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近複】中國節日祝詞,不宜都隻說“快樂”嗎? ——與冷長安君商榷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5-08-22 11:03:18
標簽:
姚近複

作者簡介:姚近複,男,國學愛好者。

 

中國節日祝詞,不宜都隻說“快樂(le) ”嗎?

——與(yu) 冷長安君商榷

作者:姚近複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初八日己巳

           耶穌2015年8月21日


 

昨日是中國傳(chuan) 統節日——七夕,因當代被商家炒作影響讓節日有些變味,所以各類民間人士發出各種節日科普,被網友戲稱“七夕科普節”,從(cong) 名稱到民俗各類細致化的科普,這是回歸“原味”節日的好事,但當我看到長安兄《中國節日祝詞,不宜都隻說“快樂(le) ”》後略覺不妥,故撰此文,用於(yu) 討論。

 

受到西方強勢文明的影響,讓我們(men) 在很多方麵受到了不自覺的模板約束,比如節日問好我們(men) 現在一般采用的是祝某節日快樂(le) 的模板,雖然模板是西方的,但“快樂(le) ”這個(ge) 詞還真不是個(ge) 舶來品。

 

我們(men) 先從(cong) “快樂(le) ”的單個(ge) 字來看。“快”具有喜悅和心情舒暢的意思,而“樂(le) ”也有喜樂(le) 之意,且用法也自古就有,比如《易林·乾之履》:“富饒豐(feng) 衍,快樂(le) 無已。”明·唐寅 《感懷》詩:“萬(wan) 場快樂(le) 千場醉,世上閑人地上仙。” 由此我們(men) 可以說,“快樂(le) ”的用法古已有之,現在則加上了濃重的祝福含義(yi) 而已。

 

接下來看下長安兄舉(ju) 得兩(liang) 個(ge) 例子,端午和七夕節。

 

在今年的端午節網上流傳(chuan) 了一個(ge) 非常火的文章,說端午節不能說快樂(le) ,應該說安康,但真是這樣麽(me) ,我看未必。

 

網上的文章說端午節是五月初五,毒月毒日,且說端午節是個(ge) 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為(wei) 救父投江、屈原投汨羅江,比較嚴(yan) 肅的日子,不宜說快樂(le) 。

 

這句話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任何一個(ge) 風俗和節日的形成絕非因一時一地一人形成,而要結合當地文化和傳(chuan) 說,所以節日氣氛並不一定相同,且據我知,多數的節日是慶祝生活的喜悅,可能節日傳(chuan) 說會(hui) 有坎坷,但最終的目的一定是要讓人積極生活,快樂(le) 麵對。

 

中原大地雖然節日名稱相同但風俗並不一定相同,且不說到底端午節先形成還是先賢先故去,難道我們(men) 忘記了小時候在課本上學的端午節要劃龍舟、吃粽子等代表性風俗麽(me) ?這些哪裏有哀思的感覺?民間亦有歌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們(men) 想象一下這個(ge) 情景,是否這時候說“安康”反而不妥?

 

再說中秋節,長安兄說中秋節的主要基調是“愁,因為(wei) “每逢佳節倍思親(qin) 那!中秋節是思念故鄉(xiang) 的節日。我們(men) 翻開古詩,其中寫(xie) 到秋天,往往便是和思鄉(xiang) 聯係在一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詩仙聯想到秋天才有霜,於(yu) 是就“舉(ju) 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ang) ”了。還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西風就是指秋風啊。在中秋這天,若是對遠在他鄉(xiang) 的遊子祝福“中秋快樂(le) ”,大有火上澆油的嫌疑,所以建議大家慎用。泛泛而講,在中秋這天,一般的祝福可以用“合家團圓”。

 

我覺得長安兄的這個(ge) 例子恰恰說明了中秋節絕不是愁的節日,首先我們(men) 來看,古人在過中秋節會(hui) 有很多民俗活動,如賞月、觀潮、猜謎、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等,這些民俗活動我們(men) 想象一下都是非常熱鬧的場景。那為(wei) 什麽(me) 詩人、詞人會(hui) 愁?因為(wei) 他們(men) 回不了家,知道家裏人在快樂(le) 的玩耍,老家很熱鬧的活動他 參加不了,而當地並不一定熟悉,看到當地熱鬧而不能回家團圓所以愁,這更說明這個(ge) 節日一定讓人很快樂(le) ,所以錯過了才會(hui) 讓這麽(me) 多人愁。這時候你對一個(ge) 遊子說快樂(le) 我覺得並不一定讓他會(hui) 反感,反而可能會(hui) 融入當地環境,遙祝家人快樂(le) ,退一步講,難道對一個(ge) 多年在外的遊子說一句“合家團圓”他就會(hui) 不愁了麽(me) ?

 

就一個(ge) 節日而言,它的形成是多元的,所以基調一定不單一,因為(wei) 個(ge) 別的組成元素而去定整個(ge) 節日的情感環境本就是以偏概全,比如很多人會(hui) 覺得“清明節祝快樂(le) ”是不合理的,但其實在古代清明節祝快樂(le) 是很正常的,因為(wei) 清明節雖有紀念追思為(wei) 主基調,但是也有它快樂(le) 的另一麵。首先清明節並不是一天的節日,前前後後共有二十天上下,而“清明萬(wan) 物複蘇,清潔而明淨,古人也開始了大規模的農(nong) 耕活動。”民俗專(zhuan) 家段庸生就表示,古人過清明最重要的習(xi) 俗雖是祭祀,但還會(hui) 乘著清風踏青、放風箏、吃寒食、插柳、蕩秋千、蹴鞠、馬球、射柳等。這些習(xi) 俗都是在娛樂(le) ,並沒有感覺到沉痛的感覺,所以對一個(ge) 節日的認識我們(men) 要多元化。

 

以上就是我對節日是否不宜隻說快樂(le) 的一個(ge) 看法,目前有很多同胞想去豐(feng) 富節日內(nei) 容,還原節日習(xi) 俗,這自然是很好,因為(wei) 當代快餐式的生活讓我們(men) 精神極度空虛,且對本民族文化極其不夠,反而對洋節能夠如數家珍,通過節日複興(xing) 讓大家回補文化很不錯,不過過度的牽強約束就會(hui) 讓人感覺的拘謹,過度的拘謹就會(hui) 讓人感覺完全的複古,那這樣是否會(hui) 讓人排斥?其實,為(wei) 什麽(me) 大家會(hui) 感覺祝快樂(le) 很蒼白,無非是現在的群發和格式化衝(chong) 淡了大家的情感,無論是“安康”亦或是“快樂(le) ”都是對內(nei) 心情感的表達,情感都沒有了而去過度的追求詞匯上的約束是否有些舍本逐末?


相關(guan) 鏈接


【冷長安】中國節日祝詞,不宜都隻說“快樂(le) ”

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6090/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