育先行者,河北明德學堂創辦人,行唐縣明德幼兒(er) 園董事長,曲阜國際儒者聯誼會(hui) 理事,河北省儒教研究會(hui) 理事,行唐縣傳(chuan) 統文化協會(hui) 副會(hui) 長,執業(ye) 中醫師,傅氏中醫診所負責人,當代新儒醫課程——“道源醫道”創始人,榮獲2013年度石家莊市“知名鄉(xiang) 村中醫”榮譽稱號。 |
我的前半生
作者:傅路江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道源文集》(傅路江著)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二月十九日戊申
耶穌2016年3月27日
我今年四十一歲,人生的征途已經走過了一半。我好像感覺到累了,想坐下來,好好休整一下自己。
童年
我出生在一個(ge) 群山合抱,綠水環繞的小山村。在那裏度過了我快樂(le) 的童年。春天和小夥(huo) 伴一起去踏青,欣賞那漫山遍野的杏花。夏天到河裏去摸魚,打水仗,在樹林裏捉知了。秋天來了,脆甜的大紅棗,火紅的柿子,金黃的玉米,碩大的紅薯,白白的大蘿卜,都讓我們(men) 感受到了豐(feng) 收的喜悅。冬天的山村更是別有一番風情,尤其是下雪的日子,白天我們(men) 盡情的去打雪仗,滑冰,晚上圍坐在爐火旁,聽著老奶奶講述狐仙的故事。童年,一個(ge) 多麽(me) 純潔和神聖的字眼!我感激我的童年!是你給了我幸福的回憶,也永遠啟發著我對人生的思考。
少年
在我七歲那年,媽媽送我去上學,從(cong) 此就告別了我那無拘無束的童年時代。教我的老師是我媽媽的同學,也是她的結義(yi) 妹妹。她對我要求很嚴(yan) 厲。所以我的成績總是忽高忽低。她狠狠地教訓我一頓,我的成績就好一陣,稍一放鬆,就下去了。我父親(qin) 是醫生,愛看閑書(shu) ,也愛給我們(men) 講述書(shu) 中的故事。父親(qin) 每次外出,總是喜歡給我們(men) 買(mai) 一些連環畫。所以,我們(men) 的課外知識比別的小朋友要多。有一次,我們(men) 學習(xi) 《草船借箭》。因為(wei) 我們(men) 的老師沒有讀過《三國演義(yi) 》,對這篇課文的背景和人物都很陌生。她就請一位年長的老師來輔導她。我恰好在旁邊聽到了。回去就告訴父親(qin) 說,我們(men) 老師真好笑,居然連周瑜、諸葛亮的故事都不知道。老師對我很用心,她為(wei) 了激勵我好好學習(xi) 。特意讓我當老師助理,讓同學們(men) 稱我為(wei) “小老師”。說是隻要老師不在,我就是老師的角色。“少年不識愁滋味”,真的!我的少年時代依然是快樂(le) 的。我感激我的老師!我懷念我的老師!每次想起那段歲月,我總會(hui) 從(cong) 心底裏湧起一股暖流。
青春
我十二歲上了初中,從(cong) 此進入了青春期,開始第一次思考人生。有一次,我放學回來,媽媽讓我到山上去打豬草。我一個(ge) 人來到我們(men) 村莊對麵的小山上。那天剛剛下過雨,綠蔭掩映下的小山村顯得格外美麗(li) 。我深情的望著欣賞著。忘記了時間。我的思緒開始穿越時空。我思想翩翩。想到這個(ge) 村莊十年前是什麽(me) 模樣,乃至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一百年前,一萬(wan) 年前是什麽(me) 模樣?當我想到一百年前現在活著的人都還沒有出生,一百年後現在活著的人都已經死去。我不禁毛骨悚然。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死亡。我想到,我也會(hui) 死亡的。我不禁陷入了無邊的恐怖之中。接下來的一個(ge) 月之內(nei) 。我的腦子裏一直在思考一個(ge) 問題。我也會(hui) 死亡的。我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每天放學回家,我總是喝上一杯白酒,趁著微微的醉意,獨自一人爬上我家對麵的小山,躺在草地上,仰望著漫天的星鬥,苦思冥想著我那人生的難題。這樣持續了一個(ge) 月。我的思考有了結果。我不甘心像一般人那樣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我要過有意義(yi) 的一生。即便我死去了,我也要為(wei) 後人留下些什麽(me) 。那我具體(ti) 要做些什麽(me) 呢?依然沒有清晰地答案。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我在我的日記本上寫(xie) 下了這樣一段話:“毛澤東(dong) 在政治上給中國造成的損失,我一定要用文化來挽回”。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立誌!張壽甫先生說“自命生平原不凡,良醫良相總空談。”現在回想起來,也許當年太狂妄了。但是,那畢竟是我青春時代的一個(ge) 夢想。這個(ge) 夢想使我的人生有了色彩。
壯年
我高考落榜後,隨父親(qin) 一邊務農(nong) ,一邊學醫。三年後到縣城開診所,為(wei) 父親(qin) 當司藥。又三年後結婚生子。當了父親(qin) 之後,心態當然有了很大的變化。幾乎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教育孩子上麵。愛人懷孕時就進行胎教,女兒(er) 一周歲就叫她背誦《醫學三字經》,三歲開始為(wei) 她選擇幼兒(er) 園,幾乎跑遍了縣城所有幼兒(er) 園。女兒(er) 上小學三年級時,看了王財貴教授的演講,毅然決(jue) 然讓孩子停學回家,背誦《四書(shu) 五經》。女兒(er) 十三歲那年,我帶著他們(men) 遊學北京,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一年後,又把他們(men) 送到河南一家私塾學堂。在這期間,我東(dong) 到曲阜,西到平陸,北上京城,南下長沙。為(wei) 了探求中國文化複興(xing) 的道路,走遍了半個(ge) 中國,也結識了很多仁人誌士。經曆了許多難忘的故事。我人生的壯年時期就是在這樣的輾轉求索中度過的。
中年
年過四十歲,毫無疑問我已經進入到了人生的中年時期。媽媽去世對我的影響特別大。我仿佛一下子衰老了。料理完媽媽的喪(sang) 事之後,我就病倒了。媽媽在世時,總是和我開玩笑說,是我連累了你,要不然你又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無論你走到哪裏,都不要丟(diu) 下你這個(ge) 半死的老娘。當初我也曾真的這樣想過,要不是媽媽有病,我也許又要四處雲(yun) 遊去了。但是,一旦媽媽真的走了。我卻一點兒(er) 往外走的心思也沒有了。我的心緒反而沉潛了下來。開始重新思考人生,思考孩子們(men) 的教育,思考中國文化的複興(xing) 。媽媽去世一個(ge) 月之後,女兒(er) 和我進行了一次長談。她說到,爸爸,我感覺到我們(men) 都活得太累了。承平天下對我們(men) 這樣的家庭來說,是不現實的。我們(men) 不必想得那麽(me) 遠。我們(men) 隻需過好我們(men) 自己的生活。我們(men) 應該有穩定的收入,保證老人得到贍養(yang) ,孩子得到教育,我們(men) 平時讀讀書(shu) ,過著舒適滋潤,有文化品位的生活。這就是儒家理想的生活方式。女兒(er) 的話對我震撼很大。我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我知道我的女兒(er) 長大了,智慧已經超過了我。我可以放心了。“道在高處,要向低處行”,我以前是那麽(me) 自負,所以活得很累。那天晚上我睡得很香很甜。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
未來
四十歲,無疑是人生的一個(ge) 中轉站。我站在這個(ge) 中轉站的站台上,翹首望去,來去的路似乎已經明了……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