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當歸:暢通官員回鄉路

欄目:中國傳統與社會自治
發布時間:2016-03-27 15:40:14
標簽:


 

 

田園當歸:暢通官員回鄉(xiang) 路

——退休官員變身新鄉(xiang) 賢(觀察篇之二)

專(zhuan) 題參與(yu) 調研記者:劉巍巍、李勁峰、王菲菲、劉翔霄、梁軍(jun) 、向定傑、沈洋、馬劍、葉含勇、韓振、袁汝婷

來源:半月談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二月初九日戊戌

           耶穌2016年3月17日

 

 

 

編者按:半月談記者在基層調研發現,當前退休官員返回鄉(xiang) 村成為(wei) 新鄉(xiang) 賢,仍是少數人的選擇。城鄉(xiang) 二元結構的存在、社會(hui) 環境及文化心理的劇變,製約著退休官員融入鄉(xiang) 村、惠及鄉(xiang) 土。

 

01鄉(xiang) 愁之切,鄉(xiang) 土之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城市的經濟收入、教育資源配置以及高知識含量的工作性質等,使鄉(xiang) 村中的優(you) 秀人才流向城市。”山西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劉毓慶分析,由於(yu) 醫療、教育、文化等資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退休後國家良好的養(yang) 老保障機製,退休官員的回鄉(xiang) 路受阻。

 

當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農(nong) 村麵臨(lin) 精英流失之困局。“那些早年憑借升學考試跳出龍門的農(nong) 家子弟,迅速被大城市的潮流所裹挾,進而失去了還鄉(xiang) 訴求。”在上海大學社會(hui) 學係教授顧駿看來,城市化浪潮讓經濟、政治、文化等各種資源向城市集聚,習(xi) 慣了城市生活的退休官員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xiang) 後,缺少獲得感和舒適感,告老還鄉(xiang) 者自然銳減。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安白歸納了當前官員還鄉(xiang) 的三種情況:一是從(cong) 鄉(xiang) 村走出去,已經沒有了農(nong) 村土地,回鄉(xiang) 之後租房居住,相當於(yu) 休閑;二是雖然官員本人沒有了土地,但是家族其他人還有土地,回鄉(xiang) 之後借住在親(qin) 戚家;三是官員本人與(yu) 農(nong) 村完全沒有關(guan) 係,也沒有親(qin) 戚在村裏,完全租房子住。

 

作家長征認為(wei) ,古時官員告老還鄉(xiang) 的製度已不能適用於(yu) 今天的社會(hui) 現實,這是環境變化所致,還鄉(xiang) 難以成為(wei) 官員退休後的普遍選擇。

 

“過去文官致仕、武將解甲,官員在家鄉(xiang) 擁有土地與(yu) 房產(chan) ,回鄉(xiang) 成為(wei) 一種合乎自身利益的選擇。”王安白說,如今返鄉(xiang) 官員在農(nong) 村難有立身之地。

 

甘肅省委黨(dang) 校經濟社會(hui) 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張建君表示,很多官員來自農(nong) 村,但早期戶籍管理規定把官員和鄉(xiang) 村之間的紐帶徹底割斷了。農(nong) 村留給他們(men) 的隻有鄉(xiang) 愁,而非鄉(xiang) 土。

 

重慶巫山縣大昌鎮原副調研員方孝澤是退休返鄉(xiang) 幹部,談到自己為(wei) 何能夠返鄉(xiang) 時,他說:“一是女兒(er) 在老家,二是老家有愛人的田地。很多人想退休後返鄉(xiang) ,但是老家條件太差,或者已經沒了土地。”

 

02生活不適應,存心理顧慮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如今的官員返鄉(xiang) 不同於(yu) 古時的鄉(xiang) 賢舉(ju) 家回鄉(xiang) 。現在的官員家眷往往都在城市,他們(men) 返鄉(xiang) 後,由於(yu) 親(qin) 人不在身邊,等慢慢變老後會(hui) 帶來很多現實問題,比如醫療保障不到位、生活無人照顧,等等。

 

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邵曉瑩告訴半月談記者,農(nong) 村與(yu) 城市之間的巨大落差,阻礙了退休官員的返鄉(xiang) 路。現在的官員退休待遇、醫療保障等生活要素已經與(yu) 所在城市完全綁定。回到鄉(xiang) 村,生活條件將發生極大變化,很多是依靠個(ge) 人力量無法解決(jue) 的。

 

一位江蘇鹽城籍退休幹部夏先生說,幾十年在城市工作,醫保、社保都在南京。回老家後,異地銜接比較麻煩。“再說蘇北農(nong) 村醫療資源無法與(yu) 南京相比,上了年紀的人,萬(wan) 一有個(ge) 急病,從(cong) 村裏開車到市裏醫院要一個(ge) 多小時,救治哪來得及。”

 

西部某城市退休老幹部胡先生也表示同樣的擔心:鄉(xiang) 下醫療衛生條件太差,自己老骨頭了,經不起病痛折磨。老家與(yu) 他同庚的一位老人,突染重病需要上醫院檢查,隻能靠親(qin) 友推著架子車送到幾十裏外的鄉(xiang) 鎮醫院,但路途顛簸,還沒送到醫院就在半路離世了。

 

“村衛生室隻能治療一些頭疼腦熱的病症,衛生室年輕大夫隻能輸液、給點簡單的藥物。”退休幹部楊生海說,村級衛生條件確實比較落後,就醫非常不便。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原平市子幹鄉(xiang) 子幹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栗翠田說,一些官員之所以不願回鄉(xiang) ,除了客觀條件製約外,還有其他一些主觀上的顧慮。他們(men) 長期在城市工作,與(yu) 農(nong) 村聯係較少,回來之後和村民溝通交流不太適應,也有一些村民對這些退休官員的期望值過高,一些官員回來後落不下好。

 

“農(nong) 村是相對封閉又很現實的地方,你返鄉(xiang) 要給當地帶來發展成果,老百姓才覺得你有價(jia) 值;如果你不給老百姓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他們(men) 會(hui) 覺得你才幹不夠,往往不會(hui) 尊重你。”一位退休官員說。

 

退休返鄉(xiang) 幹部丁汗平說,最初決(jue) 定回鄉(xiang) 幹事時,身邊阻力不少。一方麵是家人明確反對,認為(wei) 自己年紀大,退休要好好安享晚年,沒必要回村裏“折騰”;另一方麵也有不少風言風語,說自己當局長退休,還想回村當組長發財。這樣的說法讓自己感到特別寒心。

 

半月談記者在基層采訪時,也有一些基層幹部群眾(zhong) 提醒,要防止個(ge) 別返鄉(xiang) 的退休官員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幹擾鄉(xiang) 村治理,甚至搞“期權腐敗”,這不僅(jin) 對家鄉(xiang) 發展不利,還會(hui) 造成社會(hui) 負麵影響。

 

03創新政策機製,鼓勵更多退休官員奉獻鄉(xiang) 村

 

“當前確實存在很多退休官員故土難回的現象,建議政府出台相關(guan) 政策,解決(jue) 退休官員還鄉(xiang) 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全國人大代表、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李瑞豐(feng) 說。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都勻市委組織部部長胡榮忠曾主動請纓,到地處麻山腹地的長順縣敦操鄉(xiang) 任黨(dang) 委書(shu) 記。在他看來,現在不少幹部退休後在城市紮堆而無所事事,是幹部人才資源的閑置和浪費,組織部門要創新體(ti) 製機製,為(wei) 退休幹部幹事創業(ye) 營造良好的氛圍和平台。

 

湖北工業(ye) 大學公共管理係主任劉耀東(dong) 建議,國家要把投資重點向農(nong) 村轉移,結合新型城鎮化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進程,消除橫亙(gen) 在城鄉(xiang) 之間的收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文教衛生等幾大鴻溝。“未來隨著農(nong) 村麵貌的改變,許多走出故土的遊子會(hui) 被不斷吸引返鄉(xiang) 發展,形成城鄉(xiang) 良性互動。而退休官員應當成為(wei) 這一潮流的引領者。”

 

不少接受采訪的人士建議,鼓勵縣鄉(xiang) 機構對退休官員實行榮譽聘任製度;對於(yu) 返鄉(xiang) 後貢獻較大的退休官員,應該按照有關(guan) 規定予以表彰;要真正關(guan) 心愛護返鄉(xiang) 離退休幹部,為(wei) 他們(men) 的健康生活創造條件,解決(jue) 實際困難。譬如,可將農(nong) 村閑置的村委會(hui) 房屋、辦公設備利用起來,為(wei) 他們(men) 提供生活、工作的場所。

 

如今新鄉(xiang) 賢群體(ti) 零零散散,如果不加以係統梳理,不加強管理服務,不對這一群體(ti) 回鄉(xiang) 作貢獻的熱情加以保護,新鄉(xiang) 賢群體(ti) 很難良性發展。地處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帶的重慶市巫山縣雙龍鎮,近年對全鎮能人摸底,建立能人庫,鎮裏400多名創業(ye) 能人回來了80多名,帶回外麵的先進技術和開放理念。雙龍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劉廷豔說,可參照此模式建立退休官員信息庫,提供精準服務,吸引他們(men) 回鄉(xiang) 工作生活。

 

官員還鄉(xiang) 變鄉(xiang) 賢,權力約束新起點。湖北農(nong) 村社會(hui) 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偉(wei) 南建議,要探索科學、合理、嚴(yan) 謹的製度保障,加強後續管理監督製度,更好地發揮退休返鄉(xiang) 官員的正麵功效,真正實現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樂(le) 。

 

“做鄉(xiang) 賢就是要講奉獻、講境界!”半月談記者采訪中,許多退休官員表達出這樣的心聲。

 

趙德瑛今年已是89歲高齡,當年他從(cong) 山西晉城市教育局副局長位置上退休後,回到了老家陽城縣町店村。他自掏腰包,發動群眾(zhong) ,將山上的甘泉水引入村裏;挨門入戶走訪調查,編撰村誌……村裏無論誰上台當幹部,都對趙老尊重有加。雖然在鄉(xiang) 村生活有種種不便和困難,但趙老都努力克服,從(cong) 不倚老賣老,在個(ge) 人待遇上講條件、提要求。

 

提倡更多退休官員自發自願到鄉(xiang) 村當新鄉(xiang) 賢,並非對所有退休官員的硬性要求。退休官員當新鄉(xiang) 賢,應當不拘一格,靈活多樣,各地有很大創新空間。可以回故鄉(xiang) 當鄉(xiang) 賢,也可以去異鄉(xiang) 當鄉(xiang) 賢,出生在城市的官員退休後也可以自發到農(nong) 村當鄉(xiang) 賢。而且,官員退休後既可以全年、全天候地常住鄉(xiang) 村作貢獻,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常下鄉(xiang) 看看,年老幹久者可以隨時回到城市。究竟選擇什麽(me) 形式,視主客觀條件而定,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事而異。關(guan) 鍵是要有一顆情係鄉(xiang) 民的心,要有奉獻精神和公共責任,真正樂(le) 於(yu) 並善於(yu) 做服務“三農(nong) ”的實事。

 

2016年初,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幹部工作的意見》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發揮離退休幹部的政治優(you) 勢、經驗優(you) 勢、威望優(you) 勢,組織引導他們(men) 通過傳(chuan) 承黨(dang) 的優(you) 良作風、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培育和傳(chuan) 承優(you) 良家風、關(guan) 心教育青少年,開展法治宣傳(chuan) 、化解矛盾糾紛、參與(yu) 社區建設等方式傳(chuan) 播正能量。

 

正是在發揮自身優(you) 勢、傳(chuan) 播正能量方麵,南昌原市長李豆羅等一批退休官員已經走在了前列,成為(wei) 新鄉(xiang) 賢的先行者。他們(men) 滿懷著鄉(xiang) 愁,帶著對土地、對鄉(xiang) 親(qin) 的深沉之愛,在鄉(xiang) 土中國續寫(xie) 著人生價(jia) 值,推動著社會(hui) 發展。其行為(wei) 和精神值得倡導。

 

地方政府應當因地製宜,探索路徑,細化政策,創新機製,傾(qing) 注關(guan) 愛,讓越來越多的退休返鄉(xiang) 官員回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生活得舒心。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