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wei) 自己是個(ge) 屬於(yu) 中國的台灣人
作者:李斯坦
來源:鳳凰曆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九月十四日乙亥
耶穌2015年10月26日
本文係鳳凰網曆史頻道對話李斯坦文字實錄,
采訪:唐智誠
嘉賓簡介:李斯坦,1998年生,台灣嘉義(yi) 人,高中生。
我認為(wei) 自己是個(ge) 屬於(yu) 中國的台灣人
鳳凰曆史:你覺得台灣的年輕人當中,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多嗎?
李斯坦:應該是極少數吧,其實在台灣就是一個(ge) “台獨”的氛圍。如果你問一般人“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他們(men) 絕對說台灣人。那個(ge) “台灣人”的意思不是台灣“省”人,是台灣“國”人。比如在大陸說你是山東(dong) 人,就是山東(dong) 省人的意思;在台灣,他們(men) 特指“台灣人”的意味不一樣。
鳳凰曆史:那你會(hui) 如何回答“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一問題?
李斯坦:我認為(wei) 自己是一個(ge) 屬於(yu) 中國的台灣“省”人,不會(hui) 自外於(yu) 中國大陸。
鳳凰曆史:認同中國的觀念有沒有受到過別人的挑戰?
李斯坦:我們(men) 在家自學,雖然對外界的人還是有接觸,可是較少談到這類話題,應該不算受到過別人的挑戰。近年來我才比較有意識到統獨這個(ge) 方麵的問題。
鳳凰曆史:當你知道有這種人存在,知道社會(hui) 上還會(hui) 因為(wei) “統獨議題”撕裂得很厲害,你有什麽(me) 感受?
李斯坦:我認為(wei) 他們(men) 的思想其實是不理智的,我擇善固執,確定自己選擇的是我認同的,就不需要去管別人怎麽(me) 想,至少不要讓他們(men) 來影響我的想法。
鳳凰曆史:你們(men) 家有點像個(ge) 世外桃源,具體(ti) 來說,有些什麽(me) 措施讓你隔絕於(yu) 台灣“去中國化”的大環境?
李斯坦:具體(ti) 措施有幾個(ge) 方麵:一、就是課本,尤其是曆史科,我們(men) 不用“台獨”史觀的教科書(shu) 。課本都是學術性的,不具政治目的,並且都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講道理。我們(men) 第一次接觸到的史觀就是這樣子的,自然而然就接納了這樣的史觀,最終了解這個(ge) 史觀的優(you) 越性;二、我們(men) 家裏也沒有電視節目可看,不會(hui) 成天看到藍綠營爭(zheng) 吵“統獨”問題;三、也不看報紙,台灣的那些影星、歌星,基本上都不太知道。
因認同《四書(shu) 》裏的道理而認同中國
鳳凰曆史:你認同中國的原因是什麽(me) ?
李斯坦:主要是中國文化。我認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裏麵最重要的就是道德思想,這個(ge) 道德觀是非常吸引我的。
鳳凰曆史:你怎樣接觸到中國文化的這種道德的內(nei) 核,然後它又是怎樣感染你,讓你覺得自己願意做中國人?
李斯坦:我們(men) 從(cong) 小就開始讀《四書(shu) 》,後來漸漸長大,就會(hui) 反思裏麵的意涵到底是什麽(me) ,然後歸納出中國人其實是很注重道德的,這個(ge) 應該算是中國文化的特色吧。
我讀那些書(shu) ,讀到比較有感覺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是中國人或者台灣人這個(ge) 問題。我不過認同書(shu) 裏麵的那些道理,便自然而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了。
鳳凰曆史:你小的時候怎麽(me) 會(hui) 讀得下去《四書(shu) 》呢?很多小孩子會(hui) 覺得枯燥、刻板、教條,根本就讀不下去。
李斯坦:小時候我們(men) 也是蠻被動的,剛開始背書(shu) 是背《唐詩》。那時候爸爸要求我們(men) 要抄寫(xie) 三遍,然後再默寫(xie) 一遍,我們(men) 偷偷的把它改成寫(xie) 一遍就默寫(xie) 一遍。後來越讀越多,接著還讀《四書(shu) 》。小時候也不知道裏麵的意涵是什麽(me) ,爸爸會(hui) 試著給我們(men) 解釋。
大概是15歲開始,我覺得似乎跟孔子有那麽(me) 一點像,就是「吾十有五而誌於(yu) 學」,那時候我讀任何書(shu) ,都盡量去體(ti) 會(hui) 裏麵最深刻的思想。
若期盼中國文化複興(xing) 絕對不能讓兩(liang) 岸繼續對立
鳳凰曆史:那你現在支持兩(liang) 岸統一嗎?為(wei) 什麽(me) ?
李斯坦:支持。首先,從(cong) 國際形勢來看,兩(liang) 岸鬥來鬥去,都是內(nei) 耗,外邊的勢力很容易侵入。另外就是道德方麵,還有文化方麵。如果我們(men) 期盼中國文化複興(xing) ,絕對不是讓兩(liang) 岸繼續對立。對立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上不認同。
鳳凰曆史:你講的是哪一方麵文化上不認同?
李斯坦:現在大陸人也好,台灣人也好,都會(hui) 覺得台灣保存了較多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我覺得這是不正確的想法。台灣人認為(wei) 大陸經曆過文革、台灣沒有,便自以為(wei) 保存比較多的文化精華。大部份台灣人崇洋媚日,他們(men) 所學到的僅(jin) 限於(yu) 美日文化的邊陲,學不到精髓,再加之於(yu) 所謂“本土文化”上,變得不倫(lun) 不類。
實際上,隻要到大陸去走一走,就會(hui) 感受到他們(men) 整體(ti) 文化氛圍比我們(men) 還要濃烈。比如說,走在路上看大陸人,還沒對話,光看氣質就不一樣。再進一步交談,你會(hui) 發現,甚至有些汽車司機的文化水平都相當好,台灣人相形見絀。
台灣並沒有繼承到中華文化最精華的地方,最精華的地方要從(cong) 中國的古籍裏麵去尋找。然而台灣人仍挾著一種莫名的文化優(you) 越感,拒絕和大陸人交流,拒絕與(yu) 大陸的文化相提並論,否認兩(liang) 岸密切的文化關(guan) 聯。也許是政治上的隔閡使得台灣人在文化上也帶著排斥大陸的心態。
鳳凰曆史:你支持兩(liang) 岸統一,道德方麵的原因是什麽(me) ?
李斯坦:文化其實就包含了道德,中國文化最注重道德。從(cong) 曆史上看,中國人所做出的一些政策決(jue) 定,其實都是道德觀的反映。
鳳凰曆史:你曾經為(wei) 支持兩(liang) 岸統一這個(ge) 理念,參加過什麽(me) 活動,做過什麽(me) 具體(ti) 的事情嗎?
李斯坦:我唯一做過的就是寫(xie) 文章,但投稿的並不多。一篇發表在《兩(liang) 岸犇報》,裏麵有提及兩(liang) 岸本是一家、我們(men) 的文化其實相同的主題。
在《中國時報》也發表過一次,但不大有談到兩(liang) 岸文化比較。是針對台灣一個(ge) 大學生鄭捷的可怕事件。報紙上的講法,他一直都很喜歡玩戰鬥的電動遊戲,對生活已經沒有熱情,但他又害怕自殺,所以他就試圖透過殺人、被懲治償(chang) 命,就不用自殺。然後他就在台北捷運上隨機砍人,殺死了四個(ge) 人,很多人受傷(shang) 。當時這個(ge) 事件給我一個(ge) 挺大的衝(chong) 擊,台灣怎麽(me) 有這等狼心狗肺的人,我在家裏那個(ge) 世外桃源從(cong) 來沒有想過。那一篇主要是在評論這個(ge) 社會(hui) 新聞。
我看到這些亂(luan) 象,覺得台灣的社會(hui) 就是壞在教育及其造成的風氣。假如鄭捷小時候就把四書(shu) 五經念到心裏頭去,不隻是背背那些文字;如果把它讀到“生命”裏麵,納為(wei) 自己的道德觀,用來待人接物,那麽(me) 他絕對不會(hui) 幹這種事情。但是他從(cong) 小玩的全是戰鬥遊戲,這會(hui) 讓一個(ge) 人的思緒完全沒有道德感,覺得在電玩上可以殺人,那在街上何嚐不可呢?
大陸在揭露貪腐而台灣在偽(wei) 裝清明
鳳凰曆史:你對大陸整體(ti) 來說是什麽(me) 樣的印象?
李斯坦:我覺得大陸的社會(hui) 風氣比台灣還要好。比如“打貪”。有人說:現在“反貪腐”正好證明大陸以前貪腐很嚴(yan) 重。我想說一件事情,在每一個(ge) 社會(hui) 裏麵,社會(hui) 問題都是難免的,關(guan) 鍵是那個(ge) 政府有沒有決(jue) 心麵對這個(ge) 問題。我會(hui) 覺得大陸有決(jue) 心,是因為(wei) 大陸在揭露貪腐,而台灣在偽(wei) 裝清明。台灣人常批評大陸的貪腐,其實台灣在貪腐的正是在上位者,例如陳水扁。如果執政者品行都這麽(me) 差的話,那下麵的人必然上行下效。上司貪婪,下屬何嚐不可以。所以台灣整個(ge) 風氣都是很差的,而馬政府仍繼續縱容。
鳳凰曆史:大陸遊客到台灣來,覺得台灣的警察態度很好啊,很多公家機關(guan) 還有開放日,普通人也能進去轉轉。你覺得台灣官民之間關(guan) 係很近嗎?
李斯坦:不會(hui) 。舉(ju) 一個(ge) 例子,我們(men) 曾經騎腳踏車環過台灣島一圈。我們(men) 最常去的休息站就是警察局,沿途警察局大多設有“鐵馬驛站”,鐵馬就是腳踏車,可以讓你到局裏裝水。可是每次去裝水,我都有一個(ge) 感覺,就是警察無能。他們(men) 都隻是在累計非治安功能的記錄,比如說我們(men) 去用他的飲水機裝水,他就要求我們(men) 三人都簽名,這就表示他平常正事沒什麽(me) 業(ye) 績。交通警察執法通常是守株待兔,停在路邊,在那裏看看有誰經過他麵前是違法的,還特別欺善怕惡,隻會(hui) 找弱者處罰。至於(yu) 其他更嚴(yan) 重的違法,警察卻裝聾作啞,極其敷衍。他們(men) 平時那麽(me) 無能,根本沒有為(wei) 民眾(zhong) 服務,“親(qin) 民”隻是偽(wei) 善。
同理,政治人物不搞好治理就談親(qin) 民,是沒有意義(yi) 的,那隻是在爭(zheng) 取選票。如孟子所言,這是“惠而不知為(wei) 政”。
我從(cong) 文化角度上認同中國不受政治氣候影響
鳳凰曆史:對大陸的一些負麵的事情,象是貪腐、強拆之類的,會(hui) 影響你會(hui) 大陸的觀感,讓你覺得當中國人也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李斯坦:首先要了解,兩(liang) 岸其實都有很多問題,沒有哪一邊比較好。重要的是政府是否有決(jue) 心麵對,我覺得大陸政府是有決(jue) 心的。比如反貪腐,每一個(ge) 政府都希望維護他自己的形象,大陸如果不願意治理貪腐的話,何苦揭露自己的貪腐呢?如果揭露的話,某種程度上應該可以代表大陸希望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
最重要的,隻要從(cong) 文化角度上認定自己是中國人,無論當下政治氣候好壞,我仍舊是中國人,中國文化的優(you) 秀精髓使我堅定不移。試看曆代誌士仁人,有誰因中國落後而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康有為(wei) 建議光緒皇帝效仿日本圖強,他曾經說過自己是日本人嗎?
鳳凰曆史:你覺得大陸有哪些東(dong) 西是比較令你向往的?
李斯坦:一個(ge) 是文化氛圍,另一個(ge) 是社會(hui) 風氣。大陸人自己會(hui) 覺得社會(hui) 風氣不好,老太太被人撞了,倒在地上,沒有人敢扶,因為(wei) 怕她會(hui) 反咬一口,諸如此類,讓大家感覺大陸人心冷漠。
我覺得,第一、大陸的人口眾(zhong) 多,一定不是每一個(ge) 人的品行都那麽(me) 好。那些尤其不好的就會(hui) 登上新聞,但這未必代表這類事情是大陸的常態。終究還是有人會(hui) 覺得,人怎麽(me) 這麽(me) 冷漠,而覺得他們(men) 冷漠的那些人,就可能是不冷漠的。第二、如果政府確有決(jue) 心、欲有所作為(wei) 的話,這些風氣的改變是指日可待的。
其實台灣也蠻多人都挺冷漠的,他們(men) 不會(hui) 關(guan) 心旁邊的人,更不用說關(guan) 心社會(hui) 了。台灣跟大陸都有冷漠的人,隻是比例的問題吧。假如在台灣與(yu) 大陸的這種冷漠人口的比例都一樣大,大陸那邊會(hui) 顯得比較多,因為(wei) 人口本來就比較多。台灣人不能以這個(ge) 絕對的人數,來衡量大陸的社會(hui) 風氣。
跟我往來的大陸人大多是極其友善的,我常常會(hui) 覺得,大陸是另一個(ge) 家。台灣人經常說大陸人不禮貌,說話很大聲,很吵,等等。但我遇到許多大陸人都彬彬有禮,表現在說話的措詞上,比如說他們(men) 稱呼對方都用“您”,令我印象深刻;也表現在態度上,他們(men) 把我們(men) 當作一家人,讓我感到溫馨,覺得“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不是空談。
還有一個(ge) 就是學風。我跟爸爸去山東(dong) 青島大學訪問五個(ge) 禮拜,跟那邊的研究生有一些互動。他們(men) 學習(xi) 態度很認真,對人的態度也很親(qin) 切。研究室有一位姐姐主動跟我要微信,讓我感覺大家都很融洽,就像家人一樣。
當然,我也特別向往古代詩詞裏描述的名勝風景,以及諸多曆史景點。這些都是在幅員狹小、文化短淺的台灣島上所看不到的。
鳳凰曆史:大陸有沒有什麽(me) 讓你覺得完全不能夠接受,很討厭的事情?
李斯坦:基本上很少。比較困惑的是,為(wei) 什麽(me) 環境有點不衛生。雖然不是每一個(ge) 地方都如此,但即便在北京還是會(hui) 有些不甚理想的地方。我讀大陸的教科書(shu) ,裏麵有一篇文章談到時傳(chuan) 祥老先生,他是北京的清潔工。他有一個(ge) 精神讓我很感動,就是“寧可一人髒,換來萬(wan) 戶淨”。其實中國人是很愛幹淨的,可是為(wei) 什麽(me) 今天大陸會(hui) 有這麽(me) 多環境衛生的問題,我不大能理解。
還有環境汙染的問題。因為(wei) 大陸正在發展,可能免不了有一些突飛猛進所帶來的負作用,有待改善。開完APEC會(hui) 議之後,習(xi) 主席說,希望通過努力讓APEC藍保持下去,這個(ge) 是可以期待的。
政府是台灣哈日風氣的始作俑者
鳳凰曆史:你周圍哈日的人多嗎?
李斯坦:哈日的人很多,並且連政府都在哈日。台灣有太多例子了,所謂古跡修複都是恢複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舉(ju) 一個(ge) 例子,我們(men) 嘉義(yi) 有一片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日式房屋,台灣林務局出資,假借保留古跡之名修護。反倒讓台灣先民所建的閩式古厝任其腐朽。這就反映出台灣人史觀上的扭曲。這點挺重要的,一般人隻感覺到民眾(zhong) 哈日,沒想到原來政府才是始作俑者。
還有一個(ge) 例子,噍吧哖事件發生在現在的台南玉井,在這個(ge) 抗日地點,餘(yu) 清芳壯烈犧牲。而他的紀念碑是被冷落的。紀念碑孤伶伶地矗立在一座荒丘上,從(cong) 停車場到紀念碑的步道似乎沒有人在維護。
一個(ge) 很強烈的對比,不遠的山下,政府修建了八田與(yu) 一紀念館,館裏凡跟八田與(yu) 一有關(guan) 的文獻都被陳列在玻璃櫃中,紀念館成天開著冷氣,可見政府把很多經費用在紀念這個(ge) 日本侵略者的身上,還稱八田與(yu) 一為(wei) “台灣水利之父”。新館修成之後的一個(ge) 紀念會(hui) ,馬英九還親(qin) 臨(lin) 現場。這一切真是太可恥了。
鳳凰曆史:你對日本這個(ge) 國家有什麽(me) 印象呢?
李斯坦:他們(men) 為(wei) 利益不擇手段,甚至可以說是衣冠禽獸(shou) ,我對日本基本上沒有好印象。從(cong) 曆史上看來,他們(men) 在侵華戰爭(zheng) 中的所作所為(wei) ,如南京大屠殺,簡直是慘絕人寰。
台灣人去日本旅遊,看到日本人非常有禮貌,廁所很幹淨。那都是表麵,都不是道德層麵的東(dong) 西。孔子說:“禮雲(yun) 禮雲(yun) 玉帛雲(yun) 乎哉。”我們(men) 要有禮,難道隻是追求表麵嗎?僅(jin) 僅(jin) 因為(wei) 那些表象就去媚日,太膚淺了。從(cong) 曆史上的大事件看,日本這個(ge) 民族的民族性其實是缺乏道德的。
鳳凰曆史:現在台灣社會(hui) 中有一種論調,日本人他給台灣帶來的現代化的工業(ye) 基礎,促進了台灣的經濟、交通發展,給台灣的生活打下了一個(ge) 特別好的基礎,你怎麽(me) 看這種論調?
李斯坦:我不同意這些說法。比如說八田與(yu) 一那個(ge) 水利工程,是日本為(wei) 了掠奪台灣資源用於(yu) 侵華而建的。他們(men) 都不是為(wei) 台灣人的利益去做這些工程建設的,都是為(wei) 了侵略中國大陸及其他亞(ya) 洲國家才這樣子做。換句話說,日本是為(wei) 了他本國的利益,台灣人那麽(me) 瘋狂的去感謝他幹什麽(me) ?台灣人何苦再去媚日呢?
若台灣人把自己當中國人自然會(hui) 覺得抗戰意義(yi) 重大
鳳凰曆史:你接觸到的朋友,他們(men) 怎麽(me) 看抗戰,他們(men) 還會(hui) 紀念抗戰嗎?你自己怎麽(me) 看?
李斯坦:針對這個(ge) 問題我沒有問過周遭的人。但據我估計,應該幾乎不會(hui) 有人覺得這是有價(jia) 值的。
我覺得紀念抗戰是很重要的。對於(yu) 抗戰值不值得紀念,關(guan) 鍵在於(yu) 你想不想當中國人。如果台灣人把自己當作中國人的話,自然會(hui) 覺得抗戰的意義(yi) 重大,對我們(men) 今天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台灣人現在不願意站在中國視角去看這個(ge) 問題,反而接受“台獨”媚日史觀。在這個(ge) 史觀下會(hui) 出現很荒唐的言論,有些媚日的台灣人甚至會(hui) 說,假如在抗戰時,日本戰勝的話,我們(men) 今天就可以搭國內(nei) 航班去日本玩了。這真是太荒謬了。
我們(men) 要知道能真正為(wei) 台灣的利益考量的絕對不是日本人,日本人都是為(wei) 了自己的利益才來侵略台灣的。麵對一個(ge) 侵略者,你難道需要去感謝他嗎?如果中國大陸真的能夠幫助台灣的話,為(wei) 什麽(me) 要擯棄他,反而去追求那個(ge) 侵略你的人?
鳳凰曆史:你覺得要轉變這種感謝日本的氛圍,大陸應該做一些什麽(me) 呢?
李斯坦:我一直覺得兩(liang) 岸統一的障礙是道德問題,就是台灣人不知道“義(yi) 利之辨”。台灣上層的人都是政客,都是為(wei) 了自己的利益才說我們(men) 不想統一,不是為(wei) 台灣人民的長遠目標在考量。他們(men) 之所以會(hui) 這麽(me) 做,是因為(wei) 沒有受過中國文化的熏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政治責任。
我想大陸在這方麵絕對不可以放手。如果台灣那些政客又開始叫囂獨立,要去依附美、日的話,大陸一定要采用強硬的政策。但是現在盡量避免講到武統,如果用武力來解決(jue) 這件事情,而兩(liang) 岸依舊沒有心靈契合的話,還是沒有用的,隻是表麵上的統一而已。另外,大陸一再對台灣讓利,其實讓利轉變不了認同,因為(wei) 認同不是拿錢可以買(mai) 來的。因此,要解決(jue) 這些難題還是要透過教育來幫助台灣人找到文化認同。
我覺得文化認同最關(guan) 鍵的還是在台灣這邊,不是在大陸。日本給台灣的殖民創傷(shang) 是還沒有痊愈的,已經隔了這麽(me) 多代了,台灣人還是生活在受到扭曲的氛圍之中。
鳳凰曆史:你剛才說到殖民的創傷(shang) 。你的爺爺或奶奶會(hui) 聊起殖民時代嗎?他們(men) 對日本的統治是什麽(me) 樣的看法?
李斯坦:我爺爺在抗戰時期,曾在海南島為(wei) 日本人打仗。我外公在日本上過學。他們(men) 都是很好的人,但在那個(ge) 時代背景下,受日本人的殖民教育,全盤接受日本皇民化。爺爺較早過逝,沒有機會(hui) 和他聊到這方麵的事。外公對我們(men) 都很好的,但聽說我們(men) 要考大陸高校,他是非常激動甚至憤怒的。因為(wei) 他是從(cong) 日本人的觀點來看自己的,把自己當作日本人,絕對無法了解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到大陸念本科,這樣的決(jue) 定當然令他憤怒。
鳳凰曆史:你在台灣支持統一,會(hui) 覺得自己很孤獨嗎?
李斯坦:台灣統派的人基本上寥寥無幾。在台灣,能夠一起從(cong) 事這個(ge) 幫助兩(liang) 岸統一事業(ye) 的人很稀少,如果從(cong) 這一方麵來說,是很孤獨。但就精神上來看,我們(men) 不需要害怕孤獨。正是因為(wei) 整個(ge) 台灣淪陷在這“台獨”的氛圍下,我們(men) 才需要站出來。雖然事業(ye) 艱難,但是為(wei) 了中國的複興(xing) ,我們(men) 以中國文化為(wei) 精神支柱,同誌互相扶持,我們(men) 不怕孤獨。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陳暢】論劉宗周晚年思想中的“獨體(ti) ”概念
【下一篇】【徐子明】華夏禮射儀(yi) 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