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chuan) ,青春國學正當時
——湖北高校國學聯盟調研記
作者:湯霞玲(湖南日報記者)
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七月廿九日庚寅
耶穌2015年9月11日
8月20日,調研團在長沙訪問。調研團供圖
8月中旬,山西朔州的國學活動。通訊員 攝
1位80後老師和4位90後大學生,3個(ge) 不同城市,5000多公裏行程,從(cong) 山西到廣東(dong) ,再到湖南,他們(men) 用雙腳行走中國,用心靈感悟國學。
8月5日至27日,湖北高校國學聯盟的5位同學,選取朔州、中山、長沙三個(ge) 城市開展暑期國學調研,截取國學複興(xing) 20餘(yu) 年來的社會(hui) 剖麵,尋找國學的民間傳(chuan) 播路徑。
8月下旬,調研團來到長沙,湖南日報記者跟隨5天采訪發現,他們(men) 的行走彰顯著青春國學蓬勃生長的力量,是新一代青年找尋精神家園的一次旅行。
不做“悲情的理想主義(yi) 者”
1993年8月,人民日報刊登《國學,在燕園又悄然興(xing) 起》一文,開啟了影響全球的傳(chuan) 統文化複興(xing) 。此後,國學普及讀物、漢服、私塾教育等逐漸出現。至今,國學複興(xing) 已走過20餘(yu) 年。
張鳳篪,1988年出生,2010年從(cong) 武漢大學曆史學院畢業(ye) 後從(cong) 事民間國學推廣。他發現,20餘(yu) 年來,不同參與(yu) 者在不同文化立場、現實追求下開拓了國學的多元傳(chuan) 承路徑。但很少有人對其道路和經驗進行總結。
“梳理這些經驗是曆史使命,且極具現實意義(yi) 。”張鳳篪在擔任湖北省國學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湖北高校國學聯盟指導老師期間,參加過多地的國學推廣活動。他發現,某地前幾年走過的彎路,幾年後在另一地卻被奉為(wei) 經典。
武漢有一個(ge) 國學愛好者,投入十幾萬(wan) 元建了一家書(shu) 院,培養(yang) 3至10歲的小孩讀經典,最終傾(qing) 家蕩產(chan) ,從(cong) 一個(ge) 老板淪為(wei) 務工人員。
還有一位教授,投入幾十萬(wan) 元建了一個(ge) 600多平方米的幼兒(er) 園,想在幼兒(er) 教育中推廣國學,最後卻隻招到一個(ge) 學生。
“他們(men) 都是悲情的理想主義(yi) 者,不懂市場規則,沒有讓國學適應現代生活。”張鳳篪說。
身邊的例子看得越多,去“外麵看看”的心情就越急迫。
今年暑假,他帶著湖北高校國學聯盟裏的4個(ge) 90後同學,開始了調查之行。
青春行走 尋覓精神家園
陳鼎,湖北大學對外漢語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現已參加工作;錢叢(cong) 楨、劉筱熠,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chuan) 媒學院學生;楊帥,湖北大學人文地理與(yu) 城鄉(xiang) 規劃專(zhuan) 業(ye) 學生。5個(ge) 不同專(zhuan) 業(ye) 背景,不同年齡的青年開始了為(wei) 期23天的調研。
根據全國國學推廣特色,他們(men) 選取了山西朔州、廣東(dong) 中山、湖南長沙三個(ge) 城市。在朔州,少兒(er) 學習(xi) 國學聞名全國,調研團想知道國學如何助益啟蒙教育;在中山,國學與(yu) 企業(ye) 正在融合互益;而在長沙,大量的社會(hui) 機構在推廣國學,開創了社會(hui) 化、商業(ye) 化的國學推廣路徑。
“這3個(ge) 地方,代表了我國國學民間傳(chuan) 承的3種不同類型。”調研團想通過詳細考察,給人們(men) 提供參考,尋找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
為(wei) 此,張鳳篪找回了各種研討會(hui) 上留下的聯係方式,製定了詳細的調查方案。他們(men) 還專(zhuan) 門開辟了一個(ge) 微信公眾(zhong) 號,每天更新調研動態;每天寫(xie) 調研日記,所有訪問全程錄音,後期將寫(xie) 成調查報告,公諸社會(hui) 。
朔州:20萬(wan) 人的小城50餘(yu) 家國學堂
錢叢(cong) 楨在朔州,他第一次被一群小朋友震撼。
早上6點,朔州市國旗廣場上已聚集了很多家長和小孩,小朋友穿著漢服,帶著小板凳開始了每天1個(ge) 小時的晨讀。
“今天誰來領讀?”帶隊老師邸繼文大聲問。
“我!”人群中幾個(ge) 小朋友爭(zheng) 相舉(ju) 手。
“製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領讀的小朋友第一句話音剛落,另一個(ge) 小朋友迅速接上了第二句,依次傳(chuan) 遞。根據誦讀規則,每人念一句,連不上或卡殼者直接淘汰。
“廣場晨誦”是朔州市國學研究會(hui) 開展的十大係列活動之一,每年暑假持續1個(ge) 月,如今已舉(ju) 辦了9期。孩子們(men) 帶蒲團、小凳、大字白文誦讀本等“國學隨身五件寶”,免費參與(yu) 活動。
組織活動的是朔州市國學推廣第一人——邸繼文。9年前,身為(wei) 公務員的他開始推廣國學。他常穿一身藏青色唐裝,第2顆和第3顆扣子之間,總插著一支筆。他說話聲音洪亮,誦讀經典和講課時,常常激動得振臂高呼,或雙眸微閉,十分忘我。孩子們(men) 也被他的情緒所感染,跟著振臂高呼。
9年來,他琢磨出了“讀不差,不格卡,讀得快,吐字清,能銜接,有數字,能律動”的讀書(shu) 法則,還想出了包括親(qin) 子共學、家庭國德、文廟祭孔等在內(nei) 的十大係列活動。
每天放學後,家長帶著孩子在社區經典導讀班讀書(shu) 1小時,四書(shu) 五經、《聲律啟蒙》等不斷輪換。一個(ge) 老師帶一個(ge) 班級,多則四五十個(ge) 學生,少則十來個(ge) 。這類學堂不以營利為(wei) 目的,僅(jin) 在入學時交上1000元押金,沒穿漢服、沒有來、遲到或早退都會(hui) 從(cong) 中扣錢。
邸繼文曾被人笑話“做傳(chuan) 銷”。他總是淡淡地說:“這是傳(chuan) 統文化的推銷,讀的是中華民族的經典。”早年,他從(cong) 身邊的親(qin) 戚朋友開始帶起,由於(yu) 方法簡單易行,很多隻有小學文化的家長現在也開始開辦國學堂。“快樂(le) 媽媽、責任爸爸、經典寶寶”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
到目前為(wei) 止,城區20萬(wan) 人的朔州開了國學堂50餘(yu) 家, “書(shu) 香家庭”已達3000餘(yu) 家。
9歲的徐菲,過去6年裏背誦了10萬(wan) 多字經典。在一起野餐時,她總是雙手接東(dong) 西,等到分羊肉串時,她首先送給老人,然後依次送給每一位客人。很多家長告訴調研團:孩子讀經典後,乖巧懂事多了。
“朔州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在啟蒙教育中加入傳(chuan) 統文化因素,同時門檻低,效果好,開創了一個(ge) 可供全國複製的模式。”張鳳篪說。
中山:國學與(yu) 企業(ye) 融合互益
告別了邸繼文,調研團隊來到了廣東(dong) 中山。在這裏,他們(men) 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人。
中山市國學促進會(hui) 會(hui) 長蔡國讚從(cong) 小接受英文教育,卻深知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性。在他創辦中港英文學校時,國學就作為(wei) 一項教學內(nei) 容而長期存在,但並不考國學。
中山市國學促進會(hui) 2012年成立,它定位高端,會(hui) 員大多是企業(ye) 家和社會(hui) 賢達,每個(ge) 行業(ye) 僅(jin) 限一家企業(ye) ,不僅(jin) 僅(jin) 傳(chuan) 播國學,還有養(yang) 生、醫療等。國學促進會(hui) 麵向全社會(hui) 開展國學文化周、總裁修身讀書(shu) 會(hui) 等活動,每月2至3次的活動常常爆滿。
與(yu) 其他地區國學推廣者的拮據不同,中山的國學活動做得很“高大上”,會(hui) 員單位交完會(hui) 費以後將不再交費,有活動時,秘書(shu) 處向會(hui) 員征集意見。“以前是我們(men) 找企業(ye) 要錢,而現在是企業(ye) 主動提出把活動交給國學促進會(hui) ,企業(ye) 能在這個(ge) 高端的平台上提升自己的品牌價(jia) 值。”蔡國讚說。
第一年入會(hui) 時,會(hui) 員單位將國學促進會(hui) 的頭銜寫(xie) 到名片的最後,一年後,大多數人將國學促進會(hui) 的頭銜排在了第一位。
張鳳篪發現,經過3年運作,中山市國學促進會(hui) 以國學為(wei) 引子形成了企業(ye) 家的“精神社區”,產(chan) 生了很多額外效應。
“國學怎麽(me) 和企業(ye) 互動,中山提供了模式。”張鳳篪分析說,過去很多國學組織把企業(ye) 當提款機,一味索取,一味強調文化大義(yi) 。但實際上,國學和企業(ye) 並非包養(yang) 關(guan) 係,在這一點上,中山提供了一個(ge) 相互助益的模式。當然,這也得益於(yu) 中山良好的商業(ye) 文明傳(chuan) 統、企業(ye) 家善於(yu) 抱團發展和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長沙:國學社會(hui) 化推廣領先全國
來長沙之前,5位湖北的朋友,最熟悉湖南的娛樂(le) 節目。但在長沙調研一周,他們(men) 遍訪商界、政界、學界、媒體(ti) 界人士,看到了湖南國學傳(chuan) 播的社會(hui) 化路徑。
彭鈺涵,80後女企業(ye) 家,他們(men) 承辦了全球經典誦讀大會(hui) ,召集到了1600餘(yu) 人在山東(dong) 曲阜孔子故鄉(xiang) 誦讀經典; 2013年在嶽麓書(shu) 院舉(ju) 辦了祭孔大典,是嶽麓書(shu) 院祭孔大典中斷百年後首次重啟。
這些活動背後,得益於(yu) 湖南一大批潛心研究、弘揚國學的專(zhuan) 家學者。湖南省社會(hui) 主義(yi) 學院、湖南省中華文化學院巡視員劉孝聽就是其中一位。
益陽市華德博才經典學校,曾收著4個(ge) 村裏的68個(ge) 留守兒(er) 童,校舍破舊不堪。2001年,劉孝聽開始重塑學校。
他將國學融入基礎教育,通過訓練學生行為(wei) 習(xi) 慣,誦讀經典等提高道德、文化和能力等素養(yang) 。
很快,曾經的“問題學校”變成了“樣板學校”,學校獲得“湖南省經典誦讀特色學校”、“中華經典文化教育先進單位”等稱號。附近的漢壽縣100多位家長還專(zhuan) 門租了中巴車,每周接送孩子。如今,經典教育已在益陽全市推廣。劉孝聽指導或創辦的學校有30餘(yu) 所,覆蓋湖南、廣東(dong) 、福建、天津、遼寧等地。
此外,湖南的國學推廣正在多點開花。
在橘子洲,有一家公司運營橘子洲民俗文化園,他們(men) 在以“活動+產(chan) 品=客戶體(ti) 驗”的方式傳(chuan) 播國學;
在烈士公園,有一家新開張的善卷書(shu) 院,用互聯網思維發展會(hui) 員,在打造一家集閱讀、茶飲、禪修、論道等綜合功能的城市修養(yang) 地;
此外,還有公益組織在推廣家庭孝文化、幾所經典小學正在籌備建設中。
“湖南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湖南更有一大批既懂國學,又懂得市場的人,在國學的社會(hui) 化推廣上,湖南走在了前列。”張鳳篪總結說。
未來國學傳(chuan) 承還看湖南
在長沙,調研團還拜訪了鳳凰國學的主編柳理。2015年8月,鳳凰網國學頻道上線,在我國主流門戶網站中實屬少見。鳳凰國學的辦公地點落戶湖南嶽麓書(shu) 院。
為(wei) 什麽(me) 是湖南?為(wei) 什麽(me) 是嶽麓書(shu) 院?
麵對調研團的疑問,柳理說:嶽麓書(shu) 院是湖湘文脈所在,是一千多年來從(cong) 未間斷過的“活書(shu) 院”,鳳凰國學落戶湖南,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合作,有其非凡的曆史意義(yi) 。“傳(chuan) 播國學時,媒體(ti) 的作用是引導社會(hui) 風尚,用講故事的方式,對個(ge) 人、家庭產(chan) 生正向影響,從(cong) 而構建正確的評價(jia) 標準。”
跟柳理有著同樣心願的是原三一集團副總裁何真臨(lin) 。退休後,何老潛心研究國學。他從(cong) 商業(ye) 角度出發分析道:國學傳(chuan) 播,要與(yu) 現代企業(ye) 管理製度相結合。企業(ye) 家成長有階段,一是“術”,講的是商業(ye) 模式、營銷方式的成功;二是“人”,選人用人,知人善任的素養(yang) ;而企業(ye) 家的終極修養(yang) 應該是心性的修養(yang) 。
國學在每一個(ge) 階段都能為(wei) 企業(ye) 發展助力。企業(ye) 家了解自己的需求,並把對社會(hui) 的承諾放在最高位置,才能成為(wei) 一個(ge) 有能量的企業(ye) 。
結束長沙考察時,調研團隊總結認為(wei) ,湖南起步早、類型全,任何一種國學傳(chuan) 播途徑都能在湖南找到出口。如果想辦學校,可以找劉孝聽,他可以給你提供一整套的辦學理念和實踐經驗;如果想參加高端的國學交流,湖南也有很多企業(ye) 和大型活動可供選擇;如果僅(jin) 僅(jin) 隻是一個(ge) 國學愛好者想要陶冶性情,以善卷書(shu) 院為(wei) 代表的一大批書(shu) 院會(hui) 是好去處。此外,湖南的商界和媒體(ti) 都在各自發力;湖南很多公益組織,正倡導傳(chuan) 統文化回歸家庭。
張鳳篪說:“國內(nei) 從(cong) 事國學推廣,要在商業(ye) 和社會(hui) 效益上實現雙贏,一直是一個(ge) 難題,但敢想善為(wei) 的湖南人,已經探索出了一些路徑,未來國學傳(chuan) 承,還看湖南。”
■編後
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
一次行走,就是一次關(guan) 於(yu) 夢想、關(guan) 於(yu) 青春的出發。
他們(men) 的行走,尋找的是國學複興(xing) 的中國答案。
國學複興(xing) 在民間逐步探索之時,國家層麵已發出多種信號。
2013年11月,習(xi) 近平主席到山東(dong) 曲阜考察,他拿著《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說:“這兩(liang) 本書(shu) ,我要仔細看看。”在座談會(hui) 時,他強調:“我這次來曲阜就是要發出一個(ge) 信息:要大力弘揚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倉(cang) 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繁榮背後,是精神家園的回歸。
英雄之大者,可救一時之世;而學問之大者,方可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
複興(xing) 中國文化,從(cong) 經典中尋找精神的落腳點、經濟的解剖線、社會(hui) 的分割麵,這是中國千百年來曆史發展的必然。
唯有此,方可有天下情懷,大愛無疆;才能求真務實,謀中國未來之希望。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