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其成作者簡介:張其成,男,西元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縣人。出生於(yu)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張一帖”醫學世家,為(wei) 我國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舜華之長子。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理事。 |
將中醫文化納入“健康中國”
作者:張其成(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
來源:健康報2016-03-02
中醫文化的生活就是養(yang) 生
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賀信中強調:“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當前,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you) 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dong) 在與(yu) 國醫大師座談時明確提出:“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you) 勢的科技資源、優(you) 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挖掘利用好中醫藥資源,具有重大現實和長遠意義(yi) 。”
健康是一個(ge) 大的係統,它不純粹指機體(ti) 的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行為(wei) 健康等。健康更重要的是取決(jue) 於(yu) 人的內(nei) 心,包括心理、心態、心靈、心智。內(nei) 心決(jue) 定行為(wei) ,而行為(wei) 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度占到60%。
行為(wei) 方式是受內(nei) 心思維方式決(jue) 定的,人的思維方式、理念觀念都屬於(yu) 文化的範疇。中醫文化裏蘊含著深刻而豐(feng) 富的生命哲理,倡導將人放入自然係統中考量,飲食、運動是人為(wei) ,也是自然,更是人的生活本身。中醫文化主張凝練內(nei) 氣,形神俱養(yang) ,發明了諸如吐納打坐、導引練氣、太極拳等“運動方式”(或稱之為(wei) “生活方式”),可以通過調節自身能量平衡以利於(yu) 身體(ti) 有序化,從(cong) 而避免慢病發生。所以說,中醫文化的生活就是養(yang) 生。
文化入髓更基礎也更困難
基於(yu) 上述幾點,筆者建議:
1.將中醫文化融入所有政策,使中醫文化成為(wei) 多部門參與(yu) 和協調的國家戰略行為(wei) 。相比較而言,國內(nei) 對中醫藥醫療技術比較重視,但對中醫文化的“軟實力”卻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實際上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後者既是前者進入人心的潤滑劑,也是前者深入人心的固化劑,理應受到重視。
2.將中醫文化納入“健康中國”的頂層設計中,助推和諧醫療、和諧社會(hui) 。中醫文化中原本就有關(guan) 於(yu) 醫患關(guan) 係的引導教育,一方麵以“大醫精誠”教育醫者恪守醫德,另一方麵以“治未病”、“正氣存內(nei) ,邪不可幹”、“扶正祛邪”等理念引導患者將健康後果的責任歸於(yu) 自身。
3.將中醫文化納入“健康中國”中醫藥硬實力發展,助推塑立行業(ye) 精神。比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五大理念的具體(ti) 落實中,“創新發展”可以鼓勵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科技等新技術與(yu) 傳(chuan) 統中醫服務“簡、便、廉、驗”的本質結合,快捷抵達終端,服務民眾(zhong) ;“綠色發展”可以鼓勵使用中草藥(去工業(ye) 化),因為(wei) 植物藥炮製、使用有環境友好的優(you) 勢,而且植物藥種植還有一定促進環境改善的作用;“共享發展”則可以大力發展中醫文化旅遊養(yang) 生項目,在順應氣候變化、個(ge) 體(ti) 身心健康條件的前提下,能動性地選擇適宜自身健康的自然生態環境,共享健康資源等。
4.將中醫文化納入“健康中國”的社區建設、個(ge) 體(ti) 生活方式建設,助推個(ge) 體(ti) 健康。伴隨著“治未病”國家戰略、《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的推進及落實,基層和社區將存在常態中醫文化宣教,其中應以中醫文化的普世內(nei) 核、衛生觀念、健康理念等內(nei) 容,倡導養(yang) 生文化、養(yang) 老壽親(qin) 文化,充分發揮中醫文化宣教的功能;充分發揮中醫文化能為(wei) 個(ge) 體(ti) 生活設計衣、食、住、行的具體(ti) 健康路徑的能力,整合中醫文化的生命哲理、長壽之鄉(xiang) 的生活智慧,使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5.將中醫文化納入“健康中國”相關(guan) 國家級科研規劃,深入研究中醫文化的價(jia) 值。中醫文化既是傳(chuan) 統的,又是當代的、未來的;既有很強的國家、民族辨識度,又有極大的普世價(jia) 值。伴隨著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中醫藥科技側(ce) 的知曉度、認可度提升很多,但對中醫文化側(ce) 、人文側(ce) 的內(nei) 容卻認識不足。筆者認為(wei) ,“健康中國”國家級科研規劃中應該深入研究中醫文化的價(jia) 值,如健康促進、健康公平研究,促進社會(hui) 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身體(ti) 健康的研究,中醫文化展現形式、傳(chuan) 播語言、適宜媒介的研究,中醫文化海外交流、傳(chuan) 播研究等。
總之,將中醫文化納入“健康中國”需要重點考慮。因為(wei) 社會(hui) 、道德、心理的健康和健康公平,比健康促進的“一招一式”要基礎得多,也困難得多。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