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明】華夏禮射儀軌

欄目:禮儀祀典
發布時間:2015-10-27 13:43:18
標簽:

 

 

華夏禮射儀(yi) 軌

作者:徐子明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九月十一日壬申

           耶穌2015年10月25日


 

作者按:這一套禮射儀(yi) 軌主要運用在傳(chuan) 統射藝研習(xi) 群體(ti) 的日常禮儀(yi) 性射箭場合,如道館俱樂(le) 部協會(hui) 等民間團體(ti) 。以中國射藝精神為(wei) 核心,在儀(yi) 式上參考了明代鄉(xiang) 射禮與(yu) 日式弓道劍道禮儀(yi) 的部分內(nei) 容。本禮射方案的設計基於(yu) 以下考慮:一方便易行,不需添置器物,選擇場地,在一般箭館就可以進行。二節奏快重點明確突出禮射日常性的特點。三禮意的明確定位,注重個(ge) 人內(nei) 心和同門關(guan) 係,淡化其他層麵的禮意。

 

相對於(yu) 傳(chuan) 統射禮禮射在一定程度上去禮留射,有些地方借用了鄉(xiang) 射禮的名詞,但實質內(nei) 涵卻已經並非傳(chuan) 統射禮。禮射不是要改革或取代射禮,而是在純粹的個(ge) 人射箭與(yu) 典禮性的傳(chuan) 統射禮之間增加一個(ge) 有價(jia) 值的層麵,以期起到平衡文質,寄禮樂(le) 於(yu) 日用的作用。當然,禮射的實踐和發展也有賴於(yu) 中國射藝體(ti) 係化實體(ti) 化的進程,有傳(chuan) 承有規矩的弓道館或射藝館是中國射藝複興(xing) 的重要力量。

 

人員:射者若幹人,由道館學員或射藝研習(xi) 者擔任。

 

司射一人,由道館老師或年長技高的射藝前輩兼任。

 

執事者一人,由初階習(xi) 射者輪流值任,執事者參與(yu) 初射,但不參與(yu) 再射與(yu) 終射。

 

服裝:射者與(yu) 司射應穿本道館之弓道服。若有觀射者,最好穿華夏傳(chuan) 統衣冠,若不能備,則西式正裝亦可,拒絕衣冠不整,奇裝異服,過分暴露等。

 

場地:一般在道館內(nei) 部舉(ju) 行,臨(lin) 時隔出六個(ge) 箭道,中間兩(liang) 個(ge) 箭道作為(wei) 上下射位,兩(liang) 側(ce) 箭道作為(wei) 東(dong) 西階,最外側(ce) 作為(wei) 準備區。根據實際場地和技術水平,可選擇10米~30米長度的箭道。(場地布置如圖)

 

 

 

注解:起射線與(yu) 虛線圍成的長方形部分,稱為(wei) “堂”。堂東(dong) 階西階和射位都可以用黑色寬膠帶臨(lin) 時畫出來,禮射結束後可以撤掉。射位又稱為(wei) “物”,上下堂必須通過階,東(dong) 階是執事者和司射上下堂的通道,西階是射者上下堂的通道。

 

上堂之後,行走步伐要按照禮儀(yi) 要求,行不舉(ju) 足。堂上的區域最好鋪設實木地板或者仿實木的複合地板。

 

器具:鼓一具小黑板一麵禮射靶紙若幹托盤茶杯若幹。

 

禮射靶紙如下圖例:

 

 

 

注解:

 

此禮射靶紙方案,主要參考傳(chuan) 統射禮“侯”的樣式,根據《周禮》與(yu) 《儀(yi) 禮》等資料。

 

整張靶紙稱為(wei) “侯”,最外圍的白色區域是侯的無效區,四角可以印刷道館名稱,下方空處可以用毛筆書(shu) 寫(xie) 司射者姓名,射位,日期時間等信息。初射不使用靶紙,再射時分別為(wei) 上射位和下射位貼上靶紙。侯的邊長為(wei) 60cm.

 

白色區域以內(nei) 區域為(wei) 侯的有效區,稱為(wei) “鵠”,(包括黑色和黃色區域)按照禮射規範射中“鵠”則有效。鵠的邊長為(wei) 24cm.

 

“鵠”內(nei) 部的明黃色小方塊為(wei) “質”,主要為(wei) 射者提供中心參考點,黃色較為(wei) 醒目便於(yu) 遠距離觀察。射中“質”並不額外計算成績,但是其他射者以及觀射者應當喝彩鼓勵。質的邊長為(wei) 4cm.

 

亦可根據具體(ti) 情況來調整靶紙大小,但是應不違反候鵠質三者大小的比例關(guan) 係。

 

流程:

 

一延射

 

司射立於(yu) 堂下兩(liang) 階之間,麵堂而立。射者與(yu) 觀射者立於(yu) 觀射區,麵靶而立。司射揚聲曰:“賁軍(jun) 之將,亡國之大夫,與(yu) 為(wei) 人後者不入,其餘(yu) 皆入。”眾(zhong) 射者與(yu) 觀射者皆拜司射,司射答拜。

 

司射在堂上西側(ce) 就位,麵靶。射者在堂下西側(ce) 就位,麵靶。

 

二比耦

 

司射曰:“各與(yu) 其耦讓取弓矢”

 

眾(zhong) 射者兩(liang) 兩(liang) 結為(wei) 一耦,每個(ge) 人取四支箭矢,一把弓,取畢,射者手按腰帶,挾弓矢站立。

 

注解:射者在道館學習(xi) 射藝一段時間,達到一定基礎水平之後,就由老師綜合考慮多方麵因素確定結耦對象。兩(liang) 位射者的結耦關(guan) 係一旦確定則長期保持,不輕易更改。同耦的兩(liang) 位射手在道館的日常習(xi) 射中應當相互砥礪,彼此為(wei) 鑒,共同提高。結耦最早兩(liang) 位為(wei) 上耦,其次兩(liang) 位為(wei) 中耦,再次兩(liang) 位為(wei) 下耦。

 

三初射

 

司射曰:“初射”

 

上耦搢三挾一,由西階升。行至與(yu) 階相直時,皆朝北揖,到了階前,相對揖,上射先上堂,下射後上堂。兩(liang) 人上堂後,皆麵北揖。兩(liang) 人各行其物之前時,相對揖。及物時,麵南揖。【在堂上行走按照禮儀(yi) 步法,行不舉(ju) 足,車輪曳踵】

 

司射擊鼓三聲。上射先射,下射後射,輪流發矢。【按照本館規範的禮儀(yi) 射法,做出完整的各節射】

 

射畢,上耦皆麵南揖,相對揖,當階揖,麵北揖。下堂之後與(yu) 升堂的中耦相遇,兩(liang) 耦互揖。諸耦依前升射。

 

諸耦射畢,回到準備區,射者手按腰帶,挾弓站立。

 

司射擊鼓三聲。執事上靶位取箭,為(wei) 上射位與(yu) 下射位貼好兩(liang) 張靶紙。執事將箭放回諸耦弓架中,從(cong) 堂後退到執事準備區,站在黑板邊,準備記錄成績。

 

注解:第一輪初射不計算成績無論射者射中或不中其他人都不能表露態度,不可喝彩或者歎息。

 

三再射

 

司射曰:“再射”

 

上耦升如前,司射擊鼓三聲。戒曰:“不貫不釋。”上射先射,下射後射,輪流發矢。每射出一支有效箭,司射曰:“獲!”,執事記錄成績。

 

眾(zhong) 耦升射如前。諸耦射畢,退回。司射擊鼓三聲。執事上靶位取箭,放回諸耦弓架中。

 

注解:第二輪再射計算成績當射者射中時,其他射者和觀射者可以喝彩,正中黃心可以微微鼓掌,但是不可以過分喧嘩,也不可喝倒彩。

 

四終射

 

司射曰:“終射”

 

上耦升如前,司射擊鼓三聲。戒曰:“不鼓不釋。”執事播放射禮雅樂(le) 。兩(liang) 耦升射如前,但合樂(le) 而射。每射出一支有效箭,司射晗首示意,執事記錄成績。【按照禮儀(yi) 射法,各節射法皆符合相應的節拍】

 

諸耦射畢,司射擊鼓三聲。執事停止播放音樂(le) ,上靶位取箭,放回弓架中。

 

注解:終射是否舉(ju) 行,可以視參與(yu) 人數和時間以及射者技術等情況而定。終射計算成績,不僅(jin) 依據是否上靶,也依據司射判斷這一箭的動作是否符合音樂(le) 的節拍。當司射判定為(wei) 有效箭之後,其他射者和觀射者方可以喝彩,不能搶在司射之前表露態度。

 

五升飲

 

司射行至執事準備區,觀察黑板上記錄的比賽結果。

 

得出結論後,司射回到堂上,立於(yu) 兩(liang) 物之間,麵靶命曰:“諸耦卒射,左賢於(yu) 右”(或右賢於(yu) 左或左右均等)

 

堂下,不勝者皆取下扳指,釋弓。

 

上耦進揖如升射,勝者先升。執事用托盤上茶一杯,勝者揖曰:“敬為(wei) 奉養(yang) ”,不勝者答曰“豈敢豈敢”。不勝者取杯立飲,飲畢,互揖。

 

上耦退堂,不勝者先降,勝者後降。中耦升飲相左揖如之,諸耦亦如之。諸耦飲畢,複位,勝者亦取下扳指,釋弓。

 

注解:黑板上的姓名和隊伍表格預先畫好,執事者隻需要在名字下畫圓(表示中)畫叉(表示不中),記錄完畢後,在上射和下射總計欄上寫(xie) 出總統計數字,以供司射觀察。

 

例表如下圖

 

 

 

此圖以三耦射者為(wei) 例實際上人數可能不足三耦亦可能超過三耦

 

趙xx與(yu) 周xx為(wei) 上耦錢xx與(yu) 吳xx為(wei) 中耦孫xx與(yu) 鄭xx為(wei) 下耦

 

趙錢孫三人為(wei) 上射周吳鄭三人為(wei) 下射此圖表示上射勝利。

 

五徹射

 

諸耦升飲畢,司射命曰:“徹射。”

 

眾(zhong) 射者與(yu) 執事來到堂下兩(liang) 階之間,麵堂橫列。

 

司射到兩(liang) 物之間,向眾(zhong) 射者行禮,司射曰:“為(wei) 仁由己,諸君勉力。”

 

眾(zhong) 射者答禮,曰:“唯!”禮射結束,眾(zhong) 射者退,司射退。

 

注解:“為(wei) 仁由己”取自《論語》。按《禮記》,射者,仁之道也。為(wei) 仁由己,在此處有兩(liang) 層含義(yi) ,一射箭是求仁得仁,自我修養(yang) 的過程。二提高射藝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正諸己,求諸己。

 

永曆三百六十九年秋

 

江右徐子明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