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孔子的叮嚀:君子藏器於身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6-01-28 14:42:39
標簽:
楊朝明

作者簡介:楊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東(dong) 梁山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學博士。現任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山東(dong) 省政協常委,第十四屆中國民主促進會(hui) 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等社會(hui) 職務。出版《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八德詮解》等學術著作20餘(yu) 部。


 

 

孔子的叮嚀:君子藏器於(yu) 身

作者:楊朝明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二月十九日己酉

           耶穌2016年1月28日

 

 

 

人應當怎樣立身處世?怎樣才能使人生之路 更加堅實而寬廣?在這個(ge) 問題上,孔子所說“君子藏器於(yu) 身”極具啟迪意義(yi) 。

 

《周易》中說:“公用射隼,於(yu) 高墉之上, 獲之無不利。”“公用射隼”,用什麽(me) 射?孔子 解釋說,人要射殺飛禽,必有弓矢之器。君子藏器於(yu) 身,待時而動,怎麽(me) 會(hui) 沒有收獲?可見,具 備“器”這個(ge) 條件十分重要,這就是“成器而動” 的道理。

 

人生在世,要謀生做事,必須有基本的技能。 孔子本人年少時就是如此,他做過管理倉(cang) 廩的“委 吏”,也做過管理放牧牛羊的“乘田”。雖然在 那時這些都屬於(yu) 社會(hui) 最底層的“鄙事”,但孔子 卻做得非常認真、出色。他做“委吏”,做到收支平衡、賬目清晰;他做“乘田”,能使牛羊肥壯。 這不僅(jin) 是“態度”,而且也是“技能”。

 

  

 

社會(hui) 上的任何人都是如此,一般情況下,人 都應該學習(xi) 和培養(yang) 自己的一技之長,人人都應該 自食其力,所以《禮記·王製》說:“瘖聾、跛躄、 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所謂“器”, 本義(yi) 是器皿、或者器具。這裏或有“長處”、“能力” 之意,也可以引申為(wei) “才能”。後人將“藏器於(yu) 身, 待時而動”概括為(wei) “藏器俟時”,比喻學好本領, 等待施展的時機。

 

值得重視的是其中的“藏”字。機會(hui) 不合適, 不可強出頭,否則,就很可能遭到挫敗,這裏說 人要懂得韜光養(yang) 晦,隱忍待發。它啟示人們(men) 要具 備才能或技藝而不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施展 出來,在自己默默無聞的時候,要加強自身道德 與(yu) 才能的修養(yang) ,機會(hui) 來到時就可以充分展露自己, 就像薑太公遇周文王,或者諸葛亮遇劉備。

 

藏器待時,進退無恒,《周易》的“時中” 思想極其重要。孔子說:“君子進德修業(ye) ,欲及 時也,無咎。” 在“潛龍勿用”時機未成熟時, 要撲下身子充實和提升自己,為(wei) 的是趕上機遇, 機會(hui) 總是給有充分準備的人留著。隻要有充分的 準備,那麽(me) 時機成熟“見龍在田”時即可果斷行動, “藏器於(yu) 身,待時而動”,說的也是“藏”與(yu) “動” 的關(guan) 係,無論“藏”還是“動”,都要看“時” 的條件。

 

  

 

不難看出,“藏器於(yu) 身,待時而動”包含的 是人生的哲學。“藏器於(yu) 身”為(wei) 的是“待時而動”, “待時而動”必須具備“藏器於(yu) 身”這個(ge) 前提。“藏 器於(yu) 身”固然重要,“待時而動”也十分關(guan) 鍵。 人知止而定,思慮周全,具有了行動的能力,而 後就是對機會(hui) 的把握。然而,看清機會(hui) ,看準機會(hui) , 進而抓住機會(hui) 行動,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這需 要敏銳的眼光,高遠的視野,深刻的境界。的確, 要做到“藏器於(yu) 身 , 待時而動”, 非大智者不能 !

 

把握“時”當然不輕而易舉(ju) ,難怪《周易》 “卦以藏時”,吸引了那麽(me) 多人去研究它的“時” 的哲學。“待時而動”那麽(me) 難,普通人怎麽(me) 辦? 其實,人隻需要踏實努力,說不定機會(hui) 就在其中, 也許這是“藏器於(yu) 身”本來就有的意義(yi) 。你擇善 固執,守一以止,判斷力也會(hui) 隨之提高。孔子說 得好:“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你最應該擔心 的,不是有沒有自己的位置,而是你能幹好什麽(me) ! 你不斷提升自己,通過讀書(shu) 或實踐使自己有“器” 在身,何愁不能立身?這就像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機會(hui) 不就是一直給你留著嗎?

 

  

 

孔子還說過一句話,叫做“君子不器”。“不器” 與(yu) “藏器”,說法同出於(yu) 孔子,二者都屬於(yu) 孔子 修身之學的範疇。《禮記·學記》又說“大道不 器”,與(yu) “君子不器”可以對讀,都是說有境界、 有格局的人不會(hui) 僅(jin) 是一個(ge) 被使用的器皿,這就是 說,處世做人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正確的價(jia)  值標準。

 

人具有謀生手段和能力,首先要知禮明理, 循禮而動。我們(men) “藏器於(yu) 身”之後,這個(ge) “器” 如何使用,怎樣行動,則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的好惡與(yu) 判 斷,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內(nei) 心的追求。例如,這個(ge) “器” 如果是電視機,它可以釋放正能量,也可能傳(chuan) 播 錯誤思想,因此,電視機好壞固然重要,而有好 的電視節目則更為(wei) 重要。

 

價(jia) 值信仰決(jue) 定人生境界,我們(men) 走怎樣的人生 路,值得認真深入思考。“君子不器”要求我們(men) “誌 於(yu) 道”、“立於(yu) 禮”,重視德行修養(yang) ,注重人格 品質;“藏器於(yu) 身”則要求有能力、有才幹,還 要無伐善、不誇耀,仁愛中正,把握生命的節奏, 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