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言每日精選】評牟宗三先生·時代之籠·整體儒學·東海微言(2015-11-27)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5-11-30 09:22:27
標簽:



評牟宗三先生·時代之籠·整體(ti) 儒學·東(dong) 海微言(2015-11-27)

整理者: 冷長安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月十六日丁未 

           耶穌2015年11月27日

 

 

#快評#

 

@心通九域:

【評《劉述先:談牟宗三先生的幾個(ge) 麵相》】熊牟在儒學史上,已足以與(yu) 孔孟程朱陸王並列,此無疑義(yi) 。潘雨廷先生則謂,牟唐隻屬泰山、安定一流人物,方今大陸儒學複興(xing) ,從(cong) 長遠看,似乎真有宋學興(xing) 起時“三先生”之後的一點氣象苗頭,吾輩拭目以待。但無論如何,五百年來一宗三,誠非虛言也。先生萎逝已二十載,當今後學豈可不盡心力繼其誌業(ye) 。

 

@山聽風_s16:

【評《劉述先:談牟宗三先生的幾個(ge) 麵相》】儒家有理性的基因,脫離神性崇拜,確認人性,走在西方社會(hui) 前麵,因此得到西方思想家讚許。西方的理性主義(yi) 和人性主義(yi) 是源自歐洲文藝複興(xing) 的宗教反思與(yu) 改良。理性主義(yi) 是中西方文明接軌的共通點。極端化民粹思想多是狂熱的理想主義(yi) ,而儒家則是秉持中庸之道。學而時習(xi) 之,對待西方多一分借鑒與(yu) 包容。

 

@米灣卮譚:

【評《劉述先:談牟宗三先生的幾個(ge) 麵相》】一牟先生從(cong) 更高和更深的境地批導中西哲學文化,少意氣用事;二補中國文化“分析的盡理”精神之不足(科學與(yu) 民主法治之未發達)而未流於(yu) 科學一層論;三其人在”動容貌、吐辭氣“上有不足,而大節炳然;形骸有所放浪而不欲掩飾(不諱言曾”聲色自娛“於(yu) ”醇酒婦人“),可謂心底光明。卓然大醇,小疵。

 

 

 

#其他微言#

 

@崇儒_梁知一:

【時代局限】即所有錯誤的學術觀點,和時代性無關(guan) 。即通常認為(wei) 因“時代局限”而產(chan) 生的錯誤的思想與(yu) 學術觀點,其本質是:見地局限(注意)。儒家認為(wei) :象聖人孔子那樣的,其所有話語皆是圓滿無漏的,不存在絲(si) 毫“局限性”。設有一庸人能活84000大劫,庸人還是庸人,和他積累到的曆史印象多少無關(guan) 。

 

@崇儒_梁知一:

【時代之籠】人本主義(yi) 。人之本何謂?自由主義(yi) 。何謂自由?平等。性有平等而相有平等乎?近代西哲以其不見性故,執以為(wei) 公理。然又不謂其無見,特所見者未的、未圓故。此處大須以佛與(yu) 儒眼“解構”之。今日西方之病未嚐不由三百年前有以啟之也。今西人有識者亦能覺之,特自由平等權利觀念已成時代之籠故。

 

@崇儒_梁知一:

【身份】蓋一個(ge) 人,不管信儒、信佛、信道,隻得由一扇門而進。此楚狂謂之“根本皈依處”也。進此一扇門,然後樹立唯一精神身份。是儒者,抑或居士、道士,不容有二三。即一事之微,三教處置不同,而起心動念落腳處即有差距。作為(wei) 儒家,“以直報怨”時不容你擅自“忍辱”,以此類推,事事亦確又不同。

 

@斯文V:

【幸福哲學】一個(ge) 成語就夠了:推己及人,愛人如己,成己成人。康德”保證個(ge) 人幸福是責任,不滿、憂患和困苦,多致不負責。“康的說法很片麵,儒學也講私,修齊治平,身家國天下,由私至公,公私一體(ti) ,都是分內(nei) 事,能力所及罷了。但幸福/幸福哲學是有大問題的,思維級別還較低。儒學講成人,講君子聖賢,全麵通達。

 

@斯文V:

【責任】鄙人也說過: 責任即價(jia) 值。夫子講的修齊治平。曾子講,任重道遠。孟子講,天將降大任。儒學也重責任,但把責任和愛好分著講,問題就在這裏。又如,權利(自由)與(yu) 義(yi) 務(責任),人與(yu) 群,人與(yu) 自然,等等諸二分法,是有大問題的。儒學是整體(ti) ,不可分割,高深通達。當然可以從(cong) 不同側(ce) 麵去認識,但專(zhuan) 家是不夠的。

 

@吳鉤:

【私有製】中國自古推行私有製,土地私有,產(chan) 權明確,因此古人有了錢,往往會(hui) 購置大片土地,建造園林,修得非常漂亮,庭院深深,小橋流水,曲徑通幽。說起來,中國古代私家園林有一個(ge) 非常可貴的傳(chuan) 統,那就是園林與(yu) 公眾(zhong) 共享,對外人開放,誰都可以進去遊賞。今天雖行公有製,但人們(men) 的分享精神不及古人萬(wan) 分之一。

 

 

 

#東(dong) 海微言#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政治】在政治上,良知良製不可分割,有良知必有良製,必須落實為(wei) 良製;有良製必有良知,必然有良知依托。如果製度不良又不能致力於(yu) 改革,就證明沒有政治良知。換言之,道德和製度相依為(wei) 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態度】悠宙無始,廣宇無終;宇宙壞空,成而複始。從(cong) 曆史的高度看,萬(wan) 年何異一瞬,一期生死更短。然儒家因此特別珍惜人生,以一瞬萬(wan) 年的態度對待人生,做一天人盡一天人道。光明良知,弘揚良學,昌明良製,開發良器,都是盡人道的法門。仁者人也,天人不二,人道就是仁道和天道。

 

【東(dong) 海曰】以怨報德,恩將仇報,特別反常、喪(sang) 心、非人化,對世道人心的影響特別惡劣深刻。《禮記》有言:“以怨報德,刑戮之民也。”對於(yu) 這種人,怎麽(me) 鄙棄、批判都不過分,如果觸犯法律,應該根據情節輕重,輕則刑罰,重則刑殺!平民弱者殘疾人同樣沒有恩將仇報的特權。

 

【共勉】托馬斯•潘恩如是說自由:“上天知道怎樣給它的貨品定出適當的價(jia) 碼。如果對自由這樣神聖的東(dong) 西反而索價(jia) 不高,那豈非咄咄怪事。”以此言說中道,同樣合適。中道的來複、中華的重建將是非常艱難的。但過程的艱難和鬥爭(zheng) 的艱巨,恰是儒者和廣大奮鬥者的光榮。

 

【答客】或說:“儒道皆見性,且皆見性全。皆有各自體(ti) 用。”此言不當。性即體(ti) 也,儒道於(yu) 性體(ti) 皆有見,故各有其體(ti) 和用,然道家見性不全,故其體(ti) 用與(yu) 儒家大不同。儒家見得全體(ti) ,故得大用,三綱八目,大用無窮;道家有所見而不全,故疏於(yu) 格致修齊治平,於(yu) 誠意正心亦有所未能,言行常常無禮失常。

 

【體(ti) 用】或謂“孔老均為(wei) 智慧極高之人,他們(men) 見到的是同一個(ge) 道,差別在於(yu) 處世的態度。”此言有違體(ti) 用不二之旨。見多麽(me) 體(ti) 得什麽(me) 用。孔老處世態度及政治態度大異,是因為(wei) 所見之體(ti) 不同,世界觀不同。體(ti) 唯一,三教均有見,都能從(cong) 心性上修,唯儒家所見最全,故修道法門最為(wei) 全麵,極三綱八目內(nei) 聖外王之全。

 

【儒佛道】中華文化三大家,儒家是主統,佛道是輔統;儒家是大宗,佛道是小宗;儒家是大堂,佛道是側(ce) 室。對於(yu) 中華來說,儒家必須是國家意識形態和政治指導思想,居於(yu) 憲位,佛道作為(wei) 中國的正教正信,自應受到高度尊重,但必須守住宗教本分,不許僭越到政治領域。

 

【解疑】“如果儒家很好,為(wei) 什麽(me) 兩(liang) 千多年實踐,結果是兩(liang) 千多年黑暗,至今導不出一個(ge) 好製度?”這是問題幼稚而偽(wei) 。儒家導出來的禮製,無論堯舜禹的公天下禮製禪還是夏商周漢唐宋的家天下禮製,都是曆史上最好的製度,所締造的中華文明,整體(ti) 上遠高於(yu) 西方。

 

【書(shu) 癡】有忘年交見我書(shu) 多,以為(wei) 我好藏書(shu) ,以古人“書(shu) 非借不能讀”相告誡。殊不知東(dong) 海窮人,哪有閑錢為(wei) 了收藏或擺譜而買(mai) 書(shu) ,買(mai) 書(shu) 所費數十萬(wan) 元都是平時酒口拔牙節省下來的。買(mai) 書(shu) 就是為(wei) 了讀。所買(mai) 之書(shu) 無不讀過,區別隻在於(yu) 是精讀、通讀還是選讀而已。且近十幾年來,非需要精讀通讀之書(shu) 不買(mai) 。

 

 

 責任編輯:梁金瑞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