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孔子的叮嚀:遠離缺乏仁德者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6-01-28 14:51:02
標簽:
楊朝明

作者簡介:楊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東(dong) 梁山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學博士。現任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山東(dong) 省政協常委,第十四屆中國民主促進會(hui) 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等社會(hui) 職務。出版《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八德詮解》等學術著作20餘(yu) 部。


 

 

孔子的叮嚀:遠離缺乏仁德者

作者:楊朝明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二月十九日己酉

           耶穌2016年1月28日

 

 

 

在《論語》中,兩(liang) 次記錄了孔子的話:“無友不如己者”,可見這句話的“正實”與(yu) 重要。“無”通“毋”,從(cong) 字麵上直接理解,就是“別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難道孔子的交友觀就是這樣?其實這樣理解簡單化了,孔子實際是說不要與(yu) 缺乏仁德的人為(wei) 友。

 

關(guan) 於(yu) “友”,今天我們(men) 一般泛泛理解為(wei) “朋友”,其實,《說文解字》稱“同誌為(wei) 友”,可見“友”多指誌趣上的一致相同,有“誌同道合”的意思。“如”,《說文解字》說,“從(cong) 隨也。從(cong) 女從(cong) 口”,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說:“從(cong) 隨,即隨從(cong) 也。隨從(cong) 必以口。從(cong) 女者,女子從(cong) 人者也,幼從(cong) 父兄,嫁從(cong) 夫,夫死從(cong) 子。”可見“如”這個(ge) 字,本義(yi) 是指去往,引申有“與(yu) 之為(wei) 伍”之意。所以“無友不如己者”是指“不和自己誌趣不一樣的人為(wei) 伍”。

 

  

 

如果把這句話簡單地理解為(wei) “不與(yu) 不如自己的人交友”,這就會(hui) 出現很大問題。首先,如果每一個(ge) 人都不去結交不如自己的人,比你強的人也因為(wei) 同樣的理由不理你,豈不人人都沒有朋友了?再說,評價(jia) 一個(ge) 人有很多標準,如果把孔子所說的“不如”直接理解為(wei) “不如自己”,那麽(me) ,具體(ti) 是指哪方麵不如自己呢?如果不清楚這一點,這句話就成了一句空話。還有人憤憤不平地認為(wei) 孔子自己也是矛盾的,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與(yu) 朋友相處,互相學習(xi) ,互補互助才是科學的,這裏怎麽(me) 又說“無友不如己者”呢?

 

其實,所謂“自相矛盾”是誤讀造成的,孔子的話其實有具體(ti) 的指向。我們(men) 知道,孔子最崇拜的人是周公,孔子晚年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可以說周公是孔子心目中魂牽夢繞的人物;孔子弟子中,曾子深得孔子思想精髓,因此,以他們(men) 二人的思想學說印證孔子再恰當不過了。有意思的是,《呂氏春秋》恰恰有材料涉及到二人,該書(shu) 引曾子《製言》說:“吾不仁其人,雖獨也,吾弗親(qin) 也。故周公曰:‘不如吾者,吾不與(yu) 處,損我者也。與(yu) 吾等者,吾不與(yu) 處,無益我者也。吾所與(yu) 處者,必賢於(yu) 我。’”劉寶楠《論語正義(yi) 》解釋說:“由曾子及周公言觀之,則不如己者即不仁之人,夫子不欲深斥,故言不如己而已。”朱熹《論語集注》卷一中也說:“友以輔仁,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顯然,孔子的本意是遠離缺乏仁德的人。

 

  

 

孔子說:“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這是論述君子自我修養(yang) 的方式。“主忠信”,就是把忠信堅定地立在自己內(nei) 心裏,孔子強調“忠信”,以之為(wei) 為(wei) 人處世的一個(ge) 重要原則。“過則勿憚改”,是說發現自己的過錯就要勇於(yu) 改正。這與(yu) “無友不如己者”的注重仁德是協調一致的。孔子這些話的意思,是說要樹立忠實誠信的品德,不與(yu) 不具仁德的人深交,有了錯誤要果斷改正。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斯言在《論語》中兩(liang) 次出現,不能僅(jin) 僅(jin) 簡單地以“重出”視之。《論語》全書(shu) 是一個(ge) 有機的整體(ti) ,篇與(yu) 篇、章與(yu) 章之間都有內(nei) 在關(guan) 聯。《論語》首篇《學而》從(cong) 總體(ti) 上談論如何修身做人,這句話出現在首篇,說明這是做人的一個(ge) 重要原則。這句話又出現在《子罕》篇中,其前後各章都是談如何交“友”的問題。其前麵一章,孔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cong) 乎?改之為(wei) 貴。”能給自己正言告誡的“法語之言”,可以改正自己,隻有具有仁德的朋友才可以做到。其後麵的一章,孔子曰:“三軍(jun) 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也。”一個(ge) 人立誌堅定,堅守正確的主張十分重要,具有信念的人才能做好。這都是從(cong) 為(wei) 人做人的意義(yi) 上說的。

 

  

 

在《論語》中,也記載有孔子在“交友”問題上提出的忠告,他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在這裏,孔子在說人與(yu) 哪些人交友使人受益,與(yu) 哪些人交友使人受害。在他看來,要與(yu) 正直、誠信、見聞廣博的人交友,不要結交那些走邪道、善於(yu) 偽(wei) 裝、花言巧語的人。而這些,都與(yu) 人的德行密切相關(guan) 。《大學》說:“安其學而親(qin) 其師,樂(le) 其友而信其道。”拜師交友,以學以道,“道”有善惡之別,交友不可不慎。因此,應當記住孔子的告誡,交友要注重人的德行。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