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山】儒家文化的“常道”與“新命”

欄目:思想探索
發布時間:2015-08-26 12:34:27
標簽:
李存山

李存山,男,西曆一九五一年生於(yu) 北京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兼任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哲學史》雜誌主編。著有:《中國氣論探源與(yu) 發微》、《商鞅評傳(chuan) ——為(wei) 秦開帝業(ye) 的改革家》、《中華文化通誌•哲學誌》、《智慧之門•老子》、《中國傳(chuan) 統哲學綱要》、《氣論與(yu) 仁學》等。

 

 

儒家文化的“常道”與(yu) “新命”

作者:李存山

來源:《光明日報》( 2015年08月24日 16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十一日壬申

           耶穌2015年8月24日


 

孔子對中國文化的相“因”繼承和“損益”發展有著自覺的意識。他說:“殷因於(yu) 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yu) 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wei) 政》)這裏的“因”可以說就是文化連續性發展的“常道”,而“損益”就是對原有的文化有所減損和增益,以實現文化創新性發展的“新命”。

 

雖然孔子講了夏、商、周三代之禮(文化)有相“因”的繼承性,但他並沒有說出此相“因”的具體(ti) 內(nei) 容是什麽(me) 。我認為(wei) ,儒家文化真正的“常道”應是先秦儒家與(yu) 秦後儒家所一以貫之、始終堅持、恒常而不變、具有根本的普遍意義(yi) 的那些道理、原則、理想或理念。以此為(wei) 判據,如果從(cong) “祖述堯舜”講起,那麽(me) ,崇尚道德、以民為(wei) 本、和諧社會(hui) ,可以說就是儒家文化所承自堯舜二帝和夏、商、周三代之王的“常道”。而孔子把“仁”提升到道德的最高範疇,因此,儒家文化的“常道”又是以仁愛精神為(wei) 統率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4年2月24日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jia) 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chuan) 統、丟(diu) 掉根本,就等於(yu) 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我認為(wei) ,這裏說的“固有的根本”“自己的精神命脈”,當就是指中國文化的“常道”。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新時代的一種發展創新,但它“必須立足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此即中國文化發展“變中有常”的辯證法。

 

習(xi) 近平特別強調:“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jia) 值,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淵源。”我認為(wei) ,這裏說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可以說是對儒家文化乃至中國文化之“常道”的一個(ge) 精辟概括和表述。“常道”之常新,就在於(yu) 它不僅(jin) 傳(chuan) 承久遠,而且具有重要的時代價(jia) 值,它是“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淵源”,這正是我們(men) 要傳(chuan) 承和弘揚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常”或“因”是文化發展的連續性,而“變”或“損益”就是要實現文化發展的“新命”。那麽(me) ,在中國的古今之間有哪些重要的變化呢?第一,從(cong) 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的社會(hui) 已經轉變為(wei) 以工商為(wei) 主的市場經濟;第二,從(cong) 君主製已經轉變為(wei) 民主共和製;第三,從(cong) 服務於(yu) 君主製的科舉(ju) 製已經轉變為(wei) 服務於(yu) 社會(hui) 多種需要的現代教育製度;第四,從(cong) 經學的“權威真理”的思維方式已經轉變為(wei) 廣義(yi) 的“哲學”或“學術”的思維方式。

 

儒家文化要實現現代化的“新命”,一方麵要適應這四個(ge) 方麵的變化,另一方麵也要轉化或優(you) 化這四個(ge) 方麵所出現的問題。如市場經濟中的義(yi) 利關(guan) 係問題,政治製度方麵的以德治國與(yu) 自由、民主、法治的問題,教育製度方麵的人文素質(“明體(ti) ”)與(yu) 工具性知識(“達用”)的問題,思想觀念方麵的繼承經學之“常道”與(yu) “博稽眾(zhong) 說而唯真理之從(cong) ”(王國維語)的問題等,這些問題是需要現代儒學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來解決(jue) 的。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每年在曲阜市召開的“世界儒學大會(hui) ”承擔著重要的學術使命。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