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蕭功秦作者簡介:蕭功秦,男,西曆一九四六年生於(yu) 陝西西安,祖籍湖南衡陽。一九六五年高中畢業(ye) ,一九七八年通過自學考取南京大學曆史係,一九八一年南京大學曆史係研究生畢業(ye) 。現任上海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著有《中國的大轉型》、《儒家文化的困境》、《曆史拒絕浪漫:新保守主義(yi) 與(yu) 中國現代化》、《危機中的變革:清末現代化中的激進與(yu) 保守》等。 |
警惕新左派的極左化危險
作者:蕭功秦
來源:人民論壇1月下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二月初九日己亥
耶穌2016年1月18日
核心提示:2015年國內(nei) 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在社會(hui) 群眾(zhong) 中,甚至在一部分黨(dang) 內(nei) 幹部中有所抬頭。“左”的思潮的複蘇,表麵看來是幫中央維持政治穩定,實際上是從(cong) “左”的方麵反對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的“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正確方針。
【摘要】2015年國內(nei) 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在社會(hui) 群眾(zhong) 中,甚至在一部分黨(dang) 內(nei) 幹部中有所抬頭。“左”的思潮的複蘇,表麵看來是幫中央維持政治穩定,實際上是從(cong) “左”的方麵反對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的“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正確方針。
【關(guan) 鍵詞】新左派市場經濟政治思潮【中圖分類號】D616【文獻標識碼】A
國內(nei) 新左派與(yu) 國際新左派的“同”與(yu) “不同”
新左派思潮是以左翼平均主義(yi) 思想理論為(wei) 基礎,以平等與(yu) 公平為(wei) 核心價(jia) 值,把中國走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社會(hui) 分層化、社會(hui) 失範與(yu) 其他社會(hui) 問題,簡單地理解為(wei)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矛盾”的體(ti) 現,並以平均主義(yi) 作為(wei) 解決(jue) 中國問題基本選擇的社會(hui) 思潮。它於(yu)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在中國逐漸發展並形成。
新左派作為(wei) 一種學理,在市場經濟現代化過程中,強調不受約束的市場經濟會(hui) 導致社會(hui) 階層分配失衡,導致社會(hui) 不公平,是有其合理性的。作為(wei) 一種對經濟新自由主義(yi) 的製衡力量,它可以起到學理上的平衡作用。隨著社會(hui) 經濟的多元化,社會(hui) 利益的分化,新左派思潮的存在,也是社會(hui) 文明發展到差異化階段的思想反映。然而,當今中國的新左派,在運用其學理資源時,與(yu) 國際上以法蘭(lan) 克福學派等“後學”理論為(wei) 基礎的主流新左派相比,有一個(ge) 必須注意的特點,那就是他們(men) 更多地是從(cong) “文革”理論中,從(cong) 對“文革”的浪漫曆史想象中,去建構自己的合理性基礎。他們(men) 從(cong) 這種虛幻的基礎上去尋找支持自己現實立場的資源,這在當下中國,就具有值得警惕的消極性與(yu) 危險性。他們(men) 中相當一部分人過分誇大了市場經濟與(yu) 自由競爭(zheng) 過程中某種由於(yu) 脫序與(yu) 失範而出現的消極現象,並把此類消極麵視為(wei) “資本主義(yi) 的本質表現”。由於(yu) 這種悲觀估計,他們(men) 在情感上思想上對現實有一種更強烈的疏離感,並形成一種更具情緒化的、以“文革”為(wei) 理想模式的激進的“左”的批判意識。
2015國內(nei) 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有所抬頭
2015年國內(nei) 新左派中的極左思潮,在社會(hui) 群眾(zhong) 中,甚至在一部分黨(dang) 內(nei) 幹部中有所抬頭。他們(men) 中有些人本來就對改革開放不滿,認為(wei) 現在中央批評“右”的自由化思潮,正是他們(men) 對中國政治施加影響的好時機。他們(men) 認為(wei) 經曆了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資本主義(yi) 化”了,中國民眾(zhong) 已經成為(wei) “被資本家奴役的奴隸”。他們(men) 主觀上似乎要表達為(wei) 下層階級講話的道義(yi) 責任感,然而這種責任意識卻是建立在錯誤判斷的基礎上的。某些人公然認為(wei) ,“改革這麽(me) 多年,我們(men) 走的是資本主義(yi) 道路;老是強調創新,再繼續創新,社會(hui) 主義(yi) 就沒了,黨(dang) 幹脆改名算了”。
他們(men) 還認為(wei) ,“製度、法治並不重要。革命年代沒有製度、法治,但共產(chan) 黨(dang) 照樣很清廉,所以關(guan) 鍵還是理想、信念”。他們(men) 所謂的“理想、信念”實際是改革開放以前的“左”的那一套。他們(men) 用極左的教條主義(yi) 來對抗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化的曆史趨勢,用“文革”運動的意識形態作為(wei) 理想與(yu) 信念的基礎。
他們(men) 有的人仍然鼓吹“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把改革開放時代的人民內(nei) 部矛盾,用“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的理論來予以定位。他們(men) 把“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作為(wei) 打擊右翼自由派的武器的同時,卻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提倡的走向和諧社會(hui) 的大方向背離。他們(men) 高調地強調階級鬥爭(zheng) ,在社會(hui) 上製造了政治緊張空氣。他們(men) 鼓吹“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最終會(hui) 把一切與(yu) 他們(men) 持不同意見的人,都一律打成是“階級鬥爭(zheng) 的新對象”。這種泛化處理社會(hui) 階層矛盾的做法,在“文革”時期造成了巨大的極左災難。正是這種曆史記憶,使中產(chan) 階級與(yu) 企業(ye) 家階層產(chan) 生疑慮與(yu) 恐懼心理,並引發了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擔憂,其後果是十分嚴(yan) 重的。
“左”的思潮危害巨大,需要警惕
“左”的思潮的複蘇,表麵看來是幫中央維持政治穩定,實際上是從(cong) “左”的方麵反對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的“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正確方針。有的觀點已經是公然對抗、直接否定黨(dang) 中央在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上提出的“依法治國”的方針了。
針對這種情況,許多幹部無所適從(cong) ,知識分子與(yu) 社會(hui) 大眾(zhong) 也憂心忡忡。他們(men) 誤以為(wei) 這些“左”的思潮的代表人物不是“空穴來風”,似乎其背後有深厚的政治背景,造成社會(hui) 上對中央大政方針的誤解,影響了廣大知識分子與(yu) 社會(hui) 大眾(zhong) 對改革開放大方針的信任,這樣的苗頭性和傾(qing) 向性值得高度警惕。更大的危險還在於(yu) ,“左”的思潮的代表人物將有可能與(yu) 社會(hui) 上反對改革開放路線的民粹左派,裏應外合,內(nei) 外呼應,形成群體(ti) 性的思想勢力,來影響政府,對執政黨(dang) 施加壓力。
可以預計,這樣的過程有可能在未來五六年,或更長一段時間裏出現。一旦中國經濟出現某種挫折,經濟蕭條與(yu) 社會(hui) 失業(ye) 麵增加,社會(hui) 矛盾就會(hui) 進一步擴大;一旦經濟大趨勢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社會(hui) 大眾(zhong) 麵對新的經濟困境時,這種以全麵否定改革、否定改革開放為(wei) 基調的新左派中的激進思潮,就有了進一步膨脹的溫床與(yu) 勢頭。新左派中的激進“文革”左派思潮,具有民粹化的天生趨勢。經曆過“文化大革命”的中國民眾(zhong) ,在文化心理上也有“文革”理論殘餘(yu) 的心理積澱,很容易受其影響。在那裏,極左化中膨脹的新左派,會(hui) 以“正義(yi) ”代表者的姿態,在社會(hui) 騷動狀態中上下竄動,煽動社會(hui) 不滿。凡是反對其觀點的,在他們(men) 主導的輿論場中,一律被打成“敵對勢力”。他們(men) 會(hui) 在內(nei) 外呼應的互動過程中,成為(wei) 社會(hui) 上與(yu) 網絡空間中的強勢話語,甚至有可能取得輿論場上的話語霸權與(yu) 優(you) 勢,成為(wei) 中國政治不穩定的新的動亂(luan) 之源。
新左派中的激進派不但會(hui) 拉攏社會(hui) 群眾(zhong) ,而且還會(hui) 從(cong) “左”的方麵來攻擊執政黨(dang) 的既定方針,通過改革開放而形成的執政黨(dang) 的合法性的新道統,就會(hui) 受到挑戰威脅。可以想見,一旦新左派在輿論場上得勢,社會(hui) 也會(hui) 發生“左”與(yu) “右”對抗的撕裂狀態。這種來自“左”的方麵的對執政黨(dang) 合法性的挑戰,與(yu) 來自“右”的自由化的挑戰的前景,是可以想象的,這種趨勢是十分危險的。
針對社會(hui) 上這種新左派中的極左化的苗頭與(yu) 現象,我們(men) 要予以充分的注意與(yu) 警惕,要針鋒相對地提出批評。我們(men) 要認真學習(xi) 黨(dang) 的十八大“不走老路,不走邪路”的決(jue) 議精神,讓社會(hui) 大眾(zhong) 理解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與(yu) 堅持革命黨(dang) 人的信仰並不是對立的關(guan) 係,法治與(yu) 理想信念是相互依存的辯證關(guan) 係。決(jue) 不能讓“以階級鬥爭(zheng) 為(wei) 綱”死灰複燃;決(jue) 不能通過回歸“左”的思潮,讓“死的抓住活的”,以此來解決(jue) 發展過程中的社會(hui) 矛盾。
【參考文獻】
①《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幟的邪路》,新華網,2012年11月8日。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