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論語點睛》之四十一:人而無信行不通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二月十五日乙巳
耶穌2016年1月24日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wei) 政篇》第二二章)
孔子說:“人若沒有誠信,怎麽(me) 可以呢。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它怎麽(me) 行進呢?”
輗和軏,分別為(wei) 古代大車和小車車轅前麵橫木上揳嵌的起關(guan) 聯固定作用的榫頭。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就不能運行。信德之重要性,也是如此。信為(wei) 五常道之一。人無信不行,人不人;民無信不立,國不國,社會(hui) 建立不起來,立起來也會(hui) 崩潰掉。
信是儒家一切道德禮儀(yi) 規範的精神基礎之一,同時信的個(ge) 體(ti) 建立、社會(hui) 普及和全麵促進,又有賴於(yu) 禮法的不斷完善和教化的不斷深化。
信字在儒學中,有淺深兩(liang) 種涵義(yi) ,作何解釋,須依文而定。一般意義(yi) 上的信,指“表現在外”的信用,說話算數。“有諸己之謂信”的信就深些了,指的是人對自性良知的尊重,是性德,上誠於(yu) 天,外信於(yu) 人,自信於(yu) 心。誠信,是對他人、對社會(hui) 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歸根結柢是對自己負責。
諸子百家都很重視信德的作用。“假仁假義(yi) ”的管晏派法家說“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管子》),認為(wei) 誠實守信是治理好天下的關(guan) 鍵。明確反道德、一味法術勢的商韓派法家,表麵上也很講政治信用。韓非子說:“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於(yu) 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意謂講小信用,就能建立大信用,所以英明的君主不斷積累信用。如果賞罰不講信用,法令禁規就無法推行。
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眾(zhong) 所周知,其實是效兵家吳起的故智。《韓非子》介紹了吳起立表取信、北門徙轅的故事。故事說,吳起為(wei) 西河太守時,為(wei) 取信於(yu) 民,將一車轅置於(yu) 北門外,下令說誰能把這根轅從(cong) 北門一道南門,就賜他良田。開始大家不信,後來有人照做了,立即得到了封賞。 (《韓非子·內(nei) 儲(chu) 說上》)
當然,對於(yu) 兵家法家來說,講信用是因為(wei) 信用有用,有工具價(jia) 值。欺詐才是它們(men) 的本色,兵不厭詐,政不厭詐。如吳起殺妻求將,商鞅賣友求榮,李斯為(wei) 了保權,背叛秦始皇遺命害死扶蘇,有什麽(me) 誠信可言。這些人雖然輝煌一時,無不走上絕路,下場悲慘。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終究行不通啊。
責任編輯:葛燦
【上一篇】【康曉光 張楊】“毛-利他主義(yi) 模式”研究
【下一篇】【任鋒】政治學理論的創新何以可能?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