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言每日精選】儒學價值•龐樸紀念會時評(2016-1-3)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6-01-04 10:48:41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伟德线上平台特設的一個(ge) 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儒學價(jia) 值•龐樸紀念會(hui) 時評(2016-1-3)

整理者:張利進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乙未十一月廿四日甲申

            耶穌2016年1月3日

 

 

@慕朵生:

【天心說】天地無心,以人為(wei) 心,天心即人心也。人者仁也,人心即仁心,天心亦仁心也。人之所以仁者以其愛也,天之所以仁者以其生也。人有厚愛之意,天有化生之德,此天人所以一也。為(wei) 天地立心者,使得人人找回本心,安放良心,推廣愛心,複見天心,此即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也。

 

@餘(yu) 東(dong) 海肆世:

善良】君子即天子,聖人即神人。天地之性人為(wei) 貴,本質上人人都很珍貴,都是天子。但世人多自殘天性,等於(yu) 自絕於(yu) 天,故不為(wei) 天道所貴。唯聖賢君子才是天子,才是天相的吉人、充實的美人、光輝的大人、聖而不可知的神。“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崇儒_梁知一:

自力】理,一而已矣。觀方子所疑,是知在雲(yun) 霧中,未曾稍悟。請試言之:1.此朱子悟道詩也。推移力,便是朱子持敬、格物、循禮、踐履之漸修也。自在流,心地法爾至理,天理流行是也。2.須信自力、佛力不二,而自力佛力不隔於(yu) 毫端。此理甚微。譬人摔地,雖眾(zhong) 皆扶,而己不欲起,雖十方三世佛亦無能為(wei) 也。

 

至理】孟子曰“萬(wan) 物皆備於(yu) 我”。先儒陸子曰“我心即宇宙”。是皆先聖先儒實實見的此理。知一也愚鈍,苦參十餘(yu) 年,始也若識若昧、若信若疑、大信小疑。去歲以來,亦於(yu) 此若有會(hui) 心焉,至此大本大源處不複疑矣。始信乎先聖賢不我欺也。唯望同仁好學慎勿將此輕輕滑過,慎密思維,若觀理熟,自有足信之時。

 

三大理念】1.篤信聖人無二心。聖人心未動前無儒佛耶,是同。已動後有儒佛耶,是異。既不可妄言合一,又不可混淆湊泊。2.儒學為(wei) 華夏當然正統信仰。天理圓融、民族五千年根性,與(yu) 吾先人世為(wei) 炎黃子孫。於(yu) 理於(yu) 情於(yu) 分,國人習(xi) 儒為(wei) 第一本分事。3.於(yu) 馬列學術判而深絕。於(yu) 自由學術攝而不融,神而明之而不執。

 

#龐樸紀念會(hui) 時評#

 

@陳明原道:

【龐樸紀念會(hui) 發言感想之一】「前幾天龐先生逝世周年追思座談上的即興(xing) 發言。陳來薑廣輝等傾(qing) 向從(cong) 儒家角度定位龐公,曹峰甘祥滿則反對,認為(wei) 龐就一學者。深層其實是對儒的理解和評價(jia) 的不同。無語。」


【龐樸紀念會(hui) 發言感想之二】「西銘是在乾坤天地的架構裏言說,近代國族的同胞是產(chan) 生於(yu) 命運共同體(ti) 意識。要找也得到與(yu) 子同袍袍澤裏麵去找。求之深失之遠是讀書(shu) 人不接地氣的毛病。」

 

【龐樸紀念會(hui) 發言感想之三】「與(yu) 子同袍,語境裏暗含共同敵人的預設,這才是近代國家國族建構的動因與(yu) 本質。而民胞物與(yu) 是一種普遍主義(yi) 的話語。」


【龐樸紀念會(hui) 發言感想之四】「民胞物與(yu) 是基於(yu) 天地架構的博愛論,近代國族建構中形成的同胞觀念是基於(yu) 炎黃祖先的排他性泛血緣認同理論,這是在列強侵逼下的自衛反應。」

 

@爾雅臺:

評《陳明:龐樸已是儒家,李澤厚們(men) 仍是五四下的蛋》】所謂中體(ti) 西用其實隻是臨(lin) 機設施,與(yu) “五四下的蛋”這一撥人有共同的思想罩門,凸顯儒家正統的缺場。如今一陽來複,儒家天下觀重新登場,為(wei) 全球化時代提供新的秩序想象,正逢其時。如此,本著複古更化,中西當逐步會(hui) 通融合,終以仁義(yi) 道體(ti) 為(wei) 本,以現代器物條件下的禮治秩序為(wei) 用。

 

@劉百淞:

評《陳明:龐樸已是儒家,李澤厚們(men) 仍是五四下的蛋》】龐樸先生是儒家。或許有人認為(wei) 龐樸先生僅(jin) 是一位學者。其實,早在他研究方以智的時候,已經有一種強烈的儒家情懷。不僅(jin) 介入“合二為(wei) 一”的公案,重塑了一位東(dong) 方黑格爾,而且鼓吹“一分為(wei) 三”,打開了思想局麵。龐樸先生深得“退藏於(yu) 密”的精蘊,為(wei) 當代儒生的社會(hui) 實踐創造了機遇。

 

@飛龍_publiclaw :

評《陳明:龐樸已是儒家,李澤厚們(men) 仍是五四下的蛋》】田飛龍博士評曰:思想分歧,在中國很難僅(jin) 僅(jin) 是思想的事。陳明敢說,但與(yu) 師輩們(men) 的裂痕恐怕合不攏了。不過,在學術史上,分合本為(wei) 常事,也是動力原理。儒家重塑正統,注定要翻越千山萬(wan) 水,遭盡體(ti) 製內(nei) 外奚落謾罵,曆經內(nei) 部裂變整合,麵對的何止“五四”一座大山?


@劉百淞評曰:

評《陳明:龐樸已是儒家,李澤厚們(men) 仍是五四下的蛋》】我最擔心的是民族沙文主義(yi) 蛻變為(wei) 新納粹,進而引發族群衝(chong) 突。西方鷹派人物鼓吹的“文明的衝(chong) 突”激發了我們(men) 積極推進“文明對話”的勇氣,而當前的種族民族主義(yi) 的碎片化傾(qing) 向必然促使我們(men) 反思“民族——國家”的理論架構,進而追尋“國族”的康莊大道。儒學的時代價(jia) 值就在於(yu) 化解衝(chong) 突,增進互信,營造懇談的氛圍,維護共同體(ti) 的命運。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