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中國人可以貢獻給人類一種普遍的文明形態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5-08-07 12:40:41
標簽:
姚中秋

作者簡介:姚中秋,筆名秋風,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陝西人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發現儒家》《國史綱目》《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yi) 之省思》《為(wei) 儒家鼓與(yu) 呼》《論語大義(yi) 淺說》《堯舜之道:中國文明的誕生》《孝經大義(yi) 》等,譯有《哈耶克傳(chuan) 》等,主持編譯《奧地利學派譯叢(cong) 》等。

  

 

 

中國人可以貢獻給人類一種普遍的文明形態

作者:秋風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六月廿三日乙卯

           耶穌2015年8月7日

 

 

   


首先,感謝常州大學國學研究院提供這麽(me) 一個(ge) 平台,讓我們(men) 一起紀念、學習(xi) 錢穆先生的思想。

 

首先,我要說明,我本人深受錢穆先生思想的影響。我這十幾年來推明治道,尤其是以曆史的方式來探究“中國治道”,基本上都在錢先生範圍中,隻不過是對先生的一些論述有所展開。

 

論文集中收錄了我的一篇論文,論文跟會(hui) 議的主題完全是緊扣的,討論的就是錢穆先生的政治思想。但這個(ge) 討論隻是一個(ge) 引言性質的,隻是涉及一些最初步的問題,具體(ti) 內(nei) 容沒有展開。這個(ge) 論文的內(nei) 容,我就不做專(zhuan) 門的匯報了,

 

我們(men) 今天這個(ge) 圓桌論壇的議題非常好,出自任鋒兄的論文吧?《錢賓四先生與(yu) 現代中國的政教之運》,論文議題非常好。去年在上海,由白彤東(dong) 教授首先提出“錢黨(dang) ”一詞,就因這個(ge) 問題而提出。現在討論這個(ge) 問題,也很有必要。

 

因為(wei) ,大家都知道,“康黨(dang) ”太“猖獗”了,自從(cong) 蔣慶先生舉(ju) 起“公羊學”大旗,公羊學以及康有為(wei) 的思想就在中國的學界獲得高度關(guan) 注。最近幾年來,風生水起;最近,幹春鬆教授接連出版兩(liang) 本著作,跟康有為(wei) 有關(guan) 。上個(ge) 月,我們(men) 也在無錫東(dong) 林書(shu) 院開了一個(ge) 會(hui) 議,討論幹教授這兩(liang) 本書(shu) ,討論到康有為(wei) 思想,當然涉及康有為(wei) 思想中非常核心的問題,“孔教”問題。而當代中國大陸政治儒學的基本主張也是儒教。最近,周北辰發表了一係列文章,在闡述其儒教模式。

 

所有這些討論,把儒家複興(xing) 的具體(ti) 路徑問題,擺在我們(men) 麵前。由此,我們(men) 今天討論錢穆先生的思想,跟90年代最初研究錢穆先生的思想,背景發生了很大變化,當時,我們(men) 更多重視的是錢穆先生的曆史文化思想,現在不能不從(cong) 教的角度展開思考。

 

我們(men) 這次的議題設定為(wei) “錢穆先生的政治思想”,但這一議題立刻涉及“教”的問題,教始終是政的根本,“政和教”始終是現代中國糾纏不清、而迄今為(wei) 止依然沒能解決(jue) 的大問題。下麵我想簡短地梳理一下過去一百多年來政教關(guan) 係的演變,從(cong) 而討論一下,有沒有可能,通過重新思考錢穆先生的思想,對這個(ge) 問題的解決(jue) ,找到一個(ge) 跟康有為(wei) 不同的路徑。

 

現代中國的大轉型一起步,政教關(guan) 係就變成一個(ge) 嚴(yan) 峻問題。我非常敬佩康有為(wei) ,他把現代中國這個(ge) 轉型將要麵臨(lin) 的所有的重要問題都提出來了,這是非常天才的。當然,我不能不另加一句:他給出的解決(jue) 方案基本上是錯的。在康的思想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政教關(guan) 係問題。他一方麵提出非常完整的憲製改革方案,包括社會(hui) 重構方案;另一方麵,非常堅定地主張孔教,這貫穿康的一生。

 

實際上,在當時,康的這一主張就引起了主流的儒家士大夫的強烈反應,激發出張之洞的《勸學篇》。從(cong) 張之洞《勸學篇》的篇名,就可非常清楚地看出他和康的區別所在。他認為(wei) ,中國之教就是學,以學為(wei) 教。就是秦際明論文裏所講的,有一個(ge) “王官學”,以此為(wei) 中心形成教化體(ti) 係。根本不需要在政之外、在學之外,再去建一個(ge) 西方式的建製化的教會(hui) 體(ti) 係。

 

也就是說,現代轉型一開始,儒家士人群體(ti) 已有非常緊張的兩(liang) 個(ge) 主張,這兩(liang) 個(ge) 主張貫穿始終。所以,我在最近一篇論文裏寫(xie) 到,陳寅恪、錢穆基本上都是張之洞這個(ge) 脈絡下來的,應當說,堅持了儒家的傳(chuan) 統立場。

 

當然,在現代中國大轉型開初,同時還有一個(ge) 我們(men) 在研究儒學時不一定嚴(yan) 重關(guan) 注,但事實上在當時的觀念領域中非常醒目的現象:各種宗教的興(xing) 起,佛教中興(xing) ,基督教大規模傳(chuan) 播,以及伊斯蘭(lan) 教再度興(xing) 起。宗教複興(xing) 伴隨著現代中國的轉型過程,今天,這個(ge) 問題越來越嚴(yan) 重。

 

當然,還有一個(ge) 現象,就是所謂現代意識形態的傳(chuan) 入及興(xing) 起,馬克思主義(yi) 、自由主義(yi) 等各種各樣主義(yi) 傳(chuan) 入,並發揮重大作用。

 

這樣我們(men) 看到,到了20世紀初,在中國,關(guan) 於(yu) “教”,有四個(ge) 不同的主張、設想,它們(men) 之間展開複雜的鬥爭(zheng) ,整個(ge) 20世紀,就是這些不同的教在鬥爭(zheng) 。

 

到今天,局麵變得比較詭異了:各種現代意識形態慢慢衰敗,各種宗教的力量比以前更強了,不管是基督教、伊斯蘭(lan) 教、佛教,它在整個(ge) 社會(hui) 教化體(ti) 係中占據極大分量。比起康、張那個(ge) 時代,儒家已經衰落得不成樣子了,不管康和張怎麽(me) 爭(zheng) 論,當時王官學還是儒家、還是儒學,有那麽(me) 一套學的建製,到今天則完全沒有了。

 

在教化的場域中,有兩(liang) 個(ge) 東(dong) 西是有生命力的,一個(ge) 就是各種各樣的宗教,而且,這些宗教比一百年前更激進,不管是伊斯蘭(lan) 教、佛教、基督教,它們(men) 更為(wei) 激進,更加放肆地無視中國文化的主體(ti) 。最危險的是基督教新教,也許未來中國的大亂(luan) 仍然是太平天國式的。太平天國就非常值得研究,它是西方對中國第一次深度影響,它帶來的是文明的毀滅,我們(men) 能不能避免又一次太平天國?這是一個(ge) 嚴(yan) 峻挑戰。

 

於(yu) 是,儒家麵臨(lin) 的問題是:能不能建立一套新的教化體(ti) 係,有助於(yu) 中國這樣一個(ge) 政治體(ti) 團結、凝聚?這是儒家今天麵臨(lin) 的根本問題。各種宗教在競爭(zheng) ,現代意識形態在掙紮,儒家在努力。那麽(me) 最後,儒家能夠以一個(ge) 什麽(me) 樣的方式給中國建立起教化體(ti) 係?它不僅(jin) 能夠教化公民,更重要的是能夠教化那些宗教。我覺得,這是我們(men) 今天必須要嚴(yan) 肅的大問題。那些宗教可以教化民眾(zhong) ,問題是,誰來教化那些宗教?如何扭轉那些宗教的激進化傾(qing) 向?如果那些宗教不被教化,它們(men) 會(hui) 變成國家撕裂、甚至陷入巨大災難的禍首!中國曆史上多次被邪教、被新興(xing) 宗教所摧毀。

 

那麽(me) ,怎麽(me) 建立這樣一個(ge) 教化體(ti) 係?儒家當仁不讓,但應該采取什麽(me) 方式?這個(ge) 教化體(ti) 係首先要教化公民、教化國民;第二也要教化各種各樣的宗教。按照這樣兩(liang) 個(ge) 標準,儒教之路就走不通,我們(men) 就不應該走。因為(wei) ,儒教會(hui) 把一個(ge) 本可普遍的教化體(ti) 係降低為(wei) 一個(ge) 宗教,從(cong) 而讓那些宗教日趨激進化而束手無策。

 

所以我的結論是,就儒家複興(xing) 的路徑選擇而言,我們(men) 恐怕還是回到張之洞、陳寅恪、錢穆,這樣一個(ge) 文教的、以學為(wei) 教的傳(chuan) 統。儒教之路是走不通的。如果我們(men) 從(cong) 中國的天命來看,更是如此。這樣一套以學為(wei) 教的教化體(ti) 係是真正普適的教化體(ti) 係,它可以含容各種宗教,教給相互分裂的諸多宗教以共處的智慧。這可能是我們(men) 中國人可以貢獻給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文明形態。

 

(本文內(nei) 容來源於(yu) 紀念錢穆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論壇會(hui) 上秋風的講話)

 

責任編輯:葛燦