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言每日精選】新莽改革·儒家與女性·東海微言(2015-11-19)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5-11-20 09:41:40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伟德线上平台特設的一個(ge) 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新莽改革·儒家與(yu) 女性·東(dong) 海微言(2015-11-19)

 整理者: 冷長安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月初八日己亥  

            耶穌2015年11月19日

 


#新莽改革#

 

@慕朵生 :

【話題】求教諸君:新莽改革,失敗緣由若何?

 

@劉青衢:

【新莽改革】角度不同則結論各分,或未可一也。漢季儒家風行,士族漸興(xing) ,莽微時詐為(wei) 忠孝,巧飾仁義(yi) ,內(nei) 事族中勳戚,外交當世名賢,頗孚士望,由是而起。方其篡也,廢兼並而複王田,限奴隸而製豪右,士族首當其衝(chong) ,其誌雖企三代,而法格時情,曩昔同謀轉為(wei) 政敵,因之敗矣。乃以舊封建之法而敗於(yu) 新封建之勢也。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曆史眼】新莽失敗,最根本原因是複古主義(yi) 。政治和經濟製度都有時代性,不能理想主義(yi) ,不能照搬古代。周禮精神萬(wan) 古長青,具體(ti) 形式則要與(yu) 時偕宜。王莽生乎漢之世,強行反周之禮,嚴(yan) 重違反時中原則,何怪乎災及其身。無獨有偶,袁世凱身敗名裂,也是犯了複古主義(yi) 的政治大錯誤。

 

@吳鉤:

【新莽】泥古不化。削足適履。安能不敗?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王莽】學界慣把王莽的政治實踐說成儒家社會(hui) 主義(yi) ,是不倫(lun) 不類的生硬比附。儒家道德上以仁為(wei) 本,政治上以民為(wei) 本,社會(hui) 是建設的對象,沒有主義(yi) 的資格。王莽雖然在政治和製度上複古主義(yi) ,但也不至於(yu) 墮落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其土地製度是國有和民有的混合體(ti) ,與(yu) 馬家公有製形似而實異。

 

@儒生知一:

【王莽】王莽變法之指向是不是孔子的指向,這非常可疑,恐怕子夏、荀子、董子這一路才得孔子改製之意,孔子雖主張複封建但還譏世卿呢,哪有那麽(me) 簡單。

 

@慕朵生:

【言古】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之所言,影從(cong) 聲響,雖千百年而能激蕩人心者,以其物類相通,情類相觸也。善言古者必有驗於(yu) 今,其吾意乎!

 

吳飛(@經禮堂):

【新莽改革】無關(guan) 門之征,其不厲民以自養(yang) 亦明矣。安石不師其善者,而泥於(yu) 國服為(wei) 息之説期以富國,而國終不能富,周官之法豈止於(yu) 此而已乎?為(wei) 治有本末,養(yang) 民有先後,製其産使無不均,詳其教使無不學,文武周公之大意也。法古者亦取其大意所屬而行之,奚患財之不足哉?

 

吳飛(@經禮堂):

【新莽改革】不治其本而以理財為(wei) 先,此文武周公之所誅而周官之所棄者也,安石不顧而妄行,後世不察而並罪周官,周官何與(yu) 焉?——此條評荊公,新莽亦似之。

 

吳飛(@經禮堂):

【新莽改革】新莽之敗,若廢奴婢,稱王田,子母相權,分茅胙土雲(yun) 者,雖出周禮,皆無其大意也。漢時兼併已極,而欲井田,不猶哀公問不足乎?又桑弘羊、孔僅(jin) 之學無傳(chuan) ,司市泉府不立,而欲更迭貨幣,繼之刑戮,曾謂申韓為(wei) 周法乎?至於(yu) 分封,不論德行若何,既無一周若爾國之廟算,而欲圖讖之人聲震百裏乎?

 

吳飛(@經禮堂):

【新莽改革】程子曰有關(guan) 雎麟趾之意然後行周官,此固不必,如無事製曲防,開鑿乾度之心,曾謂能讀先王之書(shu) 乎?況行之乎?故三代非不可復,不以聖人之道,必不能也。故不若公羊家、道學先生之定元氣,而事有次第也。

 

@儒生知一:

【改製】孔子改製非但師周禮之所以善,且改其衰而不應時之製,皆為(wei) 大用心、大文章、大製作。故秦漢之改製借鑒猶大,大在現代性之變由馬基雅維利、霍布斯而起,而類戰國、秦法家矣,這一比對視野之打開,則利於(yu) 吾輩知其當守當棄。


       @海波論經濟:

【新莽改革】沒有高度整合的先進性團體(ti) 或儒家列寧黨(dang) 作為(wei) 領導核心、組織紐帶。


 

#儒家與(yu) 女性#


@爾雅臺: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 儒家以禮樂(le) 治世,禮者天地之序,儒家的理想乃在於(yu) 演化一種能最大限度滿足最多數人幸福的生活方式。傳(chuan) 統中國二千多年的禮治經驗不可忽視,這便是「複古」。然今吾人處在一個(ge) 全新的工業(ye) 文明時代,禮者時為(wei) 大,故需要因應時代,能在傳(chuan) 承的基礎上開新,這便是「更化」。今天儒者的使命在「複古更化」。


 @海波論經濟: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很多和我主張相同。家庭財產(chan) 製,但離婚財產(chan) 分割需要判例分類,如原來男富有,那麽(me) 剛結婚女性就要離,女的可能會(hui) 淨身出戶;結婚二十年,子女已經快成年,男的要離,男的自己淨身出戶。通奸有罪化,自主經營一樓一鳳正式登記賣淫業(ye) 可以允許。納妾仍然不行。


 @海波論經濟: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說歸說做歸做,中共到了延安後,婚姻家庭問題上是趨於(yu) 保守的,且是清教徒般最好的保守,此已經被馬左或和新左批評了。故毛澤東(dong) 時代離婚率最低,高生育率,底層家庭空前絕後穩定。認同中共曆史成就不是隨便說的。


 @海波論經濟: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 家庭為(wei) 重不錯,且須法律保護。但必須嚴(yan) 格一夫一妻製同時嚴(yan) 厲性道德,這方麵我是社會(hui) 主義(yi) 者,不是精英主義(yi) 者。


@鍵田農(nong) 夫: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伟德线上平台有納妾之文,或有譏刺者。則皆奚落寒士者也。蓋今之人唯物而不知義(yi) 也,遑論禮法者與(yu) ?然彼輩所言,亦非絕無道理。夫為(wei) 妻綱,蓋必有自強不息之德,乃克為(wei) 人夫,為(wei) 人父,為(wei) 人子也。若不知自振,則與(yu) 阿Q等,烏(wu) 足以齊其家乎?果有至行而不遇,其命也與(yu) ?君子固之而慕顏子之樂(le) ,不亦可乎?亦何患乎?

 

@鍵田農(nong) 夫: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民國之時,時流不與(yu) 納妾,而舊俗尚有沿襲。有調查者曰千戶有四也。然宋美齡輩已紛紛以一夫一妻大言而欺其糟糠矣!今日舊俗蕩然,而離絕再娶者則不堪縷述矣!若古時則非謂絕無摒棄糟糠之事,而時流必鄙之,故極罕見也!今之女子為(wei) 官商情婦者,可以逼人棄絕糟糠,奄有其家,其利既厚,無怪其趨之若鶩矣!

 

@鍵田農(nong) 夫: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今法以權利為(wei) 本,罔顧道義(yi) 也。是故放辟邪侈,無所不與(yu) 也。是雖欲保之,實將陷之;雖欲福之,實將害之;雖欲安之,實將亂(luan) 之。托詞一夫一妻,則以少艾而攘糟糠;美名經濟獨立,乃以淫威而加無依。離婚將及四成,生育必難自信,養(yang) 老又將焉出?此法理已窮,必有更易也。其勢必複中華法係,乃可救時弊也。

 

@鍵田農(nong) 夫: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仁義(yi) 道德,可以責之於(yu) 君子,而不可責之於(yu) 小人。故聖賢之立禮法,必君子泰然以處之,小人欣然以慕之。故君子之齊家也,非將求其人人皆為(wei) 聖賢之境也,而將立其義(yi) 以容小人牟利也。若新教之任離婚,天主教之默許通奸,皆不足以安糟糠之義(yi) 也。故必複古法乃可也。蓋君子安於(yu) 納妾,則小人必不忍棄其糟糠矣。

 

@劉青衢: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一陰一陽之謂道,儒家必不主一男多女也,或為(wei) 生育計而采納妾,終以家庭壓迫延及社會(hui) 不公而見棄,若擬恢複,勢有不能。然今人冒自由之名,詐愛情之義(yi) ,行私欲泛濫之實,驕狂自大,昧於(yu) 忠恕,動輒背離,誠敗害無窮。竊度莫如增祿男職以使仰事俯畜,力行教化以能克己複禮,而全男女愛敬之道,庶可救之乎?

 

@孔孟非凡:

【評《齊義(yi) 虎:回歸家庭是對女性最好的安頓》】女性是要回歸家庭,但不是以“夫為(wei) 妻綱”所定之角色回歸,而是以女性陰柔、內(nei) 斂的角色回歸,這不涉及法律與(yu) 政治地位,而是在倫(lun) 理與(yu) 道德等軟性價(jia) 值層麵回歸。

 

 

#東(dong) 海微言#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求備】聞春秋責備賢者,君子責備自己,不聞君子責備他人和庶民。君子躬自厚而薄責於(yu) 人故,禮不下庶人故。這是儒家一貫的思想精神。周成王說:“無求備於(yu) 一夫”(《尚書(shu) 君陳》)孔子說:“無求備於(yu) 一人”(《論語微子》)求備就是求全責備。求備於(yu) 他人和庶民的,非君子也。

 

【薦書(shu) 】陳明先生審校、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父子宰相家訓》,收集了張英張廷玉父子的家訓《聰訓齋語》和《澄懷園語》。父子倆(lia) 為(wei) 人為(wei) 政的態度和對子孫後代的教育集中於(yu) 此,東(dong) 海讀之,不由得與(yu) 曾國藩一樣讚歎“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張家“父子雙雙宰相,一門六代翰林”子孫昌盛,後福綿綿,良有以也。

  

【娼妓】“娼就是今天的妓,妓就是今天的星。”此言有趣,然今天的星,其實多數不如古代的妓。古代的妓有多種,如宮妓、營妓、家妓、官妓、民妓、私妓等。很多妓女賣藝不賣身,妓者,女技藝人員也,多是才女,詩詞歌賦,琴棋書(shu) 畫,各有所擅,並非靠臉蛋或身體(ti) 吃飯的。

 

【墨子】關(guan) 於(yu) “愛無等差,施由親(qin) 始。”孟子已經批判,《朱子語類》“墨者夷之章”作了深入分析,進一步指出這個(ge) 觀點的錯誤所在。朱熹指出:“既是愛無差等,何故又施由親(qin) 始?這便是有差等。又如施由親(qin) 始一句,乃是夷之臨(lin) 時撰出來湊孟子意,卻不知愛無差等一句,已不是了。”

 

【儒理】關(guan) 鍵時刻,可以死的時候,儒家可以殺身成仁、舍生取義(yi) ,但任何情況下都不認同割肉喂鷹、舍身飼虎,即使割自己的肉、舍自己的身也不行。仁愛必須合情合理合法,有禮有節有序,愛不能濫用,仁絕不濫愛。我們(men) 對人類和動物的愛不是一個(ge) 重量級的。

 

【儒理】儒家當然尊重生命,但與(yu) 西哲尊重生命論有所不同的是,我們(men) 是尊重天命,尊重人命,然後才是尊重其它生命。愛有差等,物有本末;儒家之愛,先內(nei) 後外,先人後物。這是儒家與(yu) 墨學及佛教的重大區別。我們(men) 反對兼愛,也反對割肉喂鷹、舍身飼虎之舉(ju) 。

 

【擊蒙】或謂人倫(lun) 不能高於(yu) 道義(yi) ,不知在政治上,人倫(lun) 就是最高道義(yi) 。人倫(lun) 睦則天道順,背人倫(lun) 則禽獸(shou) 行,若無人倫(lun) ,尚何道義(yi) 之有。孟子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yu) 禽獸(shou) ,聖人有憂之,使契為(wei) 司徒,教以人倫(lun) :父子有親(qin) ,君臣有義(yi) ,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責任編輯:梁金瑞


 

 @海波論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