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鐵騎作者簡介:孫鐵騎,男,西曆 一九七三年生,遼寧鐵嶺人。2006年於(yu) 東(dong) 北師範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11年於(yu) 東(dong) 北師範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2012——2014年於(yu) 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從(cong) 事博士後研究。現任教於(yu) 白城師範學院政法學院。版專(zhuan) 著:《內(nei) 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學與(yu) 宋明理學比較研究》。在《哲學動態》《江漢論壇》《甘肅社會(hui) 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yu) 篇。 |
讀“明夷”卦隨感
作者:孫鐵騎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一月初五日乙醜(chou)
耶穌2015年12月15日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不己知也,求為(wei) 可知也。”君子務本,不求於(yu) 外,與(yu) 時偕行,待時而動。隻求修身自得,而不求必能為(wei) 世所用。有才而能大行其誌者,可證明其人之能力。有才而能韜光養(yang) 晦而行潛龍勿用者,可證明其人之智慧。世人皆知顯其才,騁其能,而少有知韜其光,晦其明者,唯聖賢能之。故“明夷”,示人以如何韜光養(yang) 晦之卦也。《彖》釋以“明入地中,明夷”。
如不知韜光養(yang) 晦,急露鋒芒,未得其時而見其能,輕則為(wei) 俗眾(zhong) 所詬病,重則可能有不測之禍患,如楊修見殺於(yu) 曹操之故事。故孔子言“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老子言“聖人被褐懷玉”;都有韜光養(yang) 晦之義(yi) 也。而韜光養(yang) 晦,須下一番隱忍功夫,有光而不能發,有才而不能用,非大智之人不能為(wei) 也。故卦辭言“利艱貞”,《彖》釋以“利艱貞,晦其明也”。
韜光養(yang) 晦,明在內(nei) 而晦在外,內(nei) 以清明自守,外以柔順處世,和光同塵,不露鋒芒。內(nei) 以自蘊,外以自保。故《彖》以文王之事喻之:“內(nei) 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
然韜光養(yang) 晦非隨波逐流,與(yu) 世沉浮之謂也,而是堅貞自守,隱居而求其誌,不以世態而易其節操。故《彖》以箕子之事喻之:“內(nei) 難而能正其誌,箕子以之。”
君子知韜光養(yang) 晦,就要收斂鋒芒,不事張揚,如鳥之高飛,低垂其翼,謹小慎微,以避危害。故初爻言“明夷於(yu) 飛,垂其翼”。還須戒貪戒得,免於(yu) 外物牽絆,知所戒慎,謹守道義(yi) ,如孟子之“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故言“君子於(yu) 行,三日不食”,釋以“君子於(yu) 行,義(yi) 不食也”。然人生於(yu) 世,倘非隨波逐流,即使韜光養(yang) 晦,亦是特異於(yu) 群倫(lun) ,隻要身處社會(hui) 之中,就會(hui) 遭受非議,此為(wei) 俗情之常。故言“有攸往,主人有言”。
然韜光養(yang) 晦,非消極處世,而是誌在有得,以暫時之損,以求長遠之益,以外在之損,求內(nei) 在之益,有舍方能有得,此為(wei) 天道自然之準則。故二爻言“明夷,夷於(yu) 左股,用拯馬壯吉”,釋之人“六二之吉,順之則也”。
韜光養(yang) 晦之誌,有求生命外時空之征服,有求生命內(nei) 時空之修煉。內(nei) 時空為(wei) 本,外時空為(wei) 末;內(nei) 時空為(wei) 形而上,外時空為(wei) 形而下;內(nei) 時空為(wei) 道,外時空為(wei) 器。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不器”,韜光養(yang) 晦之終極仍然是修身而得道,此為(wei) 內(nei) 時空之事,而非外時空之事。故三爻言“明夷於(yu) 南狩,得其大首”,釋之以“南狩之誌,乃大得也”。而此內(nei) 時空修煉,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急求。故又言“不可疾貞”。
故韜光養(yang) 晦之道,根在於(yu) 對生命之覺解,明曉生命損益之道,方能誠意正心,知之修煉,真正對生命負責,此為(wei) 孔子“為(wei) 己之學”之本義(yi) 。以內(nei) 時空修煉之生命再行外時空之事業(ye) 追求,內(nei) 道外儒,方能不離生命宗旨,合於(yu) 生生之道,此方為(wei) 韜光養(yang) 晦之真義(yi) 。故四爻言“入於(yu) 左腹,獲明夷之心,於(yu) 出門庭”,釋之以“入於(yu) 左腹,獲心意也”。
而此由內(nei) 修生命而至外建功業(ye) 之韜光養(yang) 晦之道顯非常人所能及,必有一番矢誌於(yu) 道,堅貞隱忍之功夫修為(wei) ,方可能達成。故五爻言“箕子之明夷,利貞”,釋之以“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儒之修身,與(yu) 道之修煉、佛之修行,同為(wei) 求生命之圓滿。以此圓滿之生命,方可能如孔子一樣,“七十而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無可無不可”,達於(yu) “無入而不自得”之境地。故上爻言“不明晦,初登於(yu) 天,後入於(yu) 地”;釋之以“初登於(yu) 天,照四國也”,達則兼善天下也;“後入於(yu) 地,失則也”,天下無道,窮則獨善其身也。
“明夷”卦上坤下離,明入地之中象。坤道柔順,大地博厚,明入地中,內(nei) 文明而外隨順,君子觀此之象而知內(nei) 修自己,以明其德,外濟群生,以厚德載物,此為(wei) 《大學》“明明德”之深義(yi) 也。故《象》言“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zhong) ,用晦而明”。
責任編輯:梁金瑞
【下一篇】【楊少涵】“子思作《中庸》”辨疑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