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勇作者簡介:陳勇,男,西元一九七一年生,中國四川眉山人。1994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得美國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宗教學博士學位。2009年至今,任教於(yu) 墨西哥學院亞(ya) 非研究中心,終身教授。著有英文專(zhuan) 著Confucianism as Religion: Controversies and Consequences,西語專(zhuan) 著 Es el confucianismo una religión,和中文專(zhuan) 著《印尼孔教28天行記》,並在中外文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與(yu) 人合著西語《儒教簡史》即將出版,是西班牙語世界的第一部類似著作。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中國大陸儒學儒教的複興(xing) 、民間儒教在大陸及台灣的宗教化建製、印尼孔教的現當代發展,以及儒教人類學。 |
被誤讀的“中國姑娘”
作者:陳勇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七月廿四日乙酉
耶穌2015年9月6日
2013年6月5日,對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墨西哥參議院發表題為(wei) 《促進共同發展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演講稿有一段講述中墨兩(liang) 國源遠流長的物資和文化交流:
“中墨兩(liang) 國有著悠久的交往曆史。這次前來墨西哥途中,當我透過飛機舷窗俯瞰浩瀚的太平洋時,仿佛看見幾個(ge) 世紀前那些滿載絲(si) 綢、瓷器的‘中國之船’正向著阿卡普爾科破浪前行;當我踏上貴國的土地時,又仿佛看見那位傳(chuan) 說中的樂(le) 善好施的美麗(li) ‘中國姑娘’正在普埃布拉傳(chuan) 授紡織、刺繡技藝。”
這裏提到的“中國姑娘”是一個(ge) 美麗(li) 的誤讀。6月5日那天,受墨西哥參議院之邀,我也到現場聆聽了習(xi) 近平主席的演講。當聽到“中國姑娘”這個(ge) 字眼時,我立刻意識到是從(cong) 墨西哥西語的一個(ge) 專(zhuan) 有名詞china poblana 直譯過來的。西語的詞匯分陰性和陽性,China的首字母大寫(xie) 的時候指中國,但小寫(xie) 的時候,chino指中國男人,china指中國女人。從(cong) 字麵上看,單把china譯成“中國姑娘”沒有錯,但是china poblana作為(wei) 一個(ge) 專(zhuan) 有名詞使用的時候,卻不能拆開來看,否則難免望文生義(yi) 。類似的錯誤還出現在一份叫《墨西哥文化月刊》的通訊刊物上,主辦者是墨西哥派駐台灣的“墨西哥商務簽證文件暨文化辦事處”。一篇標題為(wei) “中國村女:船隻與(yu) 服裝”的文章直接由西班牙語翻譯過來,china poblana被翻譯成了“中國村女”。譯者誤把poblana當成了pueblo(村莊)的形容詞形式,於(yu) 是得到了以上的錯誤翻譯。其實,poblana是Puebla的形容詞形式,後者是墨西哥的第四大城市,也就是習(xi) 近平主席演講稿所提到的“普埃布拉”。從(cong) 詞源上看,Puebla是poblar(定居)的名詞形式,雖然在詞根上與(yu) pueblo(村莊)同源,但當其成為(wei) 專(zhuan) 有名詞以後,則不能將二者混為(wei) 一談。
普埃布拉的China Poblana紀念碑
在墨西哥,china poblana是一個(ge) 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名詞,但究竟是什麽(me) 意思、所指為(wei) 何,又往往似是而非、模棱兩(liang) 可。具體(ti) 來看,china poblana一詞有狹義(yi) 和廣義(yi) 之分,兩(liang) 層含義(yi) 都與(yu) 19世紀的墨西哥文化曆史緊密相關(guan) 。其狹義(yi) 指的是傳(chuan) 說17世紀一位來自亞(ya) 洲、曾經在普埃布拉居住過的女奴,原名叫米拉(Mirra),受洗後叫“聖胡安的卡塔琳娜”(Catarina de San Juan),後世俗稱China Poblana。當時的墨西哥人把中國與(yu) 亞(ya) 洲混為(wei) 一談,習(xi) 慣用“中國人”一詞來指代所有來自亞(ya) 洲的人。因此,china poblana一詞可以意譯為(wei) “普埃布拉的亞(ya) 洲姑娘”,如果生硬地照字麵翻譯的話,就成了“普埃布拉的中國姑娘”。該詞的廣義(yi) 指的是傳(chuan) 說由這位叫米拉的亞(ya) 洲女奴創製的傳(chuan) 統女性服裝樣式,在19世紀後半期的墨西哥中部地區極為(wei) 流行,進入20世紀以後逐漸退出日常生活。但是在今天,這種叫做china poblana的服裝仍然是墨西哥各種節日慶典的代表服飾之一,是墨西哥民族文化的象征符號。
傳(chuan) 統的China Poblana服裝
關(guan) 於(yu) 這位叫米拉的姑娘,一直以來流傳(chuan) 著各種版本的傳(chuan) 說、軼聞,甚至是神話。根據其中一種版本,她是17世紀初印度克欽地區一位王子家的公主,被葡萄牙海盜俘獲為(wei) 奴以後,轉賣給馬尼拉的西班牙商人,後者又橫渡太平洋抵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將米拉賣給普埃布拉的一個(ge) 商人為(wei) 奴,那時她隻有15歲。因為(wei) 她受洗的名字叫“聖胡安的卡塔琳娜”,所以當地人都以這個(ge) 名字來稱呼她。她到普埃布拉的時候,仍然身著從(cong) 故土帶來的傳(chuan) 統服裝“紗麗(li) ”,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後世流行的服裝china poblana。在另外一種傳(chuan) 說版本中,米拉是來自一個(ge) 蒙古王室的公主,後來她被俘獲及轉賣為(wei) 奴的經曆與(yu) 其他版本大致相當,不過至今她的墓碑上仍然鐫刻著一行字:“出生於(yu) 蒙兀兒(er) 世界”。如果考慮到印度從(cong) 16世紀到19世紀中期被稱為(wei) 莫臥兒(er) 帝國,是由突厥化的中亞(ya) 蒙古人(察合台汗國後裔)所創立,那麽(me) 這位出身“蒙古王室”的米拉公主說不定也是來自印度某地方。兩(liang) 種傳(chuan) 說版本可能來自同一源頭,隻是敘事角度不同而已。傳(chuan) 說米拉頗有神跡,能看到聖母瑪利亞(ya) 及幼兒(er) 耶穌顯靈,以至在1688年去世以後,當地信徒尊她為(wei) 聖女。她死後埋葬在普埃布拉的“耶穌會(hui) 教堂”,後世稱作“普埃布拉的亞(ya) 洲姑娘之墓”(La Tumba de la China Poblana)。如果不知道這段傳(chuan) 說和曆史,可能就望文生義(yi) 地理解成“普埃布拉的中國姑娘之墓”。1989年,普埃布拉市政府在城市中心的公交站附近建立了一座紀念碑,以紀念這位在墨西哥文化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亞(ya) 洲姑娘。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ge) 傳(chuan) 說版本,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說明這個(ge) 叫米拉的姑娘為(wei) 什麽(me) 後來被稱作China Poblana。根據傳(chuan) 說,她被賣給普埃布拉的葡萄牙商人及船長索薩以後沒幾年,主人就去世了。隨後索薩的妻子把米拉嫁給家裏的一個(ge) 叫蘇亞(ya) 雷斯的仆人,米拉因為(wei) 虔誠地信仰天主教,先是不從(cong) 但後來還是妥協了,不過條件是分床睡。當時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實行種姓製度,來自歐洲的白人屬於(yu) 最高種姓,其他有色人種及混血後裔都屬於(yu) 低等種姓。Chino是低等種姓中的一種,任何人隻要有四分之三的黑人血統和四分之一的印第安血統,就被劃入這個(ge) 種姓。蘇亞(ya) 雷斯的種姓是chino,其妻被稱作China Poblana,表示是chino的妻子。如果不知就裏,就可能錯誤地理解為(wei) :因為(wei) 米拉的丈夫是居住在普埃布拉的“中國人”,所以她作為(wei) “中國人”的妻子自然就成了“普埃布拉的中國女人”。蘇亞(ya) 雷斯去世以後,他的妻子更是全心全意把自己奉獻給了耶穌,不久就開始出現圍繞她的種種神跡,乃至被當地信徒尊為(wei) 聖女。
Chino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的低等種姓之一
不過,近年來許多學者在考證以後指出,那個(ge) 俗稱“聖胡安的卡塔琳娜”、原名叫米拉的女孩,和作為(wei) 傳(chuan) 統服裝的china poblana之間可能沒有任何關(guan) 係,後世之所以把兩(liang) 者混為(wei) 一談,是19世紀早期墨西哥大眾(zhong) 文化的豐(feng) 富想象的結果。當時,墨西哥的許多地方都開始流行一種叫china的女裝,除了普埃布拉以外,還有墨西哥城、瓜達拉哈拉、瓦哈卡等地。它結合了非洲、美洲以及歐洲等地不同的元素,並得名於(yu) 其亞(ya) 洲風格的裝飾。這種服裝的典型搭配為(wei) :一件白色襯衫,繡有絲(si) 質蕾絲(si) 花邊以及各種花卉圖案;一條紅綠色調為(wei) 主的裙子,加上白色的襯衫,象征墨西哥國旗的顏色;裙子的下擺正麵往往還繡上墨西哥國徽的圖案:鷹、蛇和仙人掌;一條絲(si) 帶,用以把裙子係在腰間;有的還要搭配一條披肩。在當時,穿這種叫做china女裝的女性也叫china,她們(men) 是生活在一些繁華城市、敢於(yu) 接受新事物的女性群體(ti) 。作為(wei) 女裝的china poblana與(yu) 聖女“聖胡安的卡塔琳娜”最終合二為(wei) 一,可能是因為(wei) 後者的服飾帶有顯著的亞(ya) 洲風格,於(yu) 是被後來的好事者附會(hui) 為(wei) 前者的始作俑者。在19世紀的大眾(zhong) 想象中,那些穿china女裝的女子在兩(liang) 個(ge) 極端之間搖擺:一方麵,她們(men) 被想象成貌美如花,在性關(guan) 係上自由奔放,近乎妓女的角色;另一方麵,她們(men) 又被想象成“聖胡安的卡塔琳娜”那樣的聖女,一生恪守貞潔,把自己獻給上帝。
到了19世紀後期,這種叫china的女裝以及被稱作china的女性群體(ti) 漸漸從(cong) 大眾(zhong) 文化中淡出,到20世紀以後最終退出曆史舞台。充滿戲劇性的是,在20世紀的20年代到40年代之間,革命成功以後的墨西哥政府走上了民族主義(yi) 之路,通過利用大眾(zhong) 文化的象征符號來強化墨西哥的民族身份認同。原本被稱作china的女裝及著此裝的女性,漸漸固定其名稱為(wei) china poblana,成為(wei) 這一時期文學、戲劇、電影等所描繪的典型墨西哥女性形象。最終,china poblana與(yu) 象征墨西哥男性形象的charro一起,成為(wei) 墨西哥民族身份的象征符號。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china poblana作為(wei) 墨西哥民族文化的象征,是與(yu) 19和20世紀之際墨西哥的文化、政治及曆史緊密相關(guan) 的。
China Poblana與(yu) Charro是墨西哥民族身份的象征
在現實生活中,china poblana及其對應的chino poblano(虛構的詞匯,曆史上並沒有這個(ge) 詞),也是人們(men) 經常掛在嘴邊的大眾(zhong) 語匯,表達一種特別的意涵及姿態。有一次,我帶兒(er) 子去診所做體(ti) 檢,一個(ge) 護士驚喜地叫他chino poblano, 因為(wei) 我太太來自普埃布拉(Puebla),兒(er) 子也順帶算成普埃布拉人。那個(ge) 護士正好也來自那裏,更巧的是她有一個(ge) 侄兒(er) ,母親(qin) 是中國人,父親(qin) 是普埃布拉人,所以也自然成了chino poblano。臨(lin) 走的時候,她還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再見!”顯而易見,這裏所指的chino已經不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種姓類別,也不是借代意義(yi) 上的“亞(ya) 洲人”之泛稱,而是將錯就錯,玩字麵遊戲,不過神情既親(qin) 切又自豪。有時遇到墨西哥人問我來自什麽(me) 地方,我偶爾開玩笑說自己是chino poblano,意為(wei) “來自普埃布拉的中國人”,當然也僅(jin) 僅(jin) 是文字遊戲而已。大多不信,但往往報以莞爾一笑,氣氛頓時輕鬆起來。
陳勇
2015年8月31日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