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言每日精選】“平安日”談耶教·主權在民辨(二)(2015-12-24)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5-12-25 09:18:26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伟德线上平台特設的一個(ge) 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平安日”談耶教·主權在民辨(二)(2015-12-24)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一月十四日甲戌

            耶穌2015年12月24日

 


#“平安日”談耶教#

 

@吳鉤:

【基督教四進中土】第一次進入中土為(wei) 唐初,從(cong) 陸上絲(si) 綢之路而來,此為(wei) 大唐景教;第二次為(wei) 南宋末,從(cong) 海上絲(si) 綢之路而來,到達泉州。入元之後,元人也從(cong) 中亞(ya) 帶入景教,於(yu) 是景教更盛。第三次為(wei) 晚明,利瑪竇來華。第四次為(wei) 晚清,傳(chuan) 教士大舉(ju) 而來。前三次進入中土之後,基本上都是消失於(yu) 華夏文明的汪洋大海中。

 

@周紹綱history-4713:

【晚明天主教徒來華】晚明利瑪竇等西洋天主教徒來華,與(yu) 首輔沈一貫、葉向高,次輔徐光啟,學人李贄、方以智等人交好,徐光啟受洗入教。利瑪竇在傳(chuan) 播天文、幾何等實學和天主教義(yi) 的同時,擬定調和策略,尊大明習(xi) 俗,支持教徒祭孔祭祖。徐光啟則希望通過吸收天主教義(yi) 和西洋實學來補益王化,其淑世之心還是基於(yu) 儒學的內(nei) 核。

 

@知止堂義(yi) 學 :

【耶教徒的教養(yang) 】想起我的同事,她是虔誠的耶教徒,但她從(cong) 不主動問候我,都是我和她說 Merry Christmas!有時她需要我幫她做些教會(hui) 活動文字工作,總是很客氣的說,如果我不介意的話…她需要我的幫助~~這就是教養(yang) !一個(ge) 基督徒的教養(yang) ,那些過節的年輕人,該好好學學人家的教養(yang) !

 

 

 

#激辯:主權在民?#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答客】或謂“主權在天則政治順天,主權在民則流於(yu) 媚民。民權過大,民意太重,不媚民則民不與(yu) ,無執政機會(hui) 。”答:有沒有德在我,宜盡心盡力;民與(yu) 不與(yu) 在天,宜聽天由命。豈能為(wei) 了獲得執政權而媚民?那與(yu) 行險僥(jiao) 幸的小人何異?湯武天下歸往,作民之主當仁不讓;聖賢高而無民,誨人不倦居易俟命。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主權】主權問題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因為(wei) 主權發揮作用的關(guan) 鍵時刻,是在建立政權和權力交接的時候。君子的態度是,民與(yu) 之,不須過於(yu) 謙讓;民不與(yu) ,必須主動退讓。主權在天則沒有可操作性,沒有客觀標準,最容易被惡性利用。古來亂(luan) 臣賊子多喜歡打著天命的幌子欺世盜名。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答客】或問:“如果民眾(zhong) 支持盜賊,君子也要主動退讓,任由民眾(zhong) 上當受騙嗎?”答:文化上批判揭發盜賊,君子當仁不讓;涉及政治權力的時候則不能硬奪強搶。 這個(ge) 時候,如果盜賊得到大多數民眾(zhong) 明確支持,君子就不能武力強爭(zheng) ,否則將不得不與(yu) 民為(wei) 敵,那與(yu) 盜賊也就沒什麽(me) 區別了。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釋惑】這是一個(ge) 巨大的誤會(hui) :將主權在民等同於(yu) 民主製,又等同於(yu) 票選。其實,主權在民強調的是民眾(zhong) 的支持和民意合法性,至於(yu) 支持方式,則因時因地而異。禪讓製天子固然是“民與(yu) 之”,夏商周漢唐宋的家天下王朝,開國的時候何嚐非民與(yu) ,何嚐沒有民意之基礎與(yu) 合法性?

 

@崇儒_梁知一:

【主權】儒家傳(chuan) 統政治一定會(hui) 特別注重民心、民意基礎,毫無疑問。但這個(ge) 和“主權在民”是兩(liang) 碼事。主權在民,在本質上是一個(ge) 無君無父的說法。儒家綱常政治,本質上是儒學天理的外在表達。一家庭中,家中一切歸家庭成員所有。但是父綱夫綱,是一個(ge) 硬性的天理表達,和家庭成員的喜好與(yu) “民意”無關(guan) 。君綱亦然。

 

@孔錚:

【主權】“主權在民”的提法有一個(ge) 很致命的地方,就是“群體(ti) 往往是不理性的”(援引勒龐對群體(ti) 心理研究的觀點),民眾(zhong) 在狂熱狀態下會(hui) 糊裏糊塗的造就僭主政治,誕生的僭主會(hui) 自稱“代言人民的意誌”,誰反對僭主誰就是“人民的敵人”,這恐怕是往聖先賢強調“受命於(yu) 天”,而不是“受命於(yu) 民”的顧慮吧。

 

@儒生知一:

【主權】講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來格義(yi) “人民主權”,如此教權在儒,治權在賢方有可能,算是古今融通的路子,稍微再往前一步,就又回到古今斷裂的老路上去了。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答客】或說:“主權在民論容易導出‘人民群眾(zhong) 當家作主’,需要慎提。”答:“人民群眾(zhong) 當家作主” 與(yu) “主權在民”大異其趣,那是民粹主義(yi) 思想,民眾(zhong) 對治權教權都有決(jue) 定權,自由主義(yi) 亦不認同,何況儒家。你勸我慎提,我倒要勸你慎言,《尚書(shu) 》強調天不可信,隻有殷紂才強調“君權天授”。

 

@崇儒_梁知一:

【主權】主權在民,其原本就是西人近代啟蒙話語,與(yu) 自由主義(yi) 的理論基石。現代儒家,如把這塊“西方的石頭”原生生拿來構建儒家的現代理論大廈,就會(hui) 地基不穩出問題。一言之,以天命主權來保障人民主權,可。以人民主權否定天命主權,不可。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答客】或謂“主權在天是第一義(yi) ,在此前提下承認民眾(zhong) 享有部分主權。這個(ge) 觀點值得考慮。”答:主權必須完全落實,不能部分虛部分實,也不能分割。好有一比:願意嫁給誰,女方享有全權,可以完全做主。男方可以采取各種正當的方式追求,但不能以任何名義(yi) 剝奪或部分剝奪女方選擇的權利。

 

@崇儒_梁知一:

【主權】天命主權,是出世義(yi) 、絕對義(yi) 、第一義(yi) 。人民主權是世間義(yi) ,相對義(yi) 、第二義(yi) 。人民主權須服從(cong) 天命主權。把人民主權絕對化,不是儒說。——今再強調:主權在民,本質上是一種無君無父的西式學理。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擊蒙】或說:“天命主權是出世義(yi) 、絕對義(yi) 、第一義(yi) 。人民主權是世間義(yi) 相對義(yi) 第二義(yi) 。人民主權須服從(cong) 天命主權。”莫名其妙,奇談怪論。政治問題如何“出世”?《禮記》強調禮本於(yu) 天,政本於(yu) 天,難道是要將製禮和行政工作交給上天?主權問題人民說了不算,還要等待天命答複,誰來代表天命?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主權】主權在民的一大要義(yi) 是,政權交接之際產(chan) 生異議衝(chong) 突之時,唯民意裁決(jue) 才是最權威的,可以一錘定音。這個(ge) 問題上,連前任天子推薦亦無效。夏禹曾薦伯益於(yu) 天,然禹去世後,民意不與(yu) 益而與(yu) 啟,益便隻能一讓到底。在這一點上承認民意具有決(jue) 定性,就必須承認主權在民。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主權】泛泛而論主權在天,即人民主權本之於(yu) 天,那沒有問題。豈但主權而已,、儒家之教權,君主之治權,包括製禮作樂(le) 、征誅討伐之權,無不本之於(yu) 天。但不能因為(wei) 主權本於(yu) 天而否定主權在民,就像不能因為(wei) 政本於(yu) 天而不承認君主之治權一樣。主權與(yu) 治權一樣,必須落實。

 

@儒生知一:

【兩(liang) 難】正因為(wei) 如此,在天人之間的涵義(yi) 即在此,若欲通過話語把這個(ge) “規定”得很清楚,本身就是不節製的,保持一定的含混性則既能保持天是活的也能保持人是活的,否則要不就是殺死天要不就是殺死人。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主權】主權在民論,學術表達是:主權本於(yu) 天而在於(yu) 民。不能泛泛說成主權在天,更不能否定人民主權而說天命。就像禮本於(yu) 天,不能說成製禮權在天,因為(wei) 製禮之權必須落實到人。《中庸》說:“非天子,不議禮,不製度,不考文。”意味著議禮製考文之權在天子,這個(ge) 權不能用天來架空之。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答客】或說:“主權在天,孟子所說,肯定無誤,關(guan) 鍵在於(yu) 怎樣詮釋。”答:孟子原語是“君權天與(yu) ”,然後說明民與(yu) 即天與(yu) ,這不能推導為(wei) 主權在天。因為(wei) 主權是政治領域的概念,是個(ge) 實在的東(dong) 西,不能虛化。孟子話語隻能推導為(wei) :主權本於(yu) 天而在於(yu) 民,民擁有全主權。這個(ge) 觀點可以作為(wei) 儒家定論。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答客】或說:“你說主權治權都本於(yu) 天,主權由人民全有。那麽(me) 是否可以推斷,治權由君主全有?”答:不可。主權不可分割,治權則必須分割。主權完成授權工作,即退居幕後,治權亮相,需要旦旦而用之,雖說治權在君,君主並非全有,不能獨裁。故有“皇帝與(yu) 士大夫共治天下”之說。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答客】或問:“主權本於(yu) 天和主權在天,有區別嗎?”答:大有區別。孟子說“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如果說成家就是國,我就是家,豈不荒謬?置君父於(yu) 何地?另外,主權治權民權君權無不本於(yu) 天,萬(wan) 物皆本於(yu) 天,所以僅(jin) 說“主權本於(yu) 天”也不行,必須明確落實為(wei) “在民”。

 

@崇儒_梁知一:

【主權】曲意解釋孟子而言“政本於(yu) 天而落實在民,民具全主權”,這屬於(yu) 巧設簧辭。1.翻開中華25史,曆聖先儒分言“天命”、“民心”,尤其先秦,“受命於(yu) 天”,而不言“受命於(yu) 民”(此主權在民觀念),在在皆是。2.無論東(dong) 西方才言“民”,已指與(yu) “君”、“天命”相對。今削去形上之旨,純任民權,為(wei) 誣聖之說。

 

@崇儒_梁知一:

【主權】說“主權完成授權工作,即退居幕後,治權亮相”——此恐是拍腦一閃,自我推理的結果。蓋主權在民理念之政治下,民必退(所謂退居幕後)而不能遠,進必挾君。——總而言之,“主權在民論”已經突破了中國傳(chuan) 統政治設計與(yu) 政治倫(lun) 理的基本框架,成為(wei) 夾雜自由主義(yi) 精神的“創新性論述”。

 

@崇儒_梁知一:

【蘇格拉底】知一非常敬重餘(yu) 先生。唯對“主權在民論”不敢認同。蓋餘(yu) 先生無法解釋“主權在民下的古希臘民意,卻殺死了西聖蘇格拉底”。孟子曰“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這個(ge) “能察”的權力,實非民意所授,而與(yu) 天命相關(guan) 。蓋民為(wei) 主權者,天下之動必隨民動。而天命提撕之力必潰,而民意終成天理之大敵。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答客】或謂“主權在民下的古希臘民意卻殺死了西聖蘇格拉底”無法解釋。答:這個(ge) 問題主權在民的現代民主製早已解決(jue) 。不僅(jin) 希臘式原始民主難免民意濫用,現代民主也存在民意過界之弊。但其咎不在“主權在民”,而是上無道統,校無學統,製度非禮--缺乏禮的精神,不足以導良民意,鎮定社會(hui) 。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答客】或問君民關(guan) 係。答:論主權,民為(wei) 主,君為(wei) 客,是主客關(guan) 係;論治權,君為(wei) 主,民為(wei) 從(cong) ,是主從(cong) 關(guan) 係。在禮製中,民有民權,君有君權,各用其權,各盡其責,各享其利,各安其分。人民如果犯法,君主(政府)有權根據情節輕重依法懲處;君主如果暴行,人民有權抗議、罷黜乃至革命。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