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言每日精選】民主與科舉·宋人共治政體·宗法·鄉賢(2015-10-16)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5-10-17 21:09:36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伟德线上平台特設的一個(ge) 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儒家微言每日精選】民主與(yu) 科舉(ju) ·宋人共治政體(ti) ·宗法·鄉(xiang) 賢(2015-10-16)

整理者:梁金瑞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九月初四日乙醜(chou)

            耶穌2015年10月16日

 

 

#微信群討論精華#

 

@ 齊義(yi) 虎:

 

【民主與(yu) 科舉(ju) 】 清末一些比較開明的儒家知識分子(如王韜、嚴(yan) 複、郭嵩燾)讚賞西方的民主製度,但那時候的民主是什麽(me) 樣子的呢?是隻有不到5%的人口才有選舉(ju) 權的小範圍民主,說到底還是一種麵對少數人的政治開放,跟二戰以後大範圍開放的普選民主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且當時普遍實行的還是君主製,有限開放的議會(hui) 民主隻是對君主製的有益補充,而不是對立。其實說中國能否開出民主本身就是一個(ge) 偽(wei) 問題,因為(wei) 它預設了民主是唯一的道路選擇,而不願正視其他路徑的可能性。中國沒有產(chan) 生投票民主,正是由於(yu) 我們(men) 發明了一種比西方民主更開放更公平更有品質的替代性製度,這就是科舉(ju) 製。張君勱雖然是政治學出身,但隻是熟悉西方,對中國自家的製度文明並不了然。錢穆先生的《政學私言》對科舉(ju) 與(yu) 投票的製度比較有極其精彩的論述,竊以為(wei) 這本書(shu) 比《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更為(wei) 重要,可惜了解的人太少。

:

 

@儒生知一:

 

自然神學】(@袁岱青 君這個(ge) 解說)是托馬斯+康德的方案,即“自然”的“科學”理解或“科學”理解的“自然”本身來源即是GOD然之,神跡即算被理解為(wei) “自然”現象(霍布斯引發的觀點,斯賓諾莎跟隨這個(ge) 觀點),仍然可以算作GOD的給出,這會(hui) 引入一個(ge) 新問題,即GOD的意誌,如果在“自然”給出了“神跡”的解釋的背景下,GOD的意誌則被逼回到在何處顯現的問題,在康德那裏,就是第一下推動,即首動因,這就回到了希臘的自然神學,如果是柏拉圖的自然神學處,萬(wan) 物有自身的形式-目的,那所有萬(wan) 物之形式的形式則是日喻中的日,即使萬(wan) 物自身的形式-目的得以可能的東(dong) 西,托馬斯就是在這個(ge) 意義(yi) 上把GOD安置於(yu) 日的位置,但在亞(ya) 裏士多德這裏可就不是這樣了,在後物理學篇,那個(ge) 既是動因又是的因且實現目的後的歸往自身之無是NOUS-心,這是真正的遍在而超越,這裏是沒有任何意義(yi) 上實體(ti) 性超越者的位置的。

 

@儒生知一:

 

【古老技藝之保有】為(wei) 什麽(me) 今天我們(men) 要留意去保有一些古老的技藝?這是個(ge) 極其精深悠遠的問題,技藝指向存在,保有一些我們(men) 在早期對存在的一些直接領悟,那是分類、範疇、概念還不那麽(me) 完整的時代,我們(men) 以赤子之心感通身外,故在一些古老的技藝中有人對物之自在為(wei) 物的對待。今天很多東(dong) 西已經被近代科技所籠罩,譬如說耕種,從(cong) 天時、順地利而盡人事的耕種技藝在喪(sang) 失,替而代之的是大棚、農(nong) 藥、抗生素、激素進而轉基因的耕種技藝,從(cong) 六、七十年代經曆至今的人們(men) 都經驗了不同的耕種技藝導致農(nong) 產(chan) 物的口味之不同,而今所謂“自然”即古老的技藝種植的農(nong) 產(chan) 品已儼(yan) 然成為(wei) 貴族專(zhuan) 享,人們(men) 是識貨的,但這後麵折射的問題卻是沒有被深思的。

 

@明夷-庚申:


珠算】 群裏討論珠算,我一直覺得珠算挺美。(1)算盤結構很美,方圓相稱、上二下五,都具陰陽之美;(2)撥打時聲音很美;(3)十進製+五進製,是個(ge) 創舉(ju) ,有利於(yu) 開發思維;(4)演算時上下都留有一行冗餘(yu) ,既是天覆地載之意,也是留有餘(yu) 地的意思;(5)珠算的乘法特別有意思,蘊含二項式的原理。


#弘道學術#


@弘道書(shu) 院:


【吳鉤論宋(10.15)】宋人的“共治”政體(ti) 暗含了“君主-宰執-台諫”三權分立的結構:君主是名義(yi) 上的權源;但詔令不出自君主獨斷,而是“以宰執熟議其可否,而後見之施行”,即由宰相執掌具體(ti) 的國家治理權;而台諫掌握監察、審查、司法,以製衡宰執的執政大權。三權相對獨立,“各有職業(ye) ,不可相侵”。

 


 

#精彩微博摘錄#

 

@餘(yu) 東(dong) 海三世:


老莊不及孔孟】老莊智慧高於(yu) 孔孟。這個(ge) 觀點頗為(wei) 流行,其實大謬。孔孟是中道思想、中道智慧,恰到好處,不偏不倚,大中至正,全體(ti) 大用;老莊雖然有所得,但未能得道體(ti) 之全,思想和智慧都是偏頗、偏倚、偏激的,故缺乏普適性,作用很有限,於(yu) 個(ge) 體(ti) 不足以成就聖德之圓,於(yu) 政治不足以建設王道之美。

 

@劉青衢:


科學之局限】科學之求真,本在自然之真,實乃一極大之唯物主義(yi) ,其顯於(yu) 器物創為(wei) ,原出近代西方降神尊人,以人之現實生存與(yu) 物質利益為(wei) 價(jia) 值所附,若限於(yu) 基礎所需,固無不當,若逾其範圍,橫侵泛濫,事皆以科學為(wei) 宗旨,則不啻視人生如牛馬,僅(jin) 為(wei) 物欲所趨耳!生生之道,極集於(yu) 心,盡心知性知天者,又豈科學所能達也?


@吳鉤 :


言之不文】“屌絲(si) ”、“裝逼”這些網絡語言確實品位低下。但“狠抓”、“兩(liang) 手硬”之類的文件語言也高不到哪去,一樣的粗鄙不文。

 

@楊萬(wan) 江:


孝道與(yu) 宗法】儒家孝道的根本邏輯就是宗法。血親(qin) 意義(yi) 上對生養(yang) 之所由出的父母和祖先的孝,和終極本源意義(yi) 上對性之所出、世之所出的神性上天(天地)的孝,均宗而法之以明道體(ti) ,以立儀(yi) 軌。(參見楊萬(wan) 江新古典儒學對儒家宗教之三宗說的論述)


#鄉(xiang) 賢專(zhuan) 題#

 

@齊義(yi) 虎:


如何複興(xing) 鄉(xiang) 賢】 鄉(xiang) 賢不是自然生發出來的,而是教育的結果。沒有儒學教育的滋養(yang) 熏化,也就不會(hui) 有鄉(xiang) 賢。所以複興(xing) 鄉(xiang) 賢首先要複興(xing) 儒學教育,經典進課堂,選賢開科舉(ju) 。否則不過是濫竽充數、葉公好龍罷了。

 

@孔孟非凡:


鄉(xiang) 村人口結構與(yu) 鄉(xiang) 賢存在】有才能、有威望的,都離鄉(xiang) 出城出國了,何來鄉(xiang) 賢?象我們(men) 這邊的農(nong) 村,一條村隻剩下50多人,都是老人,連孩子都少有,這樣的鄉(xiang) 村人口結構,有鄉(xiang) 賢又有何意義(yi) 呢?所以,我們(men) 複興(xing) 儒家必須因時製宜,不能再刻舟求劍了!

 

@老金曰:


說鄉(xiang) 紳1】鄉(xiang) 紳是傳(chuan) 統中國的特殊階層;他們(men) 以聖賢文明自居,相對富裕,其性質略近於(yu) 西世之”中產(chan) 階級“。鄉(xiang) 紳類型繁多,古今不同,麵貌各異,但”耕讀傳(chuan) 家“是辨識鄉(xiang) 紳的基本符號。”且耕且讀,有土有書(shu) ,訓導子弟,光宗耀祖“,是鄉(xiang) 紳的恒定生活方式。清末以來,鄉(xiang) 紳更展開了推演”社會(hui) “之功能。

 

@老金曰:


 【說鄉(xiang) 紳2】鄉(xiang) 紳,衣食無憂,但依舊辛勤耕作;家中存書(shu) ,但必有義(yi) 理心得;以此推演為(wei) 家族傳(chuan) 統。劣紳固有,但躬耕而明義(yi) 理者,方為(wei) 鄉(xiang) 紳脊梁,事實上,也是中國脊梁。聖賢氣象,賴鄉(xiang) 紳而得到文化肯認。故漢代以降,吾土骨鯁人物,多出於(yu) 鄉(xiang) 紳。鄉(xiang) 紳因此構建為(wei) 一種“意義(yi) 係統”,影響鄉(xiang) 民也影響官府。

 

@老金曰:


 【說鄉(xiang) 紳3】居於(yu) 鄉(xiang) 村,是鄉(xiang) 紳的基本存在模式。己醜(chou) 之前,鄉(xiang) 紳是鄉(xiang) 村的“模範”。鄉(xiang) 紳消失後,“模範”不再;於(yu) 是,鄉(xiang) 民們(men) 失去了存在的“意義(yi) 係統”。激進性質的意識形態,不能永久性地支配鄉(xiang) 民(以及國民),一旦“輝煌四散”,即造成“意義(yi) 空洞”。聖賢缺席時,道義(yi) 淪喪(sang) 就是可以看得到的風景。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