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路江作者簡介:傅路江,字道源,河北行唐人,當代私塾教育先行者,河北明德學堂創辦人,行唐縣明德幼兒(er) 園董事長,曲阜國際儒者聯誼會(hui) 理事,河北省儒教研究會(hui) 理事,行唐縣傳(chuan) 統文化協會(hui) 副會(hui) 長,執業(ye) 中醫師,傅氏中醫診所負責人,當代新儒醫課程——“道源醫道”創始人,榮獲2013年度石家莊市“知名鄉(xiang) 村中醫”榮譽稱號。 |
反中醫到底能反什麽(me)
作者:傅路江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道源文集》(傅路江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臘月十八日戊申
耶穌2016年1月27日
前一段時間,炎平先生曾建議我寫(xie) 一篇關(guan) 於(yu) 中醫的文章,以應對張功耀等人的反中醫言論,我因故遲遲未能動筆。近日,小樓姑娘也約我寫(xie) 一篇關(guan) 於(yu) 中醫的稿子。我隻好一起寫(xie) 了。
說起中醫,真是一言難盡。在近百年來西風歐雨的衝(chong) 擊下,中醫相對於(yu) 儒學似乎幸運一些。不但沒有遭到滅頂之災,甚至還得到了黨(dang) 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給人一種欣欣向榮的感覺。中醫高等教育體(ti) 係和中醫院已經建設完備,國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中醫科技項目的研究。其實,這隻是一種金玉其外的假像而已。真實的中醫境況並不比儒學強多少。這在呂嘉戈先生的《挽救中醫》一書(shu) 中有極其詳盡有力的論述。在這裏我就不再贅述了。
在這裏,我想從(cong) 中醫的核心出發談一談關(guan) 於(yu) 中醫複興(xing) 的問題。在談正題之前,我想先借中國畫來做一下對比,以幫助我們(men) 加深對中醫問題的理解。我在北京認識了一位年輕畫家,姓周,25歲,江西人,出身書(shu) 香門第,丹青世家。他的好多觀點對我影響至深。在認識他之前,我一直認為(wei) 徐悲鴻先生是中國畫的當之無愧的大家,對他崇拜之至。但是周先生說,那是你站在畫界之外看問題的緣故。如果你進到畫界內(nei) 部,尤其是深入到中國畫的核心——文人畫的時候,你就會(hui) 覺得,不徹底清除徐悲鴻的影響,中國畫永無出頭之日。當時我感覺很震驚。在他對我進行詳細的解釋之後,我方才恍然醒悟。並由此進一步對中國文化,包括佛道儒醫,詩詞畫印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理解了當代為(wei) 什麽(me) 出現不了中醫大家,我理解了為(wei) 什麽(me) 陳修園說隻有把李時珍張景嶽等人的書(shu) 籍燒盡方可與(yu) 之言醫。周先生說,畫在傳(chuan) 統文化中隻是小道,隻有真正的一流文人進來之後,方才提升其地位。所以文人畫在畫界中的品位是最高的。元代的繪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因為(wei) ,在這個(ge) 時代,一流文人不肯為(wei) 異族統治者服務,紛紛進入畫界的緣故。這使我思考中醫的發展,也有這樣的情況。隻有一流人物進入醫界,方才出現大家。而中醫綿延幾千年的曆史,正是無數大家撐起了他的脊梁。在黃帝內(nei) 經的時代,歧伯,伯高,雷公都是黃帝的大臣,而且黃帝和他們(men) 一起討論醫藥的事情,當作治國的大事來抓。到了張仲景的時代,仲景是作為(wei) 長沙太守來研究醫藥的。而且作出了前無古人的貢獻,成就了一代醫聖。唐代的孫思邈雖然沒有進入仕途,但是唐太宗對他非常尊重,其地位當時也是很高的。但是,宋代之後情況就開始變化。我以前一位老師這樣說過,宋代之後,落第儒生濫廁醫倫(lun) ,借行醫以運其才,立論以暢其誌,對醫理隻是從(cong) 典籍文字加以推求,而不作深入的臨(lin) 床實踐,使中醫之道淪而為(wei) 術。此話雖有偏激之處,但也說明了一個(ge) 道理。就是醫界沒有一流文人的加入,顯得黯然失色了。到了金元時期,出現了所謂金元四大家,明清以降更是名家輩出。我想這個(ge) 和畫界的情景相類似。在這個(ge) 異族統治時期,一流的文人士大夫,不肯出仕異族,紛紛進入醫界,明末清初傅青主是其典型代表。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幾乎被連根拔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國人的母體(ti) 文化儒學都被摧殘殆盡了,還何談醫學的發展?所以,中醫要真正複興(xing) ,隻有真正的中國化的一流文人進來之後方有希望。現在,我們(men) 還看不到這樣的人物。因為(wei) 儒學複興(xing) 也才剛剛起步。
周先生還說,徐悲鴻先生當年看到中國畫的弊病,奮起改革,大膽的進行中西結合,使中國畫界進入了一種新的境界,功不可沒。但是,其流弊也日見其深。中醫何嚐不是如此?而且中醫在這方麵曆史更長。可以追溯到宋代。雖然金元四大家以及後世的張景嶽李時珍都是當之無愧的大家。他們(men) 的著作至今還象高山一樣矗立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但是,從(cong) 中醫內(nei) 部來看這個(ge) 問題。他們(men) 對中醫的負麵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我們(men) 知道,中醫的方藥之源是張仲景的《傷(shang) 寒論》。是非常樸實的。但到了後世,人們(men) 用越來越多的理論來解釋它,反而使它變得晦澀難懂,不知所雲(yun) 了。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黃煌教授曾經這樣痛心地說,明代醫學的失敗就在於(yu) 用宋明理學來替代傳(chuan) 統的理論,太極命門、水火陰陽等概念的濫用,使中醫學變得膚淺而庸俗;文化大革命中《矛盾論》概念與(yu) 中醫理論的的簡單置換,80年代控製論、係統論、信息論對中醫學的牽強解釋,都對中醫的發展無大益處。尤其是近幾十年隨著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提倡,以西醫學規範中醫、評價(jia) 中醫、指導中醫、解釋中醫的趨向十分明顯,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行動竟然開始出自中醫界自身。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wei) 中醫的發展就是實驗化,現代化就是西醫化、西藥化,把得到西醫的承認當作發展中醫的最高追求。這種傾(qing) 向應引起重視。任其發展下去,中醫將逐漸庸俗化,到下個(ge) 世紀,中醫學將成為(wei) 一具徒有其名的軀殼,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chuan) 的瑰寶將就此丟(diu) 失。我想,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我上麵談的兩(liang) 個(ge) 問題似乎有矛盾,一方麵中醫的繁榮需要大家的出現,另一方麵有的大家會(hui) 對中醫有負麵影響。我想這是一個(ge) 實際存在的事實。我們(men) 永遠無法避免。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當代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yi) 上的中醫大家。這樣的大家隻有在真正的大儒之中才能產(chan) 生。而所謂的大儒則是真正進入中國文化的核心,並且必須是佛道儒醫,琴棋書(shu) 畫的通才。
這樣的人才中國目前還沒有。所以我們(men) 可以不必理會(hui) 張功耀們(men) 的叫囂,還沒有出現他們(men) 要反的真正目標,他們(men) 反什麽(me) ?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