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騎】讀“謙”卦隨感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6-03-21 23:00:48
標簽:
孫鐵騎

作者簡介:孫鐵騎,男,西曆 一九七三年生,遼寧鐵嶺人。2006年於(yu) 東(dong) 北師範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11年於(yu) 東(dong) 北師範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2012——2014年於(yu) 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從(cong) 事博士後研究。現任教於(yu) 白城師範學院政法學院。版專(zhuan) 著:《內(nei) 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學與(yu) 宋明理學比較研究》。在《哲學動態》《江漢論壇》《甘肅社會(hui) 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yu) 篇。

 

 

讀“謙”卦隨感

作者:孫鐵騎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二月十三日壬寅

           耶穌2016年3月21日


 

人生總有局限,在形而下之世界中,無論處於(yu) 何等位置,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皆為(wei) 受限之存在。故智者知我生有限而不自以為(wei) 是,知所敬畏,知所退讓,知控製自我而不任意妄為(wei) ,知如何於(yu) 此有限之世界中悠遊自處,先得一己生命之圓滿,是為(wei) “古之學者為(wei) 己”,是為(wei) 知命君子。而小人則不知或無視人生之有限,自以為(wei) 是,自大自傲,任意妄為(wei) ,雖屢屢碰壁,卻以之為(wei) 命運之不濟,而非命運之所限,如此自大無知之徒,即為(wei) 孔子所言之“不知命無以為(wei) 君子也”。

 

“謙”者,敬也,退也,虛也。此為(wei) 生命實踐與(yu) 修為(wei) 之動詞也,而非標榜德性之名詞或形容詞也。故“謙”卦,即示人以如何於(yu) 有限世界中自處之道也。

 

君子知人生有限,知命之所在,故自覺而不為(wei) 無益於(yu) 生命之事,不做非份之思與(yu) 行,故能於(yu) 此有限之生命存在中得生命之圓滿。故卦辭言“謙,亨,君子有終”。

 

君子知命,非無理據,實乃法天而行。而天地之道,無聲無息者也,故常為(wei) 庸人所無視。唯求道君子,知天道尊嚴(yan) ,雖無聲息,卻四時行,百物生,使萬(wan) 物被其恩澤,故孔子歎“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言哉!”;而地道卑下,卻能承天而行,厚德載物,與(yu) 天道同功。故《彖》言“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謙”道合於(yu) 天地之厚德生生,故而六爻皆吉,為(wei) 六十四卦中所少見。

 

“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之間總有一種平衡,進退、損益、盈虧(kui) 、善惡、得失、美醜(chou) ,總是相伴而行,為(wei) 一體(ti) 之陰陽兩(liang) 麵。故明道之君子知所取舍,以退為(wei) 進,避損而益自來,去惡而善自至,有失而必有得,道家之守弱不爭(zheng) 亦是此義(yi) ,宗旨在於(yu) 使自我保持在生生之平衡中。故《彖》言:“天道虧(kui) 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君子謙卑自處,乃外時空之事也,於(yu) 外在表現,為(wei) 知生命之局限所在而主動退卻也。君子於(yu) 此外時空之謙卑自處,恰為(wei) 內(nei) 修性命,增益內(nei) 時空修為(wei) 之必須路徑也,於(yu) 內(nei) 時空而言則為(wei) 進也,是為(wei) “謙”道之以退(外時空)為(wei) 進(內(nei) 時空)之深義(yi) 也。君子所求,性命也,生命安頓之道也。而性命者,內(nei) 時空之事也,於(yu) 外時空謙卑自處,於(yu) 內(nei) 時空修煉性命,才能得生命之圓滿,而無所不吉也。故初爻言“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釋以“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自牧”者,內(nei) 修也,非外求之事也。

 

君子內(nei) 修性命,方能動而合道,言而有物,兼濟天下,由“誠於(yu) 中而形而外”也。故二爻言“鳴謙,貞吉”,釋以“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君子知性命所在,勤而修之,縱有功名,非我性命所必須也,故不以之自高、自大也。君子所求者,性命之情也,內(nei) 修而自得也,與(yu) 天下人同有也,故可無私而與(yu) 天下人共享也。唯天下人愚而不自覺也,是以“道不遠人”,卻“人之為(wei) 道而遠人”。故三爻言“勞謙,君子有終,吉”。君子所勞,性命之真也,生命之終極也,世人之所求而不能得者也,故釋以“勞謙君子,萬(wan) 民服也”。

 

故君子謙卑自處,外而無所爭(zheng) ,如孔子與(yu) 顏子之“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內(nei) 而修性命,求其在我者,是為(wei) 必得而成之功也,故無不利之事也。故四爻言“無不利㧑謙”,釋以“無不利㧑謙,不違則也”。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自修有成,而居尊位,則當兼善天下,以救世人,此為(wei) 儒家入世擔當之真精神。而君子之修身,雖可感召天下,使萬(wan) 民信服,但人有賢愚之別,總有不可教化,冥頑不靈之人,非但不可教,反而為(wei) 害於(yu) 世,故君子雖謙謙,亦當有不畏強暴,為(wei) 民除害之大勇也,故知仁勇為(wei) 儒家之三達德也。故五爻言“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釋以“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放眼人世,謙謙君子永遠為(wei) 少數,而世態之安定長久,恰有賴於(yu) 此少數,而非庸庸之大眾(zhong) 也。故君子於(yu) 世,心憂天下,其誌未酬,而生無所息,如“子貢倦於(yu) 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睪如也,墳如也,則知所息矣。”以此可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義(yi) 也。故上爻言“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釋以“鳴謙,誌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謙”卦上坤下艮,山入地中,地中有山之象。艮止也,成終而成始也,坤順也,厚德載物也。山本高聳於(yu) 地上,卻退而止於(yu) 地下,內(nei) 蘊生生而厚積薄發也。君子觀之而思損去生命外在之負累,增益生命內(nei) 在之修為(wei) ,不為(wei) 已甚之事,損有餘(yu) 而補不足,以天下之大公合於(yu) 自然之道也。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