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財貴】讀聖賢書,得真如意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5-11-16 22:53:38
標簽:
王財貴

作者簡介:王財貴,男,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生,台灣省台南縣山上鄉(xiang) 人。畢業(ye) 於(yu)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曾師事掌牧民先生、王愷和先生、牟宗三先生。曆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鵝湖月刊社主編、社長,台中師範學院語教係教授、華山書(shu) 院院長、台灣漢學教育協會(hui) 理事長。著有《讀經二十年》(中華書(shu) 局2014年版)。

 

 

讀聖賢書(shu) ,得真如意

作者:王財貴

來源:文禮書(shu) 院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月初五日丙申

           耶穌2015年11月16日


 

 

 

讀聖賢書(shu)  得真如意 

——2015年第五屆師範班開學講話

主講:王財貴

時間:2015年10月15日 

地點:浙江泰順文禮書(shu) 院 

錄入:碧溪 

校對:懷仁 

修訂:王財貴(2015年10月24日)

 

 

 

徐老師好!各位同學大家好!(掌聲)

 

集中精神進德修業(ye)

 

本來是昨天晚上要來跟大家見麵的,大家那時候正進行相見歡節目,我趁大家興(xing) 高采烈的時候講幾句話就可以,沒有想到大家欲罷不能,已經超過了九點了,同事們(men) 叫我不要等了,因為(wei) 如果等到大家相見歡結束了,再讓我來講,他們(men) 會(hui) 擔心。不是擔心我,他們(men) 知道我講話太囉嗦,一講就講到十二點,怕你們(men) 太辛苦,所以叫我趕快去睡覺,不讓我講了。

 

今天早上本來也想去你們(men) 教室,跟大家見個(ge) 麵就可以了,沒有想到還安排在這個(ge) 地方,大家都很嚴(yan) 肅的樣子,(眾(zhong) 笑)好像想聽些嚴(yan) 肅的話。其實不要那麽(me) 嚴(yan) 肅,自在一點,心理負擔少一點,你心理負擔少,做什麽(me) 事才能夠集中精神。集中精神才會(hui) 有良好的效果,尤其讀書(shu) 是要集中精神的。

 

說到集中精神,古人曾經有對聯這樣說: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shu) 。不過也有另外的對聯說:風聲雨聲讀書(shu) 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an) 心。有時說要我們(men) 關(guan) 心家事國事天下事,有時又說要我們(men) 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到底哪個(ge) 對呢?你說哪個(ge) 對?(都對)都對呀?早上關(guan) 心國家大事,下午就不關(guan) 心了,是不是這樣?(先讀完聖賢書(shu) ,再關(guan) 心天下事。)是的,兩(liang) 者都對,看在什麽(me) 情況下用。

 

剛才說讀書(shu) 是要專(zhuan) 心的,世間事是要關(guan) 心的,而先讀完書(shu) 再關(guan) 心世間事,這樣也對。或許也可以說其實在讀書(shu) 的時候就是在關(guan) 心了,並不一定要跑出去真做了事了才叫關(guan) 心,尤其讀的如果是聖賢書(shu) ,聖賢書(shu) 隻不過是教我們(men) 兩(liang) 件事,一件是內(nei) 聖一件是外王。朱熹說沒有不曉事的聖賢,所以讀書(shu) 並不是就不管世間事,但是呢?一個(ge) 沒有能力的人--所謂沒有能力可從(cong) 兩(liang) 方麵來說,一方麵你的品德不夠,你的智慧、性情、見識、眼光、心量不夠,如果這樣,你怎麽(me) 去關(guan) 心家事國事天下事?連家事都做不好,不要說天下事了,所以一個(ge) 品德上沒有能力的人,是不會(hui) 關(guan) 心家國的,大概隻會(hui) 關(guan) 心自己的私利。品德上沒有能力的人,其實是在擾亂(luan) 天下。其次,是才華的能力,一個(ge) 才華不夠的人,沒有聰明學問,沒有經驗能力,即使想關(guan) 心家國大事,怎麽(me) 關(guan) 心?可能是添亂(luan) 而已。所以要關(guan) 心家事國事天下事談何容易?光家事就不容易了,大家想一想吧,還沒有結婚的,家庭中有父母,如果成家,又有夫妻。對於(yu) 父母,對於(yu) 夫妻,誰能夠處理好呢?誰關(guan) 心了家事了?你沒有品德,能夠關(guan) 心家事嗎?做孩子的叛逆,做夫妻的吵架,這叫關(guan) 心嗎?如果你的另一半希望你出去了不要回來,像這樣你也不必關(guan) 心了,你越關(guan) 心,對方越害怕。當然,沒有能力,也關(guan) 心不了,但說到關(guan) 心,還是以品德為(wei) 主,而有品德,往往就有能力,至少有品德後比較容易有能力。有品德有能力,才可以關(guan) 心家事。

 

至於(yu) 國事,更難關(guan) 心了,心量不夠大,是關(guan) 心不到的;沒有品德見識,沒有曆史眼光,你關(guan) 心國事,最多隻是憤青而已,關(guan) 心什麽(me) 國事?所以要關(guan) 心國事,需有見識有眼光有學問有才華。當然,有了見識才華,並不一定有機會(hui) 。但孔子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國民普遍有了關(guan) 心家國天下的能力,治國平天下就比較容易了。因此趕快修養(yang) 自己,進德修業(ye) ,讓自己的德行長進,讓自己的學問紮實,這樣才是真正地去關(guan) 心,這關(guan) 心或許隻是預備,但是不預備,到時候是手忙腳亂(luan) 的。

 

 

 

信心具足認真實踐生命成長

 

各位來參加一年的讀經師資培訓,我很敬佩,因為(wei) 大家的年紀,用我一貫的話來說,是沒有救的時候了,大家還能夠靜下心來讀書(shu) ,那真是了不起的。如果是你自己決(jue) 定的,你很了不起,我敬佩你!一年之後你將會(hui) 感激你做了這個(ge) 決(jue) 定。如果是別人逼你來的,那我很敬佩那個(ge) 逼你的人,你將也會(hui) 感激那個(ge) 逼你的人。為(wei) 什麽(me) 可以這樣說呢?想想:有些時候我們(men) 花了一年的時間去做某些事,後來回想起來,並不會(hui) 感激自己,並不一定會(hui) 感激別人,並不會(hui) 感激那個(ge) 時段,也就是那個(ge) 時段對整個(ge) 人生並沒有多少意義(yi) ,甚至有所傷(shang) 害,所以不值得懷念,不會(hui) 感激。但是我說將來你會(hui) 感激,至少我有一個(ge) 自信,就是你在這裏讀一年書(shu) ,是可以讓你有真正的長進的,而這個(ge) 真正的長進是可以客觀評量出來的。這個(ge) 所謂的客觀評量,我們(men) 先說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是主觀的,而一個(ge) 人自己有感受,難道隻是主觀的嗎?如果你這一年所學的,將在你往後的人生曆程中永遠起作用,將來你一輩子一直會(hui) 懷念這一年,那麽(me) 對你來講,它就有相當的客觀性。進一步,假如別人也跟你有同樣的感受,那麽(me) ,客觀性就多一點。全班的人都說來這一年真有進步,有的人是甚至認為(wei) 比他幾十年來所有的學習(xi) 的總和還要多。不要說一年了,有人參加一個(ge) 月的論語一百,他就這樣說,一個(ge) 月比十幾年讀書(shu) 的效果還要好。如果許多人都這樣講,就有相當的客觀性。因為(wei) 這種感受就有它的真實性,才會(hui) 讓很多人共同有這樣的感受。能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我是很有自信的,假如我對於(yu) 這個(ge) 效果沒有自信,告訴各位,我們(men) 是不可以開這種班的,我自己也不敢開,怎麽(me) 可以耽誤人呢?所以我是有自信的,我們(men) 的同事都是有自信的,還有可能各位自己也都有信心。

 

但是,生命的成長,不是靠著信心就行,你一定要付出行動。信心是比較容易建立起來的--雖然說比較容易,也不容易,因為(wei) 信心從(cong) 哪裏來?假如它不合天理,不合人生之道,那信心是虛妄的。信心的背後是有道理的,而那個(ge) 道理是需要對人生有恰當的了解,他才可以確定他的自信之可靠。

 

有很多人並沒有洞察人性的眼光,他教育的信心不容易建立,既然自信了,下一步則要在現實的生命中表現出來,這下一步也是很艱難的。本來世界上並沒有所謂讀經這件事,現在,我們(men) 依照教育的道理建構好理論了;本來沒有所謂讀經師資培訓這件事,現在,我們(men) 依照讀經的理論把課程設計出來了;本來沒有這樣用一整年的時間好像閉關(guan) 一樣讀書(shu) 的事,現在,我們(men) 已經辦過四屆,這第五屆又有各位來報名參加了。我們(men) 把本來沒有的事,一件件做出來,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wei) ,這是很費力氣的。前麵的人已經走出路來了,現在你也必須拿出一點你的力氣來,一起把這第五屆讀經師範班實現出來!所以大家要從(cong) 現在一開始,就立下誌願,你一定要明白這一年你來這裏讀這樣的書(shu) ,是你想過的,你願意的,你對它是充滿期待的,而這個(ge) 期待立刻要在生活中一五一十地表現,從(cong) 你的起居到你上課,都跟你以前生活的習(xi) 慣不一樣,不管你是滿心喜悅還是咬緊牙關(guan) 的,總之,你這個(ge) 心願一定要非常強烈而且要有非把它做出來不可的願力。如果大家都有這個(ge) 心,我們(men) 班級的氛圍是不一樣的。大家在一個(ge) 班裏,是充滿喜悅的,每一個(ge) 人都是最自由的人。因為(wei) 雖然在這個(ge) 班裏麵課程很奇怪又規矩特別多,譬如每天有將近八小時的囫圇呑的讀經,每周有好幾個(ge) 晚上要研習(xi) 王財貴的讀經理論,都是很奇怪的。但仔細想想,這又是很自然而合理的。你是接受呢?還是抗拒呢?又譬如從(cong) 來沒有人要你四點半五點就起床的,縱使有人可以這樣要求,你也可以賴床,你本來不是天天賴床嗎?但你自己老早就希望晚上九點睡覺早上四五點起床的,但自己沒誌氣,又沒有人督促你,現在,不管你是滿心喜悅地照著做,還是不喜悅,你也要咬緊牙根皺著眉頭做了。總之,要想清楚,是滿心喜悅地做比較令人舒服呢?還是咬緊牙根皺著眉頭做比較舒服呢?誰聰明誰不聰明就看你了!

 

這樣講話,也可以把人忽悠住,有個(ge) 媽媽跟我說他的孩子不喜歡讀經,讓我跟孩子說一說,對一個(ge) 五六歲的孩子怎麽(me) 說呢?他怎麽(me) 懂道理呢?我就跟他說:小朋友,你喜歡不喜歡聰明?他說,喜歡啊,我說:我告訴你,讀經可以讓你聰明。他說哦。我說:你要聰明,要不要讀經啊?他就說要。他就去讀經了。(先生笑,眾(zhong) 笑。)注意,我現在也在忽悠你們(men) ,你要好好幸福地過日子,還是要很辛苦很無奈地過日子?總之這個(ge) 日子要過,反正你來了。以前我們(men) 的培訓學校設在白羊溝,圍牆是兩(liang) 個(ge) 人高,那不是我們(men) 建的,是租的房子,但是好像是替我們(men) 建的,平時鐵門是鎖著的,你插翅難飛。(眾(zhong) 笑)現在搬到到這裏,雖然沒圍牆,很開闊,但你要出去呀,你也很困難,因為(wei) 你走出去十裏不見人煙,所以你也很難逃出去。既然逃不出去了,你也就認命吧。

 

 

 

何為(wei) “如意”?

 

誰能夠決(jue) 定自己,依照自己的意願,就是自己想要什麽(me) ,他的環境就跟他相配合,這叫“如意”。那一個(ge) 人能不能保證如意呢?很難的。如意是幸福的保障,假如事情不如意,就是一個(ge) 不幸的人。我們(men) 都希望自己是如意的。那麽(me) ,你參加師範班這一年你能不能如意呢?你說能不能如意不是我決(jue) 定的,能不能決(jue) 定是環境決(jue) 定的。是的,要能夠如意必須環境配合。但是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就在我們(men) 的班級,我可以告訴你怎麽(me) 如意,假如你的願望是真心的是誠意的合理的,那我保證你一定是如意的。因為(wei) 我還有另外一個(ge) 信心,就是從(cong) 剛才說我們(men) 依照道理、依照人性而來開這個(ge) 課程,一直到依照道理來設置生活的規矩,所以不管是課程還是規矩,都是很通情達理的。所以假如你的心願——也就是你想要過怎麽(me) 樣的生活,你的心願也是通情達理的,那麽(me) ,兩(liang) 個(ge) 通情達理不就相搭配了?假如你有不如意的地方,你要想一想,到底是這個(ge) 環境不如理,還是你自己不如理?因為(wei) 天下道理隻有一個(ge) ,如果環境如理了,你也如理了,那豈不有了共同的願望?--這種為(wei) 人處事的方法不止是用在今年這一件事上,你將來可以用在任何地方。當你如意的時候有幸福感,當你不如意的時候你就感覺不幸,這時候要看一看,千萬(wan) 不要一如意,真的以為(wei) 幸福了,一不如意就真的以為(wei) 不幸了。因為(wei) 有些如意並不合理的,就是你本來要求不合理,環境不合理,而你卻如意了,那是更糟糕的事。比如說一個(ge) 做官的人,他的願望是什麽(me) ?願望是收很多紅包,他一上台之後,果然有很多人都包紅包來拜托他收。哇!這太如意了,他不是感覺他很幸福嗎,但,正是這個(ge) 時候,要小心,不是小心會(hui) 不會(hui) 被習(xi) 大大抓到,(眾(zhong) 笑)是小心他自己把他的人格賣掉了,他已經不是人。所以如意並不一定是幸福的,幸福並不是真正幸福的。但是如果是合理的情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且環境是合理的,你的如意就是真幸福的,但是人生很少有這樣的情況。

 

我希望大家在這一年裏,盡量能達到這種情況。因為(wei) 你本來有意願要讀書(shu) ,而你所讀的書(shu) ,是天經地義(yi) 非讀不可的書(shu) ,它不隻合乎你心中的本願,甚至超乎你的意料之外,真的是喜出望外。你喜好讀書(shu) ,居然有這麽(me) 好的書(shu) 讓你讀,這不是如意了嗎?你希望長進,而剛好這個(ge) 課程的安排讓你快速的長進,你不是如意了嗎?你希望交到一些好朋友,所謂“做數件可驚事喜之事,交幾個(ge) 有情有義(yi) 的人”,你喜歡交幾個(ge) 有情有義(yi) 的朋友,剛好你遇到一個(ge) 環境,很多人都是有情有義(yi) 的,都是誌同道合的,甚至每一個(ge) 人都是,這豈不是如你意了嗎?而這些如意是真正的如意,真正的如意就是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還有不如意呢,我剛才說要想一想,到底是哪方麵不合理?假如是因為(wei) 自己不合理呢?你不可以再怨天尤人了,你要趕快修正你自己。環境又這麽(me) 合理了,這本來就是天理所在,有良心的人一定知道天理在哪裏,有良心的人馬上反觀自己,自己是沒天理的,豈不是要自己要趕快修正,你怎麽(me) 可以再怪環境對你不照顧呢?但是如果是另外一種情況,你反省的結果,你是真誠的,你是站在道義(yi) 這一邊的,但是環境卻不如你的意,這樣的處境就比較艱難了。這時,我們(men) 要學王陽明,在顛沛困頓的時候,他常問一句話:“聖人處此,當複何為(wei) ?”假如一個(ge) 有德者處在艱難的境地裏,他應該用什麽(me) 心?應該怎麽(me) 做?還好,我們(men) 一般人在正常的社會(hui) 上,大部分所謂的不如意,都是一些生活細節雞毛蒜皮的事。你如果問:聖人處此,當複何為(wei) ?會(hui) 突然發現聖人並不會(hui) 去計較那些雞毛蒜皮狗皮倒灶的事,所以如果你是這些事上不如意,你雖然是公理正義(yi) 的,但你的環境當中充滿了許多小氣的人,充滿了許多的東(dong) 家長西家短,充滿了許多庸俗的攀比計較,當你遇到這種環境,你如果能夠大方一點一笑置之,那不如意也就幹擾不到你,你不就如意了嗎?除非遇到重大有關(guan) 乎到德行上的大是大非,你才要認真一下,但一個(ge) 德性不高才華不廣的人,他一生也難得遇到什麽(me) 大不了的大是大非,我看大部分都是被一些生活上的瑣事所困而已。

 

不相信,我們(men) 分析一下,剛才說我們(men) 對家事國事天下事關(guan) 心,我們(men) 先來說家事,擴大範圍來講就是你身邊的朋友,比較常來往的人,還有你麵前所做的事,你的職業(ye) ,你天天要麵對的事情,這些生活上的,事業(ye) 上的一些不如意的事,那是常有的,因為(wei) 世界不是為(wei) 你而轉的。對這些不如意的事,請問你怎麽(me) 辦呢?一個(ge) 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的人,他就在這個(ge) 日常的瑣事當中,在生活上一定會(hui) 發生的一些事上計較來計較去。莊子叫做“與(yu) 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你跟東(dong) 西像刀子和刀子打來打去,像磨石和磨石磨來磨去,許多人的整個(ge) 生命就是這樣,其行盡如馳,他的生命過程,就象快馬奔跑一樣,不知跑到哪兒(er) 去了。為(wei) 什麽(me) 會(hui) 如此,因為(wei) 你心中無主,你心中沒有自己的主張,沒有自己的境界,於(yu) 是就在庸俗的事物當中被埋沒了。看起來,他好像很有正義(yi) ,他好像也在那裏為(wei) 人生奮鬥,他天天跟別人爭(zheng) 的臉紅脖子粗,其實所爭(zheng) 的就是些自私自利,而且克伐怨欲,強辭奪理,即使爭(zheng) 勝了,又有什麽(me) 意義(yi) 呢?

 

所以千萬(wan) 要把自己的眼界提高,把自己的境界提高,超俗撥塵。這樣,你如意的自然如意了,不如意的也如意了,沒有所謂的不如意,因為(wei) 你關(guan) 心點不在這裏。那你可能怎麽(me) 有這樣的心胸呢?各位啊,要讀書(shu) 啊!光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是不夠的啊!雖然我們(men) 說聖性本自具足,信佛的人說佛性本自具足,那是原則上說、道理上說,那還不是你實在擁有的,要把它實踐出來,還需要立一番誌氣,下一番工夫。誌氣和工夫,如果隻靠自己的能耐,秉性不夠清明,用功又不夠力道,你怎麽(me) 可能有這樣的精神境界呢?所以,提升自己的見識、增長自己的學問,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shu) 。為(wei) 什麽(me) 讀書(shu) 可以提升境界,增長見識呢?各位,什麽(me) 叫書(shu) ?書(shu) 是文字的記錄,記錄什麽(me) ?記錄一些思想和經驗,誰記錄的?都是一些足夠聰明,足夠用功的人,他可能天生就很聰明,又用功了一輩子,而所謂用功,就是不止憑自己的聰明跟自己的用功,他也是讀了很多在他以前的既聰明又用功一輩子的人的書(shu) ,這樣,長久地吸收和累積,最後的成果,才寫(xie) 成一本書(shu) ,而那麽(me) 多書(shu) ,我們(men) 還要去挑挑揀揀,不一定什麽(me) 書(shu) 我們(men) 都讀的,我們(men) 要從(cong) 這些書(shu) 裏麵的精華再精華地挑出來讀,所以讀書(shu) 就是讓我們(men) 非常簡單方便快速地能夠得到廣大長遠的生命的精華。你一個(ge) 人的生命有多少聰明才智呢?你能用幾年功呢?但是你在幾個(ge) 小時、幾天之內(nei) 就可以吸收到前人用一輩子生命所獲得的精華,你不是費力少而收功多嗎?這不是聰明的人嗎?所以,聰明的人一定喜歡讀書(shu) ,而讀書(shu) 又讓他更聰明。何況我們(men) 所讀的書(shu) 號稱經典,所以,能夠有機會(hui) 讀書(shu) ,是你的福氣,能夠讀到經典是你的大福氣。你一輩子很少有機會(hui) 這樣讀書(shu) 的,你回想看看,從(cong) 學校畢業(ye) 後可能十年二十年了,這十年二十年來可能並沒有讀過什麽(me) 書(shu) 。不隻各位這樣,我們(men) 整個(ge) 社會(hui) 大體(ti) 是如此。

 

 

 

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shu)

 

我一直強調的就是有這個(ge) 機會(hui) 你一定要好好把握。怎麽(me) 做?很簡單,就是“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shu) ”。就這麽(me) 一年,可能你一輩子再也很難有這麽(me) 一年了,請你要好好地珍惜,放下一切,心裏越幹淨越好--心裏幹淨也不容易,這也是一種修養(yang) 啊。你要先有信心,你要相信這樣課程的設計,這樣的時間安排,是很合理的,這樣是最有效果的,你才能進一步決(jue) 定自己要專(zhuan) 心致誌照著做。

 

當然,你如果真的有更好的意見--你說這樣的課程和生活的安排還不夠好,你有更好的理由,你也可以建議,但是千萬(wan) 不要自己隨意想一套,就來質疑這裏的規定是不合理的,那就是你自找麻煩,因為(wei) 你的不如意,可能問題是出在你身上。你的建議一定要到達客觀的地步,客觀的地步就是大家都是這樣想,假如是這樣,你可以建議。但是,可能是得到一個(ge) 結果,就是你建議的我們(men) 不會(hui) 接受,不會(hui) 接受的結果,你更不如意,我不希望你不如意,那怎麽(me) 辦?很簡單就是請你--退學。你退學,是沒有有關(guan) 係的,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有很多方式可以生活。至少到現在,我幾乎沒有發現過這個(ge) 培訓班的哪一種課程設置和生活管理是不合理的,所以我是很有信心的。這個(ge) 信心不是來自獨斷獨行,是經過反覆推敲的設計,加上實施幾屆以來的經驗,可以證明誰安心這樣讀書(shu) ,那一年他就幸福了一年,而且結業(ye) 之後,發現一年間的變化很大。有什麼變化呢?自己覺得像脫了胎換了骨一樣,生命清爽了,有方向,有見識,有情懷,有力量了。回家去,他以前的親(qin) 朋好友幾乎都不認識他了,這叫變化氣質啊!很可喜地告訴各位,天下間很少有這樣的地方,很少有這樣的課程,所以很少有這樣的效果,大家是有福氣的。

 

今天是開學講話,或許你是還沒來以前就有相當的信心,我的話是更增加你的信心而已。假如你本來就這樣想的,那我就不必再講了,假如你以前這樣想了,而我又再講了,對你來講,是很如意的,希望大家現在如意,這一年都如意,一輩子都如意。要一輩子如意非常簡單,你要做一個(ge) 最幸福的人很簡單。就是:你要隨時如意,對如意的事,你當然如意;對不如意的事,你也如意,這叫萬(wan) 事如意!(掌聲)

 

 

 

從(cong) 道而行萬(wan) 事如意

 

誰能萬(wan) 事如意呢?有君子之德的人就能萬(wan) 事如意,《中庸》說:素富貴行乎富貴。處在富貴的環境中,就是你有富貴的命,行乎富貴,你就在富貴中行。行什麽(me) 呢?《中庸》文句上沒有講,但是你讀整個(ge) 《中庸》,你讀整個(ge) 儒家的書(shu) ,你就知道它沒有講出那個(ge) 含義(yi) ,而沒有講出來的是最重要的。所以素富貴行乎富貴。行什麽(me) 呢?當然是行道。處在富貴的場合之中,就在富貴中行道。素貧賤行乎貧賤,處在貧賤的環境中,就在貧賤中行道。素夷狄行乎夷狄,處在夷狄的環境,就在夷狄的地方行道。素患難行乎患難,患難比夷狄更進一步,顛沛流離啊,艱難困頓啊,也在這種處境下行你的道。這四句話有各種不同的環境,但是他所要行的,以及他所以能行的,就是可以做他行動基礎的,都一樣,這叫“以不變應萬(wan) 變”,以你的道來應對世間的任何變化,在你這裏是有道,隻問你的道高不高,不問環境如何變化,你的道高了,萬(wan) 事就都如意。這個(ge) 如意,是因為(wei) 萬(wan) 事配合你的時候,固然配合了,它不配合你的時候,本來人間就是如此,也不必驚慌,也不必怨尤,而且也唯有行道,才可以改變環境。當一個(ge) 人有這樣的願望的時候,他就把眼光轉向自己,不會(hui) 把眼光轉向環境。現在先要求我們(men) 在這裏一年中,要用這種態度來生活,當然重要的是一輩子都用這種態度來生活。

 

其實我不必講得這麽(me) 嚴(yan) 肅,在結業(ye) 典禮講才好,在開學典禮講這些,是希望你們(men) 這一年都用這樣的態度來生活,但更重要的是在結業(ye) 典禮之後,你們(men) 持續都用這樣的態度來生活,所以結業(ye) 典禮我還再說一次。但是在開學典禮我這樣說,就表示我不太信任大家,我怕大家會(hui) 常常出錯,常常不愉快,常常小裏小氣的,常常東(dong) 家長西家短的,然後,天天皺著眉頭,有時候還喜歡打小報告,都幾歲的大人了,但是還會(hui) 是有的,你不相信嗎?你能夠天天幸福嗎?咱們(men) 等著瞧吧。如果在這個(ge) 地方,都還不能幸福,你怎麽(me) 辦呢?你這一輩子!我們(men) 前邊有一條河,幹脆趕緊去跳吧。(眾(zhong) 笑)人人過那麽(me) 辛苦幹什麽(me) 呢?萬(wan) 事如意不是很好嗎?哪有那麽(me) 多不如意呢?奇怪了,對不對!所以在這裏也是以聖賢之書(shu) ,以非常緊密的課程來建立自己這方麵的能力,提升你的眼界啊,打開你的心胸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呢!外麵的世界並一定都能夠像我們(men) 這裏這麽(me) 溫馨,你在這裏連這個(ge) 溫馨的場合你都過不下去了,那不趕快跳河又待何時呢?(眾(zhong) 笑)但,你們(men) 不要真的去跳,要跳,到外麵去跳,在這裏跳,我們(men) 是要負責任的。(眾(zhong) 笑)

 

人生很好過,這一年很好過。前幾屆大部份的人到了快結束的時候,都很不舍,有時還會(hui) 後悔,雖然他們(men) 已經很用功了,但是還是後悔,他其實可以更用功一點。所以,各位,我們(men) 雖然規定五點上早課,但你可以四點半來,今天聽說四點半就真的有好幾個(ge) 人到教室自己讀書(shu) 了。那你說我還要用功一點,請你三點鍾來,有人說我更用功,一點就來......當然,不可能的,也不需要這樣,因為(wei) 過分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隻要好好地按照我們(men) 的課程進度和生活安排,就已經不錯了。當然想要用功的人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要保持你的體(ti) 力。體(ti) 力有兩(liang) 種方式保持,你的起居、運動都很正常,這是第一點,但是你要比我們(men) 所規定的正常的起居還要更加努力,這時候要靠另外一點來補足,就是你要心情開朗,非常愉快,精神專(zhuan) 注,你的精神不耗散,你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你的心境保持非常平靜,這樣你就有更多的精神力氣去用功。

 

我們(men) 辦過好幾屆了,從(cong) 第一屆開始,大家都很用功,所以辦師資培訓是非常容易又非常成功的,我們(men) 很喜歡辦,一年一年地繼續辦,辦這種班是令人喜悅的--辦的人喜悅,老師喜悅,學生喜悅,剛才說縱使還難免有一些波折,有一些心理上的情緒,但是總體(ti) 來看是積極的、向上的、光明的,而且我覺得越後來的學員表現得越好,我相信各位這一期一定是最好的,就是除了正常的進步之外,那些不必要的瑣碎的情緒,盡量減少,乃至於(yu) 零。每個(ge) 人都拿出真心誠意,每個(ge) 人都拿出為(wei) 別人著想替別人服務的心--這個(ge) 本來是幼稚園就要講的話,現在還在講。因為(wei) 一個(ge) 人其實不大容易做到。希望我們(men) 的班是如此,我們(men) 這一班學員相聚已經兩(liang) 三天了,昨天大家也都那麽(me) 高興(xing) 地自我介紹了,也都表達自己的心願,希望大家美夢成真!每一個(ge) 人在這一年裏都很幸福。這是我衷心的期待。我認為(wei) 它是很可能的,我們(men) 的作息課程都經過很詳密的考量、修訂、調整。尤其是我們(men) 的主教徐馥榮老師,還有兩(liang) 個(ge) 助教,至少都是好人呢。(眾(zhong) 笑)很誠意的,一心隻是想為(wei) 大家服務,雖然他們(men) 的年齡跟大家差不多,甚至更小,或許他們(men) 人生的學問也比學員少,但是一個(ge) 場合有其製度,大家還是要尊重,相信他們(men) 不會(hui) 隨便壓迫你。大家和樂(le) 一堂,尤其徐老師她自己讀過一年的師範班,又帶了兩(liang) 年的師範班,她經驗這麽(me) 好,所以她知道怎麽(me) 做才會(hui) 讓每一個(ge) 人得到最好的成果,不要辜負大家的這一年,她是真心誠意的。所以大家跟她相配合地讀書(shu) ,如果有什麽(me) 問題有什麽(me) 意見,她會(hui) 來跟我來商量,那我們(men) 會(hui) 就著剛才所說的,以背後客觀的道理來做修正,不是隻為(wei) 了書(shu) 院的方便,要大家來配合,大家都依從(cong) 於(yu) 道,從(cong) 道而行。

 

讀聖賢書(shu) 重啟生命之門

 

好了,我今天最主要的是恭喜各位能夠有這個(ge) 機會(hui) 到這裏來。第二點就是希望這是你自己的意願,如果不是你的意願,你也要趕快轉成自己的意願。第三點它不止是意願,它還要付諸實踐,付諸實踐是要你用工夫的,要用心用力的,希望你也是自願的吃這個(ge) “苦”,當你認為(wei) 它不是苦的時候,當你的悅樂(le) 從(cong) 心中發出來的時候,那就更值得恭喜了。我相信你一定有這個(ge) 時機,最好是很快到來,最好是昨天或者今天就感受到,如果還沒有的人,希望今天就有,或是明天就有!

 

我告訴你一個(ge) 秘密,你可以用一件事來衡量你自己的智慧高不高,如果你在很快的時間,比如說有朝一日感受到你來這裏來對了,你越讀書(shu) 越喜悅,你的喜悅從(cong) 心裏發出來。你越早感受到這種心境,就是越有智慧;你如果經過一個(ge) 星期兩(liang) 個(ge) 星期還沒有感受到,你的智慧就不大夠了;希望你一個(ge) 月之內(nei) 能感受到,如果一個(ge) 月感受不到,半年總是可以吧?當然那智慧就更不行了;如果到一年快畢業(ye) 的時候還沒有感受到,那實在是很抱歉,你的智慧實在太差了。你用這點來考察你的智慧,這一兩(liang) 天已經感覺學而時習(xi) 之不亦悅乎的人舉(ju) 手!(五六同學舉(ju) 手)哈,了不起,好,請放下。希望明天就有的請舉(ju) 手(大部份的人舉(ju) 手),好,你要有希望。

 

總之要快快樂(le) 樂(le) 的,而不止是快快樂(le) 樂(le) 的,要心生喜悅,孔子說的沒錯,學而時習(xi) 之不亦悅乎。《論語》翻開第一句話就是這句話,弟子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編?把它視為(wei) 聖人的第一句話?應該是有用意的,因為(wei) 它是人生的總原則。假如連這句話都體(ti) 會(hui) 不到,你讀什麽(me) 聖賢書(shu) 呢?所以讀書(shu) 如此,而做人也是如此,你也要常常不亦悅乎,叫做君子無入而不自得,剛才所引用《中庸》的話說“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之後,又總結了一句:“是故君子無入而不自得。”君子沒有任何一個(ge) 地方沒有任何一個(ge) 時刻是不如意的,所以君子到哪裏都是如意的。借用佛教的講法,華嚴(yan) 經說,眾(zhong) 生對於(yu) 經典都要尊重,要把經典擺在清淨的地方。但是我這部經不一樣,我這部經不必擺在清靜的地方,而是你把它擺到任何地方,那個(ge) 地方就是清靜的。(掌聲)了不起啊!你要做這樣的人物,不是要找一個(ge) 如意的地方,是你所到之處,它就變成如意的。要有如此人格力道,要怎麽(me) 樣?要有德,要有才,從(cong) 哪裏來?從(cong) 讀聖賢書(shu) 開始來!

 

所以今天也可以說是我們(men) 重新開啟生命之門的一天,重生的一天,讓智慧從(cong) 我們(men) 心靈當中放出光輝,照亮我們(men) 的人生!照亮我們(men) 的世界!

 

謝謝各位!(掌聲)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