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的曆史敘述與當代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5-11-29 14:10:13
標簽:



原標題:海內(nei) 外學者熱議“儒學的曆史敘述與(yu) 當代重構”

來源:鳳凰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月十八日己酉     

          耶穌2015年11月29日

 

11月28日上午,“儒學的曆史敘述與(yu) 當代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在深圳開幕,來自海內(nei) 外的近百位專(zhuan) 家學者在接下來的兩(liang) 天時間裏,交流探討儒學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闡發、儒學對當下的審視和對未來的思考、世界文明視域下的儒學新作為(wei) 等重要命題。此次會(hui) 議由深圳大學主辦,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承辦,中華孔子學會(hui) 協辦。

 



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所長景海峰教授(左一)主持開幕式,

李誌明攝。


深圳大學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所長景海峰教授主持開幕式,深圳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張基宏教授介紹了深圳大學建校32年來的發展情況。據介紹,2012年以來,深圳大學連續四年圍繞“儒學與(yu) 當今社會(hui) ”這一重大課題舉(ju) 辦國際性學術研討會(hui) ,得到海內(nei) 外眾(zhong) 多知名學者專(zhuan) 家的支持,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醒目的學術品牌。學者們(men) 通過這種連貫成係列的主題研討,相互啟發碰撞,充分展現了儒學研究的新成果、提升了儒家學術的認識高度與(yu) 思想深度,為(wei) 儒學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在世界文明中的新貢獻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更多可能。


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大學張學智教授在致辭中認為(wei) 此次會(hui) 議恰逢其時,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文化使命也常新。當下中國正處於(yu) 飛速發展期,越來越需要思想文化上的創新成果。儒學既承載曆史,也應該開創未來。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師範大學李景林教授指出,儒學研究應該兼顧學術與(yu) 當代文化使命兩(liang) 個(ge) 維度。未來儒學發展需要關(guan) 切“文脈”和“血脈”兩(liang) 大方麵,即儒家學術的當代重建與(yu) 延續,以及如何在民間繼續發揮儒家的教化作用。

 


知名學者王立新、蔡方鹿主持大會(hui) 發言環節,李誌明攝。


在隨後的大會(hui) 主旨發言中,著名學者成中英、馮(feng) 達文、洪漢鼎、張學智、李明輝、高瑞泉、林安梧等分別圍繞現代儒學的架構、儒家係統的宇宙論及其變遷、中國傳(chuan) 統哲學現代轉型的反思、社會(hui) 思潮中現代新儒學、大陸國學熱的哲學詮釋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知名華裔哲學家、美國夏威夷大學終身哲學教授成中英發言,李誌明攝。


美國夏威夷大學終身哲學教授成中英先生梳理了易學與(yu) 先秦儒家思想的關(guan) 係、先秦儒家思想發展為(wei) 宋明理學與(yu) 心學的脈絡,進而探討了儒學在現代的發展問題。在談到中國的發展時他提出“中學為(wei) 本、西學為(wei) 體(ti) 、馬學(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用”的觀點,就儒學而言則“易學為(wei) 本、理學為(wei) 體(ti) 、心學為(wei) 用”,從(cong) 世界性價(jia) 值而言,儒學可能成為(wei) 人類覺醒的一個(ge) 新起點。為(wei) 此,儒者“不能隻在故紙堆中圍繞文字注疏來展開研究,而必須直接麵對活潑潑的世界真實與(yu) 生命真實,體(ti) 認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實性,而真誠地表現出來、真誠地實踐起來,同時進行對曆史與(yu) 語言合理的批判。這樣才能建立一種真實的知識體(ti) 係,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相互生息,既豐(feng) 富身心,又提升精神,這是儒學研究發展的必然軌道。”


下午的分組討論,近百名與(yu) 會(hui) 學者圍繞會(hui) 議主題從(cong) 各自研究領域展開交流,如何重構經學、如何豐(feng) 富儒學的現代性、如何從(cong) 儒家經典的文本跳脫出來開出新生麵、台灣新儒家對中國現代化的啟示與(yu) 反思、當代社會(hui) 的道德構建和政治改革如何從(cong) 儒家汲取營養(yang) 等等話題,現場氣氛非常熱烈。29日分組研討還將繼續,楊祖漢、景海峰、李景林、劉學智、王中江、鄭宗義(yi) 、黃勇等學者將圍繞主題做大會(hui) 發言。


責任編輯:梁金瑞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