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勇作者簡介:陳勇,男,西元一九七一年生,中國四川眉山人。1994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得美國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宗教學博士學位。2009年至今,任教於(yu) 墨西哥學院亞(ya) 非研究中心,終身教授。著有英文專(zhuan) 著Confucianism as Religion: Controversies and Consequences,西語專(zhuan) 著 Es el confucianismo una religión,和中文專(zhuan) 著《印尼孔教28天行記》,並在中外文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與(yu) 人合著西語《儒教簡史》即將出版,是西班牙語世界的第一部類似著作。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中國大陸儒學儒教的複興(xing) 、民間儒教在大陸及台灣的宗教化建製、印尼孔教的現當代發展,以及儒教人類學。 |
胡裏奧•張•張:華夏與(yu) 瑪雅共同的兒(er) 子
作者:陳勇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七月十六日丁醜(chou)
耶穌2015年8月29日
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hui) ,我認識了胡裏奧•張•張,一個(ge) 炎黃子孫與(yu) 瑪雅人共同的兒(er) 子。那是在2015年三八婦女節那天,我們(men) 全家去墨西哥城的蒂納爾潘區中心聽墨西哥著名民族歌手利拉唐斯的音樂(le) 會(hui) 。之後,我們(men) 來到中心旁邊的一個(ge) 叫“蒂納爾潘花園酒家”的飯館就餐。甫一坐定,就見一位身材瘦弱、皮膚黝黑、拄著拐杖的老者走過來主動跟我打招呼,自我介紹說他是飯館的老板。也許是很少見到亞(ya) 洲麵孔的緣故吧,他很熱絡地跟我攀談起來,問我是不是日本人。在海外,中國人經常被問到是不是日本人,這並不奇怪,因為(wei) 早年在海外旅行的日本人居多,所以每當見到亞(ya) 洲麵孔的時候,很多當地人都先入為(wei) 主地以為(wei) 是日本人。當聽我說是中國人以後,拄杖的老者顯得更為(wei) 激動,告訴我他的母親(qin) 就是中國人,父親(qin) 是瑪雅人,父母的姓氏都拚作Chon,而他的全名叫Julio Chon Chon。這個(ge) Chon姓的對應漢字我不太清楚,因為(wei) 老者自己不會(hui) 說中文,更不會(hui) 寫(xie) 漢字。現任墨西哥內(nei) 政部長(相當於(yu) 總理)叫Miguel Ángel Osorio Chong,是半個(ge) 華裔,Chong是其母親(qin) 姓氏,據我遇到的一位墨籍華裔老者所講,Chong就是廣東(dong) 話發音的“張”。我懷疑Chon和Chong其實是同一個(ge) 姓,兩(liang) 者隻有後鼻韻的差別。早期移民海外的華人文化程度不高,在拚寫(xie) 姓名的時候難免會(hui) 出現一些錯誤。Chon也是瑪雅人中一個(ge) 頗有曆史的姓氏,在恰帕斯州的瑪雅方言中表示“蛇”的意思,與(yu) Chan、Can、Kan應該是同一個(ge) 詞,僅(jin) 僅(jin) 是各地方言的發音不同或拚寫(xie) 不同而已。在一份有關(guan) Pokom瑪雅人的文獻裏,就出現了1821年登記的一個(ge) Chon姓。中美洲2014年的“瑪雅少年網球錦標賽”的一份名單上,有一個(ge) 叫Rodrigo Chon Him的少年,來自薩爾瓦多。為(wei) 了敘事的方便,姑且把胡裏奧的父姓Chon附會(hui) 為(wei) “張”,按中文的通俗譯法,Julio Chon Chon就可以叫做胡裏奧•張•張。
筆者與(yu) 胡裏奧•張•張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華人與(yu) 瑪雅人的後裔,更有趣的是中國姓氏與(yu) 瑪雅姓氏驚人巧合,自是喜出望外。從(cong) 外表上看,胡裏奧•張•張已經完全沒有華人的體(ti) 貌特征,黝黑的麵龐、高挺的鼻梁和深陷的眼窩,倒是有幾分典型的瑪雅人特征。他經營的是一家尤卡坦風味的餐館,食物以辛辣著稱,而尤卡坦州是墨西哥少有的幾個(ge) 瑪雅人聚居的州之一,至今仍然比較完好地保留著瑪雅人的風俗傳(chuan) 統。瑪雅人的姓氏習(xi) 俗與(yu) 上古中國人基本相同,子女的名字是父母姓氏的合稱,父親(qin) 的姓為(wei) 專(zhuan) 有名,母親(qin) 的姓為(wei) 字或號。許多瑪雅姓氏都是單音節的,所以聽起來就像中國人的姓氏一樣,比如 Chan, Tun, Chi, Chay, Can, Po, Che, Ku, Ki, Kua, Hau, Mo, Mai, Xia, Xiu, Un, Yam, Kom 等。其中Chan姓是瑪雅人第一大姓,也是尤卡坦州的第一大姓,在墨西哥全國排到第七大姓。尤卡坦州現存的195個(ge) 瑪雅姓氏中,百分之六十以上屬於(yu) 單音節姓,其中大部分來源於(yu) 動植物名稱。
趁著就餐的間隙,胡裏奧•張•張向我娓娓道來他的家族曆史。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最早從(cong) 中國廣東(dong) 移民到墨西哥,還帶著他一歲的母親(qin) ,那一年是1926年,正是中國處於(yu) 內(nei) 憂外患的時期。早年的中國移民散居墨西哥各地,包括首都墨西哥城,以及最南部靠近危地馬拉的塔帕丘拉,但華人較集中的還是北部靠近美國的邊境地帶,如蒂瓦納、墨西加利等城市。胡裏奧•張•張的外公外婆定居在梅裏達,是尤卡坦州的首府,一座美麗(li) 的熱帶城市,但鮮有華人落腳。他們(men) 陸陸續續有了別的孩子,最後一共有五個(ge) 子女。尤卡坦州是瑪雅人聚居的州,在一次舞會(hui) 上,胡裏奧的母親(qin) 認識了他的瑪雅父親(qin) ,後來就嫁給了他。據胡裏奧講,其母親(qin) 會(hui) 說廣東(dong) 話,偶爾會(hui) 做一些中式飯菜。老太太今年正好九十歲,已經年老體(ti) 衰,幾乎不出門了。隻有生日慶祝的時候,全家才專(zhuan) 門到附近的一家中國餐館小聚一番,那家中餐館正好就在胡裏奧的餐館的樓下。我提出采訪老太太的請求,被他以健康原因婉拒。胡裏奧本人一共有兄弟姐妹九個(ge) ,就像那個(ge) 時代千千萬(wan) 萬(wan) 的普通墨西哥家庭一樣,其中有三個(ge) 兄弟居住在墨西哥城。他們(men) 這一代沒有人說廣東(dong) 話,其兒(er) 子及孫子一代更已經本土化了,對漢語或中國都沒有什麽(me) 印象,也完全不感興(xing) 趣。胡裏奧本人生於(yu) 1949年,今年已經66歲了。十五歲那年,他就離開了梅裏達,隻身一人到墨西哥城闖社會(hui) ,終於(yu) 打出一片天地。如今他有四個(ge) 子女,孫子輩有三個(ge) ,都居住在墨西哥城。不過,胡裏奧的父係親(qin) 屬,大都還居住在梅裏達及尤卡坦州其他地方,包括十四個(ge) 伯伯或叔叔。此外,他還有六個(ge) 兄弟姐妹也仍然居住在那裏。
胡裏奧的尤卡坦餐館
對於(yu) 胡裏奧來說,地球那邊的中國儼(yan) 然是遙遠而模糊的記憶。除了其名字包含的母姓以外,他本人幾乎跟中國沒有任何關(guan) 係了,不會(hui) 說中文,也不諳中式飲食。他對中國充滿了熱望,但至今沒有回過故土。隻有在見到亞(ya) 洲麵孔的時候,才有機會(hui) 展露他的古道熱腸,聊以慰懷。他的餐館雖然雇傭(yong) 了幾個(ge) 服務生,但生意隻能說清淡。本該是頤養(yang) 天年的年紀,他還要拄著拐杖,親(qin) 自為(wei) 客人端茶送水。不知是為(wei) 生計,還是為(wei) 打發時光。胡裏奧的家鄉(xiang) 離墨西哥城比較遙遠,坐大巴需要二十多個(ge) 小時,他要三、四年才回去探親(qin) 一次,也許坐飛機隻是一種奢望。他的情況大概能反映出華人後裔在墨西哥的生存狀況。據他所講,除了他的一家以外,再沒有別的華人和瑪雅人結合的家庭。對於(yu) 瑪雅的記憶,胡裏奧也所知不多,除了會(hui) 說簡單的瑪雅詞匯以外,他隻記得一些瑪雅姓氏,如Che是“木頭”的意思;Moo是一種鸚鵡的名字;Canche是Can“蛇”與(yu) Che“木頭”兩(liang) 個(ge) 姓的結合。
講完了家族曆史,胡裏奧再也沒有別的話題可談,對於(yu) 仍居住在尤卡坦州的親(qin) 人,他也似乎無話可說。我意猶未盡,隨後依照Chon姓按圖索驥,在網上搜索華人與(yu) 瑪雅人的交集。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終於(yu) 在社交網站“臉書(shu) ”上找到了居住在梅裏達的另外一些華人後裔,其中一個(ge) 叫塔妮婭(Tania Chon Pech)的女孩,正好是華人和瑪雅人結合的後代。與(yu) 胡裏奧•張•張不同的是,她的父親(qin) 是華裔,姓Chon,母親(qin) 是瑪雅人,姓Pech。據塔妮婭講,她的曾祖父一代就移民到了墨西哥,她已經是第四代華裔了。我猜測她與(yu) 胡裏奧有親(qin) 屬關(guan) 係,因為(wei) 兩(liang) 人都來自梅裏達,名字裏都有一個(ge) Chon姓,或許塔妮婭的爺爺與(yu) 胡裏奧的母親(qin) 是姐弟關(guan) 係,記得後者的祖父母共養(yang) 育了五個(ge) 孩子。但當塔妮婭把她曾祖父的移民卡照片發給我以後,基本打消了這個(ge) 猜測。這張印戳為(wei) 1935年3月的移民登記卡顯示,塔妮婭的曾祖父叫Cheng Yen Rafael,1898年4月出生於(yu) 廣東(dong) ,1911年移民墨西哥。該卡還顯示他當時36歲,已婚,職業(ye) 是商人,會(hui) 說中文和西班牙語,無特定宗教信仰。也就是說,塔妮婭的曾祖父在1911年剛剛13歲的時候就已經移民墨西哥了,而胡裏奧的祖父母1926年才移民,還帶著一歲的女兒(er) 。這張卡的右上角還夾了一枚清朝的銅錢,隻有左半邊露出來,上麵鐫刻著“寶”和“治”兩(liang) 個(ge) 字,看來應該是“順治通寶”了。
塔妮婭的眉宇間依稀還有華人特征
塔妮婭曾祖父的移民卡
有趣的是,塔妮婭的曾祖父姓Cheng,而她的父姓卻變成了Chon。她解釋說,當年他的曾祖父給子女登記姓名時,把Cheng錯拚成了Chon。我懷疑Cheng、Chon、Chong可能都來自“張”的廣東(dong) 話發音,當時還沒有標準化的漢語拚音,出現不同的拚法也就不足為(wei) 怪了。比如香港歌星張學友的英文名就拚寫(xie) 為(wei) Jacky Cheung。塔妮婭的曾祖父移民墨西哥以後,最早在坎佩切州定居,後來才搬到尤卡坦州的梅裏達居住。她的母姓Pech來自瑪雅,意思是“虱子”。據塔妮婭講,她的外祖母來自尤卡坦州一個(ge) 叫“自讚屯”(Dzidzantun)的濱海小鎮,意為(wei) “寫(xie) 在石頭上的”。雖然她還有不少母係親(qin) 屬在鄉(xiang) 下居住,但是她這一代從(cong) 小在城市裏長大,已經忘記了瑪雅人的傳(chuan) 統風俗習(xi) 慣,也隻能說一點簡單的瑪雅語。從(cong) 塔妮婭的“臉書(shu) ”關(guan) 係網看,包括她自己共有五個(ge) 姐妹,還有一個(ge) 哥哥或弟弟。其他四個(ge) 姐妹似乎都已嫁做人婦,因為(wei) 都改隨了丈夫的姓,已看不出華人或是瑪雅姓氏的痕跡。塔妮婭本人是名護士,育有一個(ge) 兩(liang) 歲左右的兒(er) 子。她已訂婚但尚未出嫁,所以還保留娘家的姓氏。她的哥哥或弟弟(從(cong) 西語表達看不出)跟她的姓氏完全一樣,也是Chon Pech。她的關(guan) 係網上還有一個(ge) 表兄弟,姓Reyes Chong,這個(ge) Chong跟塔妮婭的父姓Chon應該是同一個(ge) 姓,隻是拚寫(xie) 不同而已。再一次表明,Cheng、Chon和Chong很可能都是來自“張”的廣東(dong) 話發音,與(yu) 墨西哥內(nei) 政部長Osorio Chong的母姓一致。
看來,針對華夏文明與(yu) 瑪雅文明潛在關(guan) 聯的種種猜想,又增添了新鮮的調料。
陳勇
2015年8月20日
責任編輯:葛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