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吹劍】我為什麽要支持十博士抵製基督教“聖誕節”

欄目:十博士關於慎對耶誕節《看法》書
發布時間:2010-03-14 08:00:00
標簽:
杜吹劍

作者簡介:任重,曾用網名“讀書(shu) 吹劍”,筆名杜吹劍,伟德线上平台創辦人暨主編。


 

    由北大、清華等十個(ge) 名牌大學的博士生聯合署名的一份《走出文化集體(ti) 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ti) 性——我們(men) 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倡議書(shu) ,經由三個(ge) 伟德线上平台站聯合公布後,猶如投下一顆重磅炸*彈,引起了網絡的熱烈討論,這注定要使今年的西方“聖誕節”在中國顯得不同尋常。 

    西方“聖誕節”在中國,過,還是不過?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問題。本來,具有濃重基督教背景的“聖誕節”,原本是基督教信徒的宗教節日,後來逐漸演變為(wei) 以基督教價(jia) 值觀為(wei) 主導的西方社會(hui) 的重大節日。“聖誕節”問題的產(chan) 生,時來已久。在西方大國崛起的殖民地時代,有所謂“聖經(基督教)伴著軍(jun) 艦走”之說,即是指基督教伴隨西方列強武力的全球擴張而傳(chuan) 播。而在今天的經濟全球化時代,基督教又伴隨資本的全球擴張而大肆傳(chuan) 播。基督教對非基督教地區的這種強勢侵入,不僅(jin) 引發了西方文化體(ti) 內(nei) 部的衝(chong) 突,也使得發展中國家的國家安全尤其是文化安全麵臨(lin) 嚴(yan) 重挑戰。基督教“聖誕節”的“全球化”,已經不是一個(ge) 宗教信仰自由的問題(其實,宗教信仰從(cong) 來就沒有也不可能完全自由,基督教發展史和當前世界各國的宗教政策就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而是一個(ge) “文明的衝(chong) 突”問題,其實質是隱藏在“文明的衝(chong) 突”背後的民族國家利益的衝(chong) 突。正是基於(yu) 此,西方與(yu) 中國的衝(chong) 突之一就是基督教文化與(yu) 儒家文化的衝(chong) 突。 

    從(cong) 倡議書(shu) 可以看出,十博士並不反對宗教信仰自由,也不反對基督教和中國的基督徒過“耶誕節”,而是憂心忡忡中國正在逐漸演變成一個(ge) “準耶教國家”,故而呼籲國人慎對“耶誕節”,走出文化集體(ti) 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ti) 性。這種態度和觀點在下非常讚同。對外來文化的入侵保持警惕,奮起捍衛本族文化,這是任何一個(ge) 民族和國家中的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應有之義(yi) ,是值得大大讚揚之舉(ju) 。在今天的中國,那些依然持有“全盤西化”的人熱烈歡呼中國基督教化,認為(wei) 隻有所有的中國人都變成了基督徒,中國人就會(hui) “得救”,中國才有“希望”。不得不說,這種觀點如果不是天真幼稚,就是別有用心。 

    眾(zhong) 所周知,許多信仰了基督教的亞(ya) 非拉國家,依然處於(yu) 落後貧窮狀態。信仰東(dong) 正教的俄羅斯和信仰天主教的法國,在自身主導性的信仰價(jia) 值體(ti) 係受到威脅的時候,就理直氣壯地對英美基督新教的入侵說“不”(為(wei) 什麽(me) 中國就必須笑臉相應?)。即使在今天,美國的戰略家亨廷頓就憂心美國出現了國家認同危機,認為(wei) 宗教是與(yu) 文化同樣重要,甚至比文化更為(wei) 重要的組成部分。亨廷頓認為(wei) ,美國認同的核心,就是所謂的盎格魯新教文化,主要包括基督教,新教價(jia) 值觀和工作倫(lun) 理,英語,英國法製傳(chuan) 統,有限政府,相當程度的歐洲藝術、文學和哲學遺產(chan) ,再加上自由、平等、個(ge) 性至上、代表製政府和私產(chan) 神聖等典型美國信條。由此可見,宗教,從(cong) 來就不是一個(ge) 孤立的信仰問題,而是與(yu) 政治密不可分,古今中外,莫不如是――遠的不說,上個(ge) 世紀80年代,天主教教宗保羅二世在波蘭(lan) 推動的“天主教革命”,促進了整個(ge) 蘇東(dong) 地區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巨變,為(wei) 瓦解蘇東(dong) 社會(hui) 主義(yi) 陣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在今年發生的美國總統布什接見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hui) 代表事件(簡直是醜(chou) 聞),難道都僅(jin) 僅(jin) 是個(ge) 宗教事件嗎? 

    我相信很多中國人過西方“聖誕節”,的確是無意識的,沒有宗教信仰因素。但正是這種集體(ti) 無意識,會(hui) 逐漸瓦解我們(men) 對外來文化的心理防備,就象在逐漸加熱的水鍋中的青蛙一樣,被不知不覺地燙死。所幸的是,在這個(ge) 西風勁吹、功利彌漫的時代,十位青年學子能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有見識有擔當,令人欽佩,應該支持。


    西曆200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