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上海重寫曆史教科書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0-03-18 08:00:00
 |
冼岩
作者簡介:冼岩,男,獨立學者。
|
吹劍按:去年,我們推出“2005中國人文關鍵詞”以後,得到了各界朋友的關注和好評,同道們也希望將此定製,每年都推出一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故此,我們決定在每年歲終,擇選出本年度發生的若幹熱點人文話題,特別邀請同道學友撰文評述,回顧去歲,以望來年。
今年,我們擇選了以下二十一個話題:電視劇《施琅大將軍》(予沉),上海重寫曆史教科書(冼岩),魯迅逝世70周年(石勇),孟母堂(張波),美國總統布什會見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成員風波(陳勇),中韓申遺之爭(謝泉峰),國學大師評選(趙晶),孔子標準像(謝泉峰),易中天(謝泉峰),李銀河(石勇),趙麗華(思芬),女兒狀告父親婚外戀(石勇),教師節改期(冼岩),廢除中醫(東民),草根曆史(謝泉峰),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簡照霜),學部委員遴選(趙晶),七夕情人節(東民),於丹說《論語》(謝泉峰),大國崛起(王達三)、十博士生倡議抵製西方聖誕節(謝泉峰),匯輯曰“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由原道網(www.yuandao.com),孔子2000網(www.confucius2000.com),中國儒教網(www.zgrj.cn)聯合發布。
孔曆2559年(西曆2007)年1月1日
目錄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一:電視劇《施琅大將軍》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上海重寫曆史教科書
2006中國人文關健詞之三:魯訊逝世七十周年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四:孟母堂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五:美國總統布什會見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成員風波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六:中韓申遺之爭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七:國學大師評選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八:孔子標準像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九:易中天
2006中國人文關健詞之十:李銀河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一:趙麗華
2006中國人文關健詞之十二:女兒狀告父親婚外戀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三:教師節改期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四:草根曆史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五: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六:學部委員遴選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七:廢除中醫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八:七夕情人節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九:於丹說《論語》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十:大國崛起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十一:十博士生倡議抵製西方聖誕節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上海重寫曆史教科書
作者:冼岩
發布:原道網(www.yuandao.com),孔子2000網(www.confucius2000.com),中國儒教網(www.zgrj.cn)
大千世界包羅萬象,即使以現代媒體之技術先進與觸角靈敏,也難免遺漏一些可吸引大眾眼球的熱點。因此,上海重寫曆史教科書一事首先由海外媒體披露,然後再出口轉內銷且熱銷,並不令人奇怪。9月1日的《紐約時報》刊登一篇名為《毛去哪裏了?——中國修改曆史教科書》的報道指出:上海的新版曆史教材“聚焦於敘述經濟成長創新和外貿以及政治安定,尊重多元文化和社會和諧等,曾被視為曆史轉折點的法國大革命和布爾什維克不再受到高度重視……在高中曆史課本中,毛澤東甚至被壓縮到隻在介紹國葬禮儀的組成部分降半旗那一課出現”。
這樣一種重寫曆史,經媒體披露後,理所當然要引發輿論的軒然大波。批判與支持兩方壁壘分明,批判方指責新版教科書“消解曆史”,以迎合“楚王好細腰”;支持方稱這是“曆史學的進步”。在辯論的主要陣地——網絡,批判一方聲音宏大,支持一方其音輕微、甚至有些含糊其詞。麵對眾多指責,新版教科書編輯人避重就輕,甚至顧左右而言它。真正響亮而理直氣壯的辯護,發自朱學勤教授。
作為上海大學曆史係的教授,朱學勤一麵聲明拒絕通過全國統考招收研究生,另一麵又為新版教科書的發行歡欣鼓舞——個人與現行體製的這種複雜關係,或許是我們這個尷尬時代的尷尬之一。據朱教授說,以前的教科書是狼奶,訓練出來的是狼;新版教科書才是適合於朱教授學生飲用的人奶。
朱教授舉例說:過去的曆史教科書教給學生暴力,所以文革時的紅衛兵才會用暴力手段報複他們的長輩和老師——朱教授的這種“文明、開放、麵向世界的思路”,人們並不陌生,國人總是被不斷告知:如果揭露腐敗,就會教會官員腐敗;如果披露社會陰暗麵,就會讓沒見過狼奶的人起而效仿。
朱教授進而聲稱,舊教科書妨礙了學生們“進入曆史”。他說自己的學生在第一個學期,就要從頭更換知識體係。換言之,如果要做朱教授的學生,必須先接受其“人奶”洗腦。據說,“大多數研究生最後還是能跟上來”,因為朱教授會“啟發調動他們的生活記憶”——人們相信,這是朱教授教育其孩子的有效方式,喝人奶或洋奶長大的人,“生活記憶”可能會印證朱教授稱之為“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曆史學家共識”的曆史觀;但那些生下來即能感受到“人吃人”的生活壓力、甚至無奶可吃的孩子們呢,他們的“生活記憶”又將指向何方?
不要以為“人奶”就一定是甜的,那也得看對象。例如新版教科書在談到林則徐禁煙時,即表現出要“吃人”的尖酸刻薄,原文是:“現在回過頭看林則徐在欽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為,他其實絲毫沒有顧及自己的強力禁煙舉措給國家招惹的戰禍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其禁煙所選用的是最簡單、最粗暴,也是最不要動腦子的專製政府一貫使用的愚蠢方法……”——當然,新版教科書絕不會以同等口吻來談論美國總統林肯不惜誘發南北戰爭以統一南方的“愚蠢方法”,因為那樣做無疑會淪為朱教授們眼中的“狼奶”。
社會上存在不同的人,對事物有著不同理解、不同訴求,這無可非議。值得關注的是,這個社會的教育權、話語權已落入部分精英掌中,他們正力圖通過對曆史與現實的“大扭曲、大曲解、大減化”,按他們自己的需要來重塑中國人的精神麵貌。這才是新版教科書引起廣泛爭議的原因。有網絡調查顯示,逾八成人對新版教科書持反對態度,這體現了民心所向。當然,按喝過洋奶且正在製造人奶的朱教授之邏輯:這一人心向背本身說明這些人的思維方式還在十年、二十年前接受的那一套曆史教科書的束縛之中,是過去階級鬥爭為主線的暴力史和革命史教學的結果——看看,預先將對手設定為“狼奶”,就是方便!
來源:原道網、孔子2000網、中國儒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