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時代》稱:他的儒生氣質最直接表現是善於立言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6-01-04 15:30:23
標簽:


 

 

《習(xi) 近平時代》稱:他的儒生氣質最直接表現是善於(yu) 立言

原標題:“他的文化視野甚為(wei) 寬闊”——外國政要和媒體(ti) 眼中的習(xi) 近平

作者:柯岩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一月廿五日乙酉

           耶穌2016年1月4日

 

 

 

  

 

英文圖書(shu) 《習(xi) 近平時代》封麵照。(攝影:人民網殷淼)

 

最近在美國出版的《習(xi) 近平時代》一書(shu) 稱,“從(cong) 習(xi) 近平自己述及的長長的‘書(shu) 單’來看,他的文化視野甚為(wei) 寬闊,哲學、曆史、文學、藝術、音樂(le) 、古希臘、文藝複興(xing) 、現當代,都涵蓋其中;他的描述評價(jia) 並非禮節性的讚美,不限於(yu) 外交場合,而是有感而發,帶有很強的個(ge) 人化色彩”。

 

“總會(hui) 以典雅蘊藉又高度概括的經典名句來傳(chuan) 達思想”

 

《習(xi) 近平時代》對習(xi) 近平的文化情懷作了詳細研究和評述,說“習(xi) 近平30年前初入政壇時的至交、作家賈大山曾給過他這樣的一個(ge) 評價(jia) :儒生”。“習(xi) 近平的儒生氣質,最直接的表現是善於(yu) 立言:為(wei) 追思焦裕祿而填詞、為(wei) 表達擁軍(jun) 情義(yi) 而作七律,勤奮地寫(xie) 下大量反映個(ge) 人獨立思考的專(zhuan) 欄著述,甚至還有‘記得住鄉(xiang) 愁’這樣詩意的語言寫(xie) 入中央城鎮化會(hui) 議公報。”“從(cong) 他的個(ge) 人經曆、執政風格到文章思想,修齊治平、三不朽、‘橫渠四句’等儒家經典的使命追求,處處可見。”

 

俄羅斯聯邦外交部外交學院院長葉·彼·巴紮諾夫接受《習(xi) 近平:正圓中國夢》作者塔夫羅夫斯基采訪時說,習(xi) 近平主席很了解俄羅斯文化,而且給予了高度評價(jia) ,特別是對俄羅斯和蘇聯文學。他閱讀了很多俄羅斯和蘇聯文學經典,像托爾斯泰的《戰爭(zheng) 與(yu) 和平》《複活》《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契訶夫、屠格涅夫、果戈理、肖洛霍夫和法捷耶夫等作家的名作,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作品在習(xi) 近平的意識裏占有特殊地位。

 

《習(xi) 近平時代》具體(ti) 介紹了習(xi) 近平主席2014年3月訪歐之旅,說這次出訪“雖是對荷蘭(lan) 、法國、德國、比利時四國的國事訪問,但幾乎可以視作習(xi) 近平充分展示其文化思想、文化視野的文化之旅。11天,4篇文章,4次公開演講,這位政治家以充滿文藝色彩的表達向世界解釋‘中國夢’,而人們(men) 恰恰能從(cong) 他的言談中細讀其文化淵源”。“有媒體(ti) 統計說,此次出訪全程中,習(xi) 近平曾提及法國名人34位、藝術形象3人,還有凡爾賽宮、盧浮宮等建築;提及德國名人19位,藝術形象有歌德名作《浮士德》中的墨菲斯托。”

 

2015年9月習(xi) 近平在美國西雅圖歡迎晚宴上的演講中,借用流行美劇《紙牌屋》做比喻,強調中國反腐行動不是“政治鬥爭(zheng) ”。講到對不同文化和文明需要深入了解時,他提到了自己喜愛的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yu) 海》等。對此,美國彭博社的評論指出,在麵對美國商業(ye) 精英的演講中,習(xi) 近平展現了對美國文化的了解,提到很多“對美國人口味”的地方。法新社則報道稱,習(xi) 近平引用了馬丁·路德·金的名言,回顧了他之前對西雅圖的訪問,他還熟知美國流行文化,提到了喜劇電影《西雅圖不眠夜》。他的講話迷倒了在場聽眾(zhong) 。

 

德國N-TV電視台網站則刊文稱,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柏林的演講使用了大量引言、警句和典故。除了一些中國的哲學家和成語外,他還提到了歌德、萊布尼茨、萊辛,以及德國前總理維利·勃蘭(lan) 特。習(xi) 近平借此想表達的意思很清楚:我努力去理解你們(men) ,也請你們(men) 這樣做!習(xi) 近平一再強調,不論中國的發展看來是什麽(me) 樣子,都一定是和平的。他用曆史來證明,中國5000 年的文化一直是和平的文化。

 

《習(xi) 近平時代》稱:“幾乎人人都知道,習(xi) 近平是一個(ge) 講故事的高手。特別是外交場合,他講述的故事新鮮有趣、溫馨而內(nei) 涵甚遠,並且不顯刻意,比如‘鼓嶺故事’‘義(yi) 烏(wu) 阿拉伯餐館’‘中國小夫妻的非洲之旅’‘中國母子為(wei) 二戰蘇聯空軍(jun) 誌願軍(jun) 烈士守護陵園50餘(yu) 年’,等等。對於(yu) 對外文化傳(chuan) 播,習(xi) 近平的要求就是——講好中國故事。”“人們(men) 發現,習(xi) 近平並不僅(jin) 在一些場合引用一兩(liang) 句古詩文作為(wei) 點綴,而是在過去20餘(yu) 年的行文、講話中,時時處處引用中國古代典籍或詩作,密度極高,從(cong) 容熟稔。引述的來源非常廣泛,並不限於(yu) 《論語》《孟子》《左傳(chuan) 》《老子》等人們(men) 耳熟能詳的經典,還有一些甚至有點生僻的古籍、詩文。中共十八大之後,習(xi) 近平的這種表達風格更加鮮明,無論國內(nei) 視察、與(yu) 公眾(zhong) 交流,還是出訪時演講或接受外國記者采訪,他總會(hui) 以典雅蘊藉又高度概括的經典名句來傳(chuan) 達思想。”

 

“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是對傳(chuan) 統世界觀的升華”

 

針對近代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西方文化的衝(chong) 擊,《習(xi) 近平時代》稱,“習(xi) 近平麵對的難題是,不能使中國成為(wei) 文化的流浪兒(er) 、精神的乞討者,因此必須喚醒中華文化中的傳(chuan) 統文化基因,同時又必須賦予其現代化的靈魂”。他在文化上的課題是“如何恢複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使中國人成為(wei) 世界高尚品格的代表,使中國精神能夠像燈塔一樣驅散黑暗,照亮人類進步的航程”。

 

2014年12月,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為(wei)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傳(chuan) 寫(xie) 書(shu) 評說:“習(xi) 近平主席對儒家思想的闡釋,顯示出中國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在中國這樣規模的大國,國家的凝聚力至關(guan) 重要。但寄希望於(yu) 民族主義(yi) 會(hui) 反受其累,因為(wei) 這很可能引發並非本意的危機甚至戰爭(zheng) ,而曆史悠久、內(nei) 容豐(feng) 富的中華文明更能提振中國人的自信和自覺。”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在其《習(xi) 近平:正圓中國夢》一書(shu) 中說,習(xi) 近平很推崇孔子及其學說。孔子這位先賢夢想有朝一日能消除各諸侯國間的敵對,實現普天之下的繁榮與(yu) 和諧。習(xi) 近平似乎很樂(le) 於(yu) 通過讀孔子著作的方式與(yu) 這位先師交流。這一點可以從(cong) 習(xi) 近平係列講話中旁征博引《論語》及其他儒家經典語句得到說明。在2014年“五四”青年節習(xi) 近平在北京大學演講稿中,我就發現他創紀錄地引用了20次。習(xi) 近平在去孔子的家鄉(xiang) 曲阜參觀時,特別強調了自己對孔聖人和儒家學說的理解。他發表了演講,內(nei) 容是關(guan) 於(yu) 繼承儒學中的和平與(yu) 發展理念,並將其運用到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實踐中。曆經幾千年的發展,中國人形成了獨特的價(jia) 值觀體(ti) 係,習(xi) 近平將儒學價(jia) 值觀一一列出。要知道,“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充滿著儒家思想的精神。

 

2014年9月28日,首屆海峽兩(liang) 岸聯合祭孔大典在福州文廟隆重舉(ju) 行,習(xi) 近平致信祝賀,對此,美國《世界日報》刊文稱,習(xi) 近平一再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撐腰,不僅(jin) 是其個(ge) 人喜好,更是在樹立“三個(ge) 自信”的曆史文化基礎。

 

《習(xi) 近平時代》稱,“傳(chuan) 統文化、更進一步說儒家文化,對於(yu) 習(xi) 近平而言並不是散發著陳腐氣息、意識形態色彩曖昧的沉重包袱,而是可以通過現代化創造,煥發強大能量、推動民族複興(xing) 的獨特‘戰略資源’”。“在習(xi) 近平看來,無論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或是製度自信,最根本是文化自信,‘要從(cong) 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而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曆史淵源、發展脈絡、獨特創造、價(jia) 值觀念梳理清晰,能夠增強民眾(zhong) 的文化自信和價(jia) 值觀自信”。對於(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他並未止步於(yu) 在文化態度上的致敬,在其執政實踐中,更是自覺地把中華曆史文化精華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緊密對接,在‘中國夢’以及內(nei) 政外交的各個(ge) 方麵,都將傳(chuan) 統文化當作‘根’與(yu) ‘魂’”。習(xi) 近平善於(yu) 用典,“其實,用典隻是‘表’,而‘裏’是習(xi) 近平在治國理政的框架構設中,將傳(chuan) 統文化精華作為(wei) 主材料”。“他上任後著力營造的‘中國夢’這一概念,正是以豐(feng) 富的中華曆史文化精華為(wei) 基礎的。”“所謂‘中國夢’首先植根於(yu) ‘中國特色’。由習(xi) 近平在各個(ge) 場合不厭其煩的闡述可知,外界與(yu) 其關(guan) 注‘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色彩,不如將之視作中華曆史文化精華與(yu) 當代中國結合的產(chan) 物。”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dong) 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俄羅斯孔子基金會(hui) 主席、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顧問列·謝·彼列洛莫夫在接受《習(xi) 近平:正圓中國夢》作者塔夫羅夫斯基采訪時說,前不久我去了孔子的故鄉(xiang) ——曲阜,在那裏參加了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會(hui) 員大會(hui) ,有幸坐在中國領導人習(xi) 近平的身旁。他認真聽取了來自不同國家學者的發言,並發表了講話。他還帶了《論語詮解》和《孔子家語通解》兩(liang) 部書(shu) 回北京。這種對幾千年前先師的由衷崇敬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讓我感動。我從(cong) “中國夢”這一概念中、從(cong) 習(xi) 近平經常引用的先師名言中強烈地意識到,他致力於(yu) 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框架下把儒家學說和馬克思主義(yi) 融合在一起。在此,正是孔夫子學說中的愛國主義(yi) 有助於(yu) 加強大陸、台灣和海外華人之間的相互理解與(yu) 合作,建立用漢字書(shu) 寫(xie) 規範和儒學統一起來的大中華。彼列洛莫夫說,“先國後己”是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中國人的基因決(jue) 定了他們(men) 將國家利益置於(yu) 最高位置。隻有一個(ge) 強大而穩定的國家才能為(wei) 每個(ge) 人、每個(ge) 家庭和整個(ge) 國民提供幸福生活。“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是對傳(chuan) 統世界觀的升華”。

 

“將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視作解決(jue) 人類共同難題的思想庫”

 

多維網2014年8月刊文《正在喚醒中國的習(xi) 近平》說,更應該被注意的是,習(xi) 近平正悄然主導一場革新中共執政理論與(yu) 法理基礎的革命。他將如何去做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習(xi) 近平非常看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廣博與(yu) 深厚。

 

2014年3月底,習(xi) 近平主席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在柏林的科爾伯基金會(hui) 發表了演講。阿拉伯國家聯盟前駐中國辦事處主任阿卜杜勒·瓦哈卜·薩基特認為(wei) ,習(xi) 近平演講體(ti) 現出中國文化中和諧共存的理念,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反對戰爭(zheng)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中國實現了穩定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世界在走向多極化的過程中,需要中國這樣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大國,中國為(wei) 維護世界的和平與(yu) 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4年3月底的歐洲之旅中,習(xi) 近平還訪問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並發表演講。泰國《亞(ya) 洲日報》副社長錢豐(feng) 認為(wei) ,習(xi) 主席在演講中提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和包容的,對世界文明從(cong) 物質到精神層麵進行了界定。文明的不同也包括意識形態的不同,正是意識形態、社會(hui) 製度、生活方式的多樣化造就了世界文明豐(feng) 富多彩。每個(ge) 國家的文明都是可貴而平等的。正如習(xi) 主席在講話中所說,隻有互相包容、互相學習(xi) 才能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2014年4月1日,習(xi) 近平主席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重要演講。中美交流基金會(hui) 網站5月28日發表福萊國際傳(chuan) 播谘詢公司高級合夥(huo) 人比爾·布萊克的分析文章稱,演講的內(nei) 容是習(xi) 主席演說的精彩之處。“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消除中國和歐洲在文化上的隔閡,幫助歐洲人理解中國處理國際關(guan) 係的方式。通過解釋中國的漫長曆史與(yu) 目前的挑戰,他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2014年5月15日,習(xi) 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hui) 堂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hui) 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hui) 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jun) 的外孫女尼爾·卡洛韋說,她十分認同習(xi) 主席講話中對民間外交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闡述,民間交流對推動國家間交往意義(yi) 重大,而推動民間外交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不同國家的人民了解彼此的曆史與(yu) 文化。

 

2014年9月25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習(xi) 近平主席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暨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第五屆會(hui) 員大會(hui) 說,習(xi) 近平的講話在推崇儒家文化的同時,也向外界表明他的“文化觀”,透露了其對繼承和創新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文化自信。他的“文化觀”強調維護多樣性、尊重不同文明、正確學習(xi) 借鑒,及發展與(yu) 傳(chuan) 承的相互結合。

 

《習(xi) 近平時代》稱,“在習(xi) 近平力倡抓文化傳(chuan) 統之後,人們(men) 對於(yu) 民族文化的複興(xing) 有了更高的期許——在人類文明行至量變到質變的臨(lin) 界點時,新的文明複興(xing) 將把過度膨脹的人還原為(wei) 和諧的人,以‘和’為(wei) 核心精神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正可有所作為(wei) ”。“習(xi) 近平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置於(yu) 人類共有精神財富的坐標係中,指出其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義(yi) 。”“習(xi) 近平還將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視作解決(jue) 人類共同難題的思想庫。”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