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範必萱作者簡介:範必萱,女,貴州貴陽人。畢業(ye) 於(yu) 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zhuan) 業(ye) 。曾任科研單位技術員、雜誌社編輯、行政機關(guan) 公務員。退休前就職於(yu) 安徽省審計廳(正處級),高級審計師,注冊(ce) 會(hui) 計師。一九九八年提前退休,擔任蔣慶先生的學術助理。出版有《月窟居筆記》。 |
《月窟居筆記》之七:
永久的墨香
作者:範必萱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月窟居筆記》(範必萱 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初一日壬戌
耶穌2015年8月14日
一位海外教育家在走訪了中國的各大書(shu) 院後說:“中國的書(shu) 院是中國文化的守護者。”的確,當祖先留下的悠久曆史文化在我們(men) 的記憶中越來越模糊時,書(shu) 院或許會(hui) 將我們(men) 的記憶悄然喚醒。
書(shu) 院是儒家學統薪火相傳(chuan) 的載體(ti) ,書(shu) 院的楹聯則是書(shu) 院文化的一種表達形式,一種似乎可以直接觸摸的文化形式。在中國書(shu) 院製度消失了幾百年之後,在當代書(shu) 院的楹聯中,我們(men) 可以感受到傳(chuan) 統文化的張力,感覺到儒家人文氣象的詩意回歸。
在陽明精舍,有幾十幅優(you) 美工整的楹聯,這些楹聯都是山長蔣慶先生親(qin) 自撰寫(xie) ,請當地書(shu) 法名家書(shu) 寫(xie) 的。在這裏,我們(men) 可以細細品味它們(men) 蘊含的寓意,從(cong) 中聞到它們(men) 散發出的陣陣墨香!
精舍的飯堂名為(wei) “感物廳”,門外的抱柱上,有一幅楹聯十分顯眼,上聯是:“萬(wan) 物有恩於(yu) 我,此身回報難,唯惜之誠惶成恐”;下聯為(wei) :“聖人無執乎私,天下感通易,宜致其仁術仁心。”蔣慶先生以真實的情感表達了“天人合一”、“仁者愛人”的儒家義(yi) 理和文化內(nei) 涵。來訪者於(yu) 此就餐,總在經意或不經意間吟誦吸納,咀嚼著其中之奧義(yi) ,懂得感恩,懂得敬畏,懂得仁愛。
院內(nei) 有一排廂房叫“水雲(yun) 軒”。房外的抱柱上掛有一幅教人歸寂沉靜的楹聯:“山月出時,清蕭一曲乾坤靜;鬆風過後,濁酒半杯天地寬。”書(shu) 院組織活動時,每逢月朗風清之夜,學者們(men) 便聚集於(yu) 庭院,品茗論道、撫琴弄簫,抒展著傳(chuan) 統文人閑適清雅的田園情趣,共勉儒者家國天下的道德理想。
我居住的“月窟居”,門前的楹聯是:“無軒冕肆誌,天外逍遙,物耶我耶;有家國關(guan) 情,人間造次,仁也義(yi) 也。”其中既有超凡脫俗、人與(yu) 物相融的自然神韻,又體(ti) 現了儒家“家國天下”的高尚情懷,寄托著對理想人格的追求。我十分喜歡這幅楹聯,閑時常立於(yu) 月窟居門前,吟誦不已。我之所以決(jue) 意提前“解甲歸田”,不能說不與(yu) 這樣的情致有關(guan) 。多年來,我往返於(yu) 城市與(yu) 書(shu) 院之間,既感受了“無軒冕肆誌”的灑脫,又體(ti) 會(hui) 到“有家國關(guan) 情”的莊嚴(yan) 。可以說,一幅好楹聯對一個(ge) 人的思想影響,不亞(ya) 於(yu) 一本好書(shu) 。
俟聖園門前的楹聯是:“強學達性,不枉此生,方為(wei) 宇宙真豪傑;潛修通天,莫求來世,才是古今大丈夫。”顯示出儒家學人誌有所棲、勇於(yu) 投身實踐社會(hui) 的英雄氣概。
樂(le) 道園中有一幅楹聯更是讓人過目難忘:“一等人無思無欲,力學可至;兩(liang) 件事存理存心,勤修乃成。” 言簡意賅,描繪了古往今來的先賢們(men) 至高至上的精神境界。
書(shu) 院的楹聯教導我們(men) 初識儒家文化的價(jia) 值理念,儒家視天地萬(wan) 物為(wei) 一體(ti) ,認為(wei) 人類的生存與(yu) 天地萬(wan) 物息息相關(guan) ,生命中體(ti) 現了宇宙的生生之德。因此人類必須遵守宇宙的最高價(jia) 值,必須充分認識生命的尊嚴(yan) 與(yu) 生命的神聖。聖人要以寂然光明、無私無欲之心,將生命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充量提升、充量展開,使個(ge) 體(ti) 生命與(yu) 天地萬(wan) 物的生命合成一個(ge) 生命,使心靈的秩序與(yu) 宇宙的秩序合為(wei) 一個(ge) 秩序,在參與(yu) 化育萬(wan) 物的過程中,體(ti) 現彼此感通的“生生之仁”。在王陽明先生的心性儒學裏,認為(wei) 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以成為(wei) 聖人。在這個(ge) 具有普遍意義(yi) 的深度生態學中,陽明學為(wei) 人類的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
當我細細品讀這些楹聯時,時而感到春風撲麵,時而感到蕩氣回腸。在那一幅幅楹聯麵前,我想起了屈原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想起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曆史名句,想起中國曆史上許多具有偉(wei) 大人格的優(you) 秀人物和他們(men) 的動人事跡,並被那些優(you) 秀人物的氣度、抱負和操守所感染、所感動。那種神聖的感覺,讓我久久不能釋懷,仰天懷古,不盡依依……
關(guan) 於(yu) 陽明精舍的楹聯,也曾引來過不同的看法。精舍初建時期,正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衰落不堪的時期,有人認為(wei) 這些楹聯思想性學術性太重,語言表達過於(yu) 嚴(yan) 肅,會(hui) 嚇住來這裏的朋友,不適合今人花前月下的閑情逸致。可是蔣慶先生卻認為(wei) 書(shu) 院是“講學論道之所,非聚朋遊談之處”,認為(wei) “儒家書(shu) 院應當以儒家道德義(yi) 理為(wei) 文化形象,以學術氛圍為(wei) 文化表征,不能如文人名士所建的園林,隻求花草林木樓台亭閣之雅趣逸情。”因此,陽明精舍楹聯的品位堅持了儒家文化的學術尊嚴(yan) ,使人們(men) 來到這個(ge) 書(shu) 院,置身於(yu) 這裏的環境,便自然升起畏道、敬學之心,而不敢褻(xie) 慢。
書(shu) 院的楹聯,這個(ge) “不起眼”的古老文化,留下的記憶和在記憶中漸漸拓展開來的思考,像一幅剛剛繪出的寫(xie) 意水墨畫,散發幽幽濃情、淡淡墨香!
2003年夏寫(xie) 於(yu) 陽明精舍月窟居
責任編輯:葛燦
【上一篇】【範必萱】窩窩
【下一篇】【範必萱】良知是有力量的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