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ang) 賢與(yu) 社會(hui) 治理”思想對話紀要
原標題:鄉(xiang) 賢與(yu) 社會(hui) 治理
來源:“弘道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二月十四日癸卯
耶穌2016年3月22日
2016年3月19日,由弘道書(shu) 院、鄉(xiang) 村中國讀書(shu) 會(hui) 、新星出版社共同主辦的“鄉(xiang) 賢與(yu) 社會(hui) 治理”思想對話,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主樓915會(hui) 議室圓滿舉(ju) 行。本次對話邀請了、《中國鄉(xiang) 賢》作者袁燦興(xing) 博士,圍繞其新書(shu) 中“何謂中國鄉(xiang) 賢”以及“鄉(xiang) 賢的作用”等重要問題展開精彩的討論,對話由弘道書(shu) 院院長姚中秋主持,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暨儒教研究中心陳明教授與(yu) 會(hui) 研討。
姚中秋院長為(wei) 此次對話揭開序幕,介紹了袁博士的新書(shu) 。姚院長指出,今年年節時期引起眾(zhong) 人關(guan) 注的鄉(xiang) 愁文章明顯皆為(wei) 不實傳(chuan) 言,但卻能普遍引發大家強烈的情感反應,這現象恰巧說明鄉(xiang) 村問題已經成為(wei) 這個(ge) 社會(hui) 焦慮難解的嚴(yan) 重問題了。不過,從(cong) 對現實鄉(xiang) 村情況的種種失望中我們(men) 仍可看見一絲(si) 希望,這絲(si) 希望就是源自於(yu) 大家對一個(ge) 美好鄉(xiang) 村的期待;而如何把希望變成現實的契機,以及實現希望的機製又是什麽(me) ?這些問題我們(men) 都能在袁博士的書(shu) 中找到很好的答案。
(姚中秋教授)
姚院長說,《中國鄉(xiang) 賢》是本討論鄉(xiang) 賢事跡的專(zhuan) 著,講述許多關(guan) 於(yu) 鄉(xiang) 賢的故事,幫助我們(men) 理解曆史上“鄉(xiang) 賢”是一群什麽(me) 樣的人,他們(men) 是透過什麽(me) 樣的機製塑造一個(ge) 較美好的鄉(xiang) 村社會(hui) 秩序。這種曆史性的描述,對於(yu) 我們(men) 今天思考當下中國如何重建美好的鄉(xiang) 村社會(hui) 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
(袁燦興(xing) 博士)
袁博士自述其寫(xie) 《中國鄉(xiang) 賢》一書(shu) 的緣由與(yu) 感觸。袁博士表示,中國曆史記載的多半是廟堂之上的大人物故事,然而由於(yu) 自己是社會(hui) 史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大量小人物的精采故事,於(yu) 是萌生紀錄之念,便成此書(shu) ,希望與(yu) 讀者分享這些小故事。袁博士說,這些小人物立足於(yu) 鄉(xiang) 間,一輩子可能隻做一件小事,比如武訓夢想修建學堂以供貧困子弟讀書(shu) ,其一輩子努力乞討,以乞討的方式建成三所義(yi) 學,最後被列入堂邑、臨(lin) 清、館陶三縣的鄉(xiang) 賢祠祭祀,成為(wei) 鄉(xiang) 賢。再比如李直方,不顧個(ge) 人安危追捕惡盜,維持地方治安,備受蘇軾讚賞,推之為(wei) 地方鄉(xiang) 賢也毫不為(wei) 過。袁博士又說,其在寫(xie) 作過程中,逐漸體(ti) 認到鄉(xiang) 賢們(men) 或多或少都秉承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忠孝、仁義(yi) 、勤奮、愛國等價(jia) 值觀,並承擔許多社會(hui) 使命與(yu) 責任。
袁博士進一步談論到“鄉(xiang) 賢”的概念,以及鄉(xiang) 賢在明清兩(liang) 代的職能。袁博士說,“鄉(xiang) 賢”這個(ge) 概念在嘉靖十三年時,官方就給出了定義(yi) ,即出生於(yu) 其地,而有德業(ye) 學行著於(yu) 世者,謂之鄉(xiang) 賢。明清兩(liang) 代鄉(xiang) 賢的確立,需要通過地方公舉(ju) ,並經官方審核批準,最後才能進入鄉(xiang) 賢祠享受萬(wan) 代祭祀,不絕香火。因此,一旦成為(wei) 鄉(xiang) 賢,便可提高家族的聲望,為(wei) 家族帶來莫大的榮譽。袁博士表示,鄉(xiang) 賢的榮耀是與(yu) 其社會(hui) 責任、社會(hui) 使命成正比的。一般而言,鄉(xiang) 賢在地方的貢獻不是“養(yang) ”就是“教”。就養(yang) 育地方百姓而言,明代有一鄉(xiang) 賢名為(wei) 鄒守益,熱衷於(yu) 慈善,在江西吉安建立各類機構收養(yang) 鰥寡孤獨者、流民,施以粥藥救濟饑民,且以家族使命的方式,傳(chuan) 其子而建成一座鳳林石橋。就教化齊民來說,清代有位張履祥鄉(xiang) 賢,生前課徒鄉(xiang) 塾、致力整頓地方風俗,死後入祀鄉(xiang) 賢祠與(yu) 孔廟,方可見其對地方貢獻之大。總而言之,鄉(xiang) 賢承載著家族與(yu) 地方的興(xing) 盛之責,代代相傳(chuan) ,使社會(hui) 風氣與(yu) 民德皆歸於(yu) 厚矣。
袁博士最後說道,鄉(xiang) 賢的職責,在民國時期產(chan) 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民國時期的鄉(xiang) 賢,需要在地方建立新式學堂,引入新器物,使地方上的子弟有更好的發展機會(hui) ,像錢穆先生就是從(cong) 華氏家族所創辦的鴻模學堂走出去,到常州讀高中的。又例如,民國時期注重實業(ye) 救國,包括張謇在內(nei) 的鄉(xiang) 賢都奉獻於(yu) 地方上的實業(ye) ,讓地區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不僅(jin) 如此,民國時期鄉(xiang) 賢還在全國各地大興(xing) 鄉(xiang) 村運動,幫助農(nong) 民去除陋習(xi) ,建立農(nong) 業(ye) 館等等。所以從(cong) 上述豐(feng) 富的例子中能表明一點,即鄉(xiang) 賢在古今社會(hui) 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透過鄉(xiang) 賢的榜樣作用,促使更多人投入社會(hui) 建設的行列,解決(jue) 一定的社會(hui) 問題,如降低貧富差距、緩解社會(hui) 衝(chong) 突等。
(陳明教授)
陳明教授回應道,我們(men) 必須把鄉(xiang) 賢放在國家與(yu) 社會(hui) 的互動框架中去理解。社會(hui) 是生長起來的東(dong) 西,有其生命,並非人為(wei) 建構的產(chan) 物,而國家則是人為(wei) 建構的組織,在這個(ge) 架構中,鄉(xiang) 賢是作為(wei) 社會(hui) 的文化內(nei) 核而存在的,我們(men) 須站在這個(ge) 角度去理解鄉(xiang) 賢。儒家講社會(hui) 的本體(ti) 性,強調“國之本在家”,家屬於(yu) 社會(hui) 範疇,所以國是從(cong) 社會(hui) 中孕育而出的。因此,國家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並非完全對稱,隻有一些狂妄的人,如法家之徒,才會(hui) 敵視社會(hui) ,認為(wei) 國家要比社會(hui) 高。其實,從(cong) 儒家的角度看,國家與(yu) 社會(hui) 不是簡單的對立關(guan) 係,而是複雜的和諧共生關(guan) 係。儒家認為(wei) ,由天地、夫婦、父子、君臣關(guan) 係建立的禮義(yi) 製度,才是完整的國家與(yu) 社會(hui) 的生活型態。基於(yu) 此認識,我們(men) 在論及鄉(xiang) 賢時,要從(cong) “鄉(xiang) ”講起,把“鄉(xiang) ”講清楚,且“鄉(xiang) ”要在國家和社會(hui) 的關(guan) 係中去理解。
陳教授提及,鄉(xiang) 賢的“賢”與(yu) 儒家的義(yi) 理有深厚的關(guan) 係。《禮記》講“門內(nei) 之治,門外之治”,門內(nei) 相當於(yu) 家,門外則相當於(yu) 公共領域,門內(nei) 門外都以孝為(wei) 前提,但隻有“孝”不足以成為(wei) 鄉(xiang) 賢,孝隻是基礎,還必須有“義(yi) ”。鄉(xiang) 賢之“義(yi) ”是表現在對公共事務承擔責任,提供鄉(xiang) 間公共服務,如教化、賑災、養(yang) 老送終、扶弱和架橋等,這其實就是儒家講的賢者。賢者存在鄉(xiang) 間的重要性,不僅(jin) 是傳(chuan) 承了中國傳(chuan) 統的價(jia) 值觀,尤其是在國家政治製度外殼失效或崩潰時能維持住地方秩序與(yu) 善良風俗。所以,陳教授最後呼籲,當局須看見國家與(yu) 社會(hui) 有共通的利益,隻有社會(hui) 安定國家才能穩定發展,因此要留給社會(hui) 、鄉(xiang) 賢文化自由發揮的空間,激活社會(hui) 自治。
姚院長補充了四點看法:
1.我們(men) 正處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大變局中。第一個(ge) 大變局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以破家的方式試圖建立強國家。這點在梁任公的《新民說》中表露無遺,所以20世紀以來,各個(ge) 思想流派、政治力量都程度不等地在破壞傳(chuan) 統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結構。應當承認,這種以破家方式建立起的強國家確實解決(jue) 一些問題,但同時也製造了很多問題,例如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治理問題。以破除家庭基本功能和毀壞鄉(xiang) 賢群體(ti) 為(wei) 代價(jia) 所建立的體(ti) 係,現在已難以運作。於(yu) 是,我們(men) 現在正處於(yu) 第二個(ge) 變局中,也即重建社會(hui) 秩序。學界與(yu) 地方政府又重新回到傳(chuan) 統的社會(hui) 治理模式中,鄉(xiang) 賢的話題重新回到人們(men) 的觀念裏乃至於(yu) 政府的實踐中就是個(ge) 重要的標誌。
2.重建社會(hui) 變成國家主體(ti) 後,儒學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儒家最偉(wei) 大的貢獻在於(yu) 認識到了社會(hui) 的基礎性作用,並透過民眾(zhong) 自治實踐建立起一係列的組織、製度,實現美好鄉(xiang) 村的理想。
3.“鄉(xiang) 賢”是實施這套製度的主體(ti) ,而這套製度是套嵌在整個(ge) 國家製度中的,所以兩(liang) 者並非對立。
4.鄉(xiang) 賢的主要作用是溝通官與(yu) 民。鄉(xiang) 賢是國家與(yu) 社會(hui) 的重要橋梁,是緩解官民衝(chong) 突、整合鄉(xiang) 村人力與(yu) 資源為(wei) 鄉(xiang) 村提供公共品所不可或缺的角色。鄉(xiang) 賢基於(yu) 其對家鄉(xiang) 的濃厚情感而建設家鄉(xiang) ,是社會(hui) 治理最堅實的實行者。今天能夠重新發現鄉(xiang) 賢,試圖重建鄉(xiang) 賢製度,應該說終於(yu) 在基層社會(hui) 組織化的正確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了!
討論在老師們(men) 的精采發言中接近尾聲,現場的同學、聽眾(zhong) 們(men) 紛紛提問發言,反響熱烈。大家對鄉(xiang) 賢話題的關(guan) 心,就是我們(men) 建設美好鄉(xiang) 村的希望所在!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