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路江】從青少年網癮問題反思我們的人生規劃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6-01-24 14:07:08
標簽:
傅路江

作者簡介:傅路江,字道源,河北行唐人,當代私塾教育先行者,河北明德學堂創辦人,行唐縣明德幼兒(er) 園董事長,曲阜國際儒者聯誼會(hui) 理事,河北省儒教研究會(hui) 理事,行唐縣傳(chuan) 統文化協會(hui) 副會(hui) 長,執業(ye) 中醫師,傅氏中醫診所負責人,當代新儒醫課程——“道源醫道”創始人,榮獲2013年度石家莊市“知名鄉(xiang) 村中醫”榮譽稱號。


 

 

從(cong) 青少年網癮問題反思我們(men) 的人生規劃

(在石家莊網絡文明專(zhuan) 家論壇上的發言)

作者:傅路江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道源文集》(傅路江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二月十五日乙巳

           耶穌2016年1月24日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也是我們(men) 晚年的依托。我們(men) 曾用最美麗(li) 的詞匯來描寫(xie) 我們(men) 的孩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壯誌不言愁”、“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可是今天,當他們(men) 迷上網絡的時候,荒廢了學業(ye) ,累垮了身體(ti) ,同時變得冷酷無情,獨斷專(zhuan) 橫,甚至走向了犯罪的深淵……這一切,讓我們(men) 做父母的痛苦萬(wan) 分,卻又茫然不知所措。

 

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位家長,她是河南平頂山人,家住農(nong) 村。因為(wei) 生活困難,帶著孩子進城做小生意,從(cong) 平頂山到安陽,再到鄭州,最後到了石家莊。曾經吃過千般苦,受過萬(wan) 般難,都不曾使她屈服過。可是當她兒(er) 子迷戀網絡之後,她徹底絕望了。有一次,她想把兒(er) 子留在家裏,她兒(er) 子竟喪(sang) 心病狂的向她舉(ju) 起了棍子。她在我麵前痛哭失聲,她說:“我從(cong) 農(nong) 村走出來,經受了千般磨難,萬(wan) 般淩辱,不曾叫過一聲苦,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因為(wei) 我有孩子。可是今天,我唯一的希望破滅了,我唯一的精神支柱倒塌了,我該怎麽(me) 活下去呀?”

 

這樣的家庭有無數個(ge) ,到底是什麽(me) 原因使我們(men) 的孩子變得如此惡劣呢?我們(men) 的專(zhuan) 家學者以及家長老師從(cong) 各個(ge) 方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在這裏,我想從(cong) 人生規劃的高度來探討一下青少年網癮問題產(chan) 生的社會(hui) 根源。近年來,由於(yu) 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men) 在人生規劃上整體(ti) 錯位了。

 

說什麽(me) 美國是“兒(er) 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不知道美國是否真的是這樣。但是這個(ge) 觀念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我們(men) 的教育,尤其是兒(er) 童的早期教育。認為(wei) 兒(er) 童期主要是玩遊戲,不能進行深度的學習(xi) 。甚至於(yu) 連識字都認為(wei) 是給孩子加重負擔。這就造成了當兒(er) 童記憶力最強的時候,我們(men) 不讓他去識字,當他進入小學,好奇心最大,求知欲最旺盛,最需要閱讀的時候,他沒有能力去閱讀。他要花費6年時間像大海撈針一樣從(cong) 一百多萬(wan) 字的教材中去認識那2540個(ge) 漢字。當他到了十三、四歲進入了青春期,有了情感體(ti) 驗,開始獨立思考人生意義(yi) 的時候,由於(yu) 沒有大量的人文積澱,沒有吸收到真正的精神營養(yang) ,他的精神世界蒼白無力,他的生命缺乏厚重,隻好去看浮淺無聊的言情、武俠(xia) 小說,現在是玩網絡遊戲。所以,我想說上網成癮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表象。表象後麵的實質是教育的失敗。按照這種教育模式,即是沒有網絡,孩子們(men) 也很難自立自強。中國有句話說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絝子弟少偉(wei) 男。”說明青少年問題自古就有,不是現在有了網絡才有的。所以說,“網絡無錯”。關(guan) 鍵是我們(men) 的孩子有沒有正確駕驅它使用它的能力。

 

我們(men) 到底應該怎樣教育我們(men) 的孩子呢?我們(men) 應該提倡這樣一種觀念“少年勤學以積福、中年創業(ye) 以造福、老年養(yang) 生以享福。”

 

當孩子在0-6歲時,是人生記憶力最旺盛的階段。應該讓他識完三千漢字,順利進入閱讀。在我們(men) 的幼兒(er) 園裏普通孩子一年識完三千漢字,絕對沒問題。方法很簡單,就是通過對《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的背誦和指讀。

 

孩子進入小學以後,他的記憶力仍強於(yu) 理解力,因為(wei) 他心無分別。這時要用三年時間讓他背完《四書(shu) 》、《五經》等經典篇章。因為(wei) 這種方法是集知識傳(chuan) 授,能力訓練,道德培育於(yu) 一體(ti) 的最經濟的教育方法。

 

《四書(shu) 》、《五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我們(men) 常用的成語大部分來源於(yu) 這些書(shu) ,僅(jin) 就一萬(wan) 一千字的《論語》來說,裏麵的成語有盡善盡美、朝聞夕死、不恥下問、誨人不倦、言而有信、任重道遠、以文會(hui) 友、出爾反爾、循循善誘、欲罷不能、巧言令色等等。所以,它的知識含量很大,通過單純的背誦,鍛煉了孩子們(men) 的專(zhuan) 注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口語表達力和創造力。比如我們(men) 的孩子,能一口氣用45分鍾背完《老子》,用90分鍾背完《論語》。這種強大的專(zhuan) 注力、記憶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是同齡孩子望塵莫及的。其實這種教育最大的功績還在於(yu) 道德的培育,不用空洞的說教,也不用冰冷的懲罰,不用遊戲化訓練,也不用參禪打坐,不用神靈護佑,也不用天堂召喚,這些書(shu) 裏到處充滿了智慧的火焰。自然能開啟他們(men) 的智慧,照亮他們(men) 的心扉,蕩滌他們(men) 的汙垢,撐起他們(men) 的脊梁。在兩(liang) 千五百前年,那個(ge) 慈祥的老人,為(wei) 我們(men) 樹起了高山一樣的豐(feng) 碑,他繼承了兩(liang) 千年的文化,又把它傳(chuan) 揚了兩(liang) 千年。是他打造了東(dong) 方美德,他教我們(men) 寬容說:“既往不咎,”又教我們(men) 正直說:“八佾舞於(yu) 庭,是可忍也,敦不可忍也?”他教我們(men) 忍耐說:“小不忍則亂(luan) 大謀。”又教我們(men) 超越說:“當仁不讓於(yu) 師。”他教我們(men) 孝敬說:“父母唯其疾之憂,”又教我們(men) 勤奮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他教我們(men) 務實,說:“富貴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wei) 之。”又教我們(men) 瀟灑,說:“不義(yi) 而富且貴,於(yu) 我如浮雲(yun) 。”他教我們(men) 善良說:“己所不欲,毋施於(yu) 人。”又教我們(men) 勇敢說:“見義(yi) 不為(wei) ,無勇也。”……

 

受這種聖賢智慧熏陶出來的孩子,知道什麽(me) 是是非、善惡、禍福、美醜(chou) 。他們(men) 會(hui) 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他會(hui) 成為(wei) 一個(ge) 正直、善良、孝敬父母、體(ti) 貼他人,同時又是一個(ge) 溫文爾雅、勤奮上進的人。他會(hui) 玩遊戲,但絕不會(hui) 玩物喪(sang) 誌,更不會(hui) 走向罪惡。

 

讓我們(men) 重新反思我們(men) 的教育理念,調整我們(men) 的人生規劃,從(cong) 根本上救起我們(men) 的孩子!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