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夫子廟舉(ju) 行祭孔大典
來源:揚子晚報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八月十六日丁未
耶穌2015年9月28日
揚子晚報網9月28日訊(記者薛玲)為(wei) 紀念孔子誕辰2566周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南京夫子廟隆重舉(ju) 行。
祭孔大典,是一種主要包括樂(le) 、歌、舞、禮四種形式的廟堂祭祀樂(le) 舞。樂(le) 、歌、舞都是緊緊圍繞禮儀(yi) 而進行的,所有禮儀(yi) 要求“必豐(feng) 、必潔、必誠、必敬”。有“聞樂(le) 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禮正樂(le) 垂,中和位育”之謂,自古以來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藝術價(jia) 值。
祭孔的最重要議程是三獻禮,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後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時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所謂三獻,分初獻、亞(ya) 獻和終獻。初獻帛爵,帛是黃色的絲(si) 綢,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獻官將帛爵供奉到香案後,主祭人宣讀並供奉祭文,而後全體(ti) 參祭人員對孔子像五鞠躬,齊誦《孔子讚》。亞(ya) 獻和終獻都是獻香、獻酒,分別由亞(ya) 獻官和終獻官將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獻相當。
當天的祭孔大典,由孔子後裔、社會(hui) 團體(ti) 、民主黨(dang) 派代表、外國留學生代表、大學生青年誌願者等社會(hui) 各界人士共同參加。
南京夫子廟在世界和中國孔廟中享有崇高的曆史地位,被譽為(wei) “北有山東(dong) 曲阜孔廟,南有南京夫子廟”和“東(dong) 南第一學”。
鏈接:
祭孔曆史沿革
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辟為(wei) 壽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為(wei) 世界上第一座孔廟。漢高祖劉邦過魯,以“太牢”祭祀孔子,開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各地紛紛建孔廟,至直縣縣有孔廟的盛況,孔廟逐漸演變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禮製廟宇。
自唐玄宗於(yu) 公元739年封孔子為(wei) “文宣王”後,祭祀孔子的活動開始升格。宋代後祭祀製度扶搖直上,明代已達到帝王規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達到了頂峰。清朝僅(jin) 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後8次親(qin) 臨(lin) 曲阜拜謁孔子。十七世紀以來,中國周邊國家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興(xing) 建了許多禮製孔廟。18世紀以來,隨著孔子思想的對外傳(chuan) 播和華人的外移,在歐洲、美洲和亞(ya) 洲的其他國家也出現了許多孔廟。全盛時期,世界上共有孔廟3000多座,其中禮製孔廟2000餘(yu) 座,是世界上最多的禮製廟宇。民國政府明令全國祭孔,其程序和禮儀(yi) 做了較大變動,獻爵改為(wei) 獻花圈,古典祭服改為(wei) 長袍馬褂,跪拜改為(wei) 鞠躬禮。1986年,沉寂了半個(ge) 世紀的祭孔大典經曲阜市文化部門挖掘整理,在當年的“孔子故裏遊”開幕式上得以重現。2004年祭孔大典由家祭改為(wei) 政府公祭。(編輯:江音)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