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必萱】有朋自遠方來

欄目:廟堂道場
發布時間:2010-03-17 08:00:00
標簽:
範必萱

作者簡介:範必萱,女,貴州貴陽人。畢業(ye) 於(yu) 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zhuan) 業(ye) 。曾任科研單位技術員、雜誌社編輯、行政機關(guan) 公務員。退休前就職於(yu) 安徽省審計廳(正處級),高級審計師,注冊(ce) 會(hui) 計師。一九九八年提前退休,擔任蔣慶先生的學術助理。出版有《月窟居筆記》。


 

 

《月窟居筆記》之六:有朋自遠方來

作者:範必萱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月窟居筆記》(範必萱 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初一日壬戌

           耶穌2015年8月14日

 

 

 

2000年仲夏,雲(yun) 盤山鬱鬱蔥蔥,一派生氣盎然。在一個(ge) 陽光燦爛的下午,有一位金發碧眼、文質彬彬的外國客人向這裏走來。他,就是陽明精舍的第一位外國客人、來自加拿大卡加利大學的教授Lioyd A.Sciban,中文名字叫“史羅一”。

 

史羅一先生是加拿大陽明學者秦家懿的“關(guan) 門弟子”,一位熱愛儒學的西方學者。由於(yu) 妻子是華裔,他學會(hui) 了中國話,雖然發音有些生硬,但表達卻很流暢,與(yu) 人交談可以不用翻譯。這次他是專(zhuan) 程來陽明精舍拜訪蔣慶先生的。

 

史先生一進精舍大門就興(xing) 奮不已,好奇地向蔣先生問這問那。他說他久聞蔣先生大名,能在這群山環抱的陽明精舍與(yu) 蔣先生會(hui) 晤,十分榮幸!當時精舍饗堂正在施工,他跟隨蔣先生穿過施工工地,參觀已落成的每一個(ge) 庭院。他一邊聆聽蔣先生介紹情況,一邊竭力想象精舍初建時的艱難過程,最後他豎起大拇指對蔣先生連聲稱讚道:“了不起,了不起,蔣先生,你真了不起啊!”至於(yu) 修建書(shu) 院的艱難,任憑這位外國朋友怎樣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是無論如何想不到的。

 

“洋人”史先生的到來,驚動了雲(yun) 盤山好奇的村民。有的人放下手中的農(nong) 活,跑來親(qin) 眼看看這個(ge) 長著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他可是雲(yun) 盤山自古以來的第一位外國客人啊,祖祖輩輩在這裏生活的村民,還沒有親(qin) 眼見過 “洋人”的真正模樣呢!

 

晚飯十分簡單。盡管主人有意盛情款待,但無奈精舍條件艱苦,沒有美味佳肴,隻能是粗茶淡飯。不過這位外國朋友對山區的農(nong) 家土菜也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

 

夜幕降臨(lin) ,繁星高掛,山風習(xi) 習(xi) 。這天夜晚,史羅一先生陶醉在貴州山區宜人的涼爽裏。寧靜的星空下,大家圍坐在一張簡易的茶幾旁。學生周北辰準備好錄音機,再衝(chong) 上一壺回味甘甜的貴州苦丁茶。這兩(liang) 位有著中、西不同文化背景的學者,猶如一對相識多年的老朋友,開始了一場跨越曆史、跨越地域的學術對話。他們(men) 談到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談到教育製度市場化所引發的種種問題;談到效率和價(jia) 值的關(guan) 係等等。不知不覺午夜已過,但兩(liang) 人談興(xing) 依舊很濃,蔣先生見夜闌風寒,建議回屋就寢,史先生才戀戀不舍地道一聲“晚安!”

 

次日,東(dong) 方吐白,蔣先生早早起身為(wei) 史先生送行。可是史羅一先生惟恐影響主人休息,清晨已經悄悄離開了陽明精舍,獨自踏上了返程的路。人們(men) 在屋內(nei) 發現了一張紙條和三百元港幣,紙條上寫(xie) 著:“因身上餘(yu) 款不多,留下三百元支持書(shu) 院建設,謹表敬意!”一向穩沉的蔣先生拿著留條,大步流星地奔出門外,可是已見不到史羅一先生的身影……

 

後來聽附近的村民說,那天清晨,史羅一先生走到村口,向一位趕路的村民打聽開往貴陽的班車。在這位村民的帶領下,他們(men) 抄小路搭上一輛從(cong) 修文開往貴陽的中巴。車上,女售票員得知這位“老外”是專(zhuan) 程從(cong) 加拿大來龍場學習(xi) 陽明文化的,執意將已經收下的車票錢退還給他,並且操著“修文普通話”對他說:“修文人民歡迎您!希望今後再次見到您!”史羅一先生十分感動,連連向熱情好客的龍場人表示感謝之情!

 

中巴車在朝霞的暉映下漸漸遠去,車上傳(chuan) 出一陣陣歡樂(le) 的笑聲。笑聲灑在修文的路上,飄向龍場鎮的上空。五百年來,陽明先生在龍場播下的思想文化種子,已在這裏生根、發芽。當年曾經親(qin) 自聆聽過陽明先生講學、曾經為(wei) 陽明先生提供過生活方便的山民的後代們(men) ,依舊以善良和淳樸守護著這片土地。他們(men) 懂得:陽明文化雖然植根於(yu) 此,但是她屬於(yu) 中國,也屬於(yu) 世界!

 

此後,還有不少熱愛陽明文化的朋友來過精舍,有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台灣及大陸各地的專(zhuan) 家、學者、行政官員、教師、律師、商人、記者、學生等等,他們(men) 希望在這裏吸納更多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營養(yang) ,了解更多儒家文化的氣象。

 

君子求道,重在存心。陽明精舍在靜寂的山林裏默默守護著“龍場正脈”。精舍主人蔣慶先生以他一顆清澈明亮的心,默默為(wei) 陽明文化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現在,他正竭力收集陽明學的有關(guan) 文獻、資料、書(shu) 籍、畫像等等,他希望將這裏建成一所比較完備的陽明文化書(shu) 庫,為(wei) 陽明文化的研究作出自己的貢獻。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

 

2002年秋季記於(yu) 陽明精舍月窟居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