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艾】一位新加坡人的中華文化情懷——記新加坡南洋孔教會會長郭文龍

欄目:伟德betvicror国际
發布時間:2016-03-11 09:58:36
標簽:


一位新加坡人的中華文化情懷

——記新加坡南洋孔教會(hui) 會(hui) 長郭文龍

作者:吳艾

原載:《現代企業(ye) 文化(上旬)》 2009年11期 


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日子裏,新加坡華人社會(hui) 舉(ju) 行了多種活動,其中有兩(liang) 個(ge) 介紹中國發展變化的講座,是郭文龍先生主持的。他還是這兩(liang) 個(ge) 講座的組織者,以旗下的東(dong) 亞(ya) 人文研究所和朋友的科藝有限公司分別主辦,得到新加坡中華總商會(hui) 、新中友好協會(hui) 、南洋學會(hui) 、隨筆南洋網的讚助聯辦,活動有聲有色,大為(wei) 成功。在這些活動中,筆者有幸接觸了郭文龍先生,驚訝地發現,這位新加坡人竟然有那麽(me) 深摯的中華文化情結,並且由於(yu) 這情結做了那麽(me) 多有益於(yu) 社會(hui) 和諧、有益於(yu) 中新友好的事,實在令人欽敬。



在新加坡有名的圖書(shu) 城——百勝樓,筆者訪問了郭文龍先生。他是一位儒商,白皙的臉,從(cong) 眼鏡中透出和藹的目光,內(nei) 斂、儒雅、安祥、笑容可掬。他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娓娓道來,常使我忘了是在同一位新加坡人交談。


郭文龍談起,30年前,1978年11月鄧小平訪問新加坡,以政治家的敏銳目光看到新加坡的成就,從(cong) 其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做法中得到寶貴啟示。鄧小平這次新加坡之行不久,中共即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實現了極為(wei) 重要的曆史轉折,我想,其中有兩(liang) 個(ge) 重大的轉變,是同鄧小平這次訪新有關(guan) 的,一是改變保守自閉,實行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二是不再搞革命輸出,這大大改善了中國的對外關(guan) 係。作為(wei) 新加坡華人,我們(men) 為(wei) 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感到高興(xing) ,為(wei) 中國構建和諧社會(hui) 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高舉(ju) 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感到欣慰。因此,在中國紀念改革開放30年之際,我們(men) 也舉(ju) 辦講座,讓新加坡人增加對中國的了解,分享一份喜悅。


出於(yu) 對中國文化的關(guan) 注,2007年5月4日,郭文龍以東(dong) 亞(ya) 人文研究所及喜耀文化學會(hui) 與(yu) 國立大學東(dong) 亞(ya) 研究所、新加坡中華總商會(hui) 聯合舉(ju) 辦了紀念五四運動88周年的活動——“從(cong) 反傳(chuan) 統到回歸傳(chuan) 統”講座,邀請著名教授王庚武教授和霍韜晦教授演講,這在獅城引起了熱烈反響,座無虛席。


郭文龍生於(yu) 1949年,在中國,這年出生的人可以自豪地說是新中國的同齡人,同共和國一起成長。讓我們(men) 沒有想到的是,他雖然生在新加坡,在青年時代卻同中國大陸的青年一樣,被同一種政治熱情所激蕩。不同的是,他更是冒著危險,偷偷收聽來自遠方的聲音(新華社廣播電台),悄悄閱讀馬列和毛澤東(dong) 著作。至今,他還能背出許多毛主席語錄和詩詞,甚至還會(hui) 唱多首語錄歌。原來,他曾同我們(men) 一起走過那個(ge) 年代,一位新加坡人的中華文化情懷隻是在不同的社會(hui) 環境下,付出了不同的政治代價(jia) 。他不無感慨地說:時代變了,我們(men) 的思想理念也與(yu) 時俱進了,但我們(men) 那份關(guan) 注社會(hui) 、要對民眾(zhong) 有所擔當的情懷沒有變,這就是我為(wei) 什麽(me) 要一邊做企業(ye) ,一邊關(guan) 注文化,關(guan) 注社團工作。我常想:與(yu) 其一個(ge) 人向前走一百步,不如帶動一百人向前走一步。


郭文龍是一位成功的企業(ye) 家,有自己的公司、自己的生意。他投資房地產(chan) ,不僅(jin) 建成亨德生高科技輕工業(ye) 樓聳立在新加坡,還參與(yu) 投資,在中國南京建成了一幢50層高的摩天大廈,名為(wei) “新世紀廣場”,聳立在曾經的總統府旁邊。他同上海複旦大學人文學院合作,創設文化產(chan) 業(ye) 公司——“上海複旦開圓文化信息公司”,開發出十二生肖全家福動畫片、製作衍生產(chan) 品、出版書(shu) 刊、造型專(zhuan) 利授權等,發行遍及全球,在中國有100多家電視台授權播出。但他更是一位熱心的社會(hui) 活動家,身兼新加坡中華總商會(hui) 董事、新加坡中國商會(hui) 主任理事、南洋孔教會(hui) 會(hui) 長、東(dong) 亞(ya) 人文研究所董事長、喜耀文化學會(hui) 會(hui) 長、國立大學管理學院中文校友會(hui) 名譽顧問等職。他還曾擔任過6年新加坡汾陽郭氏公會(hui) 會(hui) 長和4年現代企業(ye) 管理協會(hui) 會(hui) 長。



在郭文龍的心中,民族是比國家更重要的概念,因為(wei) 她在時間上更久遠,空間上更廣大,文化上更認同,心理上更超越。作為(wei) 新加坡人,他仍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是華夏後裔,他更深愛著屬於(yu) 自己的中華文化。他說,中華文化,這是我們(men) 民族的血脈,是民族的立世之本,是無數先人祖祖輩輩在千萬(wan) 年的曆史風雨中陶洗積澱形成的。她滋養(yang) 著我們(men) 的民族,也影響著人類的進步。


這個(ge) 民族文化何其寶貴。她不能斷。在近代,有識之士,睿智的學者,為(wei) 傳(chuan) 承中華文化、保持中華文化免於(yu) 毀滅,一生皓首窮經,甚至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不得不背井離鄉(xiang) ……說到這時,他的眼睛濕潤了。見此情景,我們(men) 的心靈感到震撼,理解了他為(wei) 什麽(me) 在繁忙經營企業(ye) 的同時,還兼任那麽(me) 多文化社團的工作。在這些兼職中,我們(men) 先來介紹南洋孔教會(hui) 會(hui) 長的角色。


新加坡南洋孔教會(hui) ,創立於(yu) 1914年,走過了漫長而艱難的曆程。20世紀初,在中華複興(xing) 的曆史大潮中,中國大陸曾湧動孔教複興(xing) 之風,南洋各地紛紛響應,檳城、怡保、馬六甲等地相繼成立孔教會(hui) 。在新加坡,林文慶博士、林義(yi) 順等華社領袖發起成立了實得力孔教會(hui) ,會(hui) 址設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hui) ,時有會(hui) 員數百人,大多是中華總商會(hui) 領導、名流翹楚。他們(men) 雖然身在海外,仍掛牽著祖國,不忘把祖先的文化繼承下來,修身立業(ye) ,並傳(chuan) 給後代。1942年,新加坡淪陷於(yu) 日本侵略,實得力孔教會(hui) 一切活動被迫停止。直到1949年,在紀念孔子誕辰2500周年之際,孔教會(hui) 才得以複蘇,並改名為(wei) “南洋孔教會(hui) ”。從(cong) 2007年開始,郭文龍擔任了南洋孔教會(hui) 的第三十任會(hui) 長,他多方團結當地儒學和學術團體(ti) ,門戶開放,吸引很多學者加入,會(hui) 員增加到150多位,其中多有文教界專(zhuan) 業(ye) 人士和企業(ye) 家,如教育界享有盛名的陳榮照教授、蘇新鋈教授、潘國駒教授。2007年5月,郭文龍帶領南洋孔教會(hui) 的新一屆理事,來到裕華園,在孔子銅像前舉(ju) 行就職儀(yi) 式。新理事會(hui) 引進超過一半新的成員,使之年輕化。一方麵推廣普及孔子思想,提倡“生命儒學”;一方麵推動文化學術活動。


郭文龍解釋說,孔教會(hui) 不是宗教團體(ti) ,它的“教”字,是教育和道德教化的意思,是個(ge) 倡導儒家思想、弘揚孔道以正人心的團體(ti) ,體(ti) 現的是對社會(hui) 的教化、安定作用。我們(men) 是抱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社會(hui) 責任感開展活動的,會(hui) 員有錢的出錢,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共同承擔宣教的大任,才有了跨世紀的堅持,對新加坡社會(hui) 道德規範的建立,人格素質的提升,以及促進這個(ge) 多元文化宗教的國家和諧方麵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7年11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新加坡,19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演講後現場回答提問,郭文龍以南洋孔教會(hui) 的會(hui) 長身份得到一個(ge) 提問機會(hui) 。他問:孔子對建立社會(hui) 的和諧有非常高的智慧。我們(men) 想了解現在中國和社會(hui) 怎麽(me) 樣來重新認識和肯定孔子思想的價(jia) 值?郭的提問,引出了溫總理的一番話:“和諧社會(hui) 的概念我就不再重複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平,正義(yi) ,民主,法治,人與(yu) 人之間的和諧,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其實這個(ge) 思想還是源於(yu) 儒家的學說,‘和為(wei) 貴’啊,‘君子和而不同’,和合生諧。這些思想都是寶貴的思想,兩(liang) 千多年前的思想家所闡述的哲理,至今散發著光輝。大家如果回憶一下曆史,那些顯赫的人物都到哪裏去了?他們(men) 都煙消雲(yun) 散了,留下的隻是傳(chuan) 說,或者隻能算半個(ge) 傳(chuan) 說。但是唯有人民和人民創造的曆史和財富,才是永恒的。因此我想和老師們(men) 、同學們(men) 講,在學校要學好各種知識,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無論是中國還是新加坡,要多有一些像孔子那樣的思想家。”


郭談起這次與(yu) 溫總理的對話時,說:我的提問,通過中國領導人的口,給孔子在中國正了名,讓大家知道,孔子思想對中國“以人為(wei) 本”、“建設和諧社會(hui) ”有著巨大的價(jia) 值。他認為(wei) ,中國大陸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人們(men) 的思想信仰、價(jia) 值觀念也趨多元化,一些人重新回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尋找優(you) 良的傳(chuan) 統和價(jia) 值觀;同時,一些西方人也感到他們(men) 所崇尚的以個(ge) 人為(wei) 中心的極端自由的價(jia) 值觀念也會(hui) 衍生新的危機,需要從(cong) 東(dong) 方文化中汲取營養(yang) 。這些情況,使提升和弘揚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有了新的契機,也是時代的呼喚和挑戰。孔教與(yu) 儒學正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而複興(xing) ,各地華人應同心協力弘揚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並為(wei) 此而加強交流。


2007年11月,郭文龍出席了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ju) 行的“第四屆國際儒學學術研討會(hui) ”。2008年5月,郭文龍率南洋孔教會(hui) 部分成員到山東(dong) 曲阜進行了文化交流活動。他說:“此次孔孟故鄉(xiang) 文化之旅不僅(jin) 是文化之旅,它還是尋根之旅、朝聖之旅。說它是文化之旅,因為(wei) 我們(men) 要去了解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說它是尋根之旅,因為(wei) 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說它是朝聖之旅,因為(wei) 我們(men) 要去向人類的至聖先師孔子與(yu) 孟子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men) 受到世界孔子後裔聯誼會(hui) 副會(hui) 長、曲阜孔子後裔聯誼會(hui) 會(hui) 長、曲阜市委常委孔令玉等的熱情接待,同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曲阜孔子後裔聯誼會(hui) 、孔子世家譜研究中心進行了交流,參觀了孔子研究院、孔府、孔廟、孟府、孟廟等文化聖地。


不久,山東(dong) 省孔孟之鄉(xiang) 濟寧市建中華文化標誌城創意規劃方案征集新聞發布會(hui) 在京舉(ju) 行,與(yu) 會(hui) 各界對這一標誌著國家宏大文化建設的工程而心情激動,海外的華人亦心同此感,甚至美國紐約市市長也致電祝賀。郭文龍以新加坡南洋孔教會(hui) 會(hui) 長名義(yi) 賀信說:“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建設,成為(wei) 繼北京奧運會(hui) 後,本世紀初最具民族號召力的文化工程。文化是一方土地的血脈和靈魂,是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標誌。當今時代,文化與(yu) 經濟融合互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文化在社會(hui) 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中華文化標誌城的建設可以說正是時候,它不隻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同時還能擴大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和傳(chuan) 播。”


2008年10月,在台灣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衍聖公逝世,郭文龍以新加坡南洋孔教會(hui) 會(hui) 長名義(yi) 發去敬挽:“德望崇高依孔道 遐齡駕逝當損藝,成名至遠據儒學 著論流傳(chuan) 必增輝”。


南洋孔教會(hui) 雖成立了94年,但始終不曾有自己的會(hui) 所,曾長期寄居在中華總商會(hui) ,或與(yu) 其他學會(hui) 同簷而居。在郭文龍努力下,2008年孔教會(hui) 在樟宜路買(mai) 下兩(liang) 層樓店屋充當新會(hui) 所,費用100多萬(wan) 元,其中郭文龍一次捐出20萬(wan) 。有了會(hui) 所後,他們(men) 更積極地規劃開辦多種活動,包括興(xing) 辦兒(er) 童讀經班,成人儒學、哲學、文史課,還計劃配合教育部,到學校推廣文化課程,邀請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著名儒家學者來做專(zhuan) 題演講、學術講座,還計劃出版一些書(shu) 刊。去年舉(ju) 辦了多次孔學講座:霍韜晦教授主講《永遠的孔子》、林緯毅博士主講《孔教對生命的安頓及其宗教性》、詹尊權教授主講《孔子的教育理論》、蘇新鋈教授主講《孔子的經政理念》、耶亞(ya) 華先生主講《孔子思想與(yu) 伊斯蘭(lan) 價(jia) 值觀》。9月26日(農(nong) 曆八月二十七日)孔誕2559周年晚宴在中華總商會(hui) 禮堂舉(ju) 行,場麵盛大,出席嘉賓有來自政、商、文、教各界領袖人物。



郭文龍的中華文化情結,從(cong) 他擔任的各個(ge) 社團角色和大量工作中得到進一步印證。東(dong) 亞(ya) 人文研究所、喜耀文化學會(hui) 成立於(yu) 2003年。東(dong) 亞(ya) 人文研究所的宗旨是,以東(dong) 方文化為(wei) 本、西方文化為(wei) 輔,陶冶出高瞻遠矚而且有結實的現代學術訓練之人才,使之在這時代的轉換期中卓然屹立,重建對東(dong) 方文化的信心,並對西方文化加以消化與(yu) 定位,響應現代學術的挑戰,對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貢獻。它的研究範圍包括人文學與(yu) 性情學,南洋華人文化研究、中國哲學研究、中西哲學比較研究,中國史學專(zhuan) 題研究、佛學研究等,還不定期地舉(ju) 行各種講座,如《論語》與(yu) 企業(ye) 家的修養(yang) 、《孟子》行動學、《易經》領袖學、《論語》性情學、《孫子》攻略學,《大學》與(yu) 生命成長之道,語言心理學、生命教育、健康、品藝等課程。


說起什麽(me) 是“喜耀文化”,郭文龍先講了一位中國朋友說自己在德國遇到兩(liang) 件小事:他在德國友人的陪同下去一小鎮參觀,看到一個(ge) 少年在河邊釣魚,身邊有兩(liang) 根釣杆,德國友人便問:“為(wei) 什麽(me) 一個(ge) 人有兩(liang) 根杆子?”少年說:“還有一個(ge) 同伴,方便去了。”又問:“身上帶著尺子了嗎?”少年說:“兩(liang) 個(ge) 人都有。”說著把口袋裏的尺子掏出來看。這時另一個(ge) 少年已經回來了,兩(liang) 人同時也主動把合法的釣魚執照展示出來。離開後,德國朋友看到我有些納悶兒(er) ,便解釋說:“在這裏,規定河邊釣魚每人隻準用一副釣杆,釣的魚須超過5寸,太小的要放回河裏去,要帶上尺子才好確定是否符合標準。每個(ge) 成年人都有責任檢查孩子的行為(wei) 。”他以很平常的口氣說。而剛才的少年也以很平常的態度接受檢查,沒有絲(si) 毫反感,可見全社會(hui) 已經形成一種默契,每個(ge) 人都有責任保護環境、遵守規定,接受監督。我還看到,在一個(ge) 商場前麵的小廣場,有人到垃圾筒丟(diu) 用完的瓶子,發現旁邊還有別人丟(diu) 在外麵的包裝紙,便哈下腰去把它揀了起來也丟(diu) 進垃圾筒裏。你看,人家就是這樣自覺地維護公共環境,體(ti) 現了整個(ge) 社會(hui) 道德素質。這種公德心不能完全是靠法律規定,而主要是靠自覺,靠每個(ge) 人發自內(nei) 心的對社會(hui) 的責任感,對自己的道德內(nei) 省,在儒家思想中叫“慎獨”。這種公德心也靠培養(yang) 教化,因此,我們(men) 經常舉(ju) 辦這方麵的講座,宣講儒學精華,淨化心靈,陶冶人品,開發人性中的“真、善、美”,使生命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獲得快樂(le) 和光明,這就是我們(men) 弘揚的“性情文化”,這對在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世風裏迷失了自我,在忙、盲、茫、苦、孤、枯中掙紮煎熬的人,是生命的提振與(yu) 靈魂的重塑,是非常有意義(yi) 的。


郭文龍認為(wei) ,我們(men) 倡導的“和諧”,應包括四個(ge) 方麵,這就是:人與(yu) 人的和諧,人與(yu) 自然的和諧,人的內(nei) 心的自我和諧,還有個(ge) 人同他自己的神明(祖先)的和諧。這第四種和諧,就是要以你的先人的功德為(wei) 榮為(wei) 楷模,繼承下來,有所作為(wei) ,讓你的後代能以你為(wei) 榮為(wei) 榜樣,傳(chuan) 承下去。在這方麵,宗親(qin) 會(hui) ,鄉(xiang) 親(qin) 會(hui) ,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介紹說,在新加坡,這樣的宗親(qin) 會(hui) (血緣性的)、同鄉(xiang) 會(hui) (地緣性)有300多個(ge) 。新加坡早期的學校都是由這些會(hui) 館創辦的,他們(men) 為(wei) 教育及文化的傳(chuan) 承、社會(hui) 建設起了很大作用,往往是政府難以起到的作用。本此理念,郭文龍曾擔任新加坡宗鄉(xiang) 會(hui) 館聯合總會(hui) 執委,福建南安會(hui) 館副主席,還擔任了6年新加坡汾陽郭氏公會(hui) 會(hui) 長,在這些義(yi) 務性的崗位上,他兢兢業(ye) 業(ye) ,盡心竭力,在華人社會(hui) 贏得了口碑。他在擔任郭氏公會(hui) 會(hui) 長6年時間裏組織了五個(ge) 訪問團到大陸、台灣、馬來西亞(ya) 、菲律賓。曾率郭氏宗親(qin) 會(hui) 到陝西唐代名將郭子儀(yi) 故鄉(xiang) 祭祖,到河南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尋根。這些活動加深了新加坡華人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也增進了中新兩(liang) 國人民的友好。


在新加坡,倡導學華語已有20多年,由於(yu) 國家領導人重視,從(cong) 政府機構到民間社團、學校,學華語用華語已然成風。一直熱心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郭文龍,更是致力於(yu) 華語的普及和提高,幾年前,他以宗鄉(xiang) 總會(hui) 的名義(yi) 聯合了26個(ge) 宗鄉(xiang) 會(hui) 館,請了5個(ge) 非華族人士(有馬來族、印度族、美國、加拿大等白人)現身說法,講他們(men) 對華文的理解和熱愛、學華語用華語的心得,他們(men) 精彩的華語演講,分五次在電視台播出,傳(chuan) 為(wei) 一時佳話。


近幾年,郭文龍和他的朋友們(men) 更致力於(yu) 舉(ju) 辦關(guan) 於(yu) 中華文化的各類講座,題目紛呈,吸引了各年齡層的聽眾(zhong) ,由於(yu) 頗有收益,愛聽講座的人越來越多,成了新加坡社會(hui) 生活中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在這背後,跳動著郭文龍一顆摯愛中華文化、奉獻於(yu) 社會(hui) 公益事業(ye) 的心。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