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批判精神和態度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一月廿三日癸未
耶穌2016年1月3日
這裏的批判作中性詞用,批示審斷,思想判斷,政治評判。辨別是與(yu) 非、善與(yu) 惡、正與(yu) 邪、華與(yu) 夷、人與(yu) 禽、君子與(yu) 小人、聖賢與(yu) 盜賊等,是是非非,善善惡惡,正正邪邪,華華夷夷,人人禽禽,重君子輕小人,崇聖賢斥盜賊,都屬於(yu) 批判範疇。
關(guan) 於(yu) 批判的精神和態度,孔子作《春秋》就是最好的示範。在《史記》中,太史公轉述董仲舒的話,為(wei) 上大夫壺遂介紹,孔子為(wei) 什麽(me) 要《春秋》。太史公說:
“餘(yu) 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wei) 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wei) 天下儀(yi) 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yu) 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春秋》旨在達成王道,其基本精神是“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貶天子”有二義(yi) 。首先是貶天子為(wei) 一爵,天子與(yu) 公侯伯子男一樣,是爵位的一個(ge) 級別,本身不具備超驗的神聖性。春秋時代禮崩樂(le) 壞,孔子有感於(yu) 天子無德而僭天,故基本不用“天子”這一稱號。《春秋》僅(jin) 有一例,含刺譏之義(yi) 。
其次“貶天子”即“譏天王”。董仲舒說:“孔子明得失,羞貴賤,反王道之本。譏天王以致太平。……天王使宰喧來歸惠公仲子之上賵,刺不及事也。天王伐鄭,譏親(qin) 也,會(hui) 王世子,譏微也。祭公來逆王後,譏失禮也。刺家父求車,武氏毛伯求賻金。”(《春秋繁露·王道》)
為(wei) 了達成王道,需要主持公道。包括思想公道、道德公道、政治公道、現實公道和曆史公道。“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是主持思想公道,“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是主持道德公道;“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是主持政治公道,“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是主持曆史和現實公道。
“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等等,都是春秋精神,飽含強烈的批判精神,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善者善之,惡者惡之,賢者賢之不肖者賤之,正確的肯定之,錯誤的駁斥之。
這就是班固所說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漢書(shu) ·司馬遷傳(chuan) 讚》)直是直書(shu) 其事,核謂翔實準確,不虛美即不虛誇、溢美和美化,不隱惡即不隱瞞罪惡,一切如理如實,實事求是。而要達到這一標準,態度必須誠實,最基本的一點,對批判對象有相當了解。
我曾經提醒反儒派,歡迎批判儒家,但請不要捕風捉影,道聽途說,至少要親(qin) 自讀幾本儒家經典,至少應該通讀四書(shu) 一遍;也提醒儒生,在批判各家外道之前,必須對批判對象有相當的了解。例如,要批判耶教,要瀏覽新舊約;要批判道家,要通讀《老子》和《莊子》內(nei) 篇。有些學派宗派,經典浩如煙海,如佛教和自由主義(yi) ,不可能一一過目,但至少要選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不了解不置喙,這是對讀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孔子曾經教導子路:“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wei) 知之,不知為(wei) 不知,是知也。”(《論語·為(wei) 政》)知之為(wei) 知之,不知為(wei) 不知,這是智慧,也是誠實,是批判必須具備的前提。知而不言,不知而言,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前者是冷漠,後者是輕浮。
批判最忌弄虛作假,栽贓造謠。這方麵道家法家可謂不謀而合。莊子和韓非性質不同,正邪有別,但有一大共同點:都喜歡喜歡偽(wei) 造孔子的言論和觀點,甚至讓孔子成為(wei) 它們(men) 的代言人。莊子有道無德,玩世不恭,方外之士,無傷(shang) 大雅;法家搞政治,這麽(me) 搞法,非常不負責任,必然禍國殃民。2015-12-30餘(yu) 東(dong) 海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